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2-017 ...

  •   被遣来报信的,是平日里只往返于大厅与厨房之间的传菜生,而且样貌还是最似路人甲的那一个。霍无逸让他带了一盒听水轩的招牌拼点,以备不时之需,如此就算不小心被人觑见他进过瑠王府的大门,也还不至于会引起轩然大波。虽说都不过是些表面功夫,但要做得滴水不漏还是颇有些难度。
      他与谨只是泛泛之交。若是听水轩出了什么岔子,他霍无逸要凭自己的本事去解决,王府的人决不会出面干涉,亦不会徇私包庇分毫——这是我与他之间的口头约定,也是双方心照不宣的首要合作条件。虽然听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事实上在我说出顾虑时也曾招来卫承业的强烈不满,但他却能不问原由就点头应下,并且一直默默遵守至今。聪明人向来就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若然将来谨失势,在不连累霍家的前提下,希望他能顾念这份旧情,挺身而出替我们安顿好身后事,且给翡翠她们指一条生路。
      而他昨日急匆匆派人过府,果是为了替人来求情。这个“人”,既不是昶风行、也不是南宫盛,正是那最喜到处惹事生非的卫家公子!仔细想来,昶风行此前常年领兵征战四方,为人处事及为稳重,知道打蛇要计七寸,断不会留下把柄让人秋后算账。莽夫虽然顾前不顾后的先例比比皆是,但好在身边有个昶风行能帮他及时补救,而他本身亦都敬重好友三分,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自然不会专生地要去外头惹是生非。
      至于卫承业……总是仗着自己有个当刺史的爹,在需要时能为自己提供可靠的避风港湾,于是双拳打遍安阳,竟从不曾遭逢敌手,一腔热血四处替人强出头,专好帮人打抱不平,自我意识良好地充当着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在京师出尽了风头!我真估算不到卫大人在知道了他的这些“丰功伟绩”后,会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来。倘若这次的突发事件能让他稍稍懂得些人情世故,仅是受丁点的皮肉之苦,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惩罚!
      中元那日,霍无逸好意邀他同去庙会游玩,顺便领略一下安阳的风土人情。谁知他眼力甚好,竟在茫茫人海之中见得群纨绔子弟聚众调戏妙龄女子,二话不说抡起拳头就冲上前去,只两拳便把人直挺挺地放倒在地。对方一伙人见他这身了得的武艺,愣是没一个人敢走上前来据理力争,只哼哼上几声便作鸟兽散去。而那先前被调戏的女子却是说翻脸就翻脸,挺身挡在了伤者前头,当众奚落起他年少无知、多管闲事。直到一旁有人实在是看不过眼去,出言嘲讽她区区一介风尘女,为着个买笑恩客竟都敢在大白天走出烟花巷,混迹在人群之中随性嬉笑。她这才下意识地收住声,嘟嘟囔囔地转回了身去。
      就在大家以为热闹结束、准备各自散去时,风尘女却突然又来发难。她原本只是想要伸手拉住卫承业,奈何情急之下一个趔趄,反倒是半挂在了卫家公子身上。众人当是还有一出戏,纷纷回转头来想要看续集,这才惊慌失措地发现那伤者已是口吐白沫不醒人世,不知是否早在第一出闹剧开始前就已经失去了意识。卫承业平日里虽是闹心贪玩,但这回却不小心闹出了人命,一时间竟也失了主意,只空洞地看着那人,由得他出气多进气少,就是想不到要找个大夫来诊治。可能就连事后自己是怎么被官府的人给带走的,都不会记得一二。
      谨在听完传菜生的详细叙述后,将已经端到一半的清茶盏搁回桌上,簇着双眉一言不发,只是坐着。但不说话不代表问题会自动解决,就算明知气氛尴尬,总还是得有个人来开口,我只得硬着头皮问谨这案子会不会直接交去刑部处理。他瞟我一眼,踌躇半晌才解释说会先到法曹那里,如果最后判的是流刑以上的判决或是法曹难以审理,又或者是情节恶劣的,会转交给大理寺;刑部则会依照大理寺的审判结果,再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复审。所以卫承业的案卷暂时还到不了谨手里,首先要过的是珥那一关。那人听到后却唯唯地对道,临走前霍无逸连声嘱咐,最让人担心的便是这位绝对会“秉公办理”的诺王爷。
      谨在听得传菜生转述的担忧之辞后,突然难以自持地笑出了声,带着无比的自豪与些许的张狂,反问来人此前镜国只珥一人八岁便能封王的理由,却又不给他时间细想作答,就自己公布出了答案——
