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开挂人生,从古美到今 ...
-
完全地一模一样的同一张脸不断地持续出现(……),在这样一个朝生暮死的世界里意味着一种近乎怪物的存在。它意味着异类的出现,而大规模的铲除异己是属于物种的天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野性——野蛮的天性。
在漫长而璀璨的人类文明长河之中,人们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将身边的人、事、物同化。就比如:统治,为了塑造出一大群无意识的;没有反抗精神的;将合理表达自我诉求误认作出头冒尖,只会忍耐顺从;麻木一味盲目从众的愚民。再比如:所谓的正派人士、圣贤人竖起礼教的大旗,对外宣称,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古代女子的世界相当经济地束缚在狭小的闺阁之地。后来,女子们如他们所愿的不再“缺德”。这时,伟大的“君子们”又发现的新势力的苗头——毒女妒妇军团。于是乎,某些聪明的男人思量再三,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战术,到最后退到了章台路附近——俗称怡红院的青楼。讽刺的是,这雕梁画栋中住着的正是有幸避开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类正统教育的女人们,当红的花魁有些近乎于当今的明星爱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时间,京城的翩翩浊世贵公子都争相入此门中。为这些女人的惊才艳艳所倾。一面是长得好不好有待验证,但是必定是个富贵文盲的家妇;一面是容色倾城,而又个人技超级炫酷的花魁。这大约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
在这样的时代以及历史背景下,李雪琛的长生不老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她必须谨慎再谨慎,保守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外人所窥探。但是这项使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地,变得很是艰难:在古代,人们想要长久地留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靠的大抵是优秀的画师,然而即便是再有天赋的画师,也很难捕捉到所画的全部神韵。再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了,鉴于李雪琛同学天生丽质,那真可谓是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的真实写照。她的一双明眸像是氤氲在清晨即将破晓的淡薄雾气中的碧绿湖水,无声中缓缓流动。在你同她说话时,眼波流转,她整个人仿佛一下子生动起来。让人不禁赞叹,确乃造物主的神来之笔。可与日月争辉。
是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入水温婉;还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高绝出世;亦或是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摇曳生姿……最最令人灰心的是:若是有此机缘见到她,即便是一位白发苍苍、才名远播的夫子倾尽平生所学,搜肠刮肚都找不出一个贴切的词,或是一句相近的诗来形容。这个时候前不久刚坐化林清玄先生就要现身了,飘逸的长发迎风飞舞,渲染出一种忧郁的气氛:真正美的东西是无法言说的。正确的态度是,再美好的事物来临的时刻,不动声色地用心去享受。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真正突出的哪一部分美是含蓄内敛的,它来源于由内而外缓缓弥漫,渐渐发酵出一个使人哑然的领域。我之所以称之为领域,是由于在那个特定的一瞬,整个空间都由她主宰,她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都能轻易牵动你的情绪。到了这种地步,你所能作出的最体面的反应就是臣服,全身心的沉溺欣赏……
由于以上所述的有关李雪琛的整体外貌,后人倘有机会一睹以她为主角的传世画作,大约会略微没见识地以为这不过是艺术家独特的浪漫幻想,好比是六朝四大画家之一,水墨画的鼻祖之一——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洛神凝聚了七步成诗的著名才子曹植和酷爱啃甘蔗的正统画家顾恺之这两个中国古代艺术家的想象力。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李雪琛的脸也实在算是比较安全的。
到后来,摄影照相技术开始出现,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不加改动的真实记录方法令她深深地感到恐慌。于是,各种各样的帽子突然受到了她的青睐,衣服也大多选择带有帽子的休闲外套或是卫衣。当然这主要不是因为她懒得洗头,不过鉴于我们的女主人公素面朝天、不修边幅的前科,保守估计,不排除这种可能……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