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第二十二章 ...


  •   宅基地面积摆在那里,加上自从动工以来,从隔壁镇子砖窑拉青砖的骡车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在李家集自动工开始就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这时候正巧是农闲,村里许多壮年汉子也都在家闲着或是准备进城打短工赚些家用的,李知新这里开的工价高,还有一顿白面馒头管饱,最关键的是在家门口,不用早出晚归来回奔波,路远的可能甚至还要留宿什么的。

      本来一天干体力活拼死也就二十来文,那里舍得花钱住宿啊,即便是几文钱一夜的大通铺,都是带着破被子躲在什么地方凑合,天寒地冻的,加上冬天夜又非常长,很是伤人,基本上每个回来都是精瘦的不行,有的还要大病一场。

      李知新他爹当年就是在那个时候熬坏了身体,伤了根本才早早的去了,所以家门口有这样的好事,很是抢手,众人担心僧多粥少,就连李知和出门玩,都有不少大娘塞一把家里炒的花生瓜子啥的。

      这些小动作李知新那里不知道呢,他也想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加上为了让宅子尽快完工,招工起来根本不手软的,挑砖,挖泥,和泥,给泥瓦匠打下手的,林林总总不下百人呢,解决了很大的一部分就业问题。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地下两米和地上一米的青石条石基砌好之后,四五米高的墙体眼看着它飞快的立了起来。

      工地上整日热火朝天的干着,虽然没有完工,可是从它的雏形可以清晰的看出它的规模,完全可以想象出它完工后的气派。

      所以从开工开始,十里八村来瞧热闹的就从没有断过,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只要在这里碰到吃饭的,李知新都让帮厨的婶娘留他们在这里一起吃。

      白面馒头就着大锅炖肉菜,这可是过年都吃不上的伙食,小家伙们也很懂事,吃了李知新的饭后,也一个个帮着捡着碎石头什么的,虽然活计不多,可是难得是孩子们的一番心意。

      李家集都是姓李,每一家都叫李家,可是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可能也是为了区分吧,人们开始管李知新家的新宅子叫做李家大宅,所以你经常听到人们之间这样的交谈。

      “去哪啊?”

      “我到李家大宅那头逛逛。”

      “我到李家大宅那边的老三家借个东西。”

      ······

      于是乎,李知新家这座建在老地基上新宅子渐渐成了李家集地标性建筑了,人们用它来区分方位,最后乃至庆云镇都传开了,加上后来置办的田地,这李家大宅成了真正的大户了。

      由于李知新回来的少,产业的主人也是他弟弟李知行和李知和兄弟两个的,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人们对李知新的议论。

      对于李知新对于弟弟妹妹的慷慨大方很是佩服,原本有名的穷苦人家,现在倒好了,一夜之间他们两兄弟竟然成了庆云镇最大的富户,就算在县城也是上等人家,谁人不在背后羡慕有这么一个好哥哥。

      当然也有眼红吃味的在背后鄙视,说他们靠着兄长吃饭的,现在是老娘在,等以后老娘走了,没有牵挂,看他们还能不能占便宜。

      虽然这话有一些道理,可是却没有人认同,就算是那样,就凭这现在这样的家当,只要不是白痴败家子,那是可以富裕几代人的。

      李家大宅李知新建的很讲究,分为内外两层,宅子坐北朝南,一道四米高的实心围墙将齐整的六亩大的宅基地围了起来。

      南边的正中建了一个高大宽敞的门楼,左右两边有门房供人看守守夜的,因为是正门,平时轻易不常开。

      所以在大门左右两边还各开了一道角门供日常进出,进了大门是一扇巨大的影壁墙,绕过影壁墙进了大门才算是进了正院,足足五进大宅子。

      正院左右各有两座三进的跨院,单独开门,和正院大门在同一水平线上,以正院为中轴线左右对称。

      虽然三个院子单独开门,可是里面各进院子相互通门连接,关了门又各成一家。

      这是李知新特意布置的,中间正院前两进是共有的,第一进过了门厅,穿过一个院子就是一个中间露天敞亮的堂屋,主要是用来迎公亲用的,例如像李氏的娘家舅舅之类的亲戚,之后第二进是自家的小祠堂,用来供奉自己先人,最近几代的是李知新的祖爷爷、伯爷爷、叔爷爷、爷爷、再有就是老爹,大伯等人的灵位。

