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 庚子霍乱(一) ...

  •   林深无人处,一间茅草屋内,有青年男子守在昏暗的火烛旁,提笔书写:
      家中有师,长居于灵山,世人皆以为,其医术可与华陀、扁鹊一较,然品行不可比。庚子年,洪水泛滥,时局动荡,吾念亡师不能寐,辗转反侧,决寻忆作此书,以寄思念。书中所记皆由吾幼时家师口述。
      第一章庚子霍乱
      三百年前,南方有一城池发生霍乱,那城池日日被无形的浓雾笼罩,朝廷派遣多名医师皆束手无策,腐烂的尸体如山一般累积于城池脚下,城中人绝望的哀嚎声传遍大街小巷。
      忽有一日,一素衣女子背筐而至,女子面容虽因多日奔波略显憔悴却难掩其娇态,有人上前劝女子离去,女子却道:“我来就是为了治好你们。”有人闻言笑她痴颠,有人目露怜悯,亦有人无奈叹息地离去。
      数日后,女子的确做到了。正当人们想要送上衷心地感谢时,女子却凭空消失……
      ……
      丁丑年正月十五,亦是上元佳节,城内张灯结彩,孩童们骑在父亲的肩上抬首望着那挂满街市的大红灯篓,满目新奇,相互恋慕的人,未出阁的女子在这一日毫无忌惮地走上街道,在身边的婆子的牵引下来到河边,放河灯,祈福,许愿。
      那小巷子里的一户人家户已在家中摆好了酒菜,等着客人来。
      “许郎,”那户人家地女主人撸着袖子,身上系着围裙,从厨房中快步走出来,连忙叫住了正要出门买酒地丈夫。
      丈夫闻声回首,见自家夫人走来,问道:“夫人可还有什么东西要带?”
      那女主人嘱咐道:“我没有要带的东西,只是想提醒你一下,买好了酒不要忘了顺道去李大哥家喊他一声,他面子薄,咱们这么邀他来家里过节,怕他不好意思来。”
      “行了,我记下了,你若忙完了就快去屋里歇歇,别累着。”丈夫边说边往外走去。
      女主人见丈夫消失在了家门口,才转身继续去忙别的事。
      那被称为许郎地男子,很快买好了酒便按照夫人的话先是去了一条小巷子,来到一间看门面还算不错的房屋前,刚要伸手去敲门,门却自己开了,许郎见状心想定是那李大哥知他要来,为他留的门,心中也没了疑虑,嘴中边喊着“李大哥“,边往里走。
      刚进门,就有一股酒香夹杂着较淡的地恶臭味扑鼻而来,许郎因经常在他地院子里闻到酒香,在闻到这酒香时也并未多在意,连同那股恶臭一起被忽略了。在他打开房门,找到那位“李大哥”时,手中刚买的佳酿掉在地上滚到了一边,酒水湮透了红色的酒封,一点点流出酒坛,那许郎被眼前景象吓得愣怔了一会,紧随着一声大喊——“死人了!死人了!”跑了出去。
      很快街坊邻里便知晓了此事,并报了官。值班的衙役本想早早的回家过节,谁知此时出了这种事,一群人见早走不能了,只好顶了一头的乌云朝着那事发地走去,看着抬出的尸首,围观的人皆掩鼻回避,一名衙役不禁嫌厌道:“本是上元佳节,天官赐福,这下可好……真是晦气!”
      身旁的人拍拍他的肩旁,劝道:“你可小点声吧。”
      竖日,寻来仵作验尸,才知此人已死了一月有余,因天气寒冷屋中没有生火,尸体腐烂的也就慢了些,直至昨日才被发现。听闻此事的许氏夫妇二人当即一愣,数日前的夜市上他们还见到李大哥在湖边闲逛,并上前相邀他于上元节来家中做客,怎会在一月前就死了那?想到这夫妻二人不由得脊背一冷。
      渐渐的此事便成了饭后闲谈,官府里因此事蹊跷很快立案。
      过了几日衙役们正趁着晌午,犯人都在睡觉时聚在一起闲聊,一声喷嚏引的众人侧目。
      有人问道:“小齐,你风寒还没好那?”
