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屋外翠墨和贵麽麽侯着,盯着小丫头们仔细规整、烧水,一有招呼就送进去。翠墨难得在前院大麽麽跟前立规矩,心中万般别扭,半响才陪笑道:从小就跟着贵麽麽学规矩,后来跟着姑娘那边去了几年,现在又来前院,以前的竟像是昨个发生的,那会子我还多小呢。
贵麽麽端然笑道:那会子你才多小,小猴子似的,跟着你们姑娘现在也成人了,现如今你们姑娘要觐选了,怕你以后还要回来在我跟前立规矩得日子长着呢。
翠墨奇道:姑娘觐选,别的不消说,若是选上了,我自当跟去伺候着阿。
贵麽麽笑道:你当是普通人家呢,一并能嫁过去几个陪房大丫头呢,那里可是宫里,三年一选进去的,也不过是端茶倒水的。
翠墨惊道:那我们姑娘去了岂不是吃苦去了?
贵麽麽忙捂着翠墨的嘴说:噤声,快打嘴,给人听见撕了你得嘴。这话也是你浑说的?咱们姑娘是尊贵之人,必有福气。
翠墨吐吐舌头,又扭头看看屋内,终是叹口气。
几日后,以太皇太后懿旨,宣辅臣索尼孙女、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一月后进宫觐选,。索府欢天喜地的列队在府门口接了旨意,同时宫里面安排了教养麽麽给每个姑娘教习宫中礼节,一个姑娘身边两个人。索府和遏必隆府上的教养麽麽是太皇太后身边的苏茉儿亲自带来的。且说索府接圣旨,招呼麽麽,一番礼毕,赫舍里便将苏茉儿迎入房中,亲自奉茶,苏茉儿忙起身道谢接了,赫舍里便吩咐翠墨另外打发人款待两位教养麽麽。
赫舍里笑道:劳动苏麽麽走动一遭,着实费心了。
苏茉儿笑道:姑娘这是说那里话,奴才不过奉旨办事,主子交待了,不算什么的。
赫舍里道:我年纪轻,到底见识少,现在才学着明事理,以后劳烦苏麽麽的地方,怕是自然多的,苏麽麽德高望重,可要多提点我才是。
苏茉儿忙道:姑娘说的那里话,别说太皇太后皇太后,我这心里都真真的心疼姑娘,太皇太后曾经对皇上称,说姑娘生的婀娜芊巧倒也罢了,行事又是温柔和平的,是个最妥帖不过的人。
赫舍里红了脸面抿嘴笑道:承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抬爱,我自当尽心竭力报答皇恩。
苏茉儿笑道:姑娘尽管放心,现如今朝廷有人议论,满洲下人之女岂能当后?此番话传到太皇太后那里,竟给太皇太后气的要死。论理,前朝的事情咱们说不得,但太皇太后心知姑娘贵为首辅嫡孙女,极是个出身高贵行事明理的。此番我来,也是太皇太后怕姑娘心里委屈,特来劝解的,姑娘是明白人,说笑罢了,无需当真。
赫舍里道:近日我也听了些传闻,如此说来竟是真的,若这样岂不给太皇太后白白平白的添了烦恼,这可是我的罪过了。
苏茉儿道:万不可这么说,常言道:好事多磨。姑娘天生金贵非凡,只管安心觐选就罢了。
赫舍里道:既如此,着实谢过苏麽麽了。一番话醍醐灌顶,芳仪知晓了。
说罢便要留饭,苏茉儿坚决不同,只得说些闲话,苏茉儿便告辞回宫复旨了。从此赫舍里安心跟宫里的教养麽麽学习礼仪,宫里规矩着实多,竟从走路起从头学习。
且说苏茉儿回宫后,太皇太后便问道:此番去,如何?
苏茉儿笑道:主子的眼光,哪里有过错的。自然是好的。
太皇太后玩笑道:你且说拿了人家多少好,竟巴巴的替人家说起好来。
苏茉儿也笑道:若说起来,这芳姑娘是个极其沉的住的,满北京城风言风语的说,熬拜中堂又亲自在朝堂上直接说:奴才之女岂能当后。她也不是不知道。她却单单的当这个是传闻,一幅不闻不问的样子。一说起来,却道此事惹您烦心,是她的罪过了。话虽不多,却避重就轻,是个明白人。
太皇太后想了半响道:是啊,着烦才好,不烦心她必没戏了,又笑道:即这么着,也好,总比来个木头脑袋,没得到叫我闷。
苏茉儿便问道:那主子的意思是?
