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深宫往事 ...

  •   叔父说,他要带我去见一个老伯,说是他的恩人。

      我和叔父穿过小树林,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山路弯弯曲曲,我有些疲惫了,快要走不动时,一座小茅屋出现了。

      我惊住了。

      跛脚老头正坐在门口,磨着草药。
      见到我和叔父,他立马起身,摇着身子来到我和叔父面前,激动而平静。
      老头请我进屋,说是有东西给我看。我望着叔父,叔父点了点头。我想让叔父一起进屋,叔父摇了摇头。

      屋里光线很暗,墙上挂满了草药,弥漫着浓烈的味道。
      老头礼貌地请我坐下,然后在墙角翻腾出一个陶瓷罐,罐很旧了。
      老头轻轻拍着上面的泥土,缓缓解开系在封口的红绳,揭开厚厚的封布,一股强烈的清香扑鼻而来。
      老头从罐里拿出一本书,他的样子像是有个惊天秘密要揭露。
      我在暗淡的光线中看到封面上的字:《宫中医疗记录》。宫中!我忍不住叫出这两个字,惊讶之后,这是什么?我问。
      公子,这是我要给你讲的故事。老头语气缓慢。
      什么故事?我有些惊喜。
      老头闭着眼睛,像是在平复心情,或是在搜寻记忆。等他睁眼时,红血丝充斥着他的眼睛。
      我感到恐惧。
      老头面无表情,开始了故事。

      二十年前,先王的太子病逝,留下不足五岁的太孙。
      为了保护太子的血脉,先王将太孙带到宫中抚养并亲授帝王之道,希望太孙以后能承继重任。有了先王的庇护,太孙的生活似乎风平浪静。然而,宫廷险恶,即便有先王的守护,柔弱的太孙也无法抗衡宫外的势力。这种势力在慢慢聚集,阴冷到让先王都感到忧虑。

      两年后,太孙病逝。
      太医说是风寒所致。
      老头说到这里,翻开了医书,指着其中一页说:这上面详细记载了太孙的病征,太孙是慢性中毒死的,不是风寒。那时宫廷里暗流涌动,人人为了自保而选择缄默不语。太医为了保护先王,不得已选择了说谎。
      老头的眼里有了泪水,他继续着故事。

      至此,太子一脉断绝,储君之位有了空置。先王还有三个儿子,太子必然从这三位王子中产生。三位王子也都已封王,分别是英亲王、礼亲王和忠亲王。
      忠亲王尚在弱冠之年,文治武功比不上两位兄长,加上生母出身卑贱,王位自然与他无缘。
      英亲王和礼亲王年龄相仿,都已成家,住在自己的王府。英亲王的母亲是太守的女儿,进宫时被封为慧妃。诞下英亲王时,慧妃被晋升为慧贵妃。礼亲王的母亲是兵部侍郎的女儿,进宫时被封为华妃。礼亲王出生时,华妃被册封为华贵妃。
      那时,王后还在,太子刚满六岁。
      内命妇忌惮王后的尊贵地位而不敢放肆,后宫秩序有条不紊。
      太子十五岁时,王后去世。
      一些妃嫔觊觎中宫的位置,她们暗使各种伎俩从事污蔑陷害的勾当。后宫被搞得鸡犬不宁,太后都被气病了。为了稳定后宫,先王惩戒了几个妃嫔并明确不会再立王后。后宫安静了,但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阴谋仍在继续。
      礼亲王的母亲华贵妃同样觊觎中宫的位子,但她更聪明也更小心。鉴于其他妃嫔的下场,她表现出与世无争的模样。
      先王虽然不再册立王后,但后宫需要管理。太后那时已颐养天年,不再过问内命妇的事。这时,与王后一样贤良淑德的慧贵妃自然成了后宫的领导。在她的主持下,嫔妃间往来友好,宫中陋习也被免去,强化了内命妇对王室的忠诚,慧贵妃因此深得太后和王的信任,成了名义上的王后。可惜,英亲王十二岁时,慧贵妃病逝。
      太医诊断为肺痨,认为是慧贵妃的积劳成疾导致了不幸。
      老头这时又翻到了另外一页,有些激动。
      慧贵妃得的不是肺病,她是中毒死的。事发当晚,慧贵妃说肚子痛,太医还没到,慧贵妃就咽了气。经过太医检查,慧贵妃全身没有任何斑疹,只是口里有种很浓烈的异味。太医翻阅医书,断定那是一种剧毒。这种毒无色无味,尚宫根本查不出来。人死后,毒性才会慢慢在身体里消散,所以慧贵妃的嘴里会出现异味。
      太医不知道是谁下的毒,想必背后的黑暗是自己无法想象的。为了自保,太医就用肺痨为贵妃的死做了定论。但是,太医始终觉得愧对慧贵妃,所以在慧贵妃死后,他对英亲王格外关心。
      六年后,太孙病逝,同样死于中毒。那时的宫廷危机四伏,太医这次选择沉默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为了保护先王和英亲王。他察觉到宫中有一股邪恶,正在慢慢吞噬太阳。

