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飞快流逝的周末  ...
            
                 
                
                    - 
                          下午2点半,太阳已经去了猛烈的势头,村子里的人陆续都结束了午休,又回到田野里挥洒汗水。
 梅里山多田多水多,村里人几乎都以种田为生。如今9月,正是种花菜的时节。乔外婆孤家寡人,虽比不过别人一家子齐上场,但也种了两亩多地。
 苏溪以前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周末有时也会跟着去田里,这次也不例外。乔外婆阻止不了,便也随她去了。
 苏溪一方面希望外婆能不这么操劳,一方面也明白外婆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不让她下田干活她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了。
 不停歇地干了一个多小时,两人都已经汗涔涔了。别人觉得辛苦,苏溪却觉得十分舒服,好久没有因为劳作而出汗了。
 回家路上碰到村民,大家看到苏溪都很惊喜,纷纷打招呼。苏溪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性子稳又勤快懂事,村里人没一个是不喜欢她的。而且,就算是农民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梅里是个小农村,教育落后,家长自己又大多没什么文化,而苏溪成绩又是出了名的好,所以一到周末村民们就把自家孩子送到苏溪家让她辅导作业,寒暑假也让苏溪帮忙查漏补缺。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偿的,一年下来,收入十分可观。这也使得苏溪在村里极受欢迎。
 回到家里,又随便烧了点饭,吃饭的时候乔外婆一直念叨着明天一早要买点菜。
 梅里包括外面的西岩都已经是大山里的村子了,根本没有菜市场。
 但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西岩村里有个外号徐胖的,生意一度做得很红火,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他的身家。但是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便听说他生意失败,回到了西岩这个偏僻的村子,雄心不再。
 不过,有生意头脑的人走到哪儿都不会被饿死。这人注意到西岩附近几个村子买菜极其不方便,就买了辆厢式小货车,在后面厢上钉了几块木板,每天天不亮就去下面镇上进一堆蔬菜、肉食、海鲜,沿路一路叫卖上来。
 农村里最不缺的就是蔬菜,但每天都吃这几样也总会厌烦,何况农村里也不是什么蔬菜都有的。所以这“流动菜市场”大受欢迎,潦倒的陈胖没几年便又赚得盆满钵满。
 乔外婆说的买菜便是指这个。
 “蔬菜家里都有,我又不爱吃肉,还能买什么。”苏溪笑着道。
 “买条鱼,有虾的话再买点虾,你最喜欢吃海鲜了。”
 苏溪无奈,“外婆,我在外面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反倒是您,不要老是吃咸菜,多吃些蔬菜还有水果。明天您去田里,我来买菜。”
 “好好,知道啦。”乔外婆满口答应。
 “您现在答应的是爽快,可老是应了不做。”苏溪不满的抱怨着。
 洗了碗,又洗漱一番,祖孙俩进了睡房。苏溪把买的按摩仪拿出来,说道:“阿婆,这是我给你买的。”
 “这是什么东西?”
 “腰部按摩仪。您不是经常腰痛吗?我在的时候还好,可以帮您捶捶,现在我在滨海上学,几乎没时间回来了。这个是用电的,可以自动敲打。”说着,苏溪便让乔外婆趴卧在床上,实际操作了一番。
 “您把它摊平放在腰上,然后按这个圆圆的键,把它开起来。您要是觉得拍打太重了,就按这个有个减号的键。要是觉得太轻,就按这个加号键。拍打好了,您再按一遍圆键就可以关掉了。”苏溪非常详细地把使用方法讲了一遍,之后还不放心,硬是让乔外婆当着自己的面亲自用了一次才肯把罢休。
 “以后回家不要买东西,阿婆什么都不缺,你妈妈虽然性子不好,但还是很孝顺的,经常给我买这买那的。”
 这点苏溪倒是不否认,孝顺或许是那人唯一的优点了吧。
 “你也回房去睡吧,今天累了一天了,明天又得走了。”乔外婆说着,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
 苏溪知道外婆心里舍不得自己走,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以前在一中读书还能半个月回来一次,现在去了滨海,致远在学习上抓得这么紧,除非是考试或者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其他时间几乎都没有机会回家了。
 苏溪回到自己房间,小可摇着尾巴也跟了进来。
 离开快10天了,但房子里一点味道也没有,就连床边的书桌也是一尘不染,没有半点灰尘。一看就知道乔外婆经常打扫、开门通风。
 苏溪看着和走时一样的房间,转身离开。
 乔外婆已经拉了灯准备睡了,农村里没有丰富的夜生活,大家都睡得很早,毕竟第二天还要早早起来上山干活。
 苏溪没有拉灯,摸着黑上了床。
 乔外婆伸手把灯拉亮,以为苏溪是落了什么东西。
 “阿婆,我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今晚和你一起睡。”苏溪从小到大只对着眼前这一人撒过娇。
 “你哦,阿婆老了,身上都有老人臭了,你还和阿婆一起睡呢。”乔外婆嘴上这么说着,但心里其实很开心。
 “哪里臭了,我从小就是闻着这味道长大的,我觉得很好闻啊!”苏溪不高兴的反驳着。
 “好好,不臭。睡吧。”乔外婆正要关灯,一抬头看到正趴在地上的小可,出声道:“小可,出去睡。”
 “阿婆,您别赶它。小可很乖的,从来不乱叫。”苏溪出言阻止。
 “你呀,哪里有狗和人在一个房间里睡觉的。”
 “您就让它待这吧,它不都和我待了十来年了嘛。”
 小可似乎知道床上两人正在讨论自己,抬起头,双眼温柔地注视着两人。
 “好好,依你。这狗也是个成精的,你不在家从来没进过房间。你一回来,知道有人撑腰了,就一直跟着你。”
 “小可也想我了呀。”
 “睡吧。”乔外婆拉了灯。
 白天的燥热已经散去,晚风习习。夏夜多蚊子,乔外婆一直不习惯用蚊香,而是用着老法子驱蚊。她每年都会去采一堆艾草,洗净、晒干、扎成一束。傍晚的时候,把干艾草点燃,熏熏房间。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蚊子也没有,独留一股植物的清香。
 从房间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高悬半空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星。乡下的星星似乎比城里的更亮、更多。床边柜子上的小闹钟还在嘀嗒嘀嗒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伴着这熟悉的嘀嗒声和池塘里传来的清脆的蛙鸣声,苏溪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4点多,乔外婆就起来了。农家人普遍起得早,趁着太阳还没出来天气还比较凉爽抓紧去田里把活干了。
 苏溪又躺了一个多小时,也起来了。喝了点稀饭,便带着小可出去跑步。
 小可这十来天不是跟着乔外婆去田里,就是懒懒地趴在家门口看家护院,已经很久没出来撒欢儿跑了。现在和主人出来运动,就跟离弦的箭一般,一下子便跑得没了影子。
 苏溪看着山头层层缭绕的云雾,掏出手机准备拍照。出门前她去自己房里找了手机出来,摄影算是苏溪匮乏的爱好之一。说是摄影,其实也就是拿着手机随便拍拍。
 刚解开锁屏,就看到有好几条短信,看看时间,沈安岚是昨天中午发的,苏栩的则是昨晚上,应该是刚放学回到家。无一例外地,都是问她到了没。
 苏溪很感动,这是第一次除外婆以外有人这么记挂自己。同时又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没有随身带手机的习惯,导致一直没看到信息也一直没回复。
 苏溪一一回复了短信,发现有人加自己微信,打开一看,是沈安岚,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刚通过,对方就发视频通话来了。
 “你现在才回我短信哦?我昨天可担心了呢。”刚接通,就听到沈安岚不满的抱怨道。
 “不好意思啊,没有随身带手机的习惯”苏溪感到抱歉。
 “没事没事。你现在在哪儿呢,看着风景很不错啊。”
 苏溪就这样举着手机和沈安岚视频了十来分钟,带着对方隔着手机屏幕好好欣赏了梅里的大好风光。挂断的时候,沈安岚还恋恋不舍,再次嘱咐苏溪多拍几张照片发给她。
 接着慢跑了半个小时,太阳在山那边伸出了半张脸,温度也上来了。
 车路下边的小溪静静流淌着,苏溪下去洗了把脸,冰凉的山水扑在脸上特别舒服,瞬间让热意去了一半。小可也下来喝了几口水解渴。
 “小可,回家了。”一人一狗悠闲地往回走。
 
