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第四十一章 徘徊顾影(下) ...
-
子玉走后,子云僵坐在床上,胸膛里有个声音在疯狂地喊着。
上天啊,我做错了什么?你对我何其不公!王妃被夺走了,还要我去异族和一位年长寡妇在一起!不见爷娘,不见兄弟,不见长安,不见中原……
枯坐半日,子云决定:明日亲去打探一番,看这和亲之事到底如何了?想着,脱了衣裳,胡乱裹上被子,睡了个囫囵觉。
次日清晨吃完早饭后,子云去了公主府。
府里报阳城不在家,进宫了,只有驸马在。驸马被阳城欺压惯了,巴不得老婆不在家,正逍遥呢,忽听外面报楚王来了,只得稍整衣装出来。
“姐夫!”子云一向对阳城恭敬惯了,对驸马也如此。
“三郎是找你姐姐的吧?”驸马见子云衣衫齐整,知道必是有事而来,一边让进来坐一边打趣道。
“姐夫心中只姐姐一人,子云心中却未必!今儿特来瞧瞧姐姐不在家,姐夫都做些什么?”子云知道驸马是那不拘小节之人,因此咧了咧嘴,笑了一笑。
驸马见子云脸上露出笑容,松了口气:自打册了太子妃以来,阳城每日里在家无事总要叨叨“可怜的三郎……都瘦成什么样了……”之类,如今见他自己上门来,且有了笑容,暗叹这女人就是夸张,以为男人都和她们一样,失了个女人就活不成了!
侍婢捧上茶来,两人一句句说话,没说几句就说到了突厥请求和亲之事。驸马本就是个包打听,这会儿见小舅子来了,正好现学现卖。
“三郎,你知道阿不思可汗遣使和亲的事怎样了?”
“这两日没出门,不知道,姐夫最是个消息灵通的,应该知道吧。”
“哎呀,我也是才打听到。听说陈沅在朝堂上提议让王泰长子去和亲……”
“哦?那王泰答应了没?”子云轻描淡写道。
“王泰是什么人?他愿意让自己儿子去那到处是腥膻的地方娶个带孩子的三十岁女人,还是上门女婿?只是在朝堂上不好说。”驸马撇撇嘴。
“那陈沅如此提议,岂不是要得罪了王泰?”
“陈沅是个硬骨头,他可不怕得罪人。但和亲确实是个大事,突厥人既隆隆重重地派人前来,若不答应给他们个女婿,怕是阿不思要恼。”
“好好儿的,谁也不愿自己儿孙去那夷狄之地。”
“是啊,昨晚还和你姐姐说到此事。难啊,若说突厥人要老婆倒好办,女儿嘛,总是要嫁出去的,可如今他们要女婿,这就难办了……”
说到这里,驸马突然住了口,两眼眨巴眨巴地看着子云。
子云心中了然,知道他要说什么了,鼻子里哼了一声,把脸扭过去。
“听说阿不思原本是想要一位皇子作女婿的,后来听说魏王早已有王妃,且有那断袖之癖,二郎又是太子……三郎啊,如今四位皇子中,未婚的只你和四郎……”
“休想打四郎的主意,他过了年才十五!”
“那就还剩你了……”
“驸马!”
子云站了起来,一手按在椅背上,面朝门外。
“哎呀三弟,你瞧我这作姐夫的真是多嘴。”驸马见状,忙站起来,满脸陪笑拉子云坐下,转了话题。
出了公主府,子云望着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车来车往,觉得异常亲切。素日里见惯了的街道,觉得拥挤而嘈杂,今日看来却如同仙境!
如果,真的去了突厥,这大街,这人潮,这所有长安的一切,就将离自己远去了。
……
次日进宫,面见皇帝。
“瑜儿,你来了。”正在批阅奏章的皇帝抬起头来。
“父皇。”子云微一低首。
父子俩说了几句,如同头天在公主府里一样,没几句就谈到了和亲之事。
“瑜儿,你从小颖慧,说说看,该如何打发突厥人?”
子云没料到父皇会问自己,闻言先是一愣,顿了顿,沉下心,缓缓说来。
“父皇,儿以为:和亲之事势在必行!”
“哦?”皇帝睁了睁眼,示意子云继续说。子云略清一清嗓子,抬起头来,眼光平视。
“几日前,儿在城外射猎,无意中瞥见突厥使臣队伍,人马皆精神昂扬,尤其突厥人,端坐于马上,面色疲惫而不失气度,进城门时,所有人一时俱下,十分齐整,无一丝跋扈之意,亦无卑躬之态。中原常说‘突厥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服,不顾恩义……’(1)以儿所见,突厥使臣既非骄矜又非卑屈,而是赍王命、怀诚心而来。阿不思可汗虽是异族首领,然也算天下主,非那朝三暮四、出尔反尔的胡人,且闻其素习汉籍,通晓中原掌故,向慕中原之风……因此,儿以为:阿不思有意与我朝交婚姻之好,若我朝随便打发了突厥使臣,则两国关系……”
“我也知道,阿不思近些年来带着兄弟、儿子东征西讨,占了大片草原,铁蹄之下,契丹称臣,高丽进贡,回鹘示好……那些小国更是不在话下,就剩我大齐还没被他的铁骑踏上了!”皇帝点点头,看着子云道。
子云不语,略一点首。皇帝叹口气,继续说。
“阿不思的意思,我懂,与我朝结为婚姻之好后,一则他可放心南面,专意向西、向北拓进,一则来与我国互市通商,买进他突厥没有又奇缺的中原货品,三则……哈哈哈!给他寡女找个读书识字的女婿。”
皇帝的笑声回荡在大殿中央,久久不能散去。子云就在这笑声中颤抖着,看不见的颤抖。半晌,笑声落下,子云上前一步。
“可是,朝中勋贵大臣谁会愿意送自己儿子去那地方?”
