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故事背景 ...

  •   我发觉真的很有必要写本篇小说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哪里说起呢?话说我历史学的也不是很好,何况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后期还是相当的凌乱,怕是一时半会说不完啊……不要紧,咱慢慢理一理,找个线头先。这么着吧,先让我从小说开始的时间点开始一段倒叙,想到哪儿说哪儿,可能会离题,可能不太严谨:
      小说第一卷《故人之殇》,开始的时间大概是公元557年的农历2月。这一年的正月,宇文氏的北周刚刚篡了西魏,不到一个月可怜的逊主魏恭帝就被弑掉的。在这里我要赞美一下魏文帝曹丕,厚道人啊,多少次想除掉他老爸(当然也不会放过他)的汉献帝刘协可是以山阳公位寿终正寝的。曹丕是真正想效仿尧舜禅让圣人制度,他连娥皇女英的情节都有样学样,甘愿从大舅子降格为女婿,把献帝的两个女儿纳进了魏宫。
      说起来北周天王宇文觉还是西魏的外甥兼女婿了——他的生母是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王后是魏文帝的女儿晋安公主,杀起亲戚来可一点不手软。不过比起杀尽宇文氏文、闵、明、武、宣帝诸子的好亲戚杨坚来,他和他那号称史上杀皇帝最多的堂兄宇文护都不算什么了,政治真是血淋淋啊血淋淋,所以我特不待见这普六茹坚,毅然在这本没人看的小说里把他爹塑造成了反面典型。
      普六茹乃是宇文泰赐给杨家的鲜卑姓氏,故事开始时他们该叫这个的,可这也太难听了,自动过滤掉。虽然隋唐两代都有鲜卑血统,可这鲜卑血统都是来自于三后(周明敬皇后、唐元贞皇后、隋文献皇后)之父大帅哥独孤信,杨家绝对是汉人,弘农杨氏赫赫千年如假包换,远在汉朝那会儿就发达了。那时候西魏北周虽然汉化了,到底还是鲜卑王朝,赐了鲜卑姓大概还是个极大的荣宠,就相当于满清时代汉人抬了旗吧,唉,蛮悲哀的。
      说回宇文觉,他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周闵帝,一听这尊号就知道是个可怜的娃。不过在我们故事开始的那会儿,他篡了位也不叫皇帝,人家叫天王。这又是一个很让人别扭的地方。提起天王,我永远只能想起满脸大胡子的李靖和他手底下的四大天王,怎么也联想不到这个十五岁的小正太。之所以叫天王,是因为宇文觉他爹宇文泰扛起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王莽同学倒下好些年的大旗,开始搞起师古改制,也就是一切向伟大的周王朝看齐——其实还是些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礼仪官职什么的。皇帝这个职业名称,是秦始皇嬴政发明的,在那之前,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可是叫天子和某某王的,北周的礼仪制度就是非驴非马的样子,把天子和周王揉在一块儿,就叫天王了,也不管好不好听。
      故事的背景就是宇文觉做了北周的最高领导天王陛下了,但是由于他年纪小啊,实权就落在他堂兄宇文护手里了。宇文护在宇文家族里算是有些资历的,可是比起那些和宇文泰一起打江山的勋臣们,比如八大柱国这帮人就是小字辈了。其中最应该不满意的是太保卫国公独孤信,因为宇文泰在晚年蛮猜忌他的,他人缘好威望高嘛。不过最先跳出来的是太傅楚国公赵贵。大家都知道独孤信不高兴,于是赵贵就找他来商量怎样能让不高兴变高兴呢?政变吧!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爱怎么高兴就怎么高兴。
      没想到独孤信不愿意配合他,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位三朝国丈身上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不愿意轻启战端。《周书》上的独孤信可是个绝对正面的角色,他本身就蛮有人格魅力的,何况写《周书》的令狐德棻他们可还在人家外曾孙手下讨饭吃了,笔下能不生花嘛。独孤信讲义气,不答应也不会去出卖赵贵,可小人总是多过君子的,这里的小人叫宇文盛。不认识?他有个孙子大家准认识,当当当当当,就是大名鼎鼎的弑君者,江都缢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
      可以这么说,独孤信就死在了宇文盛手里了,可他的女婿和外孙还重用人家的后人,最后落了个身死国灭,做人要孝啊杨广同学。更可恶的是,独孤信的另一个外孙,唐高祖李渊还纳了宇文化及的妹妹做昭仪,据说还想过立她做皇后——她爷爷害死了你外公,她哥哥害死了你表哥,你不用这么宽宏大量吧?
