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鬼 ...
-
她:你的故事受欢迎吗?
他:最开始的时候没那么受欢迎,后来好了一些。
她:什么原因?
他:一个故事受欢迎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狗血程度,前期添细节的时候我很保守。
她:“狗血”指什么?
他:奇事、奇情、打破禁忌、超越伦常。狗血,大概总伴着些规则常识的破裂。
她:是这种“破裂”受人欢迎?
他:可能吧。这种有时甚至不太合乎情理的“破裂”能超越那些常俗琐事,给人一种自由,一种沉浸感。想象中的另类的世界得益于人的天赋,也大概是故事能一直存在下去的理由吧。
她:这个问题你也试图用局限来解释?故事有助于打破限制?
他:有些思维定势了。不过有时局限能被清楚地认知就不是局限了。
她:那是什么?
他:是困境。
她:你遭遇了困境?
他:其实也是很好玩的事。我之前讲巫妖之战,讲到内有龌蹉,同类不相生时,插入了兄弟阋墙、杀兄盗嫂、王子复仇、英雄归来的故事,大家挺喜欢的。不过后来讲六道轮回、阴魂往生,人们就渐渐不满甚至不喜了。这事后来是以我老父暴力说服我结束的。
她:那时人们没有轮回的观念吧?
他:那时人鬼杂处,其乐融融。今天拉肚子,鬼闹的;今天事不顺,鬼搞的;今天蒙了冤受了气,一半由人,一半肯定有鬼魅作祟。
她:所以你无意间挑战了别人的认知
他:算是吧。不过当时鬼魅泛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活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太高了,没有“鬼”来承担解释一切,人会不可避免地颓丧的。“鬼”其实也很好对付,破鞋、阳木、秽物随手可得,只要你凶狠一点,“鬼”就怕你。
她:关键是不落气势?
他:必须要不落气势,千般苦难,解决方案就是不落气势,不过“鬼”是必不可少的媒介。
她:你触及了人们最深层最隐秘的恐惧?
他:我父以棍棒教我的时候,还提了一点,祖先崇拜。大意是,如果不是先人保佑,你能复得安康?人死入地就算了,还入狱?你无赖子,才一副入狱相。我家如今虽不成了,但你先祖确是贵人,累世公卿,怎能入狱?
她:祖先也是鬼?而你用了地“狱”这样的说法?
他:有点大不敬的意思。
她:人们始终认为“鬼”是萦绕在人周围的,并没有固定的地方拘束它们?
他:嗯,好事是祖先保佑,坏事是小鬼作祟。挺有趣的归因法。
她:你的故事呢?讲不下去了吧?
他:是有了些麻烦。不过和我一般年纪或者年纪比我小的人还是愿意听的,他们还没那么多恐惧和敬畏。
她:你的听众原来不只他们?
他:当然不止,那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期、青少年期这样的划分,顶多服役的时候你干的活稍微轻松一点,但该懂的都懂了,并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也不需避讳的,童话最初根本是成人童话。
她:后来呢?
他:后来我专程拜访了之前治好我的巫女,以感恩的名义系统地了解了当时的鬼神想象。系统就是没有系统,支离破碎、尽是笑点。
她:对你有帮助吗?
他:有的,其实我从她那里获得了不少“专业”技能,之后也能跟人沟通一些鬼神之事了。
她:再之后呢?继续讲你的故事?
他:最关键还是要先活下去。之前大概通晓了当时的语言后,我找到了当地最老的乡老,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些信息。中阳里,隶属丰邑。丰邑现属楚国,曾为宋国都城,齐、魏、楚三国灭宋,丰邑最终归楚。宋灭,齐、魏、楚称雄,推算历史时代应为战国。战国,宋,殷商后裔聚集地,都城商丘,今河南境内。丰邑地处河南或距河南不远,四战之地,平民,兵源,我真太幸运了。
她:你活了下来?
他:活下来了。在我原来的印象中乱世没有人的,没有什么小民的,不是英雄,就是豪强。兵连祸结,赤地千里,要不白骨露于野,要不兽心兽行,人全然不能算人。不过在这么个窗口期,我忽然发现还是有人在生活。虽然经常为蝇头小利大打出手,勾心斗角一点不少,而且完全没有长远的打算,但超出你心底的预期后,你会觉得生存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你不会太在意一些东西,会试着将自己放开一些,活得略微恣意一点。虽然当时已经有二十四节气这样很先进的历法,但那样效率的劳动我心里承受不来。我进学了,学费偷的之前告发义父的那个人。
她:中间一切顺利?
他:没有挨打。只要没有案发,长辈在当时一般会把这当成是有出息的表现,顺便可能还会评价一下行动细节。虽然他们多少有些吝惜财货,但我和义父的儿子,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异性兄弟卢绾直接用赃物交了束脩,读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