      看着医疗记录,听着宫中秘闻,我纳闷这个故事与我的关系。
      老头定了定神,接着他的讲述。

      慧贵妃死后,年少的英亲王被接到安康殿养育,同是士大夫家女儿出身的太后十分疼爱这个王孙。她对英亲王耐心的培养使英亲王成长为杰出的青年,很多大臣认为,比起文弱的太子,出类拔萃的英亲王才是合适的储君。但英亲王为人和善,不喜争斗。他非常尊敬长他六岁的王兄,对太子之位,他实在没有兴趣。朝臣只好作罢,但宫中平静的日子永远不会长久。原以为王位继承会按既定的顺序实现和平更替,万万没想到,太子驾薨。
      那时英亲王刚成年,虽然还有太孙,但诸臣认为太孙尚小,不足以匡扶重任。英亲王德才兼备,又有太后倚重,储君非英亲王莫属。
      即便英亲王没有直接参与立储之事,但他还是冒犯了先王。先王认为太子尸骨未寒,作为王弟,英亲王不仅没有为兄长的离世感到难过,反而已经开始置年幼的王侄于不顾,纠结大臣觊觎储君之位。为了稳定朝廷、保护太孙,先王颁布圣旨,册封死去的太子为光继王,太孙为光继王太子。
      朝廷安静了,大臣们彻底不再议论储君之事。先王的心冷了,他不再信任和喜爱英亲王。
      大婚不久,英亲王就奉旨出宫居住,离开宫廷让英亲王更难见到先王。
      半年后,太后驾薨,郁郁不得志的英亲王失去了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变得沉沦。所幸英亲王有一位贤惠的王妃,那时已有身孕。在王妃的陪伴下,英亲王不再留念宫廷,而是寄情于文学绘画,将政治上的失意转化为闲情逸致,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

      此时的宫廷,新一轮的风暴正在酝酿。
      太后去世,后宫失去了最权威的发言人。中宫之位长久空缺,妃嫔间的明争暗斗又开始了。此时的华贵妃位列后宫等级之首,依靠外戚势力,她扫清了通往中宫之路上的对手。又过半年,太孙驾薨。华贵妃的儿子礼亲王虎视眈眈,暗中勾结大臣,想趁机获得王位继承权。
      先王早已察觉华贵妃母子的行径,念在保全王室颜面,他没有揭露华贵妃母子,只是颁布圣旨,昭告天下不再新立王后,想以此打消华贵妃想做王后的念头。对于礼亲王,先王费尽心血为儿子写下训诫,希望儿子能够从中反省。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先王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宫廷里的风越来越大,大到先王都失去了控制。

