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姑苏 ...
-
“啪……”醒木声响起。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乃是改编自真实故事,《姑苏记》献给大家,乍做一评,博君一笑。
话说,姑苏城中有一曹姓人家,世代久居曹家巷新乐里,是满城中少有的富户,人人钦羡。
听说这曹家祖上行商起家,做的是这丝绸药材生意,早年真的是筚路蓝缕,艰辛无比。
其实要说起辛苦,这世上的行当又有哪个是不辛苦的,大家活着都累,外人只当这行商风光,赚钱无比顺利,谁人又知这背后的心酸苦痛,不比这科举之人的十年寒窗,人人都瞧着。
且不提这商贾地位低下,只这其中的各各门道就够摸排滚打,努力研习的。所幸这曹家祖上能人辈出,也半点不怕苦不怕累,楞是从当年不紧俏的丝绸和人嫌狗厌的药材这两项上开疆辟土,创出了这不菲的家业。
随着世代的积累,慢慢的从最初的行商转化到诗书传家。
论起来委实一家子心善的。
若是普通的富户倒不消说,只是这曹家与别个不同,不仅富贵盈门,而且还扶危济困,端得是怜贫惜弱的好人家。
门风教养真真一等一的好。
谁知这样的簪缨世族世代积攒的好名望都不及家里出一个混世魔王的消息带来了民众效应高涨,好不好的应了那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事情是这样的,虽说曹家早过了三代的年头,但保不齐这家族世代都能出得这孝子贤孙。
本来这样的人家,若说子孙无那经天纬地的才华倒也罢了,资质平庸也不打紧,左右不过困守一方做那悠闲度日的员外郎。
有这样的背景家底,怎么也能佑得一世平安顺遂。
只是若出那聪慧异常却十分顽劣不堪不听教养的又道如何?
说来真是家门不幸,曹家自老太爷起就三代单传,子孙稀少。到曹老爷这代也不过就一个儿子。
这曹少爷曹光宗,真真是个名不副实的。
论起才华,那真是不遑多让的,聪明乖觉百个不如他一个。若说光宗耀祖,那可真是想多了。许是家里太过富庶,自己再没有个上进的动力,当然也委实没有什么必要。毕竟,家里不说富可敌国也差不离了。
所以这曹少爷,没个别的事儿做,读书的事儿指不上他,赚钱的事儿用不着他,这人就可劲儿的造,花钱如流水。
什么吃喝嫖赌,斗鸡走马,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再没个正形。聪明半点不用正途上。
在他自己辛勤的努力之下,终于得尝所愿,成了这方圆百里有名儿的败家子。
观此,真真是盛极则衰。
家里人如何不气,也下决心扳回,狠打了几回,谁知尽是油盐不进的货。
当下保证的真是涕泗横流,转头依旧我行我素。把个老太爷气得半死。奈何老太太娇纵,虽知惯孙如杀孙的道理,奈何老人家一直心软,不舍得动乖孙的一个指头。她不动,自然也不许别人动。
老太爷那个气啊,难道祖宗的基业要毁在这个不肖子孙的手里了?早知如此,那会儿刚出生之际就该狠心掐死这个混账王八蛋,省的这会儿子看着心塞。
一整天又悔又恨,一天看着这畜生花天酒地一时气血上涌,大抵也是劫数,本来年岁就高,受不了这刺激,竟辞世了。
老太爷死了,人人都道这曹大少应迷途知返悬崖勒马回归正途,谁知这曹大少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
亲祖父死了,楞是一声不吭,照常的花天酒地,跟没事儿人似的。
人看着都心寒。更不要说他亲爹曹老爷了,自此对这独苗绝了心思,放任自流,赶出了家门任其自生自灭。
当时那为管束曹少爷所娶的新婚妻子也一并赶了出去。
让这小两口体会这人间冷暖,也不指望能浪子回头了,权当没有这么个儿子。
这下真是久富乍贫,再不复以前的花团锦簇,小两口尝遍人情冷暖。
感情也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和两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发酵,从当时的丝毫无感到如今的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相看两欢。
一时传为佳话。
毕竟,这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谁也不知这曹大少失去了曹府的庇护,还能得瑟多久,而这曹少奶奶一如既往,不说别的这份坚贞端得让人钦佩。
