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3 ...
-
Chapter 3
正想着,已经走到宁寿宫的门口,抬头仰望门头匾额上“宁寿宫”三个大字,信步走入。
进到宁寿宫,我先去给太后请安,一进正厅,就看见屋子里做满了人。
太后坐在厅的正中央,手里端着一碗茶,正准备轻抿,佟嬷嬷站在她身侧,轻轻的给她扇着蒲扇。
最右边的第一个座位上坐着皇太子胤刃,他的对面坐着大阿哥胤褆,大阿哥的身后依次坐着八、九、十、十四阿哥,而皇太子的那侧后面则依次坐着四、十一、十二、十三阿哥。
各个阿哥都是坐的都是极其端正,手里举着茶杯,一脸的笑盈盈,他们听见我走进来的脚步声,不禁都朝门口的方向望去。
整整十双眼睛的目光的突然注视,让我下意识的一惊。进宫这么多年,尤其是在宁寿宫呆的这三年,康熙的那些阿哥我早就全见了个遍,也没什么稀奇,只是很少有机会能一次见这么多位阿哥,细想想,摒弃十一、十二阿哥不提,历史上著名的“九王夺嫡”就只差三阿哥胤祉没来,这么一想我不禁更加心惊肉跳,连忙垂下眼帘,避开他们的目光。
那些阿哥们见我只是个小宫女,也就纷纷转移了目光。
我这才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太后吉祥。”我走上前去福了福身给太后请安。
太后放下手中的杯子,笑眯眯的对我说;“淳丫头回来啦!我刚刚还在和胤刄他们叨念你上次作给我的那个,那个……什么、什么糕很合哀家的口味呢,快!你赶紧去给他们做一些,让他们也尝尝鲜。”
我点头道:“是,莞淳这就去做。”
一旁的佟嬷嬷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就退下了。
我带着小瑶和小曹子几个宫女和太监去了小厨房。太后想吃的其实就是炒年糕,前些日子,朝鲜使臣来京进贡,我托人跟那些个使臣讨了些朝鲜辣酱一类的东西,用他们尝试着做了一盘我上高中时最爱吃的炒年糕,没想到效果不错,太后吃了以后赞不绝口。
炒年糕并不难做,只是做起来用的原料在这个时代比较难找紧缺,再加上因为是呈给太后和阿哥们的御食,不能像我在现代那样随便找个饭盒一装就算了,必须配以合适的花纹盘还有一些雕花来装饰,而且这次来了这么多位阿哥,无论是食物的装饰上还是味道上更是不能有一点马虎,想起刚刚佟嬷嬷给我递的那个眼神,想来也就是希望我小心仔细一点,所以我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我负责制作炒年糕,小瑶她们帮我打下手,小曹子及几个太监就负责挑盘子,雕刻不同的花,他们帮我很多次了,因此很有默契,没多久十一盘炒年糕就做好了。
待到食物降到合适的温度,我就带着他们出去。
我在前面带路,小瑶他们跟在我身后,手里端着托盘,和我一起从侧门走进正厅。
我先从小瑶手中接过一盘炒年糕端给太后,又依次分给一众阿哥,一切弄完之后,我悄悄的在衣下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下去,然后就站到太后的身侧。
佟嬷嬷夹起一块年糕,恭敬的递到太后嘴里,太后轻嚼了几口,眼角渗出丝丝满意的笑意。
座下的阿哥门也拿起自己桌边的盘子,夹了一块年糕放到嘴里轻嚼,然后互相点头低声称赞“不错,不错。”
我终于放下了心,轻舒了一口气。
佟嬷嬷递于太后一块手帕,太后擦了擦嘴,笑道:“怎么样?不错吧?这淳丫头做的那个……什么什么糕……”
“炒年糕。”我微俯身在太后耳边轻声提点。
“是,是……炒年糕,还合你们这些主儿的口吧!与平日里你们吃的那些山珍海味相比,哪个更入你们的口啊?”