      两年后,英亲王的王妃诞下世子。
      世子满月的那天晚上,月黑风高。
      王府里尽是前来道喜的宾客,太医也来了。初为人母的王妃激动地抱着世子,接受亲友的祝福。宫里的官人带来了先王的赏赐:一把银妆刀。
      英亲王下跪受礼。自三年前大婚后他就没进过宫廷,也没见过父王,世子出生到现在也没见过爷爷。望着父王赐给世子的银妆刀,英亲王百感交集,他仔细端详银妆刀,看到刀柄上刻着世子的名字。
      宾客在酒足饭饱后离开了。
      家丁焦急地跑进来报告:礼亲王来了。
      王妃喜悦的脸上闪过一丝惊恐。
      虽然远离宫廷,但政治斗争永远不会远离。
      英亲王下令,将王妃和世子转移到偏院。

      见到兄长,礼亲王仍然骑在高头大马上,随行的是一队杀气腾腾的士兵。
      王府的侍卫四散开来呈列队状态。
      不知礼亲王驾到有何贵干?英亲王站在侍卫中间行拱手礼,客气地说。
      二哥的世子满月,怎么不请王弟?礼亲王不满地说。
      父王安排你监工城墙,想必你没有时间,所以我没有派人通知你。
      礼亲王冷笑了一声,语气强硬:那我谢过二哥了,告辞。
      礼亲王离开后,英亲王陷入了沉思。最近他听到了一些传言,关于太孙的死。
      太孙不是病死的,是毒杀,这是何等严重的事情,可两年前的事怎么到现在才提?谁会害死太孙呢?礼亲王现在深受父王的信任,想必太孙的死与他无关。父王最近龙体欠安,是否跟太孙的死有关。英亲王在大厅里踱着步,想把这些事串起来。

      在谋士的安排下,太医秘密来到英亲王府。太医说,先王的病只是偶染风寒,不久便会痊愈。
      英亲王的心情变得平缓,但因为很难进宫,英亲王就拜托太医好好照料父王,如有问题要及时向王府报告。太医表达了对英亲王的忠诚,不仅因为慧贵妃的死,更重要的是英亲王的王者气质。

      不久,先王突然病重。
      先王赶紧密派官人通知英亲王火速进宫,怎料官人早已被礼亲王买通。
      礼亲王带兵包围了大殿,胁迫先王立他为新王,先王那时的意识已经模糊,愤怒的礼亲王就用被子紧紧捂住先王的脸,被赶来的华贵妃看到。良知尚存的华贵妃认为这是子对父、臣对王的大逆不道,因此赶忙劝止并传旨太医。
      太医说先王脉搏微弱,今夜很难过。
      礼亲王拔出佩刀,架在太医脖子上。太医惊恐地求饶,表示不会泄露先王的病情。礼亲王想了一下,挑断了太医的脚筋。太医惨叫一声,晕了过去。
      先王病重的消息被礼亲王封锁。
      第二天清早,被传进宫的兵部尚书在宫门外被人暗杀,他是先王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曾在朝堂上表达了对英亲王的支持。
      根据密报,英亲王知晓了宫中发生的大事,他想进宫勤王却被谋士劝止:现在礼亲王已经控制了军队和王宫,还封锁了城门。王爷出去势必凶多吉少,我们现在应该召集所有的忠臣共同讨伐逆贼。
      英亲王思考片刻,命令家丁马上去请忠臣到王府商议。过了一个时辰,出去的家丁都没回来,大臣也都没来。
      英亲王顿时知道,大事不好。
      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探子回报:礼亲王已经杀掉了所有反对他的大臣并监禁了忠亲王。
      英亲王感到震惊,没想到礼亲王会先发制人下此狠手。谋士建议英亲王尽快做好准备,因为礼亲王应该马上就会来了。
      英亲王集合王府所有的侍卫。
      此时,礼亲王正带着浩浩荡荡的人马赶往英亲王府。

      不知父王现在怎么样了,可恨自己连宫门都进不了。望着哭泣的王妃和不到三个月大的世子,英亲王落泪了。
      侍卫焦急地跑来报告:礼亲王来了。
      王妃把世子抱得更紧。
      英亲王让侍卫护送王妃母子去偏院,临走时,他将银妆刀交给了王妃。