如果她想与之和离,凭着苏府的本事,就算对方是曹府,只是费些个周折,也不是不成。
再加上当时因着战乱的关系,时人对女子改嫁异常容忍。所以,和离的客观条件是允许的。
因为曹大少除了家世显赫出身好之外,再无一丝可圈可点之处。
若说为何选这门亲,其实也是有缘由的。
这缘由,就是这苏家大小姐,现任曹大少曹光宗的妻子苏渺。
苏渺此人,说起来真是举朝再也找不出一个与她一般妙手仁心的。
没错,苏家虽是药商,但苏渺的外祖家世代行医,她外祖的悬丝金线和三双银针堪称双绝,真真出神入化,是举世不出的医学奇才。也是家学渊源,这苏渺虽是女子,奈何她天赋异禀,再加上张老爷子也不是个迂腐的,外孙女钻于此道,他也乐得教授。
一个愿教一个愿学,竟也成就了苏渺一身的本事。
眼看女儿一天天的大了,于婚嫁之事竟无一丝自觉,整日钻研医道,很有不嫁的意思,把个苏老爷急得火烧眉毛。
只是因为生意繁忙,苏夫人早年病逝,一时也没个人操持,等苏老爷反应过来的时候,竟惊觉女儿早过了适婚年龄,而周围的好后生早娶了别的女子作夫人,担心又愧又急,只怕女儿嫁不出去。
而苏老爷自管自的着急,这苏渺竟半点不急,跟个没事儿人似的。
苏老爷很无奈。
但想到女儿自幼与众不同,也就随她了。
暗暗地自托媒人就这婚姻大事操持起来。
另一边的曹大少,因着行事荒唐,做事不检点,又风流成性,臭名昭著,方圆百里的人家都避之不及。
即便曹家家境殷实,老爷夫人也厚道,但谁家的姑娘不是掌上至宝如眼珠子般的看护长大的,又有哪家眼皮子浅到为那点子彩礼就将自己的挚爱投进那火坑里烤。
所以,媒婆跑断了腿说了无数人家也没个乐意的。
只把个曹家人气的跳脚。
本以为无望了,这日媒婆却上了门,带回了好消息。
这好消息自然是这远近闻名的苏家同意了。
说起来,苏老爷也是被逼无奈,苏老爷半生只得此女,如何会舍得让宝贝闺女远嫁,岂料这姑苏城里未婚的男子也就这曹家的小子。
苏老爷再不乐意也只得乐意,难道等着苏渺在家孤独终老不成?
他倒是无所谓,但他重名声,不愿让苏家和苏渺给人戳脊梁骨。
这事儿就这么成了。
苏家也未料到事态竟会这样发展,偏离了一丝丝的轨道竟然差之千里。
苏渺当初不愿和离,苏家人还很想不通,以为孩子扭住筋儿了,听闻苏渺的婚后日子很不如意,就像苏家人预料的那样。谁知这样的困境也不愿和离,他们劝也劝了,无奈苏渺不同意也只能这样随她去了,哪知事情竟出现了让人可喜的变化。
谁能料到荒唐了小半辈子的曹大少一朝失势,竟开了窍,做得一回堂堂正正的男儿。
眼看着小两口情分一日好过一日,苏曹两家也乐见此事。
自从曹大少像个人了,曹老爷自然欢喜异常,可怜天下父母心,就算儿子真真是个混账也少有不悬心的,毕竟自己的亲儿子哪有个不疼的。
至于这次的赶出家门事件,也不过买个教训。
所以,当儿子不荒唐了,曹老爷马不停蹄的就将儿子接了回来。
自此将家中基业尽数交与曹大少手里,再不问家事,乐得享清福。
看着儿子越发的成熟稳重,曹老爷真是乐得褶子起了一层又一层。谁都道这曹家祖上庇佑,眼看这么个不成器的峰回路转,浪子回头,啧啧赞叹之余也不得不说一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大家都以为这苏曹伉俪情深,夫妻美满。
谁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好日子也没一直长久下去。
安分日子也不过三年,就又起了波折。
而这波折引起的真真是海啸,应是曹大少一生的愧疚和遗憾之最。
本来好好的,事从这曹大少脑子被驴踢了从花满楼带回的一个青楼女绿翘算起。
没错,饱暖思□□,曹大少放着娇妻美眷的日子不过,又开始找事儿。
像是故意冷落苏渺,每天带着这绿翘出双入对,蜜里调油,一开始这苏渺还不以为意,只当他这浪荡性子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不过一时兴起,新鲜劲儿过了也就丢开了。倒是相公一朝不复很是伤了一把心,谁知这一日日过去,倒像是真上了心。
而这苏渺也不愧是个烈性的女子,真真是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对曹大少近日的所作所为真真一词未置。
而苏渺不找事儿,可不代表这绿翘就乐得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