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天下一统 ...

  •   汤历325年,王朝虚伪的安宁被彻底撕裂。受灾严重的东部宁州率先发生暴乱。宁州最高军事长官荣钧带兵起义,集结附近州府军民八万余人,欲清君侧斩佞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大旗一旦扛起,全国多处州府立即响应,如火如荼燎遍王朝。
      汤朝皇帝惊怒交加,一面派兵镇压叛军,一面草拟圣旨,向罪魁祸首荣钧治罪。然而,国内的风涌尚未平息,一波巨浪又猛烈席卷而来。一直对南朝虎视眈眈的北方氏族突然之间挥兵南下,风雨飘摇的王朝彻底倾覆。
      距离大陆上一次的统一王朝,已过去数百年。如今的天下,中部地区面积最为辽阔,北方沧河流域有各大氏族分据而治,南部澜江平原为大汤皇室统治雄踞,其间有山岭江水之隔,作为天然屏障,使得两方势力分庭抗礼。东北、西北、西南,番国林立,虽然面积不大国民不多,不足为惧,但却因为异常团结勇猛,也在两大强国对峙之间谋得立身之地。整个大陆,群雄割据,彼此之间虽常有试探,但却一直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时光转瞬即逝,就在澜江之滨纸醉金迷,不知今朝的几十年间,北方沧河的王权之争却犹如洪水滔天。氏族首领之一的澹台渊凭借绝对的军事实力,以最快速度地完成了北方王权的集中,又不声不响暗暗养精蓄锐多年。直到汤朝内乱四起,澹台渊嗅到火星味,当机立断举兵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仅仅四年便狠狠咬掉了汤朝的大半江山,深入南汤腹地,与荣钧为首的汤朝军队相持不下。
      矗立江滨,荣钧再一次驳回了下属就地建国称帝的请命,看着面前对此争执不下的将领们,久久沉默。他深知,澹台渊此次顷军南下,便铁了心要一统中原,既然觊觎已久又天赐良机,澹台渊绝不会半途而废。可是,南汤积弱已久,国库空虚又连年大灾,几年的战乱几乎要榨干百姓最后的生机,就算全军将士咬牙硬撑,也根本阻止不了澹台渊南下的铁蹄,白白苦了黎明苍生。
      三天后,都城城楼上,荣钧对全军将士们陈情:“我荣某原任东州长官,揭竿起义时便立下决心,让国之万民不再挨饿受冻。可如今北方澹台王族南下一统之心昭然若揭,难以阻挡。我军即便拼尽全力抵抗,也只是无谓的牺牲,实无必要。起义之时我已愧于家国,如今决不可再愧于黎明百姓!今日之决定,由我所下,后人如若口诛笔伐,也由我尽数担着吧!”说罢,他向断壁残垣的旧时王宫三跪拜,放弃抵抗,开城门,迎北方王军入城。
      月余后,澹台渊称帝,建立大启王朝,在过去两国之间的河原地区选洛安城为新都,以便南北统治。自此,两河流域率先实现了统一。
      由于即位时年岁已高,且一生戎马沉疴难治,太祖澹台渊称帝不久后便崩于去往新都的路上。其子澹台志谨遵其父夙愿,追封父亲为太祖皇帝并将其送往北方故土安葬并后,于洛安城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高祖皇帝。
      高祖帝澹台志即位后,论功行赏。第一件便是封荣钧为骠骑大将军,一来展示龙恩浩荡,二来安抚南朝旧臣,荣钧自认难当重任,连连拒受,帝不许,最后无奈领命。
      新帝善于学习南朝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大力改革,并因地制宜,扶持农业商业,此外还设立国学,恢复科举,任人唯贤,不论出身,博得天下文人雅士的好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黎明苍生就犹如行舟的江水,汹涌澎湃时能颠覆王朝,顺水推舟时,又可日行千里。不过是短短十余载,百姓们便已逐渐适应新国新帝,融合统一的大启王朝景象日益繁荣。南汤故国的往日风光已成旧影,不知犹在几人的午夜梦回了。
