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选择题 ...

  •   光绪皇帝跟珍妃劫后余生的相聚十分感人。

      八国联军侵华,国破家亡,两人死里逃生,心中都对溥年充满感激。

      不知慈禧太后怎么折磨的他,光绪皇帝本就身体孱弱,此时颧骨突出,脸颊消瘦,更显憔悴,他躺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咳血,珍妃大惊失色的给他擦拭。

      溥年立刻给他请了医生,医生诊断后,眉头紧皱,“这是慢性食物中毒,服用时间过久,积毒难清,非常损伤身体,甚至折损寿命。”

      溥年心里咯噔一声,但是这倒也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光绪皇帝的死因,就是慈禧太后下的毒,还有光绪皇帝不能生育的毛病,估计也是慈禧太后下的手,否则皇帝在宫里好好地将养着,怎么会从小就体弱多病?

      倒是光绪皇帝十分平静,“那些折磨我的下人,全都告诉我了,他们告诉我食物中有慢性毒药,如果吃了,活不到十年,如果不吃,三天就让我饿死。”

      明明知道有毒,却不得不眼睁睁的一口口吃下毒药,别人吃饭是在生存,他吃饭却是一步步迈入死亡,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死期,让人精神濒临崩溃,慈禧太后真他娘的狠心啊,溥年咂舌。

      想着光绪皇帝每天都在过那种度日如年的日子,珍妃眼睛都湿润了,“都怪我没用,”她坐在床边大哭起来。

      光绪皇帝摇了摇头,抬起手艰难地抚了抚她的发,“跟着我,委屈你了,即没能封你为皇后,也不能保你的安全,还差点让太后害了你,日后我会下旨,封你为皇后,我命不久矣,若是我去了,你便是溥年的母妃,让他护你周全。”

      溥年莫名其妙多了个娘,差点跳起来,只见光绪皇帝又咳了一口血,才道:“我知道你被太后封为大阿哥,那些下人都跟我说了,你如果不来救我,我死了你就是皇帝,名正言顺,但是你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出了我,救出了珍妃,我很感谢你。”

      说着,他似乎想起什么笑话,叹道:“你这个大清福子,还是我亲口封的,现在看来,原来是冥冥中自有定数啊,你这些年在东北的功劳,我都看在眼里,如果我命不久矣,有你接班,我放心。”

      我不放心啊!

      大清都快亡了,当皇帝的都没有好下场啊!想想溥俊,想想溥仪,再想想袁世凯!溥年心里哀嚎,有苦说不出。

      光绪皇帝现在才二十六岁,但是要想恢复到盛年时的身体状态,已经无异于痴人说梦了,毒药破坏了他的身体器官,他经常大口吐血,甚至痛到心生死意,在病痛的折磨下,他神色越发狠厉,对慈禧太后恨之入骨。

      在医生的调理下,两个月后,他终于能够下地走路了,便迫不及待的亲自联络了在广州的李鸿章和在山东的袁世凯。

      这是溥年给他出的主意,光绪皇帝本来对于‘太后党’的李鸿章,和‘背叛者’袁世凯,都本能的十分抗拒,但是溥年给他分析了现在的局势。

      清朝的正统大军——荣禄的武备军已经被打残了,这是对慈禧最为忠心的一脉大军,没了这脉大军的支持,慈禧太后目前的势力已经缩水了一大半。

      说白了,首都被攻破,如果慈禧太后和皇帝这会儿都死了,那么大清就亡了。

      之所以现在还硬撑着最后一口气,就是因为太后和皇帝两个人都没死,大清朝廷中,还有一批支持满清皇族的大臣,他们世受皇恩,恪守忠诚,哪怕国破了,他们也要为了从前大清对他们的恩典和提拔而将故国缝缝补补修起来,这是华夏子民的本性。

      当然,肯定也有想趁机造反的。

      而此刻仓皇逃跑的慈禧太后,军队被打残,声望在民间降到了最低,手中筹码已经不多了,最为致命的是,此刻的洋人最恨的人就是她。

      是她纵容义和团破坏洋商,烧毁教堂,杀害洋人,甚至最后还跟义和团合作对抗洋人,这在洋人眼中,她跟义和团无异于是一伙的。行事顽固不化,迂腐不前,不思进取的老太后,外国人要她有何用!

      而光绪皇帝在外国人眼中就很好利用了,大清正统而年轻的皇帝,思想先进开明,没有实权,正好需要洋人的支持,多么好的傀儡啊!

      只要能扶持光绪皇帝做傀儡,相当于远方掌控了整个华夏帝国,只要光绪皇帝露面向他们救助,八国联军的联盟恐怕霎时间就能土崩瓦解,甚至为了这个热馍馍抢破头打起来!

