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一代女君 ...

  •   大宋仁宗明道二年三月,汴京,勤政殿。

      夜已经很深了,四帝仁宗翻开一道奏折细细的审阅着。大殿之中,灯火通明,宫女太监林立,却连咳嗽之声也不闻一道。

      这位年轻的帝王,初掌权位不过数日,却已御下严明仁和克己,朝野上下莫不称其仁善,有太祖遗风。

      一本奏折批完,仁宗以手支胰,问在御案前侍立的太监道:“几更了?”

      太监忙躬身答道:“回官家的话,三——”

      “官家,太后娘娘崩了!”一阵尖细的嗓音传来,勤政殿中宫女太监闻言,纷纷跪倒在地。

      “周怀政,他说什么?朕好像听错了,你让他再说一遍。”仁宗手中的御笔“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他倒退一步,跌坐在龙椅上。

      “官家!”大太监周怀政未语泪先流:“太后娘娘她老人家,崩了。”

      那一刻,仿佛所有的时间都静止了,仁宗踉跄着站起来,吩咐道:“去慈宁殿。”

      慈宁殿中此时已是一片素缟,院中数十宫女太监跪倒在地,嚎哭不已。仁宗见此,心中大恸。急忙步入内堂,内堂中几位掌事的宫女太监们见到仁宗驾临,纷纷拜倒在地,口称“官家”,却是未语泪先流。

      灵床上,刘娥安详而眠,她双目紧闭,神情安然,姿容气度竟与生时无异。

      仁宗口呼一声“大娘娘”,跪倒在地,泪如泉涌。

      身后宫女太监见状,亦放声大哭起来,悲凄之声响彻皇城。

      “姐姐,梦怜来迟了。”突然,一阵悲切的女声传来。

      仁宗回头,只见一位中年宫装妇人在侍女的搀扶下,踉跄而至。

      仁宗见到她,心中痛苦愈发强烈,叫了声“小娘娘”,之后便痛哭不已。

      杨梦怜望着灵床上已然溘然长逝的女子,转身抱住仁宗,抽泣道:“受益,从此,你只有小娘娘了。”

      仁宗闻言,心中焉能不痛?母子二人立时抱头痛哭起来。

      这一天,整座汴京皇城都染上了一片悲色。

      慈宁殿,北厢。

      杨梦怜一身素色宫装,临窗而立。

      “受益,有几句话,我要告诉你。至于是非对错,就由你自己决断吧。”

      “小娘娘?”莫名的,仁宗有点紧张,这是他过去二十三年中少有的紧张,仿佛杨梦怜这一开口,就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当年中宫空虚,先皇本属意于当时的德妃,也就是你的大娘娘。可惜,德妃姐姐出身微末,又无子嗣傍身。先皇虽有意,却碍于众臣悠悠之口,不敢一意为之。后来,先皇就想到用借腹生子之法,为德妃姐姐谋得后位。当时德妃殿中有一名宫女,名唤李瑶,生的姿容不俗,先皇一见之下大为欢喜,便于怀明殿中宠幸于她。后来这名宫女十月怀胎,果然生下了一位皇子。先皇大喜,令小皇子认德妃为生母,又令我为养母,使我二人共同抚养小皇子长大。这件事,也挡住了众臣之口,使德妃得以顺利登上后位。”

      杨梦怜说到这里,忽而长叹一声,她说:“想必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件事我本不欲告之于你。可我若不说,那些老臣也会说。与其让别有用心之人说出来诋毁姐姐名声,不如由我来说。现在李瑶已经死了,姐姐待你如何,这么多年来你心中必然有数。言尽于此,我已不便多说。陛下,之后的事情,便由您自己决断吧,我再去看看姐姐。”

      少年仁宗独自坐在慈宁殿中,面沉如水。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底下的宫女太监们各个大气也不敢出。有几个小太监想过来请问太后报丧事宜,也被周怀政手急眼快的拦下。

      不知过了多久,周怀政才试探着说:“官家要是心中没有决断,不妨问问众位大臣,听听他们的意见。虽然太后娘娘执掌朝政日久,可大臣们到底是我大宋的臣子,孝忠的,自然是陛下您呐。”

      仁宗沉思良久,方才道:“去垂恭殿,传八王叔、张士逊他们进宫。”

      “是。”周怀政应了一声,领命去了。

      垂拱殿,仁宗南面而坐于正堂,底下八王爷赵元俨、刑部尚书张士逊等人皆是面容敦肃。

      “各位王叔大臣,朕自幼丧考,由二位母亲抚养至今,又有诸位倾力辅佐,方能有今日亲政之时。如今太妃所言,字字皆如钢针一般,令朕寝食难安,夜不成寐。诸位皆是朝中老臣,先皇朝中之事,想必亦有所耳闻。如今朕只想诸位告诉朕一个真相,太妃所言,究竟是否属实?”

      一时之间,众臣尽皆默然。

      仁宗遂哀泣道:“时至今日,诸位还是不愿将实情告知于朕吗?”

