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下放龙王滩 ...

  •   轰轰烈烈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上山下乡运动还没结束,国家号召全家下放扎根农村,建设农村也开始了。知青、下放、是建立新中国后党和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援农村生产建设的政策。为极积响中央的号召,全国几百万热血青年激情澎湃的从城市四面八方奔向农村,积极投身到建设农村的洪流中去。1971冬天老丁一家四口从江南省的省会京南市即将被下放到江南省东部沿海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在坐了将近七个小时的班车后,班车停在一个叫前进人民公社的地方。前进地方不大也没有车站,车就停在集镇的路边,老丁将放在班车顶上一家的大小包裹一个个拿到路边,此时的老丁并不知该往哪里走。他也不知那个叫龙王滩的村庄在哪个方向。正在这时一辆牛车来到了老丁跟前,驾车的车把式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冲老丁喊是京南来的吧?姓丁吧?在得到老丁的肯定后,我是龙王滩大队的,知道你们今天到,我们大队的金书记让我来接你们的。把东西都拿上车来吧。并且还做了自我介绍,他叫王二狗在大队牛房喂牛。从人民公社到龙王滩大队大概有十里路程。牛车在不紧不慢的行进着一颠一簸中将老丁一家带到了一个村庄中。冬季里的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土黄色,土黄色的土坯房,还有不少房子的顶是麦草铺的房顶也是土黄色的。房前屋后的树也全掉光了叶子,光突突的立在那里。满眼基本看不到绿色,全是一片冬日里的萧瑟。牛车停在村庄中心路西边的四间土坯房前,虽是土坯房但房顶却是瓦铺的顶。赶车的王二狗说,这是大队给你家安排的房子,以前曾是大队的库房。房子虽是老屋很是破旧,但屋子主体却没什么问题,只要好好修缮下住是没问题的。屋里还有生产队给准备的一些生活必备的东西,最东酉那间是烧饭的,里面的锅灶明显都是新垒的。显然为了这户人家的到来,生产队还是用了心思准备的。老丁下放前就在省城的一个建筑站上班,维修房子这点活计对他来说小菜一碟根本不是事。老丁是个有着山东血统的汉子,今年四十六岁,中等身材圆脸大眼浓眉,有着山东人的特有的豪爽与倔犟。他的妻子是个娇小的中年妇女,性格温顺是个以家庭以老丁为中心的女人。一辈子没什么主见。她是京南本地人,下放前在街道工厂上班。大女儿丁如平十九岁身材高挑,瓜子脸大眼睛活脱脱的美人坯子。小儿丁如可十七岁中等身材和他父亲差不多高,不太爱说话。老丁十来岁随父母从山东老家辗转到了江南省的京南市,在京南已生活了三十多年。老丁夫妻为人忠厚吃苦耐劳,在老丁夫妻与老丁父母的努力下。老丁一家在京南有一个独户的小四合院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平米。虽然不算太大,但位置绝佳,出院门大概五六十米就是全京南市最大的百货商场。经过老丁全家几天的修缮,老屋倒真是焕发出许多新意。屋后有一块空地,老丁把地翻了一遍准备开春在里面种些瓜果蔬菜。菜园后面有一条从西向东的大河从村庄中流过。老丁说往后鱼有的吃了,惹得两个孩子让他现在就抓鱼。眼前这一切虽不能和城里比,但老丁也还比较满意的。毕竟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新家。唯一担心的是两个孩子不能适应农村生活。正在这时大队派人来通知,从明天开和其它社员一起参加劳动。那时是集体制,上工挣工分,有工分才分到粮食。早上刚吃完早饭,就听见咣、咣、咣大队部钟敲响了,那是集合出工的钟声。老丁一家到队部门前,社员陆陆续续也差不多都到齐了。大队的书记姓金是个六十多岁高个老头,话不多,能看出在社员中很有威望。金书记简单的和老丁一家说一些:诸如一些辛苦了、欢迎之类的客套话后将他们全家分到了二小队。二小队长是个中等个头,黑黑瘦瘦的四十五六岁中年人,一双老鼠眼放精光。姓陈,人送外号坏水。群众偷偷提醒老丁此人心术不正报复心强尽量不要得罪他。坏水手倒背在背后一副领导的做派。你们既来到龙王滩,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是你们队长以后有什么事可以找我。但是你们也要尽快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尽快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不能拖建设社会主义的后腿,要和广大的贫下中农保持一致,不能掉队。