“自然是皇阿奶赏的东西最好。”太子放下手中的盘子,笑说:“孙儿们平日里吃的不过是些俗味,哪比得上皇阿奶吃的金贵。”
太后笑笑,又看向坐在太子身后的四阿哥胤禛。
四阿哥放下手中的盘子,微笑道:“孙儿也觉得还是皇阿奶赏的最合口。”
太后笑,又问八阿哥胤祀:“胤祀,你觉得呢?”
八阿哥浅笑:“孙儿以为宫中御厨做的山珍海味亦很精致,只是平日里吃的太多,多少腻了,倒是这盘中小小的年糕,看起来简单不起眼,尝起来却是与往日里吃的那些东西味道有所不同,很是特别。”
八阿哥说完,微侧头迎上太子迎面而来含笑的目光,二人相视一笑。
太后笑着点头。
我在一侧听着,也赞佩的轻轻点头。果然是“八仙王”,心思就是比别人缜密。其实正如他所说,我做的这炒年糕,也不光这炒年糕,还有其他我平常做给太后吃得东西,都是很简单的小吃,只不过因为不常见,因此格外稀奇。试想太后自顺治十一年进宫,到如今康熙四十四年,在这紫禁城内已待了几十年了,纵使皇宫里的御厨再怎么技艺高超,但吃了这么多年他们做得饭,总会觉得腻的,而我即时再擅长厨艺,也终是比不上宫里这些个大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明白了,要想在厨艺方面受到太后的赞赏,必须剑走偏锋,做一些个我在现代经常吃的而在这个时代却很少见的小吃。
只有拥有别人没有的武器才是致胜的法宝 。
“皇阿奶,您真是过分!”大厅的最左侧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太后和大家都循声望去,原是坐在左侧最后边的十四阿哥胤祯。
太后心下疑惑的看着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夹起一块年糕,举向太后。
我心一沉,完了!难道是年糕除了问题。
只见十四阿哥不急不慢的说:“这么好吃的东西皇阿奶就知道留给自己,平日里也不赏赐我们一些,若不是孙儿们今天来看皇阿奶,皇阿奶还藏着不肯让我们知道呢!”
太后听后,哈哈大笑:“瞧这十四,赚了便宜还卖乖,我这好心请你们吃东西,到头来还赚了我一身的不是。”
十四阿哥满脸得意的笑着望着太后。
其他阿哥们也跟着附和的笑,八阿哥嘴角依然保持着完美的弧度,他转过头,对着十四阿哥柔声呵道:“十四弟,不许胡闹!”十四这才收敛笑容,坐回端正。
坐在他们对面的太子笑着看着他们,轻轻的扇着手中的蒲扇。而坐在他身侧的四阿哥则仿佛根本就没有呆在这间屋里,除了刚才太后哈哈大笑,他跟着附和的笑了几声,从始至终,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好似他不过是个局外人,这一切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我终于也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咒骂:好个十四!差点没把我吓出心脏病来。
“算了,我也不能让你们心里总记恨着我。”太后笑着转头看向我:“淳丫头啊,你下去到厨房再给他们每人做一份,当是我赏他们的。”
我福身道:“是。”
坐下的阿哥们也纷纷站起来谢太后赏赐。
我带着小瑶他们又向小厨房走去,刚出大厅,碰到碧竹,她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我寻思着人多总归是做得快一些,便答应了。
刚走到转角处,却听到有人在背后唤我的名字。
声音挺陌生的,我有些疑惑,当即转过头。
原是十三阿哥胤祥。
我连忙福身请安,身后的宫女太监也跟着请安
十三阿哥走到身前,手袖一抬:“起吧。”
我们起身站定。我道:“不知十三爷有何吩咐?”
十三阿哥看着我笑道:“你叫莞淳,是纳兰莞淳,对吗?”
