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糊涂啊 ...


  •   其实李鸿章也想要支持一个圣君,可是他支持谁呢?

      要李鸿章来说,支持皇帝,和支持太后一样,都没什么卵用。

      慈禧太后就不提了,一介女流,本就没什么远大抱负和政治理想,李鸿章还能要求她什么呢?光绪皇帝倒是理想远大,可是他疯狂起来整个大清都害怕。

      两者相比,李鸿章觉得光绪皇帝还不如太后稳当。

      最起码太后吃了此次大亏,颇有点痛改前非的意思,而光绪皇帝,被囚禁这么久,性格方面,还是个未知数。

      国家经不起折腾了,他准备接受慈禧太后的号召,去跟八国联军谈判,其实就是去接受八国联军的审判。

      临走前,他给光绪皇帝回了电报,不提慈禧太后,只说要去跟八国联军谈判了。

      然后他当天就接到一份电报,登时就气的眼前一黑,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老爷,老爷,你怎么了?”

      总督府下人一见李鸿章倒在地上,连忙惊慌失措的将他扶到床上,只见李鸿章气哄哄的撕了电报局发来的信,怒骂道:“老子不干了,不干了!爱谁去谁去吧!”

      信是溥年发来的,接到李鸿章的信,他就知道让李鸿章投靠光绪没戏了,李鸿章一定是替太后去说和的。

      其实李鸿章替谁说不是说呢,反正都是战败了,割地赔款,求取平安,说和也是为了大清。

      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李鸿章如果是为了慈禧太后说话,那么双方使臣讲的条件里,李鸿章肯定第一要务是救慈禧,保留慈禧太后的政治地位,这对光绪皇帝非常不利。

      所以哪怕李鸿章不跟光绪皇帝一条心,溥年也不能让他替慈禧太后当说客。

      因此他回信道:“李师傅,我是溥年,我代表皇帝告诉你,皇上已经准备亲自接见外国列强了,不用你去了。”

      光绪皇帝真的要冒险亲自去跟外国列强谈判?当然不可能,然而老谋深算的李鸿章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威胁之意。

      现在八国联军打到了京城,到处都在抓捕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在列强黑名单上是死罪,但光绪皇帝不是,甚至光绪皇帝比之慈禧太后,更有非同一般的利用价值,一旦光绪皇帝露面,恐怕别说谈判,当场就要被列强软禁了。

      一国之主不会被软禁太久,等光绪皇帝变成列强的傀儡出来,那一切就都完了。

      所以这封信就是要明晃晃的告诉李鸿章,既然你不打算投靠皇帝,那你就别露面了,如果你要去替太后谈判,逼急了皇帝,大不了豁出去了,哪怕成为列强的傀儡,皇帝也会亲自出面,到时候大清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看谁活到最后。

      想清楚的李鸿章不干了,他娘的,他本来就没有几天好活了,想趁着还活着,用最后一点有用之身,替大清做点有用之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李鸿章不干了,就剩袁世凯了,溥年又给袁世凯发了电报,说只要他归顺皇帝,往事既往不咎,我用大阿哥之名给你做担保。

      袁世凯一见这份电报瞪直了眼,怎地太后党的大阿哥跟皇帝成了一派?

      但是政局混多了,这种鬼话他才不信,而且这还不是光绪皇帝发的,而是由人代发,一看就让人对光绪皇帝的诚意心生忐忑,所以他先是发电报跟溥年称兄道弟一派和睦的亲切问候了一番,最后才说,上一次党派之争,都是因为他的懦弱无能,他对不起光绪皇帝,无颜面对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这次亲自回了电报,“朕病情日重,朝中事务交由大阿哥溥年打理,袁爱卿若是愿意慷慨相助,往事朕既往不咎。”

      这封电报一发出去,迟迟没有得到回应。

      袁世凯犹豫了。

      他跟李鸿章不一样,他对太后对皇帝,都没有绝对的忠诚一说,更不是为了大清的利益,他纯粹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很显然,如果皇帝不追究他的责任,那么他的政见跟光绪皇帝才是最恰合的。

      在朝堂上,领导跟自己政见一致,很重要。

      而且光绪皇帝话里透出的意思,似乎是让他辅佐溥年?虽然溥年还小,可是两人认识很多年了,当年在朝鲜,在山东,那可都是换过命的交情啊!如果光绪皇帝不行了,溥年登基,那就对自己太重要了!