      半晌,八王爷赵元俨方道:“这件往事,臣本欲在上朝之时面奏陛下,不想太妃经提前将此事告知陛下。罢了,其中种种,陛下想必已然知晓,不用臣再赘述。只是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当日宸妃是何日封妃,又是何时故去?”

      仁宗不语。

      赵元俨道:“陛下,明道元年宸妃病危于永定陵,大行太后遣张太医为宸妃诊治,并下召晋封。可宸妃封妃当日,便骤然薨逝,陛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仁宗道:“八王叔此言作何解,朕不明白。”

      赵元俨哀声道:“终宸妃一生,未能与陛下相认,纵使亲子登基为帝已数十载,可她依旧不过是永定陵中一个普通的守灵宫嫔。她一生从未享过儿孙盈膝之福,天伦共享之乐,陛下难道不觉得对她不公吗?何况宸妃患病已久,却为何偏偏在太后加封当日死去,陛下当真不曾怀疑过吗?”

      赵元俨一生文采风流,虽是生于帝王之家,却向来温文尔雅,今日如此激动,仁宗还是第一次见到。

      仁宗不禁压下心中哀痛,柔声道:“王叔无需如此激动,有何话慢慢说与朕听便是。”

      赵元俨当下撩袍跪倒在地,高声道:“臣启陛下一事。”

      八王爷赵元俨乃是真宗亲弟,仁宗王叔,身份何等尊贵,今日竟行此大礼,仁宗不禁骇然,忙道:“王叔何须行此大礼,快请起来,有话直说便是。”

      赵元俨依旧跪地不起,他说:“臣请陛下开棺为宸妃验尸,以使宸妃不必含冤九泉。”

      仁宗道:“你是说?”

      赵元俨道:“臣怀疑当日宸妃并非病死,而是中毒而亡。”

      大殿之中顷刻之间便死一般的宁静,在场诸人皆是仁宗心腹,此时却各个默不敢言。

      自古以来养恩重于生恩,可大行太后生前专于朝政,直至死前方才还政于仁宗,纵使仁宗心善,二人也未必没有隔阂,何况那位李宸妃的确是可怜。

      就在众人各怀心意时,只听仁宗道:“罢了,朕信大娘娘并非如此歹毒之人,可众位卿家却未必相信。今日就依王叔所言,开棺验尸,还大娘娘一个清白,也使朕能见一面宸妃,了却我们母子二十三年未曾相认之憾。”

      赵元俨又道:“陛下贸然开棺,只怕太后亲党不服,恐生变故啊!”

      仁宗道:“一切便以八王叔的主意做吧,只是切记,不可伤害朕舅家一人。”

      众臣听罢,尽皆领命,不一时便一一散去。

      仁宗端坐在龙椅上,望着不远处的屏风问道:“周怀政,你还记得当日大娘娘在朝时的事情吗?”

      周怀政不知他所言何事,只能默然不语。

      只听仁宗悠悠叹道:“那是我第一次穿上龙袍,坐上这个位子的时候。那时候,大娘娘牵着我的手,带着我一步步走上龙椅,我当时才十三岁,怕得厉害。大娘娘安抚我说:‘儿子,你大爹爹打了一份天底下最贵重的家业,把它传给了你爹爹,现在你爹爹又传给了你。以后,你就是我们家的男主人了。作为男主人,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好我和你小娘娘不被外人欺负。可是怎么样才能不被外人欺负呢?那当然就是要比他们都勇敢,记住只有你才是天下的主人,他们都是来辅佐你、保护你的,你如果怕了他们就会欺负你,也欺负我们,你明白了吗?’”

      周怀政忙道:“太后娘娘虽然待官家严厉,但她对官家的好,小人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是啊,所以我也不相信大娘娘会做出此等事来。可是八王叔一生光明磊落,他的话,又让我不得不心生疑窦。”

      周怀政开解道:“官家不必忧虑,他们不是已经要开棺了吗?是非曲直,自然会有决论。”

      仁宗道:“是啊,是非曲直自然会有决论,可怜我枉活了二十多年,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

      皇仪殿,仁宗正为太后守灵,却只见李用和满头大汗的跑来。

      仁宗忙问:“如何?”

      李用和拜倒在地,叹道:“还请陛下亲自去看吧。”

      洪福院,宸妃棺木缓缓开启。众人围上前去,只见棺中女子一袭凤袍,头戴后冠,周身皆以水银养护,虽已死去一年多,却依旧面色如生,能看出是病死无疑。

      仁宗含泪看罢,命众臣为宸妃移棺,并追封为庄懿皇太后,葬于永定陵。

      赵元俨一看之下,亦是大骇,他靠在椅上,恍惚道:“原来竟是这样,这么多年,我都错怪她了吗?”

      皇仪殿。

      仁宗一身素服,亲至灵堂前为太后拈香。一香燃尽,他拜倒在地失声痛哭起来:“人言岂可尽信?儿子一时想岔,令大娘娘死后尚且蒙尘,是儿子不孝。从此,大娘娘一生便可清白了。”

      众臣闻言,亦是嚎哭不止。

      这一天,汴京城中人人戴孝,一代女君的一生就此终结。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一代女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