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赋税(改) ...

  •   褚县今年天时尚可,并未发生蝗灾水祸,也无大旱之时,平常农户若是踏实肯干,缴纳税钱之后便还能有些余钱添置新衣,也能到县里玩耍,置办年货。

      这几日许观无事可干,整日都待在牙行,深觉无趣,便趁方常不在买了几本话本来看。看完又觉嘴里寡淡无味,适逢外面有小贩叫卖糖葫芦,便站在牙行门口把卖糖葫芦的小贩招来,从怀里摸出几个铜板买了三串糖葫芦,自己吃了一串,剩下两串分别给了赵千千与柳眉。

      三人边吃边聊。

      “听说朝廷下了新律法,今年要收什么斟合钱。”说话的是柳眉。

      “什么叫斟合钱?”许观还未听过此事。

      赵千千看一眼她两人,没说话,只顾着吃糖葫芦。

      柳眉解释道:“听我爹说,现下所有地方都要收这税钱,依着各家有多少田产有多大屋舍来收。收完了税钱还要去官府领户帖贴在门上,以便日后官府稽查。”说完咬下一颗糖葫芦,嘴里含糊不清:“不过…反…反正我家里也没多少田,想来…要收这劳什子的斟合钱也…给不了…多少。”

      赵千千已经把一串糖葫芦吃完,正咬根光棍儿看着许观:“少掌柜的家里田不少吧。”

      许观想一想,不过三百亩田地,家里宅子也不算太大,顶了天想来也不过交百千个钱,并不算大事。只是有的农户本就是勉强度日,应付其他杂税已是心力憔悴,这斟合钱一收,只怕卖田的就要卖田,舍不得田地,家里人口又多的,就要卖儿卖女了。没钱交税,又不舍得儿女的,也只有将田卖了暂且过下去。说不得有些人家就要因此沦为佃户了。

      不过倒是可以趁此买进些田地,再放贷些铜钱出去,多少赚得一些。

      想到此处,许观一笑:“不过几百亩,算不得多,这件事,头疼的可不是我。”说完话题一转:“糖葫芦吃完了?”

      两人点点头,皆盯着许观,不知许观何意。

      “吃完了便去做事,瞧着我作甚?”

      许观回到柜台,又想想那斟合钱:现下只是放出风声罢了,今年还不一定会收。想了一阵无事便拿出本子来看,上面记录了借贷的商户有不少已将银钱还清,只剩几个才借的还未来还。

      许观找来闲置的算盘算了算,本息拢共七百六十四贯钱,去除本金,利息还有大致二百三十贯钱,便记作两百贯。这两百贯里每收得两千钱官府便要征收一百二十钱,如此单借贷一项就要上税一万两千个钱。

      许观放下算盘心里一疼,十分想将那两百贯再改做一百贯。当然不可,不说记账一事不归她管,彼时商户或放贷者瞒报所得盈利若被人告发便要没收当时所有财产,而举报者却能得到原财产人的一半财产,因而多是有人以此敛财,借以发家。为那两百贯钱冒如此风险,实在是得不偿失。

      许观看着还未还贷的商户,嘴里念念有词:“包子铺的张老板上上个月借得三十贯,开私塾的周秀才上个月借走五十贯……”念到一半,“嗯?这周秀才不是褚县人士怎的也来牙行借贷?”

      “柳叔,这周秀才不是咱们县的怎的也借了钱去?”许观心下疑惑便走到后间去问柳眉的爹柳账房。

      柳账房正在拨弄算盘,盘算今年共要纳税几何。听见许观问,手上也不停,随口答道:“她那老丈人是咱们县里的杨老大夫,由他做担保,自然是借得的,况且周秀才办那学堂离行里也不远,你不放心去看看便是。”说着给许观说了地方就不再理她,专心打起算盘。

      “既然是杨老大夫作保自然是靠得住的,不过我去看看也好。”

      成日待在牙行,紧要的事自有作为行老的方常处置,账务方面也有柳张两位账房先生,那边库房的事已经办妥,吴鹏也安置好了,近来除了前往牙行卖粮的农户便没有旁人了,许观闲得实在无聊,现下有机会外出哪肯放过。

      出了牙行,走到另一条街,街边多是小贩,支起摊子卖些点心,小食。

      许观看到一位簪发的妇人正在炸鹅肉,炸好了便放在干净的瓷盘中,鹅肉旁还有一些炸好的猪肝。

      “这位小娘子,可要买些鹅肉,猪肝,都是将将才炸好的。”那妇人看见许观站在摊前,于是问道。

      “这两样是如何卖的?”许观摸出十几枚铜板,心里想应是够了。

      “鹅肉一份十文,猪肝只七文。”

      “便各来一份。”说着将十几枚铜板递过去。

      那妇人收了铜板,鹅肉三块捡做一份,猪肝两块也是一份,拿油纸包了递给许观。

      许观一路边走边吃,又觉口干,四处打量,果然看见一家卖香饮子的店,于是进去买了半竹筒陈皮半夏煮的二陈汤。

      再走一阵,便到了那学堂。这学堂原是一处百姓所居。杨紫菏要做郎中,自然是跟着她爹好,周月便不得不过来褚县,将那边的学堂散了,又想着岳丈家里住着两个学徒,实在不大方便,就想着置所宅子,自家可住,平日也可当做学堂。

      但两人并无多少积蓄,又因杨文昌的家底都被小两口用在了抓那生子药上,于是周月便请丈人作保,向牙行借了五十贯钱,又加上往日少许余钱将将买下这处宅子。现下两人连日食三餐的银钱也没有,还是杨文昌时不时救济一二。

      许观看这学堂,并不大,且一无牌匾,二无学生,只门前一个穿青色直裙的女子摆着为人看信写信的摊子。

      许观打量几眼,并不上前,只是喝着二陈水,将剩下那点鹅肉吃完,又拿出手帕擦嘴,转身就要回去了。

      一转身便看见杨老大夫,身旁还有一个年轻女子,也做郎中打扮。许观本想和杨老大夫问声好,但看见他正同身边女子说话没看见自己,也就作罢。

      杨文昌带着女儿杨紫菏正去找周月。周月过来也有一阵日子,但褚县除了他们几个无人认得她,更加不会将孩子送来学堂读书,自然也就没有束脩可赚。于是只好摆了个替人写信看信的摊子,暂且做个捉刀先生。

      今日杨文昌上门去给一富户看诊,发现那富户家里正有两名孩童到了读书的年纪,家里欲要为他两个请位西席在家教导,于是便趁看诊的当儿提起他东床周月正是位教书先生,那富户便顺口答应,叫他明日带着周月去府中一看,若是教得好便聘请她做家中二童的老师,每月开得两贯的工钱,若是不好,自不必说。杨紫菏知晓了便立马拉着她爹来找周月商量。

      许观立在原地看了一会儿,那年轻女子帮那青衫女子收了信摊,三人一同进了屋子,倏尔又传来幼童的说话声。想来刚才那两个女子就是杨老大夫的女儿和东床。

      回到牙行,众人正在用晚饭,许观吃了鹅肉,猪肝,此时并不太饿,便又去柜台写写画画,心里忖度若官府真要收那叫“斟合钱”的税钱便回家里趁机买进些田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