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齐王妃杨珪媚9 ...
-
转眼到了几年后
杨氏变成了杨皇后,但她并没有住在长孙皇后原先的宫殿,而是住在太极宫偏殿。她时常对外表示不敢与长孙皇后比肩。
由于长孙的逝世,杨氏开始亲自抚养晋阳公主和高阳公主以及李治。
杨氏对于李治一直说不出是啥心情。李治见到杨氏的时候已经记事了,在他心中最亲爱的母亲是长孙皇后。虽然两人是母子,却如同陌路人一般。
也许她并不需要我这个母亲,杨氏如此想道。
这一边的李承乾的人生之路,突然拐了一个弯,发展到了另外一个方向。一切貌似始于他那次“失足”,李世民给出的调查结果是意外。至于是不是意外一切已经不会改变了。在那次事件中,李承乾突然“摔倒”,变成了一个“瘸子”,从此之后,他的政治生涯,也开始走上来了“瘸腿之路”。
有人说,李世民慢慢地不喜欢李承乾,转而喜欢李泰,与李承乾变成了“瘸子”有关。这种说法,虽然看似牵强,但有一定道理。在太子之位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李承乾的那条“瘸腿”,自然也会成为他的一个“短板”。因为,一个“瘸子”是缺乏帝王之相的。
事实上,李世民之所以不再喜欢李承乾,其实在根源在“瘸腿”之外,主要是因为李承乾的“双面人格”、“同性恋”和“超级不务正业”。
李承乾的“双面人格”,至成年时已经养成,最典型特征是做人有两面性:
处理政务时,必然正襟危坐,格外严肃,言必称家国,行必称忠孝。
回到住处时,像脱缰的野马,狎戏作乐,毫无拘束,毫无节制。
当手下大臣向其提建议或忠告时,正襟危坐,格外虔诚,深刻检讨。
回来之后,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寻找机会,对提建议和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当父亲李世民训斥其行为不轨时,当即认错,表示痛改前非,绝不再犯。
当脱离父亲视线后,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胡作非为。
总之一句话,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以我为主。
李承乾不知道从何时起,他恋上了在东宫唱戏的一个少年男子,两人朝夕相伴,有了断袖之情。长时间沉溺其中,导致李承乾荒废政务,而且面黄肌瘦。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恼怒,下令将其同性恋伙伴处死。
“同床好友”被处死后,李承乾如丧考妣,顿时感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他命人为其□□画像,悬挂高堂之中,白天晚上观看,对像垂泪。他还命人为其在花园中修建坟墓,树立纪念碑,声称死后也要和他葬在一起。不仅如此,他还对父亲实行消极抵抗政策,以生病为由,不问政事,不上朝点卯,甚至长达几个月不出东宫。
李承乾的“不务正业”,与一般人不同,有人不务正业,可以干点别的事情,而他简直就是胡闹。他从小喜欢突厥语言,也喜欢穿突厥人的衣服,内心特别崇拜突厥的颉利可汗。因此,没事的时候,他便和同伴一起,穿上颉利可汗的衣服,玩突厥人的游戏。
对李承乾的这些做派,李世民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渐渐地对他越来越烦,离他越来越远。而李承乾看到父亲不再喜欢自己,而是越来越喜欢李泰,不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认为,自己的同性恋伙伴之死等事件,都是李泰捣的鬼。
是不是李泰这谁也不知道。皇宫中的秘密总是非常的多。李世民对李泰非常宠爱甚至于纵容,野心驱使之下做出什么事情也不一定。
以上的种种,长孙无忌几乎要呕死了。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聪明睿智,懂事,文武全才的太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他也曾劝过太子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是要收敛一下。
结果太子李承乾向他展示了何为我行我素。
眼见李世民的态度越来越差,他时常忧心忡忡,
这个太子啊,他还能做多长时间?
他并非没有考虑过李泰。可是李泰目下无尘跋扈嚣张,在朝堂重臣心中形象极差。
你真的以为想当太子只需要讨好皇帝一个人就行吗?
他的国舅位子感觉非常的不稳当。
李世民是绝世枭雄自己的妹妹长孙皇后也是女中豪杰,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会变成这样?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两人都是虎狼之辈,偏偏儿子汉惠帝刘盈却如同家猫一样的温顺连死人都怕。
也许应该重新考虑人选。
晋王李治是皇后嫡子,品性温和,心地纯厚,文武全才虽然比不上太子可但也颇得圣宠,未尝没有机会。
何况杨皇后和李治的关系冷淡众人皆知。
幼年的李治一直是长孙皇后抚养,一直称呼长孙无忌为舅父,直到他知道自己是杨氏的孩子这才疏远。
打定主意的长孙无忌向李世民提出想把幼女长孙佩云嫁给李治,他很有信心,因为杨皇后对长孙皇后极为推崇和尊敬。
长孙无忌作为玄武门第一功臣自然深得信任,李世民考虑了一番,还是要问杨皇后的意见。杨氏听说之后就把长孙佩云接到宫中了解了一番,最终拍板定下了晋王妃。
在晋王李治成婚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李世民愤怒到极点的事。
东宫的内侍秘密通报李承乾要谋反。
然后东宫的侍从来报太子病重,希望能见到李世民。显然,太子的策略就是利用父子之情引诱李世民,再出其不意把他干掉。
此刻的李世民,既伤心又绝望。想到发妻临终的叮嘱,这个让他寄予厚望的嫡长子终究是堕落了。
他并不想伤害这个孩子,哪怕是对太子已经彻底失望也不曾想过废掉。
可是,承乾,你,为何会变成这样?
