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护国运动 ...

  •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洪宪”,登上皇帝的宝座,反袁起义已经迫在眉睫。蔡锷刚抵达昆明,顾不得旅途劳顿,连日召开紧急会议。
      23日,蔡锷以云南都督与巡按使的名义发电报责令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对此置若罔闻。蔡锷认为当此时机,半点都不能拖延,于是马上召开会议和唐继尧等人谋划起义。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认为云南既然宣布独立,则原有将军、巡按使等名称已不适用,应该另外改组政府。有人提议设立大元帅府,有人提议设临时元帅府,以资号召,蔡锷和唐继尧都都不赞成这种做法,他们认为云南此次云南起事实在是倡导天下人为大义而战,如果先设大元帅府,则会让天下人认为起义军此举是为了权利,反而阻断了人民的向义之路。
      大会最后决定成立云南军政府,军队改称护国军,将所有滇军改编为3个军。然而在谁领导革命的问题上,大家却出现了异议,蔡锷和唐继尧,谁才能担此重任?
      唐继尧与蔡锷同庚,但进日本士官学校要晚得多,蔡是第三期毕业,唐是第六期,而且唐曾是蔡的部下,当辛亥革命时,蔡为协统,唐是管带。在重视资历的军界,蔡锷无疑是唐的前辈,所以唐提出以蔡锷为都督,自己率第一军进入四川。
      蔡锷却不同意唐继尧的提议,他认为唐在云南主事甚久,驾轻就熟,领袖的位置非唐莫属。双方互相退让,相持不下,当时有这样一番对话,唐发言:“蔡老前辈,远道来滇,甚为辛苦,宜在滇留守,继尧愿出征。”蔡锷回答:“我来非占位置,乃欲对国家民族效力耳。”最后多数主张不变现状,唐继尧才同意就任都督。
      1915年12月25日,云南通电宣布独立,护国军分三军,分别从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师讨袁,唐继尧为云南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
      袁世凯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悔恨交加,恨不得将蔡锷和唐继尧挫骨扬灰。不过,一向自持兵力雄厚的袁世凯认为护国军想要从25万北洋军手中夺会政权不过是痴人说梦。因此,他和杨度谈起护国运动时,并未言及成败,只是声称蔡锷此人有野心,是想在战争中投机。毕生追求权势的袁世凯永远不会懂得蔡锷此举不是为了权利,而了“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
      可以说太低估对手是袁世凯最后一败涂地的根本元素之一,当时的云南有不受袁世凯支配的正规陆军两师一旅,兵力近两万人,武器装备先进,配有德国生产的步枪、机枪、山炮、野炮,有每天生产2万余发子弹的弹药厂。更重要的是滇军具有辛亥革命的优良传统,昆明陆军讲武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有一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骨干力量,在过去的斗争中经历过革命战火的锻炼。这些,都足以同金玉其外的北洋军鏖战抗衡。
      1916年元旦,护国军由云南都督唐继尧和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领,在昆明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其誓文庄严宣布:“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本都督服役于民国,作镇滇疆,痛国家之将沉,恨独夫之不翦。爰举义旅,恭行天罚,誓清中原!”
      同时,蔡锷还与唐继尧约定,此次运动“一绝对不争权利,一不作亡命之想,果若战败,惟有全军战死”,足可见其血性。
      战争打响后,蔡锷率第一军率4个梯团(旅)约8000人入川,拟对川边敌军突然袭击,出奇制胜,夺占叙州(今宜宾)、泸州诸要地,再北攻成都、东取重庆,尔后挥师东下,会师武汉。
      蔡锷组织指挥的四川战役,是护国战争中打得最艰苦最激烈也是决定战争命运的战略性战役。当时,蔡锷正患重病,身体虚弱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他冒着生命危险,不顾自己“瘦得象鬼”、“命在旦夕”的疾病纠缠,与数倍于己的敌人相拼,出生入死,坚韧不拔,指挥和战斗在第一线,他以第一梯团出昭通攻叙州为左翼,另一梯团出松坎攻綦江为右翼;自己亲率两个梯团约4000人为中路,经贵州毕节直指四川护州。然而,由于护国军兵马未动即公开宣战,打乱了秘密开进、突然袭击的作战计划。蔡锷抵达四川纳溪肘,袁世凯已调集了曹锟、张敬尧等4个师3个混成旅约4万余人入川,使护国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
      
      1916年2月上旬,护国第一军先头部队进攻受挫,被敌包围在纳溪安富街一隅,形势非常危急。23日,蔡锷赶到前线,令朱德文队由小路夺占纳溪东面高地棉花坡,打破了敌人对纳溪的包围,继而指挥全军对敌实施反击。战斗在江安到兰田坝的广阔地域内展开。双方夜以继日,反复争夺,战况十分激烈。由于敌人兵力居优势,且又占据险要地形,护国军虽奋战多日,始终未能突破敌军阵地。这时,敌人以一师两旅的兵力全部压向纳溪,蔡锷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遂于3月6日指挥护国军主力撤至大舟驿、叙蓬溪(今护国镇)一线。他一面从叙州调集兵力,加强沪、纳战场,一面构筑工事,整顿军队,同时电催唐继尧接济弹药,准备伺机反攻。
