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明实录--明太宗实录卷九(4) ...

  •   《明实录》--《明太宗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之九下

      四年六月癸丑朔。
      吴庸等集高邮、通、泰诸郡县之舟于瓜州(江苏江都县南之瓜洲镇)。

      甲寅。
      上祭大江之神,祝曰:“予为奸恶所迫,不得已起兵御祸,誓欲清君侧之恶(原文为‘恻’,疑为别字,改之),以安宗社。予有厌于神者,不得度此江,神鉴孔迩,昭格予言。

      乙卯。
      誓于众曰:“予及若等之来,不得已为救祸计,且上为国家,下为生民,赖天地、宗庙垂祐,获遂至此,夫行百里者其半九十,若等勉之。吾既至此,奸臣当已魂飞魄死,然困兽犹斗,不可不虑。但京师,宗社宫阙所在,尔等当明纪律,肃部伍,守法循理,慎无纵恣。但持兵来拒者,杀无释,此外秋毫不可有犯。盖今日兵民,皆皇考之赤子,非奸臣之人,但为奸臣驱迫耳。皇考之赤子,顺承天休(意:天赐福佑),惟在安辑(意:安定,使安定)。度江入京,秋毫无犯,违予言者,以军法从事。”
      先是,敌将盛庸驻军高资港,缘江上下二百余里,尽列海艘严备。
      至是,上帅师度江,舳舻相衔,旌旗蔽空,,戈矛耀日,金鼓震动,微风飘扬,长江不波,若履平地,缘江备御,军士遥望皆惊愕不敢动。
      既渐近岸,盛庸整阵以待。上麾前锋鼓譟先登,继以精骑数百直冲庸军,敌众震慴,奔溃,弃戈甲而走。追奔数十里,斩首百余级,盛庸单骑遁,余将士皆解甲释胄来降。

      戊午。
      诸将请径薄京城。
      上曰:“镇江,咽喉之地,若城守不下,徃来非便,譬之人患疥瘫,虽不能伤生,终亦为梗。先取镇江,则彼势危矣。”
      众皆唯唯。
      上令来降海舟皆悬黄旗,徃来江中。镇江城上望之,惊曰:“海舟皆已降,吾何能力?”于是其指挥童俊等率众来降。

      庚申。
      我军驻龙潭。上顾望钟山,怆然下泪。
      诸将曰:“今祸难垂定,何以悲为?”
      上曰:“吾徃日度江,即入京见吾亲。为奸恶所祸,不度此江数年。今至,吾亲安在?瞻望钟山,仰怀陵寝,是以悲耳。”
      言已,益泣不止。诸将皆泣。

      辛酉。
      建文君闻缘江海舟兵皆降,又闻镇江降,忧郁不胜,徘徊殿庭之间。
      方孝孺称疾不起,遣人强起之问计,孝孺曰:“今城中尚有劲兵二十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尽撤城外民舍,驱民入城,足以为守。城外积木,悉运入城,彼无所据,虽来能久驻乎?”
      建文君从其计,乃役军民、商贾、工匠日夜拆屋运木。盛暑,饥渴劳苦不胜,死者相枕籍,嗟怨盈路。城外积木既多,兵民疲于搬运,私纵火焚之,火连日不息。西南城崩,役兵民修筑,未竟,东北城复连崩不已,兵民老壮尽夜不得休,咸有来苏之望(意:从疾苦中获得休养生息的希望)。

      方孝孺言(原文为‘乃方孝孺言’,疑多‘乃’字,删之):“前遣郡主未能办事,今以诸王分守城门,遣曹国公、茹尚书、王都督徃龙潭,仍以割地讲和为辞(原文无‘地’,疑缺字,补之),用觇其虚实。以待援兵至,则选精锐数万,内外夹击,决死一战,可以成功。万一不利,车驾幸蜀,收集士马,以为后举。”
      建文君然其计,乃遣李景隆、茹瑺、王佐来见。

      景隆等见上,俯伏愠恐,流汗浃背,不敢仰观。
      上曰:“勤劳公等至此,雅意良厚。”
      景隆等再三叩头,不敢发一语。
      上曰:“公等有所欲言,第(意:但)言之。”
      久乃以割地讲和为请。
      上笑曰:“公等今为说客耶?始吾未有过举,輙加之大罪,削有庶人,以兵围逼,云大义灭亲,吾今救死不暇,何用地为?且今割地何名?皇考混(意:用武力统一)一天下为天子,诸子已裂土分封,各有定分,割地之说孰主张?是此又出奸臣之计也。吾今之来,但欲得奸臣耳。公等归奏上,但欲得奸臣(原文为‘但奸臣’,疑有疏漏,暂补之),至是,吾即解甲免胄,谢罪阙下,退孝陵,归奉北藩,永祗臣节。天地神明在上,吾之此心,明如皎日,不敢渝也。”

      壬戌。
      景隆等归,其陈上语,且曰:“彼必欲得罪人。”
      建文君令景隆等再徃,言:“罪人俱已窜于外,无在京师者,俟执至,则来献。”盖用以缓我师。
      景隆等迟廻(同回,迟廻意:犹豫不决,不肯行的样子)不肯行,遂令在京诸王与之偕行。