      ※※※
      风平浪静的欣欣景象下,澹台氏一统天下的勃勃野心犹如暗潮涌动的江水,从未停息。
      大启历十年,澹台志以重整军队,任命荣钧为元帅,亲王澹台明为副将,故技重施,以“岁贡有虚,辱我天朝”为由,突然对东北、西北、西南各大小番国发动战争。各番国猝不及防,迅速整军相抗,奈何实力过于悬殊,且各国之间地域相聚甚远,难以联合,最后被一一击败。大军不负众望,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四载,最实现整个大陆的大一统。帝大喜,封赏群臣,荣钧因军功甚伟,封定武国公。
      大启朝太祖、高祖两位皇帝,一位统一中原,奠定基业,一位平定番国,一统天下,均为后世子孙的千秋盛世图画下了绚烂夺目的一笔。
      大启历十六年,第三位皇帝澹台尚继位,定国号康平,意为祝愿国家康盛太平。
      同年,定武国公荣钧以年岁已高,体力不济为由,向新帝请辞,帝许。两年后,这位历经三代帝王的传奇将军于京郊别庄去世。康平帝念其居功至伟,又仅有一子荣正远,特许其子平袭爵位,已昭圣恩。
      ※※※
      洛安城,大启皇宫,乾坤殿。
      往日肃穆的朝堂上,今日气氛有些不同。平常分侧而立的南北两派官员们要么互持身份不相理睬,要么明褒暗贬互穿小鞋,像现在这样撸袖子骂架不要形象,搞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形,已经多年不见。
      侧立皇帝身旁伺候的小太监惊疑地看着殿中央,心里犯着嘀咕,实在不明白一道为皇子们选妃的圣旨为何会引起群臣如此之大的反应。他摇头兀自不解,余光瞥见皇帝不动声色的表情,不由想起师傅训诚的话,赶忙缩了缩脖子老实站好。
      这场景也不怪小太监惊讶。刚建国时,大启朝官员基本分为两派,一边是以澹台旧部为首的北派,一边是以荣国公为首的南派,今天这种场景在那时确实见怪不怪了。只是随着康平帝继位,国家愈发康盛融合,两派矛盾缓和不少,再加上几年前荣国公过世,南派式微,彼此之间都默契的维持着表面的和谐。如今突然固态重现,也惊了不少队列末尾凑数的的吃瓜大臣们。
      端坐上方的皇帝心意已决,说了声退朝便背手而去,留下一屋子的大臣,或继续争论不休决不退让,或面面相觑各怀心思。
      ※※※
      散朝后,大臣鱼贯而出。吃瓜一派的礼部侍郎王成山拦住了匆忙往外走的吏部尚书赵安。
      “赵大人,朝会上陛下说夜梦国祚有恙,要提前为皇子们定亲选妃,以安社稷。这做法算虽然尚早,但也算合乎礼制,怎的诸位大臣就吵了起来?”
      赵安还在为刚才两派之争胜负未分耿耿于怀,听到王侍郎的话后“嗤”了一声:“也算合乎?何止,简直是太合乎了!陛下这一梦做的好啊!满后宫大大小小几个皇子,只要能定亲的,陛下一个都没漏,连正妃侧妃的人数都算好了,当真是煞费苦心要让皇子们‘平分秋色’了!”他又看了眼王成山,冷着声音补充:“王大人的长女不是也在纳选之列么,既然指给了‘天资聪慧’的二皇子,大人可也要好好某算了!”
      一位有抱负的帝王,坐拥天下却仍不满足,只能是无法掌控绝对皇权的遗憾了。乱世时,尚需氏族世家出力,如今国泰民安,两位先祖没能实现的抱负,康平帝是要全力一试了。世间上,权利最是淬人心,不过三世,曾经驰骋疆场,自由桀骜的雄狮也终于匍匐于王座,盘旋成吐着信子的银蛇。
      赵安说罢继续闷头向宫门方向走去,王成山大惊失色惊地跟上:“小女竟也在其中?指给了二皇子,澹台璟珩?”
