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惊蛰刚过,微潮的空气里浮着的尽是万物复苏的清新气息。
稀疏迷蒙的雨水顺着檐上层层叠叠的瓦片往下淌,一滴一滴悉数落于铺开的石板,绽出映着青苔翠色的水花。纵横二百里的周朝皇宫也被网在这片朦胧的雨帘里。
宫人们撑着样式如一的长柄纸伞,踏着匆匆脚步穿梭于一个又一个宫室之间。
他便在这些迂回无尽的宫殿的其中一间里,倚靠在案边,手中捏着书卷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上两眼。眼皮不受控制地耷拉下来,方才书读到何处又混忘了。
索性将书放下,寻了个称意的姿势合了眼。
舒适又安静,宜眠。
“王爷,该起了,越国的人来了,皇上正找你呢。”
“嗯?”他从温香软玉的梦中惊醒,扫了一眼殿外石阶上击起的雨水,“天还未放晴,越国的人就已到了?”
下人见他清醒了,忙去找自己主子的外衫,嘴里念叨着:“皇上身边的德海说,越国的人都已经进城门了。王爷赶紧收拾收拾。上次郑国使臣到访便迟去了一次,这次,可是别再迟了。”
“我知道的。”他半勾唇角,漾出颊边梨涡,又将方才正读的《神异经》卷好藏在袖中,才任宋平给他披上月白色外衫。
宋平不知从何处掏出一把伞塞在主子手中,又替他整了整衣领后才道,“王爷别发呆了,快去吧。”
“不忙不忙,”那人却是摆摆手,“一会儿你替我去宜和宫传个话,就说我在前朝见完了人,立马就过去找他说话。”
宋平短促地嗤笑了一声,替他撑开伞将自家主子往殿外推。“放心,我会去的。主子不必过于担心了,那宫里的人向来是沉稳的。”
“嗯,”他颔首,踌躇了半晌,“那我去了。”
他撑着伞踏着皇宫蹊径,一路微笑摆手、罢免宫人们或假意或敬畏的问安。
皇宫里人人皆道,皇室中数他性子最是温和。
周国自立朝后,一直远离沙场的杀伐征战。是以不论都城皇家贵族、抑或乡间平头百姓,都已习惯且深陷于常年的安逸中。皇族赵姓子嗣虽向来称不得繁盛,也依然平顺且安稳地于七年前,传于先帝长子。是为周国第七任君主文和帝。
而他,先帝幼子、文和帝同胞弟赵瑜,则是个不折不扣的闲散王爷。
皇宫除东西偏门外,朝北的正门设宫门五座,越囯礼队每过一道门,便有周国朝臣立于一旁迎接。
赵瑜撑着伞慢悠悠地晃过去时,恰好听到宫人报了第三道宫门的名字。他瞥了一眼站在第五道宫门口一身明黄龙袍的皇兄,收了伞轻点着脚步悄悄站在文和帝身旁。
文和帝斜睨着他,招了宫人替他撑伞,“小孩子,站没站相。”
赵瑜嘿嘿地笑了两声,尔后挺直了腰,人模狗样。
越国的仗队过了第四道宫门,隐隐已听得到整齐划一的浑厚脚步声,他脚下踏着的石板也跟着微震起来。他惊叹,好大的阵仗,越国这次人来的还真不少。
过了第五道庆宁门,上百个越人一一排开,正中是顶绑满了红绸的轿子,此刻正慢慢被越人落下。赵瑜暗自数过去,不多不少,正好是十六抬的轿子。好家伙,还真不是个善主。
站在队首顶冠最高的那人,低颔着头手捧文书,一步一步朝着文和帝所在的方向走过来。
听闻越国臣服以朱黑二色为主,朱色越多即是官位越高,而这人官袍上尽是红色,想来此人是越国顶重要的角色。
那人伏地跪拜,“越国臣子萧恒,敬拜文和帝。”
使臣姓萧,看来也是越国皇室的哪一支。
文和帝摆手,“起。”
越国使臣方才起身,展开来念整整一绢子的文书,赵瑜觉得无聊,一下一下的踢着脚下小坑里的水花。
也不知过了多久,文和帝突然朗声笑了半晌,搂着使臣便要往议事的紫宸殿走,似乎是顾不上那顶十六抬的轿中人。
“皇兄果然故意的吧。”赵瑜偷笑,想着一会拿这件事去与宜和宫里的那位青年八卦。
却见四周所有人的眼神都望向一个方向。
轿中人,掀了帘探身出来,一步一步朝他们所在的方向走着。
他愣了愣,怀着探究的眼神也望过去。只见那人一身长衫明艳如火,眉眼间带着些江南特有的秀气精巧,眼神却是深潭一般的清冷,如瀑的乌黑长发一一散在肩后。
那人步履轻巧如风,将撑伞的宫人甩在身后,一路割开雨帘走过来。
赵瑜听见自己忍不住叹息道,“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