老丁赶忙答到不拖腿、不能掉队。小队长今天分配的生产任务是老丁一家把牛房的牛粪拉到田里。自此老丁一家在龙王滩开始了一种崭新和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或许老丁永远也想不到从此自己家和这里的人,这片土地,产生的恩爱情仇交集了几十年。影响、波及了几代人。这个叫龙王滩的村庄,离渤海仅十多公里路程。解放以前因海啸,大堤决口海水倒灌死了许多人无数村庄被毁。许多老百姓说那是因为有人对东海龙王不敬,龙王爷生气造成的。大水很长时间才逐渐退去,由于土地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中,土地严重盐碱化,许多地方光长芦苇却长不出庄稼,百姓却说那是龙王爷还没消气了。龙王滩生产队是在大水退后陆续到来的开荒人形成的。村庄向东一直到海边仍有许多长着芦苇的盐碱地没有被开垦出来。都是从各个地方来开垦荒地,所以龙王滩的人姓氏也较杂,没有什么大家大族的,却是全公社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龙王滩大队却有户人家鼎鼎大名不得不说,方园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大地主于家,当家人于二太爷已死了十多年了。在解放以前他家那四角带有碉楼的大宅子那可是方园几十里独一无二的。于二太爷腰上别把德国造的十八响驳壳枪,枪上红绸随风飘动,在当年那可真是威风。可那都是昨日黄花,现如今解放了,他家的田地房屋全分给了穷人了。于二太爷有两个老婆,大婆子生下两个女儿后在解放前就病死了。两个女儿全嫁给邻近生产队的贫农。二婆子生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嫁给了开当铺卖珠宝的大地主,由于大女婿作恶多端解放后被政府枪毙了。大女儿带着一个儿子改嫁给集镇上的一个牙医。二女儿也嫁给了地主,男人解放后得病死了。三女婿是个国民党军官说还是黄浦出来的。解放前他的部队就驻扎在县城,随着后来的国民党的溃败如今一家下落不明。现在二婆子就跟两个儿子住在龙王滩,政府分田产时给他们留下了六间偏房。二婆子大儿子倒不经常在家,他在县城学校教书。如今这户人家昨日的光鲜已全然不复存在。风水轮流转,多行不义必自毙,毕竟是千古名言嘛。还有几天就要到春节了,全生产队的人都显得异常亢奋,其实每个人都盼着的是春节前生产队要分粮还杀猪分肉呢?那时我们国家还很贫穷,生产队一年也只杀一回猪,也只有在过年才能痛快的吃顿肉!如平如可姐俩拿着红纸来到了大队部,每年按惯例队部都安排人为村民写春联。而龙王滩能写春联的也只有地主婆于二奶的大儿子于凤山就是在那个在县城教书先生,不过生产队的社员对他都很尊敬的。此人并没有他父亲于二爷身上的狂妄与骄横。这位先生为人谦逊,而且博学毕业于地区行署的师范大学。如果不是家庭背景原因肯定会有大好前途的。在后来的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后,落实了各项政策。不在只认成份搞阶级斗争后,此人的学识与能才真正的显露出,而且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他在九十年代后期还当选过好几届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呢?写的文章在国家□□都拿过奖的。还有连县志他都参与编写了。于凤山身旁站个年青人大约二十岁上下,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就是于先生的大儿子叫于中天。俊秀的小伙子不知迷倒十里八乡多少大姑娘。可就是没有人家愿意将姑娘嫁给他。他有着个是地主后代的成份,他那地主婆奶奶还不时被拉出来批斗,这样的家庭谁家姑娘又敢嫁他呢?他是来替写春联的父亲磨墨的。手拿红纸的如平对于凤山说,先生请你也给我家写一副吧?于凤山抬起头看一眼如平说道,你就是那个下放刚来的姑娘吧。中天你来写吧,我休息下。于中天接过父亲递来的笔,挥毫写下了: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幸福门。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再看那字苍劲有力,并不比于先生差。一看便知是下过功夫的。在于中天与如平二人四目相遇时,二人同时觉得浑身一颤宛触电般感觉。心突然间咚咚咚狂跳起来。这种感觉两人从来都未曾有过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下放龙王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