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蜜梨汁 ...
-
一狗二人进了月洞门里,一路过了回廊再穿过一处宝瓶门,到了东首的大厨房院里。
只见东侧第一间是1丈宽进深2丈的大厨房,隔壁是一个堆柴火木炭的小间,再过去是厨下杂役住的小厢房。
西侧是三间房一班大小,用来摆放菜品和一应餐具,另有一间供仆人使用的尾房。
天井里一头放着石磨石臼等制食用具,另一头放着两口白地青花大缸,一口养着几尾草青鲫鱼,一口里面几条黑鱼两只土鳖。
厨房门前的廊下,一把竹凳一只竹簸箕,浓眉大眼红脸膛的饭师傅张大树正围着布兜子在收拾红艳艳的辣椒。
大毛打头跑上前在张师傅面前放下口里的篮子,张师傅忙撂了辣椒,拍着手笑呵呵的站起来,
“大官小官回来拉,收获真不少哪,快放着,阿兴会收拾,去里面洗干净手,灶膛里我给焐着玉米哪,找了一上午蘑菇该饿了吧。”
两人答应一声马上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面窗边一扇小门,门后是个小小院,天然的山壁是院墙,一泓细长条山泉从壁上倾泻而下,下面放着一个盛水的大石臼,边上沿墙根是半尺宽的水渠,山壁上高高低低打了一排挂物件用的木桩子。景安取了瓢舀水,俩人洗完转身,大毛已经衔了干净的手巾子等在身后,擦了手把手巾在晾物架上晾了回进厨房,灶边头张师傅已经用荷叶包了2个噴香热乎的玉米棒子等着。
“快尝尝,里头涂了厚厚的蜂蜜呢”
景源一听蜂蜜早笑眯了眼,这小胖子打小吃嘛嘛香,可是甜食仍是他的大爱,忙拿过一个,也不怕烫,一边呼呼吹着一边剥玉米衣。
“谢谢大树舅,呜,好吃,真香”两人啃着玉米出了厨院往后院里去,大毛依然不紧不慢走在前头。
走过夹道,左手边上2级台阶,推开半掩的黑漆圆月门,一道宽阔的走廊,右手边临水一排美人靠,左边墙上挂着5副2尺宽3尺长的竹雕花卉,梅,兰,竹,菊,莲,亭亭秀秀气韵脱俗。地上用细卵石和色彩斑斓的雨花石铺了松鼠雀鸟等各种活泼灵动的小动物图案。
扶着美人靠正可以看到对面水榭,榉木窗户是镂空的波纹图案,老黄杨木的隔扇上雕着蝙蝠和蟠桃,长窗半开着,有女子的软语轻笑声传来
嚼着玉米的哥俩加快了脚步,到了廊底,在一只牵牛花形状的小竹篓前站定,吭哧吭哧把玉米一气啃完,把芯子扔了竹篓里,一边用袖子擦着嘴一边转到水榭里。
早有丫头打了帘子,二人进里,见两张并拢的湘妃竹美人榻上正铺着新翻的棉胎同织锦缎被面,2名仆妇分坐两边,手里一上一下的在缝被褥,右手靠墙的酸枝木花鸟纹罗汉榻上已有几床做好的各色褥子平整铺叠着。
榻旁的镂空冰裂纹大铜熏里正燃着清幽怡人的沉合香
水榭的空间由一座六曲的竹雕灵猴献寿竹雕屏风隔断为二,哥俩绕过屏风到了里间
只见一位身怀六甲的清丽佳人,象牙白的细瓷肌肤,清灵灵的剪水秋瞳,浅紫的软缎襦裙,正散着新洗的浓密长发,发间系着紫色发带单用几支粉色碧玺镶成梅花形的白玉小簪固定住,倚在铺了丝棉垫子的贵妃榻上同榻尾的兰衫女子柔声细语,女子手里正绣着一幅婴儿的肚兜,窗前的圆桌上铺着一应的女红用具,一位两鬓染霜的妇人正坐在绣墩上含笑缝着小衣服。
大毛先自到了佳人跟前,在榻边极有架势的端坐下。
房里的3人都停了手中的活,笑了起身招呼小哥俩
景源一头扑到美人怀里楼着颈子“娘,娘,大雁菇,好多大雁菇,阿源和哥哥一同采的噢!”
