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落脚城市(3) ...

  •   梁浩和王宁又开始走访小超的同学。
      据小超的同学说,当晚放学小超和他们分开之后,在305路公交车站等车。梁浩皱了皱眉头。305路并不到小超的家。他到哪去了?
      梁浩立刻与公交系统联系,锁定了小超放学时段路过的六辆305路公交。通过公交上的录像,可以看到小超上了其中一辆305路,并在海子站下了车。梁浩与王宁立刻赶往海子。
      经过在公交车站附近的报亭商店多方打听,发现小超曾经在附近的一家小超市买饮料。奇怪的是,同样的饮料他买了两瓶。
      这说明小超反常地出现在海子,是去找人了。
      他究竟找的是谁呢?
      梁浩立刻给国伟打电话,让他去问小超的父母,小超在海子是否有亲戚朋友,答案是否定的。王宁又打电话给薛金明。
      “我们班里没有住在海子的学生。”薛金明十分肯定的说。
      “其他班呢?”
      “我去查一下,但我觉得不太可能,我们入学是按区域分的,海子不属于我们学区。”
      即便如此,谨慎起见,薛金明仍然去查了,结果是一无所获。
      梁浩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很意外:“如果住在海子的是小超的同学,那么他应该跟同学一起走,而不是一个人来到这里。”
      “家不在这,没有亲戚,没有朋友,他来这儿干什么了?”王宁不解道。
      案情到这里,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小超竟然是主动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从他当天照常去上学的表现看来,他不是有意离家出走,而是去找人了。
      这个人究竟是谁?

      梁浩立刻着手调查小超的通信记录。然而小超这几天并没有联系过什么人,只是他的手机流量用了非常多。然而破解密码后,他的各种聊天软件里,没有任何可疑内容。聊天软件也用不了这么多的流量,他到底在做什么?
      梁浩忽然想到,小超的妈妈说他沉迷游戏。所以他是在打游戏?
      梁浩立刻进入了小超的游戏账号,这个游戏,他也玩过,所以操作里面的各种设置轻车熟路。小超的各项记录里,都是游戏相关内容。梁浩盯着看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端倪。
      梁浩正盯着小超的游戏账号沉思,王宁凑了过来:“头儿,有发现吗?”
      梁浩摇摇头。
      小超的上线记录总时长十分长,有的时候还是上课时间,果然是沉迷游戏,然而,他显然不怎么擅长这个游戏,级别并不是很高。
      忽然,梁浩意识到一件事。小超的装备对于他的级别来说,明显太好了。这一发现让梁大队长庆幸自己有没事打打游戏这个恶习。虽然,最近频发的案子让他很久都没有碰过自己的账户了。
      梁浩点开小超的记录,发现他的不少装备是同一个人给的。经追踪,这个给小超装备的人,定位在八道街。而八道街,离海子只有两站地,步行二十分钟的距离。
      刑警队立即赶往八道街。

      “我去,石平市还有这样的地方。”一脚踏进八道街,王宁忍不住感慨。
      八道街并不是一条街,它更像一个村子。周围都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这里却基本都是砖瓦平房。这里的布局风格也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街道狭窄,没有任何规划可言,墙上全是小广告,商店上挂的还是老式的招牌,理发店门前也依然最古老的霓虹灯,路上坑坑洼洼,不少地方已经开裂,很多地方看起来甚至更像土路,房子很多也是墙皮剥落,一看就是年久失修。
      然而几条街外,就是石平市最繁华的商业区,有着各种高档的品牌店和餐厅,人们即便不是西装革履,也都衣着时尚光鲜,与这里处处透露出的乡土气形成鲜明对比。
      据这一带的民警介绍,八道街的居民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家人。因为石平市寸土寸金的地价,他们为了工作来到这座城市之后,往往买不起房子,也租不起更好的地方,由于这里条件差,价格便宜,所以都聚集到了这里。这里人员混杂,十分不好管理,犯罪率也比周围的地区高,经常让这里的民警十分头疼。而且由于这里人员的相似性,和与外界的格格不入,这里的人常常非常团结,将这里彻底变成了一座城市中的孤岛。
      外面的人十分看不起这里,觉得它丑陋、肮脏、无序,是美丽整洁的石平市脸上一块难看的伤疤。然而再难看的伤疤,也是这座城市身上的一部分,再怎么嫌弃,碰上去依旧会疼。
      民警带梁浩等人来到了定位的那户人家。门是最老式的木门,背后是个门闩。看上去古色古香,却不怎么安全,随便找个工具从门缝伸进去一拨就开。
      当然刑警不能干这种事,还是要敲门。
      破门连个门铃都没有,只能硬砸。刑警们敲了半天都没人开门,倒是把街坊邻居引来了。
      “你们找谁啊?”邻居看着几个人的警服,十分警惕。
      “我们找这户人家的主人,如果打扰到您的话,实在不好意思。”王宁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尽量友好。
      大概是王宁的良好态度起了作用,那人解释说:“这家大人在外面打工,周末才回来,就一个孩子,现在这个点肯定上学去了,你们把门砸烂也没用。”
      王宁和梁浩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意外。难道他们在找的人是一个孩子?
      梁浩忽然反应过来,那个37码的脚印,可能不是个女人,是个半大孩子。这样一想,梁浩心里立刻紧张起来,如果那个孩子当时在现场,会不会也凶多吉少?
      “你这两天见过这个孩子吗?”梁浩立刻问。
      “见过,昨天还看见来着。”
      梁浩松了口气,忽然又疑惑起来,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够平安无事地回来?这样一来,这孩子的嫌疑就大大加重了。
      王宁问:“这家孩子在哪上学啊?”
      那人伸手一指:“沿着这条街往前走,第二个路口左拐,走到头就是。”
      王宁有些吃惊,忍了一下,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啊 ?”
      “骆炳朝。”
      几个人走在去学校的路上,王宁才忍不住感慨:“这里还有学校?”
      片区民警解释说:“这里刚发展起来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外地来的,没有本地户籍,不能到附近的学校入学,后来这里的人建了这个学校,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一起,也不是很正规,就是让孩子能有个地方去。其实,现在这些孩子可以去外面借读,但是他们不愿意去,因为他们的生活,跟外面的孩子差别太大了,融入不进去。”
      王宁点点头,不说话了。

      毫不意外地,学校的条件非常差,几间平房围着一个很小的院子,窗户的玻璃都不全,几个人难以想象,这么冷的冬天,教室里的孩子怎么度过。
      几个人来到了学校的教务处。其实在这间学校查事情很方便,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还有各种办公室都是在一起的,不过就是一间屋里的几张桌子。
      学校的人见了警察都有点紧张,梁浩觉得,他们应该没有正规的执照。梁浩忽然觉得有点悲哀,这里的孩子,宁愿在这受冻,接受这不正规的教育,也不愿到外面去上学。
      学校的人听说不是来查他们的,如释重负。立刻配合帮忙查找骆炳朝所在的班级。
      “骆炳朝在初二。”
      王宁随口问道:“几班?”
      教导主任看了王宁一眼:“初二就一个班。”
      王宁顿时觉得自己傻透了。这么小的学校,哪有多少人。
      几个人来到了初二的教室,一路没怎么说话的梁大队长忽然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在讲台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讲台上的人看到几个警察也愣了一下。
      “怎么又是你?”王宁脱口而出。
      站在讲台上的,赫然是辛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