      王府的大门敞开了,露出了礼亲王阴险可怕的笑容。
      二哥,别来无恙啊?礼亲王骑在马上说。
      英亲王紧握佩剑,坚毅地看着礼亲王。
      礼亲王冷笑。父王已经驾崩了,我明天就会登基。我是来知会二哥一声的。
      英亲王笑了,笑声似乎触到了礼亲王的忌讳。你笑什么!礼亲王凶神恶煞。
      哈哈哈!哈哈哈!英亲王没有克制,而是开怀大笑,声音越来越大。
      来人啊!把他给我抓起来!礼亲王怒火冲冲。
      王府侍卫全部冲上前,拔出剑来做出防御姿势。
      礼亲王的士兵也拔出了剑。
      下面的人已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两位王爷还不紧不慢。他们举手示意自己的人不要冲动,将剑拔弩张的局面暂时控制了下来。
      局势稍微缓和了,英亲王看着礼亲王,缓缓道来:小时候,只要是父王的赏赐,你都要跟我抢,我顾念自己是兄长,吃的用的也就罢了。只因我太忍让,你后来竟然想抢我的王妃,现在又要争王位。光传,你到底在怕什么。
      礼亲王的脸上竟然露出悲伤的神情,但面对王兄的指责,礼亲王凶恶起来:王府已经被我包围了。
      英亲王淡然一笑,指着礼亲王:你可以像对待四弟那样把我也监禁起来。
      哈哈哈,你是兄长,我怎么敢呢!礼亲王揉着大拇指上的扳指,皮笑肉不笑。
      你从小性格乖张,不尊重兄长,还欺负四弟,只因他生母卑贱,你就可以任意取笑。太后曾经训导你,你心怀不满,竟故意绊倒太后以报复。为了登上太子之位,你拉拢朝臣,不顾法纪。父王专门为你写《礼之言》、封你为礼亲王,其实就是在提醒你要时刻谨记天纲伦常,不得违反常理,可你却忤逆了父王的心意,作为臣子和儿子,你不觉得你愧对父王吗?英亲王列数礼亲王的不是。
      不要再说了。礼亲王情绪激动。现在王位是我的,所以你怀恨在心。
      英亲王情绪有些激动。王位是大哥的,大哥才是太子,只可惜大哥早逝,太孙也死的不明不白。我不在乎谁继承王位,只是想到江山社稷要落入你这种人手里,实在是痛心。
      英亲王刚说完,礼亲王就愤怒地叫嚣让英亲王闭嘴,然后抢过随从的弓箭,瞄准英亲王。
      王府侍卫果断大喊:保护王爷。
      局势再次紧张。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天空中出现了一只鸟,在半空中盘旋着,发出刺耳的咕咕声。
      礼亲王对着天空放出了箭,鸟惨叫一声,跌在了王府门前的台阶上,扑腾着翅膀,死了。
      看着死去的鸟,礼亲王狂妄:进去给我搜,把王妃和世子找出来。
      眼看自己的王妃和世子要受难,英亲王拔出剑:谁敢!
      士兵不敢上前,不仅因为对方是王爷,更因为对方强大的气势。
      我明天就是新王,不听命令的找死吗!礼亲王凶狠地说。
      士兵一窝蜂地全部冲上去,英亲王和侍卫拼命抵挡,奈何对方人多势众,英亲王受了伤,侍卫也一个个倒下。
      英亲王心底的防线快撑不住了。只剩他时,英亲王手握佩剑,站在石阶上,悲愤地望着天空吼叫。现在他要面对的,是冷笑的礼亲王和他其余的人马,包括一队步兵、两队弓箭手和两队铁骑兵。
      英亲王的脸上溅满了血迹,他的胳膊一直在滴血,腹部也被割伤了。他用剑支撑着身体,血沿着剑柄上的青蛇淌到地上。他的眼神还是那样坚毅,像极了他的祖父,王国的开创者传罗。在他脚下的,是在刚才砍杀中死去的侍卫和士兵,他们的血染红了大地,流向了礼亲王。
      又有士兵上前侵犯,但他们都被英亲王的气势威慑住了,不敢跨上台阶。
      此时的礼亲王,眼里的锋芒早已消散,大概也被王兄的威严镇住了。
      英亲王的外衣已经被鲜血浸透,他倚靠在大门上坚持着,但血流不止,英亲王很快就感到头晕目眩,手开始颤抖,腿开始发软。他觉得天地越来越昏暗,快看不清礼亲王了。