      一旁听到两人对话的礼部尚书苏启明,忍不住怼了王成山两句:“你这老糊涂,半夜做贼去了?大清早又在朝堂上打瞌睡,连自家闺女的亲事都要别人告诉你!”
      王成山见上峰目睹了自个的囧相,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打了个哈哈。
      批评完下属的的苏尚书转了话头,颇有兴致地对两人到:“皇上年前召我进宫为太后筹办寿辰,我倒也见过几位皇子,从面相上来说,二皇子的确是个不错的夫婿人选,有后福啊。”
      听他如此说,赵安倒是来了点兴趣,暗暗思索:礼部尚书苏启明私下对面相手相颇有研究,这点南派官员是都知道的,但他轻易不会开口评说,今日突然提及,不知是否因为朝堂之上的变故,从这方面做些参考,也算是另辟蹊径加大筹码了。
      苏启明也不论两人是何反应,继续道:“太祖便不提了,高祖继位时,年岁也已不小,加上眼神又太差……”他话音顿住,想到编排先帝眼光不好非贤臣所为,立马改了口:“加上审美观念略有不同哈哈,所以后宫位份空虚皇子也少,没什么好争的。如今咱们陛下皇子众多,我倒是也能看出点端倪了。”
      提到高祖先帝的眼光问题,就要为当时的朝臣们掬一把辛酸泪,毕竟皇帝陛下“不爱娇娘爱壮妇,不爱白肤爱黑皮”奇特审美是常人所不敢苟同的,尤其对以修长纤细,温润细腻为美,眼光颇高的南派官员来说,光是想想陛下后妃共处一室的场景,就觉得很辣眼睛了。明明陛下自己长得高大威武剑眉星目,很是亮眼,为何偏偏对妻妾的要求就如此随意放纵呢。
      万幸的是,康平帝长在新时代,多受主流审美影响,眼光没有被带偏,后宫妃嫉也以各色美人居多。不然的话,别说南派官员,就连北派那些旧部都要看不下去了,当真是国有多大,脸就丢多大,实在拿不出手哦!
      言归正传,苏尚书继续和两人分析着为几位皇子的观相结论:“面相学有三停、五官、十二宫之说,大体遵循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立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的规律。就拿几位大些的皇子来说,二、三两位皇子牛目虎顾,视物如射,均是福泽深厚之相,对比之下,大皇子、四皇子就稍有逊之了。”
      “那五皇子呢?”王侍郎认真提问。
      “五皇子景徵嘛……”苏摸摸胡子:“那次书房中我没有细看,但是粗粗一瞥间已能窥见玉秀之姿,只是年纪也不算大,下不得结论的。”
      赵安思索着苏启明的话,一旁的王侍郎又开始现学现卖:“二皇子,三皇子有福气……嗯,这两位皇子也确实已初显俊雅风逸之态。大皇子,四皇子福气不够……没错,就是姿容风度也差了一些。五皇子年纪虽小,但却最具龙章凤姿……确实,这日子还长,未必没有大运。看来这面相之道就是看脸呀!这简单,就选最好看的嘛!”自觉看出门道的王侍郎颇有些兴奋。
      还在琢磨苏启明言外之意的赵安,听到如此简单粗暴的结论,一口气哽在了喉咙,要咳不咳。
      然而准备踩蹬上马的苏大人却颇感欣慰地回身,拍着下属的肩膀连赞孺子可教。
      看着两人惺惺相惜,携手离去的身影,赵尚书终于没忍住一顿咳嗽,“什么擅长面相,都是学生胡捧出来的罢!”懒得再看那一对糟心玩意儿,赵安甩袖上了马车。
      星如棋子,地若棋盘。无数前人都曾以为自己是操控一切的下棋之人,却忘了命运的诡谲神秘就在于它的善变难测,纵然费尽心机,也可能难得所愿,而看似随口一言,也未必不会一语成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天下一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