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01. ...
-
单只被楼下尖锐的鸣笛声吵醒。
他缓缓睁开眼,才发觉自己蜷缩着,厚重的被褥压得他喘不过气。
“以后别这样睡,对睡眠不好。”
奶奶的絮絮叨叨犹在耳畔。
由春渐渐转夏,天也要亮得早些,被帘子遮住的窗户又从乳白色的布料透出一层薄薄的蓝,仿佛风一吹就会飘走似的。
现在不超过八点。
即使伸手就能够到表,他还是习惯性地猜时间。
大概因为以前的日子都是在这样模糊,浑沌中过去,又因为他那时总一觉睡到十二点,早醒便沾染上一点意义。
那点意义名为仪式感。
空调温度开的很高,等周身的感官都慢慢恢复,他才有了热意。
我活在北极给我盖那么厚的被子开那么高的温度。
初醒时白水一样的心情立刻被加入大包的调味料。他顿时心生烦躁,迅速翻起身,莫名赌气地套好校服外套,正准备夺门而出,想了想,又把校裤床上。
毕竟第一天上学。
按部就班地洗脸刷牙,水龙头“哗啦啦”的声音在偌大而寂静的房子格外清脆。
他妈妈会在洗完脸的时候走出卧室——其实也不久了,他洗脸就是接一盆冷水,屏住呼吸埋进水里,等熟悉的窒息感蔓延全身,再慢慢抬起头,擦把脸。
说起来好笑,他小时候觉得这样就像在游泳。
他童年仅有的两次游泳的经历都不太友好,差点被水淹。
但当整个人身处水中,所有声音都会变得遥远,所有事物都会在朦胧里行进。
他无比迷恋这种感觉,小小的泳池仿佛一下变成了辽阔的大海。
他在海中遨游,探索未知。
真的很傻,他曾抗拒这样的方式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继续下去了,倒不是为了他那虚无缥缈的海底梦,只是单纯觉得这样能更清醒而已。即使清醒作用很短暂。
他听见门被勉力推开的闷响,然后是一阵拖鞋塑料底板踩在木板上的声音。
她进来了,与单只擦肩而过。
碎花睡衣,粉色拖鞋,蓬头垢面,睡眼惺忪。
当他和她近距离接触时,还能看到她脸上的斑纹。
他生出一股烦躁夹杂着厌恶的情绪,情绪的产生却在意料之中。
他有时候觉得这样对他妈真的很不公平,她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地忍受儿子所谓青春期的种种举动,就算意外地没有发作,还会暗地里被自己儿子嫌弃。
可他厌恶亲情。
他的厌恶针对他妈,也针对他爸,甚至于是他爷爷奶奶,亦或者一向待他很好的姑姑。
他甚至厌恶那股扑面而来的家庭气息。
不过后来他就没机会体验了,他爸妈在他中考后终于离婚,他没所谓地跟了他妈。
他依稀记得小那会他妈妈在脾气温和这种小概率时间里,也会打趣着问他,她要和他爸离婚了他跟谁。
我以后要是和你爸离婚了你跟谁?
这样的问题总会让小单只感到恐慌,对未来充满不安。
但他从没说过“我不希望你们离婚”这样的话,他一直觉得对家人诉说爱意很肉麻,他的认知里没有爱意这样的东西,但有朝夕相伴的熟悉和亲切。
由此可鉴,他不是从小就对父母抵触和厌恶。
他大了之后一厢情愿地沉浸与自己的喜怒哀乐里,对父母的情感好像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变得更加复杂。
他干脆选择不在意,不关注,无所谓。
他坐在沙发上发呆,他妈妈端了杯牛奶过来。
“喝杯牛奶。要吃什么?”
“不。”
喉咙有些干。
“送你上学的司机已经联系好了,大概十点钟会过来接你。”
她之前总还要再三强调吃东西的重要性,现在也很少了。
他正这么想,他妈还是来了句:“吃点东西吧,不吃对胃不好。”
他一如既往没有作任何回答,不耐烦地起身回屋。
牛奶在桌上散发热气,鞋底碰撞地面啪啪作响。
“廖老师一起去吃饭吗?”
被唤的人穿着一身职业装,和所有老师的刻板印象一样戴着副黑色平框眼睛。
“不了,你们去吧。”
与之不同便是这略带嗲气的女声。
她微微笑着,和同事聊了几句后便匆匆走向办公室。
正值午休,办公室里没人,她大步走向自己的位置,只见办公桌前端摆着块名牌,赫然写着“廖茜”二字。
她叫廖茜,现教高一下半学期七班与十三班语文,兼十三班班主任。
她桌上放着份资料,资料照片里清秀的少年,名叫单只。
在原高中高一上半学期只上了不到了一个月的课,之后以病假为由很长时间没有上课。
依他妈妈说,单只本身性格孤僻内向,相较于其他男生,不喜欢打游戏和运动,身体不好,心理上也有问题,曾有……曾有三次自杀经历,吞药两次,割腕一次。
曾去医院的心理科检查过,不属于抑郁症,因此只当青春期,联系了心理老师辅导过一段时间。
目前,性格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他妈妈似乎不愿过多透露家庭方面的事情,只请廖茜能够多关照一下单只。
想到这里,廖茜无奈地叹了口气。
问题学生,比滋事斗殴更头大的就是这类。
对于他们这所私立学校而言,滋事斗殴这类触犯红色底线的,两次以上就是留校观察或者直接被开除,反而不那么让班主任操心。
操心的往往这类沉默寡言的学生,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哪天突然想不开,就做出些危险的事情。
她任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一定的见识和阅历,也仍旧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帮助某些学生打开心结的心,只是不是没有遇见过那种怎么样努力都没办法的学生,就不免会心力交瘁。
毕竟她还有工作,还有家庭,不可能一门心思扑在某位学生身上。
她取下眼镜,靠在椅背上闭眼安神,不管怎样,得先见了学生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