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一 ...

  •   张家九少爷出生那天发生的事情,只要当天在凉都的百姓永远都不会忘记。
      那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人们就被一个莫名的声音吵醒,似惊雷,似兽啸,似地震,似山摇……震人肺腑,气血翻腾。
      张府上空白光闪烁,不消片刻,屋檐上落满了飞鸟,婉转低啼,似歌,似颂……
      百姓纷纷从房间里赶了出来,在张府的门前徘徊猜测,待到太阳的第一道光线出现在城墙上的时候,张府里传出了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人们的惊叹声还未落下,府里的小厮就捧着一困爆竹出了府门,挂在门口的石狮子上燃放。
      张府的管家站在门下喜滋滋的叫道:“张家有喜,宴请八方宾客同贺。”
      众人纷纷拱手祝贺,张家终于添得男丁。
      喜宴上,张家老爷红光满面,敬酒的骆驿不绝,张老爷来者不拒,很快面上呈现出了醉态。
      “恭喜张老爷,贺喜张老爷。这九少爷将来肯定不凡呀!”
      “是呀是呀,光是这百鸟朝贺的景象……说句大不敬的话,莫说这皇朝上下几百年,就连史书上都未曾一见呀……”
      “哎……这话可得仔细说,小儿那里能和天家皇族相比?”
      张家老爷摇了摇头,心里却得意非常,扬眉大笑。
      “老爷。”管家向众人点了点头,凑近张老爷耳边道:“门口来了个道长,说要给老爷当面道贺。”
      张老爷眼珠一转,“请他到花厅。另外备桌酒席,按上好的办。”
      “是。”
      张老爷放下酒杯,冲众人拱了手道:“大家慢用,各自尽兴,张某失陪片刻。”
      “老爷正事要紧,正事要紧。”
      张老爷回了后院,叫丫头打了盆凉水,用布帕沾湿覆在面上,再取下时已是目光精明,醉态全消。他换了身素色布衣,踏进了花厅。
      “张老爷。”一着青色道袍的道士手握拂尘,行了个礼。
      “道长请坐,道长请坐。”张老爷抬手回礼,伸手引他落座。
      “贫道今日刚入凉城,赶巧碰上张老爷喜添贵子,特来道贺。”
      “道长言重,那日承蒙道长相救,小儿才得以平安落地呀。”
      “不知张老爷可还记得贫道当日之言?”
      “记得,记得。”张老爷低头沉思片刻,抬头道“道长,小儿才脱离母体,还未识得家长……”
      道士抬手止了他的话:“张老爷,贫道知你舍不得,可是这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少爷出身不凡,命格并非红尘轮回之人,命盘未成,一生怕有大难呀。”
      “道长,我只求让小儿多留身边几日,认得父母姊妹,那时,必定亲自送他上山。”
      道士点了点头“贫道并非要立刻带他走。小少爷与你们也有7年缘分,待他7岁时你再送他上山吧。”
      “一言为定!”张老爷用袖口擦了擦额角汗水。
      “不知贫道可否看看小少爷?”
      “当然,当然,道长请随我来!”张老爷站起引路。

      刚进了厢房,暖阁里就传出了婴儿的哭声,道士拈须轻笑,点了点头。
      “把少爷抱过来。”张老爷对门厅的丫鬟叫道。
      “是。”
      雪白襁褓里裹着个紫粉色的婴儿,道士小心接过,看着婴儿张嘴啼哭,笑了。
      “张老爷,小少爷也知道师傅来看他啦。”
      “呵呵呵……”张老爷干笑。
      “不哭不哭,徒儿,为师送你一份大礼!”把婴儿交与身边奶娘,道士伸手入怀掏出块黑色的物件。
      “道长,这是……”张老爷眼睛腾的瞪大,伸手接过。
      “不错,正是黑玉。”
      张老爷小心捧在手里,来回翻看。黑玉出产极少,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可爱,极负盛名。而手上这块玉黑如纯漆,外围掐有金丝,玉体平整,玉面上一只飞舞的金色凤纹,自然流畅丝毫没有刀斧雕磨的痕迹,一看便知是天然形成,此玉是上品中的上品。
      “如此贵重,小儿怎可当得?”张老爷捧着玉伸到道士面前。
      “当得,当得,我的徒弟,自然当得。”道士不接。
      “那,多谢道长。老夫代小儿收下。”张老爷命人取来一只木盒,把玉放入。
      “如此为好,那张老爷,七年后,贫道在辽无山上等着呐!”说罢道士站了起来,准备离开。
      “道长,老夫已备下薄酒,烦请道长用过再走!”张老爷赶忙说道。
      “不用不用,贫道邋遢惯了,吃不惯海味山珍。张老爷,就此别过,7年后再会。”说罢踏出房门,悠悠离开。
      张老爷缓缓回神,转过身望着奶娘怀里已经睡着的婴儿,扯着嘴角苦笑“难道我张家不能有儿子么?罢了,罢了,七年就七年……”

