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
-
二百年前,长青帝国第九代皇帝——暄帝李元丰突然驾崩,长青帝国皇位空悬,李氏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使帝国陷入长期的内战之中。
在内战持续到第五年时,北方匈奴大举入侵中原。
此时的长青帝国因为长期的内战的消耗,皇族人心不齐,军事物资缺乏,抵挡不住匈奴凶猛的攻击,三个月不到连失六座城池。
长青帝国士族对李氏皇族的不满越发严重。
匈奴入侵第一年长青帝国丢失城池一十六座,并且在帝国东南方向的一些弹丸小国也跃跃欲试,唯一不变的是——李氏皇族内战仍不休止。
匈奴入侵第二年长青帝国丢失城池二十一座,东南方向的弹丸小国以蜀国为首的三国联军开始入侵长青,国之危难降临。面对李氏皇族的不作为,士族各大世家联合向皇族上书:国破家何在?既李氏不能出帝王,那我等士族之人各自为战,国之太平再选帝王!望各位王爷以国为重!
匈奴入侵第三年初,南方士族集结军队抵挡三国联军入侵,北方士族集结军队加入匈奴之战。匈奴入侵第三年中,长青帝国夺回城池一十二座,南方士族军队大败联军,并与三国联军签订停战协议。
匈奴入侵第三年末,南方士族援军匈奴之战,长年的征战,使长青帝国民不聊生,在与匈奴入侵的第六年,匈奴逐渐溃败,李氏皇族内乱又起,以齐王李元齐为首的三王不顾国战,诱导其他五位王爷的军队陷入匈奴包围圈,使武王李元武、安王李元安、宁王李元宁、旭王李元旭、成王李元成以身殉国,十五万大军被坑杀,无一人活命,这场喋血之战使逐渐明朗的战局又陷入黑暗,战争仍然继续,十五万人突然被围杀的原因也在查询。士族不相信是武王等人用兵失误,对于皇族更是提高了警惕。匈奴之战第八年,战局又见明朗,齐王等人又故技重施想要除去士族,未果,被谢家崔家发现,协商之后,匈奴之战指挥权易主,齐王卸任元帅之职,改由谢家家主担任,并设有副帅职将由崔家家主担任,是匈奴之战结束之始。匈奴入侵的第九年末,匈奴逐渐溃败,皇族发布诏令:匈奴之战即将结束,士族之功世人难忘,然,帝国无主,无可封赏,皇族内部特紧记选举皇位继任者,今,齐王李元齐文韬武略堪当大任,匈奴之战结束既登皇位,而后封赏士族有功之臣。
昭令发布不久,谢家秘密邀请士族各大世家共商李氏皇位之事,谢家家主认为:齐王先不顾国战使计杀五王并十五万大军,后不顾国战想灭士族联军,齐王为帝士族危已。崔家家主、王家家主、萧家家主附议。至此,关于齐王李元齐为皇之事士族不认可。
不久后,长青帝国与匈奴议和,长达近十年的匈奴之战结束。齐王登基大典前十三天,士族发布通告,向天下百姓宣布士族罢免李氏皇族之位。
谢家、崔家、王家、萧家的族长代表士族发布通告昭告天下:皇族内乱致使匈奴入侵,国战之时仍不悔改,致使武王、安王、宁王、旭王、成王以身殉国,十五万大军覆灭,国之悲哉!士族之骄傲与荣耀不允许士族承认李氏皇族之位!在此,士族通告天下,士族不承认李氏元齐为皇,也不承认李氏为皇族。皇位抉择将在匈奴败退之后由士族世家重新推选。帝国之悲源于内乱,内乱之始源于皇位,后续皇位选举,万望各位吸取教训,以国为重!
浩浩荡荡的,伐奴之战持续了将近十年,十年征战使长青帝国的百姓穷困不堪,李元齐没能预料士族如此决绝,李氏不在是皇族,李氏声誉也受到严重损害,李元齐无奈之下发布李氏皇族最后一条昭令:吾族内乱,愧对天下,不堪为皇,愿退还皇位。现今,匈奴已退,百废待兴,吾族愿捐出全部财产赎罪于天下。
在李氏皇族通告天下百日之后,皇族之位在士族商讨之下确定,谢氏景辉堪为皇帝。谢家分支入主中原皇位。谢家庶支族长为大燕始皇帝,改国号为大燕,改年号为兆丰,于是匈奴退兵那年也称为:兆丰元年。
百废待兴的大燕帝国在经历长达百年的修生养息才得以恢复。这百年里,大燕与匈奴摩擦不断,匈奴未灭,中原难安!