      原来,当年绥国与镜国的关系虽不似现在这般紧张,但因着南北的华月两国虎视眈眈,镜绥想要坐下来和谈自然不会是件易事。两国曾经相派了大批使团,最后绥国国君终于同意诏亲王皇甫程出访镜国。虽然礼官们事先预想了各种蓄意破坏和谈的可能性手段与方法途径,但当随行的世子皇甫煜明失踪后,百官们还是乱成了一锅沸粥。就在皇甫程再一次对官员发难时,珥却凭一己之力,独自将世子毫发无伤地带到了大人们的面前。大家这时才惊觉到先前失踪了的并不仅仅只有世子一人。李守并未当着百官的面询问他们的去处,只是关起门来和珥聊了整整一夜,天才微亮就当着近侍太监们的面将珥封作了诺王。
      以珥的性情来看,卫承业这事若能由他来操办,我们确实大可安心不少。先且不说卫承业本身罪不及死,哪怕他犯下的是重罪,只要不触及十恶条例,仅是仰仗他父亲的官品,或多或少总会有人主动地想要卖几分薄面过去。就算主审换成了珥,亦不过是赎铜分量的多寡而已——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着想,相信卫大人不会舍不得。
      只有一事让我颇为担心。这世上既有官官相护,便会有官官相逼,所看的,不过是谁的后台位更高、权更重。不能忘了这里始终是京师重地,他卫承业能有后台,难说那伤者就没有;就算没有,风尘女也可能会有。众目睽睽之下,她都肯站出来替伤者出头,若恩客中有人自觉能揽下此事,相信她定会抓住机会大吹枕头风。既然谨毫无心机地认为由珥先行处理此事较为妥当,那我不妨也跟着等上一等,且看珥会如何斡旋调停,用远水解近火,化干戈为玉帛。于是让传菜生回报霍无逸,急速遣人通知卫大人进京救子。得话后,他深深一揖,先行退下。考虑到幽州与安阳之间的往返路程日数,我特意嘱咐谨见着珥时,务必说服珥留出点时间给卫大人,别叫上了年纪的人生生地白发送黑发。他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浅笑着点头应下。
      知他们做事都有分数,此事涉及公务,命妇不应多问,我便可理所当然地腾出手来,与翡翠她们一起整理起被各地官员富商源源不断硬塞进王府的各种贿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场面,完全是李守无意间造成的。因他并未处罚谨在中元宴上的失态,甚至于连提都没有提过半句,而之前答应会赔我一条手链的事,又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兑现,同时还附赠了几大箱帮王府平账用的现钱。几件事累积到了一起,导致大家纷纷以为在李守的心目中,十几个皇子的份量就属谨最重,送来王府行贿的箱子分量自然也不会轻。于是便苦了我们这些女眷。清点、造册、归类、摆放,我只觉得自己比谨还忙。
      谨原本坚持着要把那些东西都退回去,我却反对他这么做。退回去,等于伸手狠狠一巴打在别人的笑脸上,就算明知是张阿谀奉承的笑脸,也是不能轻易地挥手就打过去。总要记得十年风水轮流转,今日被人求,他日必求人,亲王也不会例外。那堆破铜烂铁必须要留在瑠王府里,因为那是一张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保命符。谨不明白,我便问他,若有朝一日御史台被迫上书弹劾你,你是希望他们在奏折上写“谋逆”呢,还是“渎职”?他沉思三秒,说交给我处理,却又补上一句,那些东西还是不留得好。于是我苦思冥想上许久,终于想起了一个勇于捅马蜂窝的最佳人选——御史中丞刘度。就在我计划着如何才能在不引起别人疑窦的情况下,用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将刘夫人“请”来王府时,珥却不期而至了,所为的,自然还是卫承业一案。
      法曹那里算是给足珥面子,惦记着日夜兼程赶路的卫大人,迟迟没有开卷审理。虽然我们原本就预料到会有人对公务日程的安排提出非议,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站出来说话的竟不是御史台,而是刑部侍郎王芝然。这位大人擅自绕过大理寺,直接去到法曹处提取了卷宗。若非过程中他居官自傲引得他人的不快,或许珥还不会从下属们的抱怨中得知这一消息,总还有时间给他过府提醒谨刑部出了内鬼,凡事务必再要多加几个心眼。
      只是这事如今已经闹上了刑部,再由珥出面干涉则有违常理,而我既不想谨为难又不想卫承业有事,便虚心向珥请教起完美之策。他看谨一眼,当下就传授了我们一道“拖字诀”,且说只要谨拖得够久,则他定能想出个两全齐美的翻盘之计。如今,就等着看皇后与尚书令大人,谁更能沉得住气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