      然而当此危难之际,蔡锷在前线多次请求增援,唐继尧却总是空言搪塞。1916年2月21日、29日,3月24日,6月7日,蔡锷一再致电唐继尧,要求补充弹药、兵员。从6月7日蔡锷电中“迭电哀恳,究未照办”一语可见,仍未得到唐的回应。
      当时蔡锷还万万想不到,享有护国首义美名的唐继尧,抱有“大云南”的思想,他要把四川也变成他的地盘,造成一种“大云南的势力”。他对蔡锷的感情很复杂,“生前畏其得军心,死后又恶其名之益彰”,所以,唐继尧很想借此机会除掉有可能会成为他绊脚石的蔡锷。
      因为唐继尧的增援迟迟不到,护国军的情形已经到“衣不蔽体,食无宿粮,每月火食杂用,皆临时东凑西挪,拮据度日。”的地步。蔡锷无法,只得通电梁启超代为筹集军饷。好在此时孙中山先生得知了护国军的窘境,筹集了数目可观的军饷,护路军才得以重整旗鼓。
      护国军在大舟驿休整数日,士气复振,蔡锷决定对敌反攻。这次反攻,无论是在制定计划,组织协同,还是实施指挥诸方面,都有条不紊,果断坚决,在整个护国战争中,堪称精彩的一幕。3月16日,蔡锷令右翼赵又新梯团自白节滩经双合场进攻纳溪侧背,为主攻;中路顾品珍梯团一部由渠坝驿沿叙永河向纳溪正面佯攻,朱德,张煦两支队从侧翼向兰田坝迂回前进,阻击泸州援纳之敌,刘存厚师进规牛滚场,威胁江安守敌,掩护主力攻纳。17日,几路部队同时向敌发起进攻,连战皆捷,朱德一路甚至挺进到距泸州仅几公里的地方。敌人退到纳溪外围组织环形防御。蔡锷见各路进展缓慢,恐合江之敌抄袭后路,遂于24日令各路军队撤出战斗,退回出发地。经此一战,敌主力“第七师将校伤亡殆尽,士兵损失过半,已无再战能力。”
      护国军以弱于敌人的兵力,在饷弹两缺,后方接济时断的情况下,与号称精锐的北洋军奋战数月,虽没有夺占泸州,却牵制住了敌军主力,阻止了敌军的推进,有力地配合了其它方向军队的行动,推动了全国反帝制,运动的发展壮大。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泸州前线总司令张敬尧,见胜利无望,也在3月31日与蔡锷达成停战协议。
      但是,顽固透顶的袁世凯不甘心就此服输,还想在军事上再下一次赌注,与护国军拼个最后的输赢。于是,他明着打电报给蔡锷等人,要求“先戢干戈,共图善后”,暗地里却在重新整顿部队,组织第二批“征滇军”。张敬尧虽然与护国军谈判停火,暗里也在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准备对护国军发动新的攻势。其作战企图是:以第8师主力分别从合江出先市、尧坝,向白节滩翼侧进攻,张敬尧亲率第7师主力由纳溪、茶堂子前出,向大州驿佯攻,钳制滇军主力,另以一部由二龙口,大渡口等处向大州驿侧后实施深远突击,直捣永宁,断绝滇军后路。
      袁军新的作战企图,早被护国军识破。蔡锷等一面对敌“虚与委蛇”,努力达成停战协定,以便争取时间,整顿部队,调整部署,补充新兵,催运军需,一面积极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以图大举”。
      在对川作战方针和兵力部署上,唐继尧与蔡锷产生了严重分岐。唐继尧主张组织重兵集团出宁远(今四川西昌),经汉源、雅安攻取成都。其意图是想首先占领四川省城,造成先声夺人之势,然后由成都向川东,川南卷击,策应泸纳战场。对此,蔡锷极力反对。
      蔡锷的作战企图是在叙、泸、湘作战方向均取守势,牵制当面敌军,而集中主要兵力从綦江方向实施突击,进取重庆,控扼咽喉要地,既可以忸击袁军后续部队入川,又可以断绝泸、纳方向袁军退路,同时也斩断了敌作战运输线,陷泸州之敌于弹尽粮绝之境地。
      就在两人为作战计划争执不下的时候,1916年6月6日,从北京传来了一个值得普天同庆的好消息。袁世凯在北洋军节节败退,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活活气死!
      护国战争随着袁世凯的死亡结束,蔡,唐的作战计划都未能得到战争实践的检验。但是,客观地分析对比一下,不难看出,蔡锷设想的“以重兵趋綦渝"的作战计划,要比唐继尧钓以孤军远出宁远攻取成都的计划更切实可行一些。
      护国战争结束后,蔡锷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功成身退,决不食言。他在给唐继尧的电文中称:“至弟个人私愿,俟大局略定,决拟退休。非谓遁世,实病势日增,非疗治不可也。”蔡锷对四川督军兼省长的官位毫不放在心上,乃至弃如敝履,不仅是身体原因和为了实现当初的誓言,还有作功成不居的表率等意图。
      也就在蔡锷功成身退之时,唐继尧却加快了他实现大云南的步伐。他在战争胜利后不但不将留在四川的大军撤回,反倒继续深入四川。
      此时的蔡锷既病且累,已是沉疴难愈的他对此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惟一能做的就是勉力批衣起身,通电唐继尧,晓以大义:“所最宜注意者,我辈主张,应始终抱定为国家不为权利之初心,贯彻一致,不为外界所摇惑,不为左右私昵所劫持,实为公私两济。迩者滇省于袁氏倒毙之后,于刚出发之军,不惟不予撤回,反饬仍行前进,未出发者亦令克期出发,锷诚愚陋,实未解命意所在。近则已与川军启冲突于宁远矣。若竟徇某君等之一意孤行,必致败坏不可收拾,将何以善其后?”。其言辞恳切,以致泣下。
      然而,一意孤行的唐继尧根本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自己“大云南”的步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