大燕帝国建立的第一百七十五年,谢氏皇族联合士族的各大世家,集结六十万兵马反攻匈奴,大燕帝国第六任帝王谢氏弘疆亲征。
大燕帝国建立的第一百八十二年,匈奴覆灭,大燕第六任帝王武帝谢弘疆于班师回朝路途被刺杀身亡,终年四十三岁。遵其遗诏,嫡长子谢氏昌平继任大燕皇位称安帝,改年号永安,即匈奴覆灭的这一年又称:永安元年。
但匈奴覆灭,中原也难以安宁。
永安三年,皇族与士族之间,暗潮涌动,但是内乱引起的战乱还近在眼前,皇族与士族因为权利划分而引起的波涛不敢翻起大浪。
永安三年二月,谢氏皇族向士族提出协议:
一、皇子之妻皆为士族女郎。
二、士族女郎之子优先继承皇位。
三、士族与皇家共同建立皇家学院。
四、士族各个世家嫡支子息均与皇子一同入皇家学院学习。
此协议初衷惟愿皇族与士族两厢安好,共创繁荣。
一时间士族因为这个提议争论不休。
士族崔家(屹立士族的顶级势力之一)
崔家,崔霁(当代族长)叹息道:“谢家给出的大饼,对士族的一些世家吸引很大,但是对士族整体的发展弊大于利,其中种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谢家可不是当年的谢家了,哪个家族不渴望独占鳌头呢!”“父亲是说谢家不可再信?可不是,谢家虽然分两房,但是士族谢家和皇族谢家可都是姓谢。”崔瀚(少族长)笑呵呵的说道。
崔霁神情严肃的向儿子崔瀚说道:“瀚儿,你对皇族谢氏不可小觑,帝国百年奉行修生养息政策,养的不止是帝国的力量,还有皇族谢氏!此时的皇族谢氏已不是当年的士族谢家分支了,他的影响力和势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们崔家还能与士族谢家相争,看不上这分支的皇族谢氏,但是现在能够让皇族谢氏顾忌的只是士族这个整体,以后的士族也许只会慢慢削弱,不能再影响皇权甚至再无士族,士族与皇权并立的时代将要结束了。罢了,瀚儿,这些事情离现在还远,眼下要注意的是,皇位上的那个人为了皇权至上已经有所动作了。当年李氏家族的皇位让士族联合起来给罢免了,谢氏的皇位就不能罢免吗?谢氏昌平他怎能甘心!他容不下士族的壮大,但是目前因为匈奴入侵事件历历在目,士族之功劳历历在目,他现在不能也不敢对士族明目张胆的出手,只能暗里打压挑拨!所以,目前咱们要小心来自谢氏的暗处的攻击。”崔瀚直身一拜道:“父亲之言,儿子紧记,领训!”