      癸亥。
      诸王来见,上对之怆然泣下,相劳苦外,诸王以朝廷所命之言达上。
      上曰:“诸弟试谓斯言当乎否乎?诚乎伪乎?果出于君乎?抑奸臣之谋乎?”
      诸王皆曰:“大兄所洞见矣,诸弟何言?诸弟之来,岂得已哉?”
      上曰:“吾此来但得奸臣而已,不知其他。”
      遂赐宴,遣诸王归。
      建文君知事急,乃骂诸奸臣曰:“事出汝辈,而今皆弃我去乎?”长吁不已。

      甲子。
      上下令禁约将士:入城之日,不许擅入人家,侵人一毫,虽功高必斩。
      方孝孺建议坚守不出,遣人潜赍蜡丸,四出促援兵,皆为游骑所获。

      乙丑。
      上至金川门。时,诸王分守京城门,谷王橞守金川门。
      橞登城望上至,即开门迎,上遂按兵而入。(此处原文仅‘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据《建文逊国事考》涉相关文字,补之)
      城中军民皆具香花,夹道迎拜。将士入城肃然,秋毫无犯,市不易肆(意:市面安定如旧),民皆按堵(意:安居,安定)。

      上虑朝廷事急,加害周、齐二王(原文为‘二生’,疑为别字,改之),遣骑兵千余,驰徃卫之。
      周王初不知上所遣,仓卒惶怖,既知,乃喜曰:“我不死矣!”来见,上出迎之。周王见上,拜且哭,上亦哭,感动左右。
      周王曰:“奸恶屠戮我兄弟,赖大兄救我。今日相见,真再生也!”言讫,复哭。哭不止,上慰止之。与周王并辔至金川门,下马握手登楼。
      上曰:“身遭危祸,无所容生。数年亲当矢石,濒万死,今日重见骨肉,皆赖天地、皇考、皇妣之祐,得至于此。”
      周王曰:“天生大兄,戡(kān,意:用武力平定叛乱)定祸乱,以安社稷(原文为‘社稷’,据《奉天靖难录》,补之),保全骨肉。不然,皆落奸臣之手矣。”

      时,诸王及文武群臣、父老人等皆来朝。
      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自焚。
      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徃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
      上哭曰:“果然若是痴騃(ái,意:呆痴,不明事理)耶!吾来为扶,翼尔为善,尔竟不亮,而遽至此乎!”
      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
      孝孺叩头祈哀,上顾左右曰:“勿令遽死。”遂收之。

      上慰遣周王归第,分命诸将守京城及皇城,遂驻营龙江。
      发哀,命有司治丧葬如仪,遣官致祭,布告天下,下令京师,慰撫臣民。
      是日,有卒于市取民履者,立命斩之。

      先是,京师飞蝗蔽天者,旬余不息,至是顿绝。而中外(意: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召募壮丁,闻上入京师,皆解散。远近啸聚山林者闻之,亦皆敛戢曰:“真主出,毋自取灭亡耳。”

      丙寅。
      诸王及文武群臣请上正天位。
      上曰:“予始逼于难,不得已以兵救祸,誓除奸以安宗社,为周公之勳(同勋)。不意少主为奸臣所蔽之,固不亮予心,自绝于天。今奉承洪业,当择有才德者,顾予菲薄,岂堪负荷?”
      诸王及文武群臣咸叩头,固请曰:“天生圣人,以为社稷生民主(原文无‘主’,补之)。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下岂可一日无君,生民岂可一日无主?况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殿下为太祖嫡嗣,德冠群伦,功施社稷,宜居天位,使太祖万世之鸿业永有所托(原文为‘讬’,疑为别字,改之),天下之生民永有所赖,不宜固让,以孤天下之心。”
      上不许。

      丁卯。
      诸将上表劝进(意:劝登帝位),曰:“臣闻鉏(chú,意:诛灭,除去)奸去恶,式扬神圣之谟(mó,意:计谋,策略),附翼攀鳞,幸际风云之会,功光前烈,德振中兴。殿下文武英明,宽裕仁孝,为太祖之嫡嗣,实国家之长君,天生不世之资,民仰太平之主。曩(意:以往,从前,过去的)因奸恶逞毒鞠(意:大,穷极)凶,祸既覃(tán,意:延长,延及)于宗藩,机(同几)欲倾于社稷,集天下之兵以相围逼,使国中之众不能逃生。乃赫怒而奋一隅之师,遂呼吸而定九州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实由天命之有归,近者悦,远者来,爱见人心之有在。今内难已平之日,正万方忻(同欣)戴之时,宜登宸极之尊,以慰臣民之望。臣等忝随行阵,仰仗威灵,素无远大之谋,窃效分毫之力,虽不敢冀云台之图像,实欲募竹帛之垂名,谨奉表以闻。”
      上览之,厉声曰:“吾与若等初举义共图免祸耳,曾有心富贵耶?”
      不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