      着火了!
      士兵破门而入时,王府里的下人全都乱成了一团,大家都提着水桶往着火的地方跑。
      礼亲王早已下马,他惊恐地看着大火,似乎明白了什么。快救火!礼亲王吼出了命令,然后快速地往偏院那边去。
      因为火势太大,礼亲王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火肆虐。士兵隔离开了着火点并准备了充足的水源后,礼亲王下令将府里的下人全部抓起来。
      这些柔弱的仆役全都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王妃和世子呢?礼亲王责问。
      丫鬟指着大火,伤心欲绝地说:在那里。
      望着滚滚浓烟,礼亲王脸上的肌肉抽搐着。

      大火烧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火势才渐渐熄灭。礼亲王一夜没合眼,他在英亲王的王府大厅坐了一个晚上。

      士兵抬出了一具遗体,丫鬟见到后,哭晕过去。
      王妃依然美丽,像在熟睡。
      看着死去的王妃,礼亲王的眼里含着热泪。

      第一次见到王妃,是五年前在王寿诞的典礼上。那时,王妃依然是士大夫家的女儿,在典礼上为王演奏古琴。
      观礼台上的礼亲王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文静儒雅的姑娘,本想请父王赐婚,没想到,父王直接将她婚配给了英亲王,只因英亲王是兄长。
      礼亲王很难过,认为父王偏心并对英亲王更加憎恶了。

      家丁不时跑来汇报王府外的局势,王妃已深知结局,于是痛下决心。她扑通跪下,请求侍卫看在英亲王的份上抚养世子长大成人。
      侍卫跪在地上,望着王妃怀里的少主,含泪答应了。
      王妃快速将抽屉里值钱的东西打包,然后用自己平日用的手绢裹着银妆刀。王妃冷静地将包袱交给侍卫,看着熟睡的世子,王妃心痛不忍离别。
      小人一定好好照顾世子,将来替英亲王和王妃报仇。侍卫信誓旦旦地说。

      天色渐暗。
      侍卫从偏僻的小门离开了,走得无声无息,不知道他会带世子去哪里。
      这时,家丁急忙跑来:王爷的剑已经出鞘。

      丫鬟端来了梳洗化妆的东西,哭着离开了。
      跟平日一样,王妃现在要好好打扮一番,只是这次,她希望在泉下也能以美丽的容颜见到丈夫。
      王妃先擦了胭脂,用粉扑在面颊上轻拍,拍了很久,苍白的脸才现出红晕。她心事重重地放下粉扑,缓慢地拿起红纸,温柔地抿了两下,她的双手颤抖着。她仿佛看到了丈夫的鲜血,在她的嘴角流淌。
      她拿起木梳,轻轻地梳理着乌黑的长发,在上面系了一根粉色的丝带。那是英亲王送给她的信物。
      梳理打扮后,看着镜子,王妃笑了。此时,她的丈夫正在奋力抵抗礼亲王的攻击。
      王妃幽怨地点着了布帘,平静地躺在床上,睡了过去。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世子回来了。

      礼亲王即位后,他毁灭了一切证据,心安理得地坐上了王位,但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实力日渐衰弱。
      被挑断脚筋的太医在理事官的帮助下逃离了宫廷。这些年来,他怀着愧疚之情,一直都在寻找流落的世子,想告诉他深宫往事,希望他能背负起他父亲的责任。多年后,太医终于见到了世子,也把深藏心底的故事讲给了他听。

      老头说完,我的视线早已模糊,我有了记忆。
      你到底是谁?
      老头痛哭着跪在地上:世子,我就是那名太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