陆家女主人林惜早扶腰坐起,接着他滚圆的身体,先在两边脸蛋上“啵,啵”的两记香吻,然后抚他头上背上。
“我家小圆子采的,娘和妹妹晚上一定要吃上大大的一碗。”
兰衫女子早拿了手巾给一边的哥哥景安把嘴上手上粘的蜜渍擦干净,林惜把怀里小胖子的身子转向外,女子随即过来把这肉包脸小肥手也一一擦过
“芸姨。。。”景源唤了一声随后冲兰衣女子努着嘴做出一副小狗卖乖的表情来
“扑哧”,这着兰衫的正是随女主林惜一同长大的贴身大丫鬟林芸,看着景源这副撒娇的小模样,早忍不住,撂了手巾回身边笑着边拧了拧他粉扑扑的肉包嫩脸。
“知道了,大早上送来的那两大筐蜜梨,你大树舅挑了熟透的出来给绞了一壶梨汁,我们可都没敢尽兴喝,只你娘喝了一杯子多点,”说着从榻后案几上取了一把高身方形素面青白玉壶来,那壶玉质油润细腻,掏膛工艺极精湛,壶壁打磨得极薄,壶盖纽上穿了珊瑚珠的金链子连着把手处,那孩儿面的珊瑚珠子衬着油润润的玉瓶煞是好看,不用对着光也能瞧见半壶蜜梨汁在里头轻晃。
这时圆桌边的老妇人已取了两只浅绛彩的鱼藻纹茶盏来,哥哥景安捧过玉壶先给弟弟倒了一满杯,自己也倒了一杯来喝,他这边杯子刚举到嘴边,旁边的小胖子已经咕嘟咕嘟两口喝光又忙不迭倒出一杯来。
众人看着他们喝梨汁,林惜笑道
“阿源,肚皮里装下这许多蜜梨汁,可要代表大家去谢谢送梨来的人哦”
俩人喝完半壶梨汁,林惜搂了景安坐榻上说笑,景源转去屏风外跟其中一位妇人道谢。
原来这妇人正是陆家门童兼厨房下手汪兴的娘,丈夫在汪兴5岁时得伤寒去世,她自此一心守着儿子度日。
这无忧山下大樟州自古是上等樟木产地,因着山明水秀,历朝历代以来,早从一个小小汪家村发展成了一座有着几千户人家的重镇。
风水宝地必然是藏龙卧虎,城里城外方圆十几里地内,无忧溪边豪门富户名士大儒的深宅别院一座连着一座。
城里平民人家或做个小买卖或给大户人家帮佣,并不愁生计。可她本是无依无靠的孤女,汪兴爹落葬后就剩两间平房同城外几亩不会摆弄的果园,看病时跟左邻右舍又借了不少银两,靠在镇上的富家浆洗衣服也就刚够娘俩吃饱肚子。
五年前某天,陆家男女主人带着4岁的景安在林子里采蘑菇时,正碰到衣衫破旧的母子俩上山拾柴,汪兴娘被蛇咬伤肿了半边腿,娘俩正抱在一起痛哭。陆家夫妇都是善心之人,一见之下马上上前帮手料理,陆家人只要外出必是随身携带可解百毒的小回丹,寻常蛇毒药到可愈。
7岁的小汪兴也不用娘教,当时就跪在两夫妇身前,嘣嘣的磕头不止,最是惜老爱幼的林惜哪受得住这个,一把搂过这个懂事的小童在怀里拍抚安慰,遂带了娘俩回了山庄。
彼时景源刚满周岁,林惜停了亲自哺乳,换了内务府下□□府里挑的两名乳母,而林芸和张大树成亲两年多刚怀上头胎,也是被林惜命令了要好生养胎,不许多操持家事,陆家正需要人手。不几天汪兴娘养好身子后,这娘俩便一直住了下来。
小汪兴跟着张大树在厨下打杂,穷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每天砍柴烧火洒扫庭院,擦洗灶台炊具,洗菜生火,也不需要大人吩咐,件件做得有模有样,张大树每每夸汪兴妈生得好儿子。
林惜瞧着汪兴乖巧懂事自然欢喜,来年景安过了五岁生日开始启蒙教习时,每日午饭后的一个时辰便带了汪兴一起,习字并学些三字经弟子规术数之类,也让林芸教他待人接物的进退礼仪等处事之道,到汪兴10岁上,便多了项门童的职责。
母子俩在陆家不愁吃穿,每月还各有一份月钱可以攒下,不几年还了家里的外债,还有余钱可以修缮自家的两间瓦房。
10岁的汪兴在陆家衣食无忧,已长成了壮实的少年郎,又跟着本是田间能手出身的张大树学了不少本事,每日庄里事料理完后,便抽空回自己家里伺弄原先荒废掉的几亩果园。陆家向来待下宽厚,林惜听闻更是非常支持他重建家园,嘱咐他所需一应用具物料只管自行跟库房支取领用。
到今年秋天汪家的果园里结了第一茬的蜜梨,汪兴娘俩头天回整修一新的家里住了一晚,五更天鸡叫头遍便起身进了果园,逐棵树挑最大个的梨子装了满满两大筐,又雇了车把式,装了梨一路欢欢喜喜回了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