      当然,这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不在本书叙述范围内,我只是习惯性走题而已。下面回到小说开始的那个时间点,这个时候中国格局是这个样子的,三国鼎立:高氏的北齐、宇文氏的北周、萧氏的梁朝。不过这时候的梁朝是真的要凉了,自打侯景这贼子饿死了梁武帝他老人家(我为萧佛爷哭一下先),梁朝就摇摇欲坠了,那个被徐昭佩戴了顶绿油油皇冠的梁元帝除了烧书搞文化浩劫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话说那还是宇文泰在世的时候,志大才疏的梁元帝想有一番作为,结果宇文泰不给他这个机会,派柱国于谨和宇文护、杨忠、韦孝宽把他抓来杀掉了。我又要说一下杨忠了,当年你流落江南的时候萧佛爷待你不薄啊,你就这么对待他的儿子?你对得起萧佛爷,对得起你的老上司陈庆之吗?真是不厚道,怪不得生的儿子也不厚道。
      西魏杀了梁元帝还抢了一帮南朝的精英,其中包括庾信。之所以提庾信是因为我大爱老杜写他的一句诗,是所谓“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萧瑟啊,秋叶都落了一地。宇文泰别看是个粗人,还挺爱才,抓了这帮文人很诚恳地说:“当年晋朝平吴,所得也就是陆机陆云兄弟,我这回平了南朝,得到的就是你们啊!”他爱才,他儿子也爱,据说诸王都和庾信他们布衣论交,后来陈与北周恢复邦交,要他们回去,别人可以,庾信不行,可见爱之深矣。庾才子很郁闷很伤心,写了一篇《哀江南赋》不久就去世了,不知魂魄能不能回归故里。
      元帝死后西魏立了个傀儡政权,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则于丹阳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帝。后来这两位实权人物起了争执,陈霸先杀了王僧辩(后来王僧辩的儿子挖了陈霸先的坟,冤冤相报啊),掌握了梁朝的大权,不过这个时候南朝的控制范围已经大大缩水了。
      这一年十月,陈霸先不高兴做周公了,梁静帝很乖很听话地禅位于他,公元557年,倒霉的皇帝可真不少。而在这一年,北齐高氏的禽兽王朝还在一如既往的禽兽着,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也顶多是蒸母霸嫂奸女□□之类的,且略过不表。
      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吧,嗯,在本文的最后,我简明扼要地理一下从曹丕篡汉开始的乱世变革,我脑子里也乱啊:首先魏蜀吴三国并立,魏灭蜀,司马氏篡魏建立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族刘曜灭了西晋,以死了的阿斗同学的名义。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后来刘宋,就是辛弃疾《永遇乐》里“人道寄奴曾住”的刘裕刘寄奴代晋,之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北朝则统一于拓拔氏北魏(汉化后改姓元)。
      北魏当年经过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祖孙(我八卦一下,有野史说孝文帝是冯后的私生子)的汉化改革,曾经极是兴盛。但是好景不长,六镇起义后陷入动乱,尔朱荣在平乱之中掌握了政权,架空了元氏皇帝。尔朱荣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杀光了诸王以下士族大臣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北魏朝堂一扫而空,以至孝庄帝元子攸登极时只剩下一君一臣面面相觑好不凄凉。皇帝和尔朱荣关系当然不好啦,后来他就把尔朱荣骗到宫里用匕首刺死了。尔朱家族不答应了,杀了皇帝,连皇后尔朱英娥刚出世不久的皇子也未能幸免。话说这位尔朱皇后,可能是史上嫁皇帝最多的女人了,元子攸已经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后来她还跟了高欢,最后还被高欢的儿子高澄给霸占了。
      然而尔朱氏在尔朱荣死后,再没有可以压制群雄的人物,没过几年就土崩瓦解。于是各路英雄又开始一显神通了,最后高欢异军突起,成为了新一代的权臣,玩弄皇帝于鼓掌之间。然而反对者依然存在,便是贺拔兄弟和宇文泰,皇帝想联合他们干掉高欢,结果很遗憾却是很必然的失败了——北魏孝武帝可不是西汉孝武帝,哪里是枭雄高欢的对手?高欢的对手普天下惟宇文泰一人而已。
      孝武帝被高欢逼得走投无路,西走长安投奔宇文泰,任高欢怎么道歉死也不回去。半年后崩了,原因是妹夫宇文泰看不得他和堂妹乱搞。以前大家不是一家人,皇帝□□宇文泰当八卦新闻看还挺高兴的,现如今做了亲戚,皇帝再这么荒唐做妹夫的不也跟着丢人吗?于是宇文泰派人暗杀了那个叫元明月的公主。皇帝要追究啊,宇文泰又不能再变一个元明月出来,只好送他去和心上人见面,另立了文帝。高欢请不回活的皇帝也不想去找死的,便另立了孝静帝,东西魏自此分立。
      后来高欢死了,儿子高澄上,高澄死了,弟弟高洋上。高洋不高兴他们家再做影子皇室了,就把元氏踢到一边,建立了北齐。后来他那弑杀了高洋儿子、霸占了高洋皇后的弟弟还把元氏彻底赶出人世间,此乃后话。高洋一开始还颇有些明君气象,后来就神经错乱了。我对他事迹印象最深的是,他怀疑一个妃子对他不忠便把她杀了,用骨头做成琵琶,一边弹一边泪流满面……我很无语。不过齐文帝高洋实在是一个很有本事的禽兽,在他的治下北齐国力大盛,可惜他的继任者只继承了他的兽性,没继承他的治国能力,否则最终完成统一的就不可能是北周一脉了。
      相比高家和东魏,宇文泰和魏文帝相处就比较之和谐,后来两个人都死了,他儿子宇文觉才篡位建立北周的,这时北齐已经存在了七个年头。OVER,累死我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