“哼!看看他提出的协议,明晃晃的阳谋。士族女郎为皇子之妻,嫡皇子有多少个?好,就算每个世家都有女郎为嫡皇子之妻,但是帝位只有一个!能登上帝位的皇子也只有一个,与士族有联姻的皇子能不拉士族下水?士族内部还不得内战?登上皇位的皇子也仍然会对士族看不顺眼,士族女郎到时候即使为国母,又能对看士族不顺眼的帝王有多大影响?而且不是每个士族女郎都看中士族利益重于家族和儿子的,而且士族女郎所处之子也只是有优先继承权,能不能登上皇位还不一定,就算最后登上皇位,那也是另一个帝王,帝王都有一个特点:卧榻之侧不容他人窥视!到时候士族还不定衰弱成什么样子!更别提后面几条,简直是,简直是,狼子野心!”崔霁越说火气越大。他很是气不平,权利权利!权利就那么重要吗?能让一个个世家都变得面目全非。
崔瀚看着父亲怒气冲冲的样子,笑了笑道:“父亲息怒,皇权与士族本来就是敌对的,安帝挖坑埋士族本来就是很正常的,自古以来权利都十分受追崇,父亲。现在这事暂时与咱们崔家影响不大,咱们崔家又没女郎,而且咱们家对争权夺利也不是很感兴趣。闷声发大财才适合……”“啪!”崔霁随手一拍道:“汝这浑子,崔家历来是不怎么争权夺利但是崔家也是士族一部分,而且现今崔氏早已木秀于林,他谢家能放心崔家?且崔家只是嫡支没有女郎,崔家的旁支和亲族难道也没有?嗯?”崔瀚连忙说道:“父亲息怒,儿子这是在和您分析事情,没有嫡女郎嫁入皇家也是咱们崔家的一个优势不是?再说这旁支的女郎和亲族的女郎对我们崔家本家的影响不大,而且如果真的不参与进去,才是对崔家不利,还有这协议后的结果对士族近期发展影响不大,都是修生养息,只要不真正参与皇子们的争权夺利,与皇族结合对士族有益无害,崔家也能更好的发展,当然也许后面些许世家会陷入皇权纠葛,但是那个时候的崔家也不惧皇权!父亲!”崔瀚的神情中透露着满满的自信,但是事情真的会如崔瀚所想吗?未必!不久的将来崔瀚抱着自己的嫡女哭笑不得。
这个时候的崔瀚因为不知情,仍笑着拍着自己父亲的马屁:“父亲,士族不是所有的族长都如您一般智慧的,看得如此长远。父亲!”崔霁不理会儿子的夸赞,神情暗淡的看着远方道:“现在需要士族各大世家的权利加起来才能对皇权顺利的进行监督,现在?罢了,皇权与士族对立士族一时半会也不会输得太快!”“父亲,您且看吧,士族与皇权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各行各业的人才大多出自士族,谢氏虽然曾经是士族分支有士族谢家的鼎力支持,但是也仍然是独木难支!”崔瀚神情玩味的说到。卧榻之侧不容他人窥视?谢昌平,我崔家窥视又能怎样?这天下不是都属于你们谢家的!
皇都皇宫昭文殿
“咳,父皇,协议的内容士族会同意吗?”一个面色稍显病态的儒雅少年手里拿着文书看着坐在文案前努力奋斗的大燕帝王稍显疑惑。文案前的帝王听到后抬头大笑:“不同意?不可能!覆灭匈奴之战是以你祖父为主,虽然不是刻意消耗世家的力量,但是有意无意还是令世家也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即使看出了朕的谋略他们也会赞同,他们想快速恢复家族力量。”
“父皇,崔家并没有损失太多,若是崔家反对,士族那边估计还有的磨吧?”谢曜看着安帝再次问道。安帝摇了摇头解释道:“此事崔家反对无用,你要知道一件事——崔家无嫡女。所以按照那些世家的想法,这事成功可一箭双雕。既可以加快家族的恢复往日荣光又可以缩减崔家权利,士族内部也争端不少。所以崔家不反对还好越反对可能对我们的计划越有利。而且朕也没打算靠这个协议能把世家灭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慢慢来,卧榻之侧不容他人窥视,士族想要继续存在就要懂事!”安帝凝视着手边的玉玺面容冷酷。
“父皇,皇权与士族真的不能共存吗?现如今士族手里掌握着各行各业百分之六十的人才,士族不存,帝国将会落后几百年,匈奴之战帝国便需百年修养,皇权与士族之战一不小心损失的将会是与匈奴之战的数倍。”年轻的皇太子忧心忡忡的看着安帝说到。
安帝哈哈一笑道:“太子能如此想,朕异常欣慰,为皇者要对帝国负责,这天下是现在是姓谢,但不精心统治,安知百年后又为何姓?但是太子也不用如此忧心,大燕皇权与士族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皇权占据优势地位,只要为皇者对帝国发展负责,士族将一直属于被统治的地位,而在这期间,皇权所颁布的法令士族也需要遵守,而为皇者,只要思考怎么顺利颁布有利于帝国发展却对士族发展制约或者损害的法令。其实在某一种程度上,皇家立于不败之地!”
永安三年五月,皇家与士族达成协议:
一、皇家郎君之妻必为士族女郎,
二、士族女郎嫁入皇家仍拥有参政权利,
三、士族女郎之子有皇位优先继承权,
四、士族每年为朝廷输送人才五百人但不拘行业,
五、皇家学院老师均由士族所出,
六、士族嫡支每一代至少有一名郎君和女郎入皇家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