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一转眼已是五年。

      汉历三十七年,边境,燕然山山顶。

      此处有一怪石,鬼斧神工盘踞龙形,斜生绿柏,郁郁苍苍,华盖穹顶。

      盖下侧坐一人,玄衣散发,看面容略显年轻,似春色浮寒,却巍然如松,正捏着一帛书细细研究。

      良久,收起帛书看向远处,夕阳西下,江天一色。

      五年了。

      经历的暗杀比战争还多,他背上的蜈蚣疤,常安的右手……是时候该回去好好算算这笔账。

      他不说,他们还真以为他不敢。

      王水目光沉静,出神时竟与五年前无二。

      只有跟随他一起上过战场的勇士,有幸见过肃王贵公子外的另一面。

      面无表情收割敌方人头。

      不管伤的自己或杀的旁人,眼都不眨。

      【将军之名,可令侵犯者退避三舍,亦止小儿啼哭。】

      两年前还没有人能接住他递过来的目光,比开鞘的剑还要锋利。

      如今周身气质收敛的愈发低调。

      “将军”,副将悄无声息的站到他身后,“起风了。”

      两人回到营中,大家都在火热朝天的收拾行囊,打了五年的仗,总算把匈奴打怕了。

      马上入冬,他们本就弹尽粮绝,跟汉朝的贸易往来也都被斩断,再打下去怕是要灭族,只好灰溜溜接受不平等协约。

      “回家喽!”

      一个大汉忍不住将包裹高高扔起,又兴高采烈飞身接住。

      周围人受他影响,也纷纷放飞自我。

      仰起头,火光再亮,眼里的泪也不能被旁人瞧见。

      王水一路走来,不停的上来人敬礼打招呼。

      副将深有感慨,低声道“五年征战,您之威信早已深入人心,此番回城,百姓必定夹道相迎。”

      王水还未来得及接话,迎面就被抱个满怀,副将赶紧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义父,您怎么才回来。”

      刚到边塞,他怕旁人怠慢小孩儿,又嫌解释麻烦,干脆将其认作义子,改名为米安。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小孩儿皆需习得,九岁略迟却不算太迟,他亲自教导,狠得下心。

      身为将军,本就不露辞色,小孩儿幼时坏习惯太多,一一改过无异于剔骨重生,他若温和一次,便是大错。

      初时米安并不亲近他,敬畏偏多。

      一年后有内敌潜入,偷偷把消息递送出去,他们吃了个大亏,军队四分五裂,他带领十几人四处躲藏,历尽艰难总算汇合各军。

      米安中途落崖,他想也没想直接跟着跳了下去,从湖里把他捞了上来,两人在山洞里烤了半夜火,将近凌晨被人找到。

      小孩儿若出事,他的任务也就失败。

      打这以后,米安格外喜欢黏着他,连睡觉都得跟他缩在他身边,他因为心虚也容忍了小孩儿某些动作的放肆。

      比如此时。

      幼年容貌精致秀气,长开后半分不减,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青衣玉冠,好一翩翩少年郎;若观其双目,戾气深埋,血丝见底,竟叫人四肢发软,心底发凉,

      盖初次杀人后,米安夜夜噩梦,如今只有在义父身旁才能稍稍入眠。

      在他心中,最敬佩的是义父,最感激的是义父,最亲近的是义父,最容不得旁人触碰的,也是义父。

      王水这五年确实没亏待小孩儿,单看跟打了激素似的身高,才十几岁就高过他,放军中也是中上水平。

      “热不热?”

      “不热!”

      王水问的本意是让他松手,问完小孩儿却抱的愈发紧密,简直将脸贴在他脖子上。

      朝天翻了个白眼,王水只能任由他去。

      米皇三十即位,在位三十七载,如今已是耳顺之年。

      帝都,皇宫,长乐宫。

      他看着手中的奏折,良久,突然狠狠砸向柱子,奏折应声而落,他却怒气不减。

      “瞧瞧瞧瞧,朕还没死呢!一个两个就开始动作不断,呵,真当朕已经老了么?”

      一旁侍候的老太监将头深深埋下,不敢出声。

      “太子……呵,太子的心,已经野了啊……”

      “来人!朕要立诏书!”

      ……

      王水一行回宫时将夜,小孩儿跟随军队留在城外驻扎,他身边仅带亲信数人。

      上报后大太监带到长乐宫外,一路寂静的不像话,副将上前刚想耳语两句,看见王水背在身后的手势,保持沉默。

      “殿下,请。”

      大太监躬下身子,抬头神情依旧恭敬。

      王水示意其他人留在原地,仅带副将进去。

      五年前米皇已老,如今更是虚弱到了极点,早年养的皮肉松弛下来,整个人仿佛只有一张皮。

      长乐宫内不知熏了什么香,浓馥沉郁,格外醉人。

      王水坐到米皇床前,面无表情,看不出什么情绪。

      “小三,你来了……”

      小三?王水嘴角抽了抽。

      “朕昨个儿还梦见你了,你小时候,总是装个大人模样……”

      “……你恨朕吗?”

