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后记 ...

  •   以下有关于《不死》的剧透,慎入。

      《我当龙套那些年》至此完结,全文六万七千多字,也挺出乎我的预料。最初动手开始码这篇文仅是重读《不死》后的一时鸡血,连名字都没有,原本想着也就三万字打住了,后来觉得五万字差不多,现在终于控制在了七万字内,真是可喜可贺= =女主来历嘛,因为就是照着尽可能照着不死捏的所以投胎转世这部分动笔前就决定好了,顺带一提,不死真的是我见过第一篇这样设定女主来历的文。后面又陆续有了哈琳(方便起见还是这样叫她吧)这辈子身世的其他内容,因为犹豫不定埋了一堆没什么用的伏笔,大概到提到巴奶奶那个爱做实验的哥哥时,才最终决定下来。

      哈琳这个人物缺少我们通常称道的诸如勇敢、正义感、野心、残酷等“夺目”的品质,我们想到凤凰社或者想到食死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词汇,她的目标太不起眼:过平凡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从客观层面总结,她其实并不“普通”。哈琳首先就是一个极端自律的人,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毫无记忆地醒来,却很快制定计划付诸实施。在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定时定量学英语、锻炼身体、妥善安排饮食起居,需要非常强大的自制力。其次她有着明晰的目标,她努力的方向始终都是推动剧情正常发展而非相反,不管遭逢善意还是恶意,她都没有动摇过。此外她处变不惊,对变化的情况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变策略,包括最后丢掉莉莉魔杖的举动。总体而言,哈琳相当冷酷而有决断力,如果她的“野心”再“不凡”一些,这可能就会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不过其实能力和心应当如何“匹配”并无一定的规则,不是吗?

      就像我在番外中所说,哈琳是一个“冷血动物”,也是我对塑造一个与哈丽雅特完全相反的女主角的尝试。与不死一上来就是流星街和旅团小白鼠的残酷剧情不同,我将哈琳安置在一个和平温暖的环境,再用轻松的文风和大量吐槽来柔化她,让她变得更有人气儿,会怕狗恐高占小便宜,接近日常生活。我觉得生活中也是这样,极端事件就像刀子,可以割开重重掩护直接彰显一个人的本质,但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那样的事情。去除与剧情相关的部分,哈琳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眼中的形象,只是一个性格温和、工作敬业的打工妹,随处都可以见到。

      多萝西·汉德的故事,也是对“如果哈琳换一个目标会怎样”的暗示。多萝西为了不被隐藏,花了一辈子来成为巫师,不惜冒顶姐姐身份上学,又甘作实验品与巴尼结婚。她的决心和毅力被浪费在了一个不可能的目标上,导致她经受非人的痛苦、沉睡百年,但最终也给她赢得了从头开始的机会。

      再说世界观,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到,我对情节作了一些本身与哈琳没有关系的改动,比如詹姆起初决定用自己做保密人,以及伏地魔提早了一个月对詹莉夫妇动手。尤其是后者,除了吓哈琳一跳以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可以将这些理解成是哈琳前世记忆的恢复本身对时间线的扰乱,也可以换个方向想:或许,这里本就不是我们所知的那个原著世界。

      “穿越”本身就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其他世界存在的承认,那么,谁说哈利·波特就只能存在于一个世界呢?也许这个世界原本的走向就是詹姆用了自己作为保密人,伏地魔从来没找到过他们,战争又持续了许多年。如果这样想,哈琳自以为带着剧本出场,倒是真的结结实实将这个世界给照着平行世界的模样“改造”了。

      但不管我们这群开了上帝视角的家伙怎么想,对哈琳来说,都是无所谓的。她始终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总是依靠着现有的资源努力生活下去。她是芸芸众生中可多可少的一份子,占据着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贡献。她所需要的,只是这个世界少折腾她。

      除女主角外,本文最重要的角色当属莉莉·波特。之前见过很多关于各类文艺作品轻视女性间友谊的批评,作为一个向来没什么朋友的人,我对这个题材反而很感兴趣。哈丽雅特与赫敏、哈琳与莉莉其实都是在没有完全敞开心胸的前提下建立的友谊,尤其是后者,大概在很多人看来只是莉莉单方面地展现善意,毕竟哈琳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要与身为原作重要人物的他们建立情感联系,更没有真正考虑过救他们的命。莉莉对哈琳的看法当然也是复杂的,她本身的性格使得她倾向于保护这个孤身一人的哑炮女孩,但她肯定始终没有真正信任过哈琳。从理智上哈琳来历蹊跷,从情感上哈琳从未坦诚,这是必然的结果。她们之间是以莉莉愤怒和恐惧之下的一耳光结束的,也实在算不得和平。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莉莉与哈琳之间仍然建立起过一些柔软的东西。哈琳对莉莉、哈利和那些小猫的照顾并不能完全用拿钱办事来解释,有的体贴是钱买不到的,她早期晚睡给小猫喂食的时候也没有要求额外的收入。在不违背自己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哈琳并不吝啬施与善意,这点莉莉看得同样清楚。更重要的是,文中的莉莉不是一个道德魔人。她很清楚自己投身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对于那些不愿意挺身而出的人,她即便不同意甚至怀有轻视,也会去倾听,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甚至还会帮助他们离开险境。她不会慷他人之慨,自以为在肃正社会风气,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要求所有人都去抛头颅洒热血。哈琳正是因此敬佩她。如果完全按照那种冷酷功利的立场,哈琳最后应该会丢下哈利自己尽快逃生才对,毕竟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过上和平的生活,这在活不下来的基础上就没有意义了。但她用身体保护了哈利,这既是她人格中好的一面的体现,也是她对莉莉的致敬。

      在万圣节事件中,哈琳既作出了“准反派行为(抢莉莉的魔杖、把哈利送到伏地魔面前)”,也作出了“准英雄行为(竭力保护哈利)”,但这并不代表她必须属于其中一极。如果要她在自己和哈利的生命中间选一个,很难说她会选择让哈利活下来,然而其实从来也不存在那么单纯的选择题。就像电车问题,在现实中,并没有人能够保证你不是在轨道上的人,或者你有力量扳下改变电车方向的开关,甚至开关本身是否完好无损。我无意为哈琳的选择辩解,我只是想提供一种思路:在直觉上为“善”的选择(比如防止万圣节事件发生),是否真的那么正确。因为当你真正穿越到哈利波特的世界,你所知的就不再仅仅是剧情,而是你的生活和未来。戈德里克山谷的餐馆老板、路上行人、开过大桥的车辆……其实和剧情人物同样真实。

      哈琳和莉莉这两个女孩,如果换一个环境,也许就像哈琳和她后来的老板那样,会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某种程度上是现实使她们错过了彼此,我其实觉得有点遗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