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战日本 ...


  •   袁世凯那真是天生的指挥官,老谋深算的实战派。

      他听了皇帝的话,去跟日本人协商,结果日本人忽悠他,说是他们远渡而来,仗没打成,无法交差,不能无功而返,为了防止朝鲜东学党再次起义,要暂时驻扎两个月。

      这话说的情真意切有理有据,要是没点心机怕是都要信了,然后再等上两个月,等日本安顿好,黄花菜都凉了。

      然而很不幸,他们遇上了善于心计杀伐果断的袁世凯,袁世凯一看日本军队数量不减反增,马上意识到形势不对,立刻决定速战速决。

      他来信说:“日本不断往朝鲜增兵,其意图直指大清,夜长梦多,不可再等,臣请战。”

      其实他是不知道日本到底想干嘛的,只是常年谋略的直觉告诉他,必须要让日本人退兵,绝不能让日本的兵力占据朝鲜,为了让清朝重视起来,所以他写信的语气就重了点。

      历史上,因为东学党不堪一击,大清退兵早,所以袁世凯的奏章没有引起注意,直到最后才酿成大祸。

      而今袁世凯大权在握,朝鲜又素来是他的地盘,他十分有把握让日本退兵。

      只不过想让日本人退兵,他必须要打一仗,以彰显大清的威严,拳头硬才好谈判啊。

      他已经计算好了,以日本现在兵力,根本不足为惧,只要皇帝一点头,他马上带兵包抄日本,将日本赶回领地,到时候他用这场战功,就可以跟朝廷要求增加一批长驻朝鲜的军队,自己便可以远远的当一个有兵有马有靠山的土皇帝。

      生活简直不要太幸福啊!

      皇帝询问,李鸿章认为此计可施,但凡李鸿章认同,翁同龢就要反驳了,他道:“臣认为此事过于草率,且钱粮不足,日本不过暂时驻扎朝鲜,臣认为可再观察一番,若真有异动……”

      光绪皇帝刚刚坚定地心,又被他一番话打乱了,这是他独立掌朝的第一战,若是输了,对他名声极为不利。

      但是他想到日本,尤其是溥年那一番言论,又觉得心中不安。

      他忽然道:“溥年,你觉得呢?朕从前听你辩论日本,似乎颇有心得。”

      溥年心想大军都压境了,主帅都请占了,还讨论什么啊!

      但是皇帝跟大臣商讨国事,他不能参与,只得焦急的听着,此刻一听皇帝问话,却忽然冷静了下来,道:“臣觉得要不就打,要不就撤,一举将日本打回去,或者直接退兵把朝鲜让给日本。”

      “把朝鲜让给日本?你在说什么胡话!”翁同龢怒斥。

      溥年道:“袁世凯在朝鲜多年,他既然敢请战,这时候他必然有十分把握能赢,然而日本不断增兵,再等两个月,等日本兵力跟袁世凯驻朝鲜大军相近的时候,袁世凯还敢打吗?等两个月,不过是给了日本拖延之机,等日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把握向我们开战的时候,我们还不如直接退兵的好,所以臣向来觉得自古文武有别,文臣还是不要干预武将对军事的判断比较好。”

      翁同龢被他气得脸色铁青,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最后一句点醒了光绪皇帝,他不由抬头看了一眼翁同龢,翁同龢是文臣,当年其兄翁同书任兵部侍郎,去前线作战太平军,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惨重失败,被李鸿章一举告到了御前,差点被砍头。

      从那时候起,翁同龢跟李鸿章就成了死敌。

      李鸿章跟袁世凯都是领兵多年的武将,要论军事要领,没人能越过他们,对于军事的判断,朕应该相信武将啊!

      光绪皇帝道:“袁世凯,在朝鲜多少年了?”

      李鸿章道:“启禀皇上,袁世凯在朝鲜十二年了,臣曾听一件趣事,当年,朝鲜军事衰弱,朝鲜亲王央求袁世凯为朝鲜训练军队,然而军队训练好,日本却假借袁世凯插手朝鲜内务之事,要出兵赶走大清驻扎朝鲜之使臣,清朝使臣们纷纷向袁世凯求助,袁世凯听闻,领兵一千五百人,跟朝鲜与日本五千人作战,其战日本精锐尽出,竟配有火炮长枪,袁世凯以少打多,本打算就此殉国,没想到此次作战的朝鲜官兵,都是袁世凯去朝鲜后亲手训练多年的新军!”

      “竟有此事?”光绪皇帝好奇道:“然后如何了?”

      李鸿章笑着道:“然后袁世凯大喊一声‘我是袁世凯,你们被人骗了,你们的敌人是日本人!’,他只是随口一喊,没想到他在朝鲜军人心目中威望过重,当即就有超过九成的新军在那一瞬间迅速调转枪头,向站在自己身边的日本人开了火,此战,袁世凯可谓毫发无伤而取胜。”

      光绪皇帝究竟年轻,听的热血沸腾,想到此景,他顿时对袁世凯好感大增。

      袁世凯在朝鲜这等威望,又有十二年之经验,他此番要求出战,必然不会失败。

      他信心大增的道:“对于朝鲜军事的判断,朕相信袁世凯,日本狼子野心,朕绝不轻饶!”