      “您是指包庇杀害我母后的容妃,给我下药?还是派到我身边的人?”

      米皇猛地睁大眼,似乎不认识这个儿子一样,仔细的看了半晌,嗬嗬笑了出来。

      “……也罢,有你在,这天下终究还是我米家的,

      朕下去,也有脸见列祖咳、咳咳……”

      “可惜,我不是米胤。”

      “什、什么?”

      王水觉得他有些可怜,又重复了一遍“你儿子五年前就死了。”

      米皇惊怒交加,越咳越厉害,仿佛要把肺都咳出来,眼球凸起,五官扭曲,嘴角渐渐溢出一丝黑血,死不瞑目。

      “来人哪!肃王谋害皇上!”

      “快快快,包围长乐宫!”

      “……”

      大太监尖细的声音及时在身后响起,伴随兵戈交接的吵嚷,女人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宫内一片乱哄哄。

      王水起身,侧身看过去,露出入宫以来第一个笑容。

      副将压抑住心中的兴奋激动,努力保持沉稳,终于还是忍不住抱住了肃王。

      “义父……”

      竟是假扮成副将的小孩儿。

      王水拍拍他的胳膊,“别怕”,这场戏他盼了好久,终于开幕。

      米安背对他的脸,齿编贝,唇激朱,眼底渐渐浮上一层血色,神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总之不像个正常人。

      他怎么说得出口,他其实是在期待……

      战事持续了一夜,翌日钟鼓前便已结束,倒是应了开战前王水下达的命令:速战速决。

      “殿下,谋反太子已被生擒,是否要——”真副将右手成刀在脖子前比划两下。

      “先不用。”

      既然要上面那个位置,就得给肃王留个好名声,杀兄一时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终生。

      王水嘱咐两句就离开了。

      米安却总觉得留下太子是个祸患,笑眯眯走到太子身边嗅了嗅,换来对方厌恶的眼神,加几句咒骂。

      他也不生气,只轻轻在太子头上点了点。

      “知道吗?你现在跪着的样子,像一条狗。”

      太子目眦欲裂,一口老血噎在胸口,欲喷还咽,难受至极。

      五日后,肃王登基,大典上亲自宣布:大赦天下,免税三年。

      太子在牢狱内吐血身亡,据说是气急攻心。没有人怀疑到肃王身上,民间百姓奔走相告,一派喜气洋洋。

      【汉历三十八年,米皇驾崩,肃王即位,称“光武帝”。】

      【次年边境太平无战事,遂改年号为“竟宁”。】

      皇帝并不好当,哪怕王水历经两世的经验,依旧整整两年才游刃有余。

      刚上任时恰逢百年不遇大蝗灾,马上蔓延到帝都外的十几个村落,相关数份奏折用词平淡,均未当做要紧之事。

      王水却十分重视。

      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命令百姓不要急着收麦子,去屯各种粮,杀猪杀鸡杀羊,凡是能吃的全部拉进仓库。

      当时生活水平还算优渥,养畜生是为了卖,养鸡要留着下蛋,猪都不吃的红薯苗竟然也让人留着吃,民声四起,怨声载道。

      甚至在朝堂上,几位老臣见新帝如此不善采纳建议,三番五次上奏被驳回,由此生了异心。

      除太子吐血身亡外,为了名声着想,王水并未动其他几个兄弟。

      十二皇子已经成人,虽被封为静王却仍留在京城。王水回京前他的呼声最高,新帝登基后安静了一阵,如今又开始有小动作。

      新帝一时间焦头烂额,近几天经常批阅奏章至深夜,热了好几次的晚膳动丝毫未动,再次凉下去。

      太子米安进来,手指放在嘴前示意几个太监莫声张,挥手让他们退下,将手中的食盒放桌上,走到王水身后。

      等他看完手上这本,才轻声道“义父,饿不饿?”

      “不饿。”

      王水深吸口气,平复内心的焦灼,米安十分贴心的给他揉太阳穴,按摩头部,手法娴熟轻柔,显然不是初次这么做了。

      王水困乏,迷迷糊糊想道,养个孩子还挺好的。

      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床上,他淡定的起身穿衣服,忽然想起登基大典那晚醉酒,大概也是小孩儿把他带回来的吧。

      是用背,扛,还是……不不不,这个太可怕了,肯定不可能。

      事实证明,天子就是天子。

      新帝下令后的第二周,铺天盖地的蝗虫朝皇城奔来,城内城外目瞪口呆。

      若非屯粮足够,怕是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蝗虫走的那日,百姓泪流满面,自发的朝皇宫方向跪地叩拜,“万岁”的声音从早到晚,响彻帝都。

      至此,民心所向,水载舟行。

      被打脸的大臣隔日连个屁都不敢放,再不敢轻易质疑王水的决定。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