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错生 ...
-
平清世大骇,又不敢随意触碰晕倒后痛得满头密密麻麻细汗甚至还在迷迷糊糊叫‘疼’的季月浓,只得亦步亦趋手足无措地跟在何艾身后,眼睁睁瞧着他将对方抱进了内殿。
他心乱至此,竟对一个身量纤弱的少年有能轻松打横抱起一个成年男子的力气毫不生疑。
等何艾把季月浓小心翼翼地安置在床榻上,平清世才敢哆哆嗦嗦地伸手去碰季月浓。
然而那个苍白纤弱如纸的人,似是感受到了熟悉地可怖气息,尚未曾被触碰到,身体就已经开始不自觉地颤抖。
“不……不要……好疼……”
季月浓眼皮颤颤,迷迷糊糊地虚弱出声。
平清世瑟缩回手,整个人愣愣的,一时间竟不知接下去该如何?
还是自进了内殿后便一直收敛气息静候在旁的何艾实在看不过去了,提醒他道:“殿下,可要宣御医?”
“对,御医……得去找御医啊。”
平清世这时才像是活过来了几分,踉踉跄跄地往殿外走。
何艾冷眼瞧着他彻底出了内殿,方才坐在榻边,捞起季月浓的手腕子,细细把脉。
半晌后,他皱起了眉头,再瞧了眼对方下摆渗出的淡淡血色,难得的变了脸色:“……居然是滑脉。”
何艾收回手,站起身,焦躁地踱步了几个来回,看着窗外漆黑如墨的夜色,却是做不了抉择。
“季二爷,若你此时能醒过来该多好。”
他神色复杂地回望榻上失踪昏迷着的人,尚显稚嫩的少年面庞上挂着显而易见的沉重难言。
“若不留,此时即是最好的时机,若留……此时亦是最后的时机了。”
“不……别……”
季月浓声如蚊蚋,饶是何艾深厚内力在身五感灵敏,也只能模糊听见零星几个字眼。
他坐回榻旁,微倾身,仔细再听。
只见季月浓眉头紧锁,眼皮直颤却睁不开来,良久后,青白的嘴唇动了动,“救……救救他……娘娘救救……”
所以这是要保了?
何艾轻叹了一口气,自腰间取出个裹得严严实实仅有两指宽极小巧的纸封,从里拿出颗半个指甲大小的青碧丸药来。
捏住季月浓下颌,他将丸药弹进其微张的嘴唇,轻拍其锁骨,喉骨反射性的一动,那枚青碧丸药就被其咽了下去。
何艾眨了眨眼,收回手,再次规规矩矩地站到内殿不起眼的角落处。
静候那个疯太子带人来。
……
平清世这次带来的除了胡医女还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医。
老御医姓张,是前任太医院院判,早些年以年迈辞任后,就隐居在帝京开了家小医馆为百姓治些头疼脑热,医术精湛绝不下于如今太医院的任何人,平清世能将其深夜请入东宫,也是费了不少心力的。
张御医仔仔细细地给季月浓把脉后,又掀开了被子看了看其渗出的血迹,摸摸胡子沉思片刻,“按理说腹中骨肉应是保不住的,然贵人福气深厚,此时脉相已然平稳。只要往后将养得当,生产定能两相皆安。”
不愧是见过行医经验丰富的老医师,这般以男身孕子的骇人之事,说来也是云淡风轻,不见惊乍。
“竟真……真是。”平清世颤颤道,熬得通红的双眼定定看着张御医,又问道:“那若是他不想要这孩子呢,强行落胎会不会对他身子有影响。”
立在不远处的何艾微微蜷缩了十指。
张御医瞥了眼鬓发汗湿的太子殿下一眼,摇摇头,老神在在道:“三月已足,这次又失了不少血,若是再落胎,只会一尸两命。”
平清世沉默片刻,“……这样啊。”
总归季月浓眼下是无性命之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恢复了些许理智,朝何艾的方向挥挥手,“去冯甄那儿拿了腰牌,送张医师出宫。”
何艾眨了眨眼,松了一口气,心道,还好不是叫他杀人灭口,否则,他真不一定能下得去手。
倒是走近的张御医视线在他的面上转了几转,微微眯了眯眼。
“大人,请。”何艾躬身道,正好垂首避开了对方探寻的目光。
张御医笑呵呵地捋了捋花白长须,“劳烦您。”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东宫。
何艾提着灯笼,走得不疾不徐,不管张御医步子快慢与否,自始至终都落后其半步。
“公公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何艾眼观鼻鼻观心,平静道:“主子们常说小的长了一张熟脸,往人群里一扔,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
张御医笑笑:“那个人也这样,这样……”顿了顿,继续说道:“挺好。当年我们那帮人,若都能活到至今,恐怕生死自由的也只他一个。”
何艾不吱声了。
“小兄弟,我看你眼神清明,乃可造之材。”
张御医伸手拍拍他单薄的肩膀,难得生起些对后辈的提点之心,“寻个错处去做打扫,都比在贵人们跟前杵着强。我在宫里还有个老朋友,要不替你去说说?”
“崔公公吗。”何艾淡淡道。
张御医一愣,半晌失笑道:“也是,但凡他见过你,依他心性,是不可能放过好苗子的。”
被人夸赞,也不见何艾眉眼微动。
于是张御医又不由叹道:“若不是晓得我那老熟人是货真价实的无根之人,我真得怀疑你这小娃娃是他私生子了。你们竟是一模一样的闷性子。”
何艾依旧不作声,又过了两刻钟,他顿足道:“大人,就送您到这儿。望一路平安。”
话毕,果断转身,只留给对方一个看似单薄却隐含风骨的背影。
张御医望着那背影,摸了摸下巴,半晌后,笑眯眯地转身,自哼着小调儿家去了。
“……明朝事、天自安排……”
“知他富贵,几时来……且优游,且随分,且宽怀……”
……
这一晚,东宫侧殿烛火摇曳了整夜。
闹出的动静虽小,然架不住有些人手疾眼明心细如发,私底下该琢磨明白的人也大致琢磨得八九不离十了。
总之,东宫虽未大婚,却在不久后,迎入了一位侧妃。
史记:
泰安五年冬,上赐胡氏女为东宫侧妃。来年夏,诞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