他的眼睛看向东宫的方向,
他知道等他进入东宫之后父子之情将会彻底断绝,
东宫和太极宫只有一墙之隔,但行走的路途却不近。
李世民希望李承乾就此收手,也许就可以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带上禁卫军进入东宫的李世民看着躺在床上装病的李承乾沉默一会儿冰冷的说道“承乾啊承乾,你病得很重,病的太重,已经病入膏肓了。”
李承乾本人也是极为聪慧他看着李世民冰冷的眼神,
父皇都知道了,他什么都知道!
他被这样居高临下的眼神激怒了,
“这都是你们逼的,这都是你们逼我的。父皇,我也不想这样的!”
“没有人逼你这都是你自找的。”
此时的李承乾也不想掩盖他要把所有的真相全部揭开。
“我成为瘸子,不是李泰从中做手脚吗?”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承乾接着说道“你就一直宠着他,纵容他,用他来敲打我,让李泰以为自己能做太子。他就变本加厉的陷害我。造成这一切苦果的人都是你,父皇!”
李世民的说法非常无力。“我已经训斥过了,他也知错了。”
李承乾先是低沉的笑然后声音慢慢增大,“原来他陷害我这个太子,只需要一个知错就能消除罪孽呀。那我要是被李泰害死了,父皇是不是要说,反正我都死了,就不要再伤害活着的人了,是不是啊!”说到最后,更是失控的大叫。
李世民恼怒不已,“你说的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李世民不想考虑这个问题,李承乾和李泰都是他的心头肉,伤了哪一个儿子都会心疼。
太子是半君,君不是君,臣不是臣,
就这么不上又不下偏偏又是万人瞩目。
这一刻的李承乾理解了李建成的无奈之处。
李世民于他而言先是君再是臣。
他以追忆的语气说道:“父皇,你知道吗?当年玄武门之变之后,我身边的同伴一夜之间都消失了。那时候我就想有一天,我是不是也会这样消失。”
大人的恩怨和小孩子友谊总是有些距离的。
堂兄弟被杀死的恐惧一直停留在李承乾的心中,在潜意识中,他就明白任何阻挡李世民的人都会被杀死。
玄武门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忌讳。他并不想提起。“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过去怎么过去了,父皇得到了天下得到了心爱的女人,就想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可是这天下,谁又不知道父皇杀兄逼父,强夺弟妻!我也想像父皇一样不论是天下还是心爱的人都在身边。我错了吗?”
“你..........你太放肆了!承乾你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李世民喘着粗气恼羞成怒说道。
“我知道,我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清醒。我只是你摆弄朝堂的工具是不是?”
李承乾的质问敲击着李世民的心。
“为何你就不明白朕的苦心。朕,只是想要你迷途知返从未想过废了你。”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承乾已经不想再听李世民说的话了。无论李世民怎样想,他的所作所为告诉李承乾只是一个朝堂平衡的工具。
“要杀要剐请父皇下旨,让一切都到此为止吧!生养之恩,儿臣只能来生再报了。”
说完,李承乾闭着眼睛再也不看李世民一眼。
“你这样对得起你的母后吗?”李世民心痛的说道。
“母后,这个世界上我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她。”
提到长孙皇后,李承乾落下泪随即嚎啕大哭。
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如果他不是太子,这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在李承乾失去最爱护他的人之后,他的人生就只有绝望和冰冷。李世民明明知道李承乾敏感的心思还拿李泰来刺激他。理由是激励他上进。
这和当年李渊使出的平衡手段如出一辙。
所以说不管太子做的好还是不好,皇帝都会找一个人来敲打他。
之后李世民下令把太子压入天牢,他呆呆的注视着李承乾萧瑟离去的背影。
这是他倾尽一切的嫡长子啊!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而李承乾听到李世民废他为庶人,意外的松了一口气,感到束缚着他的层层枷锁终于解开了。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
...................................................................
我第一次读到李承乾这个人物的时候,就觉得他特别像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楚留香传奇》里面的原随云。
人们提到原随云的时候,总是讲他聪明睿智,武功好,出生好可惜眼瞎什么的。
这句可惜里面又包含了多少的同情讽刺幸灾乐祸。
同情,他真的需要人同情吗?
越是骄傲越是无法容忍跌入尘埃,
变成反派也变得很正常了。
就连楚留香都说如果你不承认你的罪我也无法证明,然后这个高智商的反派就自尽了。
这一类人属于被命运作弄,本该是天之骄子奈何落入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