      祠堂单独成一个院子,从第一进院子进来可以从两边的走廊到后面,后面的三进才是真正生活区域,李知新打算用来自己一家以后回来住的。

      左右的三进跨院是两个弟弟,都是一样规制的三进布局,不厚此薄彼的,由于左右跨院是三进,所以与中间的五进院子相比较,各自后面空了一大块地方,每一个大约半亩大小。

      李知新将一个修建成了小花园,各个地方种什么花草都交代好了,等明年开春让二弟李知行进城找花匠过来侍弄,要是能够买一个专门有手艺的老花匠那是最好的。

      花园里还修建了一个二层的绣楼,赏花什么的都可以,主要是用来给以后侄女们读书绣花用的。

      另一挖了很多大坑,也准备了来年从深山里移植一些古树过来,墙角什么也种了翠竹,中间修建了一栋三层小楼,这是李知新准备用来藏书的。

      于是乎,整个内院是一个齐整的长方形,占地四亩大小,后面也开了角门。

      这样内院就和外墙中间构成了一个环形,环形中间的夹道也很是宽敞,在左边靠外墙修建了一排裙带房,李家虽然没有群带下人,可是以后确实要请长工帮工的,这是为他们准备的,右边同样修了一排房子,是牲口等堆杂货的地方。

      靠近前墙的夹道,由于要走人,加上这是主家进出的地方,所以在左右角门不远处个修了一道门,将这阻隔开来,在门的那一边靠墙也各修了一排房屋。

      而靠近后墙是一整排高大房子,没有窗户,只有在顶端有几个通风口,靠近左右通道的地方都修了厚实的大门。

      两边大门关起来,中间的夹道就构成了一个小封闭空间,正院的后门也正好通向这里,这排房子是准备用来当粮仓的。

      为了方便,东西两边的外墙各开了一道大门,这是用来供长工和牲畜进出的。

      所有的房梁什么都是用整根的大原木,宅子里的家具和门窗都雕着花纹,十分大气,一看就不是简单人家用的,最重要的是上门还泛着油润的包浆。

      这不是一年两年能有的,所以当然不是李知新找木匠现做的,这事说来巧了,还要从置办田地的事情说起来。

      在修房子的时候,李知新就开始着手购买田地了,这里田地没有京城、江南那边那样高的低价,上好的田地也才□□两银子的。

      说道这也好笑,李知新这次带了一万两,经过建房子和宴请杂七杂八的,虽然这里物价人力什么都低,可是抵不过李知新什么都要最好的。

      尤其是李家大宅,还没完全完工就花了两千多两了,加上捐赠给族里的祠堂。

      期间李知新也不怎么数钱,只要有人来支钱买东西也不问就给了银票出去,李母看了没少骂他花钱没数,也不问问情况,给了就给了。

      可是等准备数钱看看能够买多少地的时候,可是这钱不说少了,怎么还比当初来的时候还多了呢。

      带着疑问将负责钱财的福子叫了一问,原来走的时候扬州林如海姑老爷还给了一千两的程仪,再有就是扬州制造总局的守备太监为了巴结戴权,也给了三千两银子程仪,这些福子都记载账簿上,他还以为李知新看了呢。

      开着装满一匣子的银票,足足一万八百多两,比来时还多了八百多两呢,算了算,李知新心里有了打算,加上族田卖上一千三百亩地还有剩余。

      这一千三百亩也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李知新的打算的,族里一百亩,家里一千亩,两个妹妹陪嫁个一百亩。

      这可是一大笔交易,中间的交易利润可是十分丰厚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李知新也想投桃报李,所以中间的牙人就找了李三姑的丈夫金有福金牙人,也就是当年买李知新那个牙人了。

      金牙人虽然口碑好,可是抵不过别人卖的价钱高,所以这些年日子没有太大起色,加上儿女都大了,几大笔开销在那里等着,这些年老了不少,原本肥嘟嘟的大肚子也瘪了下去了。

      在听到李知行过来告诉他这个消息时,金牙人不敢相信的连问了几次土地数量,在确定之后兴奋极了,要是这样一大宗土地交易完成了,不仅能够赚丰厚的佣金,足有管家里所有的花销还能富余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名声也会因此响亮起来,以后找自己的大宗生意肯定少不了。

      金牙人自然知道这是李知新照顾报答自己,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所有的资料赶到了李家集,李三姑也跟着来了,想要亲自对自己的大侄子说声感谢的话,可是到了家李知新啥也没有让她说出口,之后只能红着眼睛咽了下去。