      张家大小姐在去年嫁给了左家二公子。左家老爷正是当朝宰相,这二公子是左家庶出,娶个豪门大户出身的小姐也不算失了身份,加上张家大小姐是凉都里出了名的美人,一手女红声名远播,才情上佳,有德有貌,左家老爷对二儿媳满意得很。
      张家九少爷出生那天的胜景不出十日便添油加醋的传到了当朝天子的耳根边。这皇帝当然对臣子家的婚配了如指掌,知道左相家二儿媳正是张家大小姐,婚礼当日还写下一副“天作之合”赐与左家。这刚一听见传闻,好奇心起,便想要见见这婴孩。左相推脱不得,回到府上便叫人唤了二儿媳商量。
      张露瑶听罢一笑,道:“父亲说的什么话,皇上想见小弟一面,儿媳还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小弟年岁这么小便见得圣颜,张家高兴还来不及。儿媳这就给娘家写信。”
      书信传到张家那天,张家正准备给九少爷办满月酒。
      接到书信张老爷吓得一身冷汗,当年大女儿嫁入宰相家已经让他知足了,偏偏想不到皇上会想要召见幺子。小九出生那天的情景再一次浮现眼前,张老爷心里嘀咕,莫不是犯了皇家什么忌讳?想到这里张老爷忐忑不安,怎么办怎么办,幺子怕是保不住啦!
      可是这已经传到皇上耳朵里的事情,躲是躲不掉的,张老爷一咬牙,吩咐好管家,叫上夫人,抱了幺子一个下人不带踏上了去皇城的路。
      到皇城那天离小九满月还有三天,张老爷在宰相府见着了自己的大女儿,张露瑶刚显了喜脉,整个人容光焕发,笑盈盈的抱着小弟弟不撒手。张老爷心里一路发慌,到了宰相府终于忍不住,把女儿扯到无人处问出声:“露瑶,皇上作什么要见小九呀?”
      张露瑶逗小娃娃逗得眉开眼笑:“爹爹做什么这么紧张。皇上是听见弟弟出生那天的传闻,自是好奇心起想见见。你放心,皇上能对一个平民小孩子做什么?再说,九弟还这么小,有什么能耐?说不定到时候心里喜欢还要留在宫里呢!”
      张老爷听见前面稍微宽了心,听见后半段的时候想起了道士的话,心又悬了起来。“露瑶,小九可留不得宫里。”
      张露瑶心道自己爹爹怎么说风就是雨,这皇上还不一定要留他呢,暗自好笑。转念一想,这皇上的心情任谁也琢磨不定,他要真想留在宫里又能耐他何?便不再和爹爹说话,专心逗弄起了怀里的弟弟。
      可怜张老爷一路担惊受怕,临了又被自己女儿吓得一宿没睡。第二天天没亮便被唤了起来,梳洗准备进宫面圣。
      张老爷抱了幺子,和夫人一起战战兢兢的进了宫在御书房候着。待皇上下了朝天已经大亮了,张夫人抱着幺子正在喂奶的时候就听见门口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叫道:“皇上驾到。”
      张夫人手忙脚乱的整理好衣服跟着自家老爷跪在了地上,张老爷抖着嗓子道:“草民张,张福参,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早上亲家公在马车里念叨了他几十遍记下的词,如今说的磕磕巴巴,心里发抖。
      “起来说话,赐座。”一个平和的声音传了下来,张老爷发愣。
      “楞着干嘛,赶快谢恩呐。”旁边随侍的太监好心提醒张老爷。
      “谢主隆恩。”张老爷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在旁边落了座,一坐下才发现脚已经发软。
      “这便是张家小九了吧?快抱过来给寡人看看。”
      张老爷站起来又准备跪下,旁边的太监快步走过去扶着他坐下,皇帝旁边的随侍太监已经站到张夫人面前要抱小九,张夫人看了自家老爷一眼,不知所措。张老爷忍不住训斥:“给他呀,楞着干嘛!”
      张夫人低头把孩子放入了对方怀里。
      张家小九此刻异常乖巧,不哭也不闹,瞪着乌黑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眼前笑得和蔼的人。
      那人冲张家小九做了个鬼脸,张家小九便咯咯笑开了,露出了脸上浅浅的梨涡。
      “真乖巧的孩子。听说降生那天天有异象,空中有凤凰模样的光芒,还有仙乐传出?而后百鸟齐鸣?”皇帝抱着张家小九好奇的冲张家老爷问道。
      这张老爷心里七上八下,面前的人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天下第一人,一个不好就要了自己全家的小命呀!他准备实话实说:“回皇上的话。民间传闻,大多夸张。草民记得很清楚,那天天刚亮的时候,整个凉都的人都听见了一个莫名的声音,好像是雷声,又像是兽鸣,而后天放白光,百鸟飞入草民家中,一齐低啼。”
      皇帝瞪着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御书房一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此像,可有人解得?”过了许久,张老爷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皇帝又开了口。
      “回皇上的话。草民曾经遇得一个道士,道号红尘子,他告诉草民,此子只与草民有七年父子情分,七岁过后便要上山拜他为师,方可一生平安。”
      “红尘子?”皇帝皱起了眉头,“原来是他。张福,看来寡人与你的小儿子很有缘分,寡人想让他再多留几日。可好?”
      “皇上看得起小儿是草民与小儿的福分。”张老爷滑下椅子,跪在地上。
      “嗯,听说明日是他的满月之日。不如就在宫中办吧!”说罢皇帝把小孩子交与身边的人,起身离开了书房。
      “谢主隆恩。”
      张老爷抬起头,用袖子擦干了额上汗滴。
      “张老爷,奴婢带你与夫人去休息。”一个太监过来低头行礼道。
      “有劳公公了。”张老爷扶起夫人跟着他离开了书房。

      翌日,皇帝赐宴雅竹园与百官同乐,宴上赐张家小九名九乐,享世子等级,赏乐园。张家晋升士族,享九品,张夫人授九品敕命夫人,赐府于顺天街。
      这一赏赐让张老爷又喜又忧,看向一旁安然入睡的孩子,心道这七年的父子缘分如今看来也剩不下几年了。心下一痛,跪下谢了恩,便坐在旁边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