      到时候,哪怕光绪皇帝活不久了,也是列强在华最好的代言人,只要光绪皇帝愿意低头,俯首称臣,他就可以借助洋人的势力向慈禧太后复仇,杀了这个夺他皇位,害他性命的‘姨母’,撤了那些年曾经处处阻碍和反对他的大臣,好好享受两年真正的天子的待遇。

      然而他没有。

      年轻而病入膏肓的皇帝,将仇恨压在心底,他此刻最大的愿望,还是救国。

      要想救国,还得靠大臣,此时南方威望最高的,就是李鸿章,北方势力最大的,就是袁世凯,庆幸的是,此时此刻,这两人还不想叛国。

      远在海南的光绪皇帝跟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几乎是同一时间联系了袁世凯和李鸿章,袁世凯两边说着好话,实则谁都没有一口答应。

      袁世凯早前不止政治摇摆不定,得罪了慈禧太后,还背叛了光绪,两面不讨好,所以八国联军一攻破紫禁城,他就早早联系到了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落难时,送钱送礼送人情,建立了良好的上下属关系。

      但是光绪皇帝就不太一样了,虽然心理上来说,他更支持开明的光绪皇帝,但是他可不能忘,他是明摆着背叛过光绪皇帝的啊,光绪皇帝掌权了,能放过他?就算放过他,以后还能让他委以重任?

      而李鸿章压力更大,他偶然间,翻出自己年轻时,一无所有,独自一人,怀着满腔抱负和热血赴京赶考时所做的诗词:

      丈夫只手把吴钩,
      义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当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白衣书生啊,而今确实是老了。

      他今年已经77岁了,越发觉得自己身体不如从前了,无数次午夜梦回,都有一种无力回天大限将至的错觉,他知道自己活不两年了,遗书都修修改改,写了不止一封了,他为了大清卖命一辈子,也该安享最后几年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了来自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两重电报,信的内容恨不能让他昏死过去。

      他到底做了什么虐,临老了,都不能安稳的赴死。

      李鸿章独自抹了一把辛酸泪,又收到了袁世凯的电报,其实不用看,他也知道袁世凯写了什么。

      这个滑头跟盛宣怀的目的一模一样,天塌了有高个儿顶着,他才不做出头鸟,李公幕僚众多,先看看李公怎么办,他再跟着照办也不迟啊。

      李鸿章气的心口疼,喘不过来起,盛宣怀是他的徒弟,袁世凯也多受他提拔,算是他半个徒弟,这两人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是看着他们长大,都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他们正好相反,这是教会了徒弟,撑死了师傅啊。

      他不由得思绪跑偏,又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曾国藩。

      当年,他也是事无大小,处处给曾国藩惹麻烦,当年安徽巡抚翁同书办事不力碍了他的路,他早想办了他,但是怕皇帝不同意,就让老师曾国藩给他拿注意。

      曾国藩说办,他立马就上奏办了翁同书,当时翁同书的弟弟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多么不情愿啊,而他不过是个小小的巡抚,就是写破了天,恐怕光绪皇帝也无关痛痒,但是因为老师曾国藩的无言的支持,才让光绪皇帝不得不忌惮他的奏章,差点杀了翁同书。

      像这样的事,大大小小,他给曾国藩找了无数的麻烦,但是曾国藩从来不曾训斥过他多事,曾国藩是凭着公正和本心办事的,任何事在他心中都有一根称,他能很快的称出事情的重量和大小,而无愧于心。

      而李鸿章就不太一样了,他曾经劝降了太平天国的大将,结果人家刚投降,他转头就毫不留情的杀了他降服的几万太平军。

      杀降让李鸿章威信大降,甚至连曾国藩都写信呵斥过他不讲信用,但是李鸿章只觉得不痛不痒,这么多年了,他也学不会老师曾国藩的‘诚’和‘义’。

      而今报应终于来了,他教的徒弟们,跟他一模一样,从盛宣怀到袁世凯,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个不是掌握一方大权,位高权重?就单说袁世凯,现在袁世凯手中的兵,比临近半退休的李鸿章只强不弱。

      但是袁世凯就是不吭声,老师没死就让老师上,一点诚信义气都不讲。

      李鸿章被气得心口疼,干脆不去理会他。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怀旧,慈禧太后是他效忠了一辈子的人,他这一辈子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效忠太后,效忠大清。

      万万没想到太后跟皇帝打了起来,他只能选择效忠大清,而今,连效忠大清都成了选择题。

      光绪黄帝说,让他代表皇帝跟洋人谈判。

      慈禧太后说,让他代表太后跟洋人谈判。

      徒弟们异口同声的说,李公你看着办。

      李鸿章恨啊了,恨自己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到今天,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两年去死。

      但是虽然没有学到老师曾国藩的‘诚信’,但是他学会了老师的‘担当’。

      这件事,迟暮之年的李鸿章,依然用他此刻连提一壶水桶都颤颤巍巍的肩膀,一力扛了下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