      买地不管在什么家庭都是头等大事,加上有族里的族产,所以金牙人带着李知新和一群族里的老人过来相看,当然少不了李知行了。

      这会子谁也不敢小瞧了他,不少族老让他走到前面,有时还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李知新对此很是满意。

      回家后他什么事情都带着弟弟,一来是想要让他见见世面,历练一番,二来也是想让人知道他是十分看中弟弟的,以后他走了不要小瞧了他,尤其是族里的这些长者,他们的态度决定了巨大多数人的态度。

      出了李家集,官道两旁有着数量众多的田地,金牙人带人来到离李家集村道和官道三里处,指着一片田地问道:“这是镇上开酒楼的何掌柜家的,田地如何这是不用说的,每年的产量大家也是看在眼里的,总共一百二十亩,要价一千一百两银子。”

      听了这个价钱,李知新觉得可以不贵,倒是族老们相互对视了一样,对于这样的好地自然是满意极了,只是价钱贵了些,好地才九两一亩,按着这个价算满打满算也就一千零八十两,更别提这个价合不合适了。

      族长率先问道:“暂不说这个价合不合适,这何掌柜家好好地,怎么想着买地啊,要知道这安稳年头好地可是难买啊?”

      “是这样的,何掌柜的儿子在临县开了一家大的酒楼,生意很好,已经在那里安家了,来信处理这边的东西过去团圆呢,何掌柜虽然舍不得这份家业,可是儿子在那边也没法子,为了多些钱在手里,所以价钱要的有些高。”金牙人解释道。

      “不过大伯,这价钱虽然高了些,可是地确实难得,还是这样成片的土地,我昨个找遍了资料,虽然也能买到地,可是都是七零八落的,我觉得可以买,已经有不少人打听了,当然了,具体决定还要看大侄子的。”说着带着询问的语气看向了李知新。

      族老们知道这是老实话,也都十分东西,置办族产可是利族人百年的大事,所以也带着灼热的眼神看着李知新,他可是金主,要是他不同意再好也没费力。

      见状,李知新笑道:“既然族长和各位爷爷都觉得合适,那就买了,姑父回去你就拿钱将契约办了,省的夜长梦多。”

      “行。”听了这话,金牙人也很是高兴,然后想起李知新捐赠族里的是一百亩,这里是一百二十亩。

      于是问道:“拿着契约怎么办呢?是分开还是?”

      听了这话,众人又是齐刷刷看着他,李知新笑道:“就办一张吧,多二十亩也不是给别人,都是为了族里。”

      族长和族老听了这话,都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了不少赞许的话语。

      族产定好了,之后就是自家的田地了,接下来看了许多,李知新都不满意,他知道一千亩土地想要连在一起的那是做梦,可是却没有像刚才那样上百亩的,都是几十亩几十亩的,甚至还有十几亩的。

      “大侄子,你要的土地太多,就这样的也就几百亩,你要真想要咱们镇上怕是没有,恐怕是要到县城去的。”金大爷也是很无奈,谁让地方小呢。

      这时在官道上已经走了十几里路了,两边都没有了人家,只有一条官道通往深处,李知新小时候还没有。

      于是就问道:“这路通往哪里啊?”

      “是通往隔壁蓟州府,前些年为了通商而修的,从周边抽了几千劳力修了整整三年才完工。”说话的是族长。

      “那这两边的田地是怎么回事?”李知新指着官道旁的梯形田地问道。

      “那是前些年修路时候开辟出来的,从这里往里足足有十几里,田地有两千多亩,听说是府城的一个姓吴的大地主买的,他买这地可是占了大便宜了,当年是不值钱的荒地,后来经过一番开耕,没想到成了现如今的好地了,不说产的粮食,光着地就赚了几倍了。”族长带着羡慕的语气说道。

      听了这,李知新心里有了打算,这片地不管是位置还是什么,都十分的合适。

      问道:“这地相当于是白得的,要是按照市场价人家会答应卖吗?”

      金大爷摇了摇头,“人家又不是差钱的人家,平白无故的那里会卖地啊”

      然后又安慰道:“大侄子你也别急,这些天我再四处打听打听。”

      李知新听了点了点头,叫金牙人不要着急,少些无所谓,第二天却带着人驾着马车到府城去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住在单位没有回家,电脑没有带,所以晚了。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七月初五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斯诺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