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三章 ...
-
Y城七月份的尾巴,气候变化暴躁地如同一锅沸水。上个星期刚经历了今年的第一场台风,大风大雨的衣摆不小心擦到了榴岛的一角。短暂的凉爽之后又是半个月漫长且憋屈的高温。作为我国沿海6000多座岛屿的其中一员,榴岛的原身份本应该是一个脱离大陆的孤岛,但是因为距离大陆并不算太远,而且经过了近40年来的“国际性违章建设”运动(填海造陆工程),它已经逐渐地与北方的大陆结为一体,所以在对它的定义上变成了不尴不尬的“榴州半岛”。榴岛上的原住民不多,因为很多人都已经漂泊在外、四海经商,但是由他们带回来的资产却使得小小的一座岛屿变得富庶起来,尤其是位于市中心的Y城,那种好看的大厦洋楼,早已如同狗皮膏药,遍地爬满。曾经有人评价榴岛的“四不行”——谓之“医疗不行”“交通不行”“教育不行”和“经济不行”,如今在各方“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榴岛已经青春蓬勃地先一步国家实现了“表面小康”,实在可敬可叹。所以这四大样的最后一项也自然被理所当然地划掉了。然而自古以来不论是四重奏还是打麻将都须要四者齐上,再不济也要有个“三缺一”的名分,可是榴岛眼下的情况却是实打实的“一缺三”,仍然咸鱼一条,翻身还须努力。市里的教育局领导班子换了一批又一批,Y城的繁华街区里却始终找不到一处像样的图书馆。各大高中的年均一段率和重点率数据小的好像操场上的一只苍蝇。这一年若是有谁有幸考入本省的Z大,彼时风光,如同古时状元,势头盛极、一时无两。可正是这种个人的风光无限,更加反衬出了多数人的黯淡无光。这样一直发展到后来,即便是市里的状元,也不由得冒起了委屈。欲求不满的人以为正是岛上教育资源的匮乏才导致了自己的“凤子龙孙”们只能委身于区区Z大。如果要是把他们放在杭城,放在更好的学校里面……也许没准,靠着这些海岛人民用鱼虾海鲜滋补出来的聪明脑壳儿……很有可能,就又是几粒清北的好苗子……可以承认人的臆想总是那么无穷无尽。所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然而世事难料——
就算所有人都在理论上承认,咸鱼——哪怕是一条根正苗红、一脉单传的祖传咸鱼,也有那么无穷分之一的概率,能够有朝一日小人得志、翻身做主。可是一旦哪只咸鱼真的碰巧走了运,这种一夜暴富、恍恍惚惚的复仇感,仍然能够促使一些心智尚不稳重淡定的人在得意之余被惊吓得目瞪口呆。
咸鱼不叫咸鱼了,那……叫鱼干么?
第三章
新Y城高中的成立,人们都说那是一场“另起炉灶”的伟大革命。
起初的榴岛,那就是一个“骑着毛驴抽旱烟,抽完旱烟转三圈”的屁大点句号,上得了台面的高中也就那么两三所。其中最最拿得出手的当属Y城市区里的Y中和S中,Y中偏文,S中偏理。两所学校暗地里较劲,都希望有幸能够得到上面的抬爱,什么教育经费之类的,自然多多益善。特别是自从市里打算建设一个“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消息透出了风声,一对冤家更是急红了眼,只盼能够先声夺人,从而技压人一筹,花落自家院。
可是任谁也猜不到,一所新的高中突然之间就撇开两家,自个儿在小岛的边缘——就在Y城远离市区纷扰的一个偏远的工业区里,如同世外高人一般地平地突现了……
……那是直到如今还在被榴岛人民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年。
……清华!北大!
Z大!——也有五十多个!
——这不能不说是榴岛教育史上的奇迹!
时至今日,我们的市民们早已选择性地把曾经培育了一代代榴岛人的古老校区忘却得一干二净。他们喜欢把这所年轻的学校叫作“Y城的骄傲”,所以不容置疑地将其冠名为“新Y城中学”。后来甚至连“新”字都觉着叫得麻烦拗口,还不如不加这个可有可无的前缀。
干脆叫它“Y中”好了!
……至于老Y中么?不好意思,只能委屈您学学欧阳修老前辈的风度了——给后辈让让路呗,又不碍着您什么了?所以,您就麻烦纡尊降贵下,把名字改了吧?
……就这样一直过了很多年以后,老Y中就再没有人喊它Y中了,它终于更名成了“城中中学”,老校区三个年级里也被陆陆续续地拿走了不少好的文综老师,到新Y中奔明天去了。特别是年纪尚轻的老师,尤其是他们——他们觉得老Y中的老花老树、老楼老屋简直与自己格格不入,明明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肩上还挑着“为了榴岛教育事业做贡献”的革命幌子,又有谁不乐意去呢?
当然,S中也是一样的悲催。
无论是师资、生源还是经费的流失,都让两所学校从此以后变得一蹶不振了。它们迅速地衰老下去,愈发显得没有底气。几年下来,就干瘪得如同一块柿子饼了。
然而反观新Y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样子。自从第一届的旗开得胜,至此已经历经了整整三个年头的光辉岁月。〼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