      翁同龢知道此事难改,又道:“臣觉得,此事重大,还是派中官协助作战为好。”

      中官便是内侍太监,主要是监督作战的具体情况,防止武将虚报实情,这向来惯例了,光绪皇帝便点头答应。

      他坚定下决心,刚刚拟好圣旨,太后却突然派人来传话,说:“哀家大寿,不希望动兵。”

      所有奏章都是一式两份的,皇帝和太后各有一份。

      此时所有人都愣住了,谁都没想到他们这头刚商量好,就被那头否决了,还是如此滑稽可笑置大清于不顾的理由。

      然而这理由却让人无法反驳,因为实在是太不讲道理了。

      李鸿章出了宫,感叹一声,悬了。

      皇帝一想到要去找太后商论,就头大如斗,他跟翁同龢商讨半晌,翁同龢让他去跟太后协商。

      说的简单,可是他连两成说服太后的把握都没有,太后的口才向来比他好,太后的威望也比他高,太后的旨意更是比他分量重。

      光绪皇帝长吁短叹,第八十次在乾清宫内踱步。

      溥年终于看不下去了,说:“臣有一计,或可使太后改变心意。”

      光绪皇帝猛地停住脚步,直直地看着他,说:“你说。”

      溥年犹豫着道:“但是未必可行……”

      “只要你有办法,朕皆可一试!”

      这副模样,倒像是破罐子破摔了,可见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是真没辙,太后经年累月的威望,不是说说而已。

      这事,倒是不需要皇帝出面。

      皇后第一次带着皇上的旨意,来拜见太后,手心紧张的满是汗。

      她虽然是太后的内侄女,但是太后并不太看得起她,更是常常觉得她没用,抓不住皇帝的心,时常贬斥她。

      今日,她在太后寝宫前等了一个时辰,才得到太后的召见。

      这处颐和园内的寝殿名叫乐寿堂,是为了太后大寿,花费上千万两银子新建的,内饰富丽堂皇,各种奇珍异宝梁上地下随处可见,可是皇后懦弱的连眼都不敢抬,自然不会说两句好听的恭维一下。

      因此,太后一见她就厌了,说:“皇后来做什么?”

      皇后哆哆嗦嗦着奉上一件礼物,说:“臣妾给太后请安,太后大寿,臣妾近日偶然得到一件新奇之物,想献给太后。”

      太后大寿,跟旁人只过一天不同,太后要过一年,这一整年,所有人都在绞尽脑汁的给太后送礼,皇后虽然寒酸,但是送的礼物一点也不敢少。

      但太后对她的礼物甚是不感兴趣,说:“放那儿吧。”

      要是以往,皇后早就吓走了,然而她想到皇帝的使命,还是结结巴巴道:“这,这礼物,臣妾觉得,甚,甚好……”

      太后看了她两眼,突然笑了一下,说:“你这孩子,竟还紧张的结巴了,那好,就拿来给哀家看看吧。”

      皇后连忙将礼物递上去,太后摸了摸盒子,觉得一般,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副西洋眼镜。

      “这玩意儿……”太后倒是见人戴过,听说都是眼睛不好使的,她看向皇后,心想这个侄女真是蠢到无可救药了。

      偏皇后毫无所觉的笑着,说:“太后,臣妾给您戴戴看吧。”

      说着,她拿起眼镜,轻轻给太后戴上,太后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明亮而清晰的景色,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眼睛明亮,一下子就让人精神倍增。

      太后第一次戴这玩意儿,当即大喜,爱的紧,说:“这是什么宝贝?”

      皇后道:“臣妾也不知呢,这是辅国公的儿子献上来的。”

      一听是辅国公的礼物,太后就点了点头,辅国公她熟啊,前段时间,皇帝要封辅国公为盛京将军,这个职位太大,本来太后是要管一管的,但是她转念一想,辅国公多年来对她可谓是尽心尽力,百般讨好,什么稀罕物都往宫里送,给她带来不少礼物。

      可是太后觉得他不堪大任,一直就没怎么理他,现在皇帝要让他去当盛京将军,太后虽然觉得不够资格,看在多年的情分上,也不好意思太为难他。

      只是,这辅国公的儿子是谁?

      皇后又道:“这辅国公的儿子,听说是个有福气的,百姓们爱的紧,他出生的时候,便与众不同,新科状元张謇,据说就是拜了他,才考中了状元,民间有人拜了他,妻子当晚就生了龙凤胎,就连瑾妃,自从沾了他的福气,都变美了呢。”

      太后听她胡扯了半晌,忽然问:“那你怎么不见变美呢?”

      皇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