“是,奴婢确实名为纳兰莞淳。”我恭敬地回答。
“真的啊?太好了,哈哈……”十三阿哥笑,突然他微敛笑意,若有似无的朝我身后望了一眼。
我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转过身,对站在身后的小瑶说:“你先带他们去小厨房,准备一下等会儿要用的材料,在让小曹子去御膳房要几个花色别致的食盒,我等会儿就过去。”
“唉,好。”小瑶应道,带着其他的宫女太监走开。
等他们都走远了,我这才转过身,对着十三阿哥。
“十三爷让奴婢留下,不知有何吩咐?”
十三阿哥笑着道:“你不要拘禁,都是自家人,其实没什么大事,只是前几年听德娘娘提起说你进宫来了,咱们都是儿时的玩伴,一直想找机会去看你,可是这紫禁城太大了,派人出去打听了几回也没个消息,没想到你竟一直在眼皮底下,以前来看望皇阿奶时竟没发现你。刚才看你进来的时候,只觉得眼熟,一时也没认出是你,直到你刚才请安报出名字,这才认出你来,没想到几年没见,竟出落得这般漂亮,我都认不出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淡淡一笑:“十三爷谬赞了,能得到十三爷的记挂是奴婢的福分,奴婢谢过十三爷。”
十三阿哥拍了拍我肩膀,爽朗的大笑:“哎?刚才不是说让你不用拘禁吗?这里没有外人,你不必拘于那些礼节。怎么,难道你都忘了我们小时候的情谊了吗?”
十三一边说一边从腰间的腰带上卸下一块挂饰放在掌心:“你看,这是我们小时候德娘娘赏给我们的玉佩,我一直都带着呢,当时你一块我一块,还说是我们‘定情信物’呢,那时候德娘娘成天说要让我长大了娶你做福晋呢,你忘了吗?”
看着那块通透的玉佩,我的眼仿佛有种灼烈的疼痛,嘴角逸出一丝苦笑,我又想到了三年半前的那个雨夜,那时候我也是拿着一块一模一样的玉佩跪在德妃面前,希望她能救我,可是……
我甩了甩头,不希望自己再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其实我那块玉佩在我后来醒来时已经不见了,应该是被救我的那个“贵人”拿走了吧!
“莞淳,莞淳……”十三阿哥在我眼前晃了晃手。
“啊?”我一惊,回过神来,立马想要像往常一样跪下请罪:“奴婢知罪,不该……”
十三阿哥一把扶住我的手臂,扶起我,叹了口气:“要你不要拘于礼节,你怎么还这么拘束……”
我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三番四次对他的话置若罔闻,摆着“奴婢的架子”,实在有些太不知好歹了,于是我讪讪的一笑,道:“对不起,是莞淳太不知进退了”
“没事。”十三阿哥宽容一笑,“是我吓着你了,这么多年没见,难免是有些生疏的,这样,我先进去了,刚刚借口出来已经很久了,不方便再在这儿站着了,你去吧,等有机会我再来看你。”
我点了点头,福身告退。
等我将炒年糕全部做好了,已经几近日落,估摸着阿哥们几乎都已经离开,我把那些年糕装进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的食盒里,每个食盒的底层我都放了一个铁制小暖炉,温着上层的炒年糕,以防温度降了,炒年糕就不好吃了。我吩咐身旁的小太监将食盒送到每一个阿哥的小厮手中,让他们代为转交给他们主子。用剩下的材料我小心的收起来,用块冰冷着放到我找人特意做得一个盒子里。虽然已经不多了,但这些材料都很难找,等哪天太后又想吃炒年糕时还派的上用场。
“淳姐姐,太后传话说让你做一点果子茶送过去。”小瑶从外面走进来对我说。
我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问道:“怎么,那些主子们都还没还没散吗?”