      被称为小齐的男子吸了吸鼻子,笑道:“唉,也不知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以前风寒吃两副药,睡一觉就好了,这一次都过了三四日还没好。”
      另一人闻言调笑道:“你不会是春梦做的多了,虚的吧!”话音落,众人大笑。
      小齐听了脸刷的一下红成了猴屁股,嘴里气恼道:“去你的!”
      又过两日,小齐的风寒又加重了几分,只好告假几日,在家中休养。小齐父母去得早,也没什么亲戚,若是病了饿了,家中也无人照应,可怜得很。
      此时,他便因连日来身体越发不适而空着肚子,躺在炕上,闭目纠结是否下地解决温饱。忽闻屋外有人在喊他,那声音浑厚稳重,透过窗户缝一瞧,不正是前些日子调侃他的老金嘛!
      只见老金面色略白,双目不似往日有神,鼻子冻得通红,时不时的打两下喷嚏,这喷嚏打得他是头晃脑疼,难受的很。身上还穿着官服,应当刚从衙门里出来,还未归家,一双脚不敌寒冷,上下跳动不止。手里拿着路边摊上买来的糕点,
      小齐见了他,强撑着身体的不适与眩晕,穿了衣服,下炕相迎。
      老金进了屋,四下环顾,这屋子及不干净也不乱,就是有点冷。小齐也看出了不适,尴尬的笑道:“近日来我病得厉害,家中也无长辈兄弟,就没怎么在意,有点乱,莫要嫌弃,这地下冷,到炕上坐吧。”说着二人脱了靴子坐在了炕头,围着那张小小的炕桌闲聊。
      老金道:“你是不知道,你这些日子告假家中,衙门里可给忙坏了!”
      “怎么说?”小齐好奇道。
      “近日来接连有人发现尸体,有外来的,也有本地的,大都是些没有亲朋好友,只身一人过活的。”
      小齐饮茶道:“怎么死的,可查清了?”
      “病死的。”老金边噘花生米边道。
      “病死的!”小齐闻言一惊,警惕的低下头,靠近老金,压低声音,猜问道:“莫不是霍乱?”
      老金闻言脸色大变,忙滚下炕头冲到屋门前将头伸了出去,环顾了一圈,见寒风卷着白雪在空中翻飞,初来时的足印已快被白雪掩埋,这才边叹气嘴里边道:“这话可不能乱说,若是被传了出去,是要杀头的。”说完坐回了炕头,一手只疲乏地支着脑袋,因刚才一阵慌乱,本就身体不适地老金,头莫名的胀痛了起来。
      小齐见状,赶忙引开了话题,笑侃道:“瞧你现在这病怏怏地样,不会是春梦做多了吧!”
      老金听了也不恼,笑道:“我有家室,不跟你似的,只能做春梦解渴。”
      小齐咧嘴刚笑了两声,就变成了猛烈地咳嗽。老金见他咳得厉害,且面红脖粗,心下一惊,道:“你这都养了数日了,怎还不见好?会不会是那抓药的郎中偷工减料了?”