 回到家中,苏溪洗了个澡,又把换下的衣服连同昨晚的一起洗了。做完这一切,苏溪拿出书本坐在门口,一边看书一边等着“流动菜车”的到来。
 过了一个多小时,远处隐隐传来一阵歌声,由远而近。这歌声是陈胖故意放的,以此让全村人都知道自己的到来。这不,村里的主妇们听到声音都出来了,聚集在村口的空地上,等待。
 苏溪并不着急,仍旧坐着看书。车刚来,正是人多的时候,她习惯迟一些等人少一点再去。
 买了鱼、肉、豆腐,又买了几个苹果梨子,苏溪回家开始做饭。
 苏溪从小到大做惯了家务,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烧了一桌的菜,只剩下最难烧的鱼。鱼刚下锅,乔外婆也从田里回来了。
 祖孙俩开开心心吃完饭,又午休了一会儿,便到了苏溪该离开的时候。
 苏溪从小学就开始住校,其实已经很习惯每周的离家,但是这次却是很难受,因为去的地方比以往都要远。想到不久以后就是十一长假,苏溪低落的情绪才稍稍有所缓解。
 乔外婆执意要送苏溪到西岩,苏溪既希望阿婆能多陪自己一会儿,又觉得这一来一回一个小时的路程太辛苦。
 “阿婆,您不用送我,太远了,您就在家里乘凉吧。周日我给您打电话,您记得一定要给手机充电啊。”
 苏溪坚拒之下,乔外婆总算没有再坚持,但还是把苏溪送到了村口。小可知道背着包的主人这是要走了,寸步不离地跟着对方。
 “小可,你也回去,去阿婆那里。”劝好了外婆,苏溪又开始劝小可。
 朝村口站着的一人一狗挥挥手,苏溪走了。
 
 又耗费了三个多小时,苏溪回到滨海的家中。疲惫的她随意吃了点东西,便躺到床上休息了,完全不知道微信班级群里已经炸开了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