“是啊,这也正是我烦恼所在。你说嫁女儿吧,也还说得过去,女儿嘛,总是人家的人,可阿不思要的是女婿!这谁愿意自己儿子到几千里外的草原当人家的上门女婿?”
“听说有人提议王相公长子……”子云终于小心说出。
“王泰的儿子?目下正议此事呢,据我看来,难啊。就算王泰愿意,他夫人必不愿意,皇后也不喜。”
“此事应由父皇决定!”
“此事确实由我决定。可送宰相儿子去异族和亲,史无前例,这样的大事,须得和几位宰相一起议定,若由我一人定下来,恐天怒人怨!”
“父皇圣明!”
“你就不必说这些了,寻常听得太多了……”
又闲话几句后,子云告退,临出门前又被皇帝喊住,对他说礼部的人正在筹备册立楚王妃的事,不久后就下诏,尽量赶在过年前办了。
这句话,无疑是一记重锤,重重敲在子云头顶上。
“父皇操心了!”愣了一愣,子云只能说出这句话来。
“唉,国家上下,宫里宫外都是一样啊,养了儿子就得娶媳妇……”
……
太阳很好,走在宫中甬道上,子云却觉阵阵寒意穿透了锦袍,穿透了骨髓,心就在这寒意中冰冷下去。
那个日子近了,近了……那个王家的姑娘将走进自己的府第,成为那里的女主人,而自己,将不得不在自己的妻子面前演戏,讨好她,以便让他的父亲不排斥自己,在父皇身后给自己一口饭吃,让自己能苟延于世……
“殿下?”
脑中一团乱麻之时,身边的高成礼忽然悄悄喊了一声。
“怎么?”子云抬起头来,顺着高成礼眼光所指的方向。
她!
华服浓饰,牡丹般艳丽,牡丹般凝重,可那双翦水瞳仁中弥漫的却是悲戚。
……
四目相交的刹那,身子顿时冰结。
“楚王!”半晌,昭儿颤抖着苍白的唇说道。
“太子妃!”
梦游般的声音,自子云薄唇中飘出。
……
“殿下?都走了!”
高成礼悄悄拽了拽子云衣袖。子云转过身去,那乌黑发髻上的九树花钗(2)在深秋的太阳下闪闪发光……她走了,真的走了。突然,眼前一亮……那是什么?那腰间轻轻摆动的……不正是当初送她的金扣白玉朱雀佩么?
她,已成为太子妃的她居然还随身佩带着这个!
“啊……”
心口剧烈地疼起来。
原本以为自己已心如死灰,可是……心还是会疼,还是会疼……疼得这样厉害!
“殿下?”高成礼见他家殿下脸色转白,闭目不语,面上时而抽搐,心道“不好”,赶紧上来扶住。站了片刻,子云方缓过劲来,一步步朝长信宫的方向走去。
到了长信宫,话题还是离不开和亲。
“儿刚才从父皇那里过来,父皇正为此事烦恼。”
“是啊,好好的,作爷娘的谁愿意把儿子送到那地方去,那么远,可汗若是不放,一辈子都休想回来了……”
余德妃边说边叹气。
“可是,总得有人去。”子云道。
“是啊,这等于是‘嫁儿子’,谁会愿意?”阳城公主也插话道。
三人说了几句,也没说出个头绪来,最后,余德妃瞅瞅子云,忽然说他娶妃的日子近了,心中如何想?
“过一天算一天。”子云低头道。
“唉,王泰放他女儿到你那里,等于是在你身边安了个钉子,从此,你的一举一动就休想瞒过他的眼睛了……”不待母亲说话,阳城公主皱眉道。
子云不语,余德妃也不语。良久,室内无动静,余德妃站起来,走到室外廊檐下,看廊下挂着的金丝雀,令宫女端来水、食,喂那鸟儿。此情此景,立刻让子云想起那日陈沅所说的话来。
“母妃!”子云也走到廊下,不看鸟笼,却看着余德妃。
余德妃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看子云,知道他有话说,遂回到室内。
“那日在陈沅府上,他也曾当着我的面喂鸟。”
“他可曾对你说过什么?”
“他以笼中鸟喻儿的处境。”
“他是个端方的人,又教过你读书,师生情在。对了,他既以笼鸟作譬,应该也会给你指条路吧。”
“他……建议儿去突厥和亲!”
“什么?”
(1)《旧唐书》卷一九四上《突厥上》,原句为“魏徵奏言:‘突厥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者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服,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2)《旧唐书》卷四十五《舆服志》“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