      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与猜测,小齐笑道:“谁知道呀,若是再不见好,我都准备要去见那灵山鬼医了。”想到那些有关鬼医的传言,又叹道:“估计见了他,也不会给我医治的。”
      “瞎说什么那,”那人闻言安慰道:“你这么勤恳,那鬼医品性再差,也会有恻隐之心,帮你医治的。”
      “……”
      二人又聊了许久,那位友人才归家去。
      夜里,小齐睡的正香,却被风吹开房门的声音惊醒,他躺在床上犹豫了半晌才起身去关门,正欲关门却闻哭声入耳,听那哭声柔细可推断是位女子,小齐耐不住好奇只穿了件单薄的亵衣便寻声而去,那声音明明近在咫尺,却又让小齐觉得远在天边,他想停下步子却又如同着了魔怎么也停不下,他出了院子,走过小巷,穿过树林,爬上山坡,方才停足。
      此时他怔怔地看着眼前的景象,那条小溪旁有一女子在哭泣,女子身着素衣素裳,背对小齐,不见花容,却可清晰地看到那女子的泪珠滴入溪水冒起一阵白烟,然后顺着溪水朝着下游淌去。那女子似乎知他在此处,满是怨念道:“公子,救救我,救救我……”正说着,天上忽然飘起了雪,那雪不是白的,是红色的,如鲜血一般红,红的艳丽,红的刺目,红的干干净净。
      小齐瞧着眼前景象,心生怪异,不自觉得伸手去接了一片,瞧着它在掌心融化化作鲜血滴在地面,他猛地抬头,却见女子早已不见,只留下满山遍野的尸首,那尸体死相极为难看,每一个都骨瘦遴选,两颊凹陷,双唇干裂,面若死灰,一对眼睛往外凸着,仿佛要掉出来了般,他们的肌肤骨骼都有明显的黑线,见这状况小齐被吓得大叫。
      ……
      房门被风吹的咯吱作响,风夹着雪花想要冲进屋里来,小齐猛地惊醒,坐起身环顾四周,一滴豆粒大的汗珠顺着额头划入鬓角,小齐心想道:“原来是梦。”长舒一口气,躺回布衾里接着睡。
      第二日清晨,因昨夜偷懒而没有关房门的小齐,被屋外急促的脚步声和人群的嘈杂声吵醒。他起身匆忙穿好外衣,出门去瞧外面状况。刚开门就有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扑面而来,小齐下意识捂住口鼻,双眉微蹙。好在他在衙门里当差,见过的尸体虽没有几百具,也有几十具,各种类型的都有,尸体散发的味道于他而言还算亲切,在闻到这股味道时,他虽捂住口鼻,却也还能受的住,不似那群围观、看热闹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不一会散了大半。
      隔着人群,小齐站在家门口远远地望着那被抬出来的尸首,从围观的人群的闲聊得知,那是一位“外来客”,因此处山清水秀,慕名而来。前些日子还见他买了酒食外出游玩,今日就被前来催房租的发现死在了这房子里。据说死者样貌端正,衣着华丽,谈吐不凡,可能是位富家子弟,亦或是官家子弟,如今却是客死他乡,不知父母是谁,家住何方,只能等官府里拿着席子卷了扔乱葬岗去。
      抬尸体的担架路过小齐面前时,一只胳膊不慎露出滑落,毫无生机的坠在那,小齐瞧了不由惊出一身冷汗——那细瘦的胳膊上赫然有一条黑线,于梦中所见一模一样。
      经昨日一梦,小齐觉得风寒好了大半,收拾了一下便会衙门去了。回了衙门方知他在家修养的这几日,“风寒之症”已蔓延了整座城池,药价飞速上涨,甚至有几家老字号因货源供应不足,关了门外出置办货物了。
      “现今城里有不少人在传是霍乱,引起了不小得恐慌。”少有的“幸存者”老李边磕着瓜子边道:“只是这“风寒”日久不好,还闹出了人命,换做是我也会恐慌的。”
      若这次真的是霍乱,那也是报应啊!”
      小齐闻言扭头看向老李,将脸上的诧异用微笑掩盖。官府中最是忌讳此等言论的,听老李这么说小齐心里一颤,此种言论本不该继续追问的,奈何小齐年轻难免好奇,便开口问了,心里只当作是故事来听,道:“此话怎讲?”
      老李这人向来不知道忌讳为何物的,明知说了不该说的也不知绕一绕,避开此事,反而来了兴致,只见他拿着酒葫芦往嘴里灌两口,一抹嘴道了句好酒,悠道:“你可知此城在三百年前发生的一场霍乱?”
      小齐见他这幅做派,心里暗暗地嫌弃道:难怪在官府中当值了三十余年不见升迁。脸上却笑道:“听家中老辈讲起过,说是三百年前忽降天灾,城中惨象连连,有位仙人不忍城中百姓受此苦楚便偷偷下凡救百姓于疾苦,谁知此事触怒了玉帝,玉帝命天兵天将将仙人捉回天庭,囚禁于寒冰地狱,永生永世不得见光与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