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说起这前朝周帝,可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啊!”
“哦,怎么说?”
说书人顿了一顿,拿起茶杯来小啜一口,咂咂嘴道:“想当年,周帝也是个能文善武一扫六合的大英雄啊!天华十六年的时候尚是前朝太子,曲沃一战就大快人心!当时北狄连年侵扰大周国境,当年的太子殿下周凡,也就是后来的周帝亲征北狄,一人斩杀百余众,擒贼首,震诸国!灵台元年,周帝登基,一统四方,至此天下势合。”
“确实是位人物。可后来怎就落得那般下场?”
“嗨!红颜祸国!”说书人掩面作惋惜状。
“令妃,诸位知道吧?祸水西来!当年国后南姬和周帝不可谓是情投意合郎才女貌,周帝登基改元灵台,诸位可知何来此称?”
说书人也不等台下应答,便兀自说了起来。
“灵台!国后南姬与周帝初见之所!可惜,国后一生无所出,不然怎的让令妃所出成了太子。”
灵台五年,令妃得宠,周帝始与南姬有隙。同年,国士刘子然死。后,国后南姬自求前往灵台寺,不复归。
“要老夫说,国后当年纯粹是被令妃那厮陷害的。刘子然啊,当年那可是为周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物,奈何那些宫闱蜚语把他也牵扯进去,硬生生地成了国后南姬的‘情郎’!国后贤良,见周帝昏庸至此,心如死灰,自求入寺院以了却残生。”
“那,为何前朝国破之时,传言有人见了南姬?”
“看官莫急,且听老夫细细道来。”
“灵台六年,也就是当年的国后南姬入寺一年后,令妃产子,名周庸。此时南姬虽已入灵台山且无所出,周帝却还是没有立储的意思。到了灵台十三年,周庸八岁,周帝终于宣布立其为太子,次年改元天丰。到这里,周帝怕是才彻底断了对南姬的念想。”
众人唏嘘。
“周帝本就好大喜功,加上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令妃挑拨,又没了南姬和刘子然之众的劝阻,越发暴戾恣睢起来。修神祠,建宫殿,重徭役,轻民生,很快,各地争乱四起了。”
“大周,本还是有些气数的,可这么折腾,气数也就不多了。此后各地联合,西边慕容一族,北方江氏一族,东方苏氏,南梁一众,加之各地新起之秀,群起而攻之。”
“战事持续了八年。天丰五年,周曲城破。至于刚刚那位看官说到的南姬一事,说来,更是让人心痛不已了。”
“国破那日周曲如人间炼狱,业火无边。周帝自知大周气数已尽,一生错事尽做。相传周帝燃起宫闱锦缎,在一片火光中仰天大笑。”
“那日满天火光中,一个女子款款走入周帝寝宫。周帝见之大惊失色,狂笑变为惊愕,自责,羞愧。那人,便是国后南姬。”
“无人听见二人说了些什么,亦无人上前。周帝是罪该万死,可人们对国后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善良大方的一国之母上。”
“众人只闻周帝放声大哭,头埋在国后怀中,南姬俯身对周帝说了句什么,周帝捶胸痛足,欲浴火自焚。”
“后面的事,就是今人尽知的了。周帝自焚而亡,当日一同殉国的,还有南姬。”
“至于南姬当日说了什么,无人知晓。”
台下一众人皆垂首掩泪,有几个女子还开始为前国后的节气忠贞痛哭。
一名五大三粗的男子急饮一碗酒,像是要压住心中的怒火,周围有女子骂着“令妃狐狸精”,也有为南姬不平者。
“却说国破之时,除了这桩事,还有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说书人重又开口。
众人止住声,又集中起精神来。
是什么?
“便是那太子周庸。虽则此子是令妃所出,其母祸国殃民,然国破当日,周庸一人手刃百余人,最终倒在了城门前。”
“怪的是,各大世家入城后清点前朝余孽,惊觉——那前朝太子周庸的尸身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