      袁世凯心动之下,还是打算再等等看看。

      这边还在想着,那边溥年已经出发了。

      大清不能没人去谈判,分量最重的李鸿章不能去,袁世凯不想去,溥年只好亲自上阵。

      他换马换船换火车,从瀛台到京师,辗转一个月,终于站在了被八国联军侵占的颐和园内。

      面对着被抢掠一空的颐和园,溥年欲哭无泪,早知道他就不该去救皇帝,而是留下来跟洋人一起把颐和园打劫一空。

      溥年分量不够重,受到了列强的冷眼相待,不过对待使臣,肯定也不能杀了,毕竟这是他们攻破大清之后,第一个能站到他们面前说话的人。列强们早就憋久了,大清好不容易站出个活人来谈判,哪怕觉得他权利不够大,也没忍住将条件一股脑的甩给他。

      第一条就是惩办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战争罪犯。

      想抓慈禧的,不知道她在哪儿,知道她在哪儿的,不会告诉列强。

      虽然溥年知道,历史上慈禧太后逃亡后,就定居在西安,只不过现在袁世凯还没回信,如果手握重兵的袁世凯不支持皇帝,那么他们就是到了西安也抓不到太后。

      所以第一条暂时搁置。

      第二条禁止大清制造和进口军火。

      第三条赔偿十亿两,十年还清。

      第四条天津与大沽之间驻扎洋兵,

      第条五德国要求占领青岛,沙俄日本要求瓜分东北。

      呵,这简直是打死都不能同意的,溥年深吸一口气,他现在手中没有牌,没法跟洋人打,只能故作镇定,表面上胸有成竹,其实也知道自己已经被逼到绝路了。

      但是他也知道,这些洋人远道而来,他们吃不下大清庞大的地盘,也不可能永远待在这里。

      其实,溥年收到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毕竟他年纪小,而且在过国际上颇有威望,杂交水稻和小汽车的研发,让他顶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科学家研究者的头衔,有不少外国人对他十分敬重,哪怕没谈成也没太难为他。

      溥年跟他们周旋一周后,把目光放在了德国人身上。

      德国是这次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发起者,德国的三艘海舰是最先进攻天津的,可以说是此次侵华的主力。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还有十四年就要一战了,德国一战战败,国内经济萧条,货币一文不值……

      很好,溥年终于敲定了方案,他要跟德国人谈!

      而就在此时,他接到了袁世凯的来信,表示自己会支持皇帝,更支持溥年。

      他这表态其实无关紧要,其中更重要的内涵是,他将慈禧太后的具体位置暴露给了溥年。

      袁世凯就算要支持皇帝,当然也不会去杀了太后来挣功,笑话,朝廷那么多清流是死的吗?他要是敢光明正大劫持太后,他日后在朝堂上也不用混了。

      像袁世凯这种老奸巨猾的人,表达问题就很含蓄了。

      他先是表达了对自己从前无奈的悔恨,又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拜之情,最后貌似不经意的点到,他每月都会给慈禧太后汇一笔钱,汇到了某某村。

      好了,这份投名状算是交上来了。

      一个月后,列强带人奔赴西安,一举擒获了战争罪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坐在洋人的囚车中,从西安到京师,一路颠簸,马车摇晃的她骨头都快散架了,可是最令她难堪的是面子,她要了一辈子的脸面,临终了,却颜面扫地。

      她心中悲切,看着身后一起被囚的李莲英等人,还有忠心耿耿的几位护送她逃跑的大臣,她怎么也想不通,洋人怎么会知道她的具体位置,到底是谁出卖了她。

      跟她在一起的人都被抓了,没有一起逃难的人,她想到了李鸿章,想到了袁世凯,是李鸿章,还是袁世凯泄的密?

      她觉得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居然拒绝了为她去跟洋人议和,而袁世凯却不断给她寄钱,雪中送炭,高下一目了然。

      可是现在谁泄密都无所谓了,因为她知道,待她去了京师,她除了将遭受更大的侮辱外,最终也难逃一死。

      她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泪流满面,她本来还盼着袁世凯会带兵来救她,可是直到快入京了,也没有任何人赶来。

      她不禁喊道:“李鸿章出卖我啊!”

      或许是老了,她实在受不了这份罪了,更不想接受洋人的审判,接着,便一口撞死在了囚车上。

      刚入京师,慈禧太后便以死谢罪了。

      她最后一句话被许多人听到后,天下疯传,终于传啊传,传到了两广总督李鸿章耳朵里。

      届时,李鸿章依然被溥年气的不轻,正在床上养病。

      听闻太后死在囚车上,君死臣辱,他心头万分悲愤。

      他不禁流泪问道:“太后可有何临终遗言?”

      下人沉默良久,默默抬头看了他一眼,为难的摇了摇头。

      李鸿章见他犹犹豫豫,怒道:“无论太后生前糊涂也罢,决策有误也罢,太后的遗言,我等必须敬重有加!你当直说!”

      下人闻言更沉默了。

      最终,在李鸿章的怒火下,他不得不道:“太后最后只说了一句话,‘李鸿章出卖我啊’。”

      “……”

      李鸿章猛地喷出一口血,气的眼前发黑,手都在发抖,“太后,果然糊涂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