小瑶道:“都散了,就只剩十四爷还留在那,太后在跟他说体己话,我们不方便听,房间里除了佟嬷嬷,都退下了。”
我点了点头:“知道了,你先去吧,我过会儿就送过去。”
小瑶应了声就离开了。
果子茶其实就是各种水果的果汁对上香料和水做的一种类似于珍珠奶茶的饮料,是我在这没事捉摸出来的。
我用纱布裹住蜜桃,苹果,榨了些果汁。太后年纪大了,喜欢吃甜的东西,十四阿哥应该也听喜欢甜,记得上会儿他来宁寿宫,我做了一些甜点呈上去,他似乎还挺满意。反正只有两个人喝,应该用不了多少。然后再在果汁里加上香料和少许的水,放到特别找人烧制的杯子里,水面上再放上几片花瓣以做装饰,一切就大功告成。
我亲自端着盘子送过去。轻手推开门,镂花雕刻的木门“吱呦--------”一声打开,宽阔的屋子已没有了午后时的喧闹,周遭很是安宁,我放轻脚步走进去。
转过一根红色的房柱,我看见太后坐在软塌上,手臂自然地搭在软塌的小桌上,一脸慈祥的笑着看着坐在桌子对面的十四阿哥。十四阿哥一手拿着一颗葡萄,轻巧的扔进嘴里,一手握着太后已经苍老的手,嘴角漾着一丝孩子气的笑容。
太后似乎在对十四阿哥絮叨着什么,十四阿哥一边玩弄着葡萄,一边随意的点着头,身后站着的佟嬷嬷轻轻的给他们摇着蒲扇,满脸笑意的望着他们。
远远的望去,他们就像寻常百姓家的一对普通的祖孙。
我把茶放到桌子上,就退下了,退出房间的那一霎那,我又回头望了他们一眼,心中一直以来努力抑制的一种情绪似乎开始蠢蠢欲动,眼睛禁不住变得涩涩的。
在这红墙绿瓦之内,我自然不会相信刚刚眼前见的就是百分之百的真情流露,其中到底有几分虚假,几分真心我自然心里有底,只是刚刚看到那个场面我禁不住就想起了额娘。记得以前在相府的时候,额娘和我也经常这样面对面的坐在软塌上,然后额娘会考我功课,考我背诗,我经常出错,一出错,额娘就会让我摊开掌心,要打我手掌,可是每次都是气势大,掌声小,一巴掌落下来总是不痛不痒的,我从来都感觉不到疼。额娘是舍不得打我的,我知道。
夏天的时候,我会趴在小桌上,借着桌面冰凉的温度冰冰自己的脸,额娘则会坐在一侧,轻轻地给我摇着蒲扇,有时候天气太热,我的背上长出许多痱子,额娘就会拿出鹅毛软扇在我背上轻抚,帮我祛痒,一边扇一边总会不自觉地给我讲很多关于阿玛的事。那样的夏天总是出奇的宁静。
进宫这些年来我和额娘一共只见过一次面,还是三年前上元灯节的那一天,康熙大敕所有官家女眷进宫赏灯,隔着人群,我远远的望了一眼,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见过额娘,偶尔额娘也会给我写信,托人捎进宫给我,但是往宫里捎信本来就很麻烦,要用银子打通各个公公和侍卫,十分不易,一封信几经转折,通常要近两三个月才能到我手中,而且额娘毕竟只是阿玛生前的一个侍妾,别说阿玛现在去世了,纳兰府中这么多女眷,额娘是个寡妇,身份卑贱,微不足道,就是阿玛在世时,额娘也不会有什么地位可言。每个月分到的月钱也就刚刚能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哪里会有那么多闲钱去买通的那些公公侍卫呢?而我毕竟只是个宫女,虽说有一定的品级,但是每个月的月钱也真的不多,即使有时太后会赏赐给我些东西,但宫中宫规甚严,我一时也脱不了手,拿到宫外变卖换成银子,只能干看着。所以,这几年额娘的捎来的信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大半年来,我还没有收到额娘一封信,我想或许额娘是写过信给我的,只是苦于没有途径捎给我,只能写完留在身边。
我想额娘了,真的,很想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