太皇太后道:那熬拜的意思全朝廷哪个不知哪个不晓?他自家没适龄女儿了,便打别人的主意,别人得女儿不成,便打这个要空这个位置的主意,我看他也年老昏花,不清楚这大清朝,究竟谁当家了。
苏茉儿便倒了茶,劝道:主子,身子要紧,等咱们皇上大婚亲政了,必是懂事明理,做事果断的。您这么多年的辛苦,便终成正果了。
太皇太后道:宫里万事难,咱们这边还有一个慧姑娘一个敏姑娘,这次也是为了皇帝着想,只望着大婚后大家都是好的。
苏沫儿便道:慧格格聪明大方,敏格格懂事明理,都是一等一的孩子,主子您太多虑了。
太皇太后摇头叹道:这么多年了,宫里这些个事,那件真真的叫人省心?敏丫头我看还好说,慧丫头我是真真不放心啊,我愧对祖先,无颜面对养育我的草原,只盼皇上能争气阿。
苏茉儿笑道:那日您和皇上讲大婚之事,皇上怎么说?
太皇太后笑道:皇上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民间皇家一个礼。既然长辈说好,那必是好的,自然他按礼她守法的互敬互爱。你瞧瞧,真真是长大了,懂事明理。
说罢便唤传话小太监来,传皇上身边伺候的管事来。
一时玄烨身边的大太监梁九功颠颠的一路小跑来,通报后进了屋子,先一入门就跪下磕头,再起来小步子走到太皇太后所坐屋子的屏风后面,跪下垂头回话:回太皇太后,梁九功来了。
太皇太后笑道:这几日,皇上可好。
梁九功忙道:回太皇太后,主子一切安好,昨个太医请了平安脉说,现在日子热了,主子又是年少血盛,便开了清热理气的代茶饮。
太皇太后便要方子看,梁九功忙从怀里摸出来,双手捧给苏茉儿,苏茉儿捧给太皇太后看,却见上面写着:橘红1。5钱,
炒枳壳1。5钱,
甘菊3钱,
炒谷芽3钱,
霜桑叶3钱,
羚羊5分,
鲜芦根2枝。
水煎,温服。可以清上焦实热,理气健肾解胃,煎汤或者代茶饮均可。
太皇太后看了道:这个倒也罢了,这几日皇上歇在那里?
梁九功道:回太皇太后的话,皇上这些日子不过在荣主子惠主子那里,前日倒是一个人安置的。
太皇太后便道:知道了,这些日子仔细伺候着,皇帝快议婚了,万不可叫他在后宫上分了心。
梁九功垂头应道:嗻。
太皇太后又问道:皇帝这个时候还在写字么?现在伺候皇帝的是谁?
梁九功道:是,皇上末时刚习完箭,进了一盏茶,进的香。这会应该跟着太傅练字呢,在皇上身边伺候的是魏珠。
太皇太后点头道:下去吧,好生伺候着。
梁九功忙叩头躬身退出不提。
且说一日赫舍里练习完教养麽麽所说礼仪,见日头偏西,到了要准备晚饭的时候,便和翠墨道:现在回房去怕是无聊的紧,前日我见古书上曾讲道的养生药膳中有道菜,十分简单,却甚是有趣,不如你和我去做了送给祖母和额娘吃。
翠墨便道:姑娘日日大日头下的站着,这会子不累么?况且这要入夏的天,别看日头西去了,这地面上可热的紧呢。
赫舍里道:不碍事的,终究女子修习餐点,也是为人妻者的理应要做的。
翠墨道:姑娘哪里都好,就是道理太多,我这也是为您好,您若病了,老太太给我剥了皮事小,您这大事可耽搁不起啊。
赫舍里奇道:你这丫头现在愈发伶牙俐嘴起来了,不碍的,你且跟我来。一边说,一边和翠墨来到了索尼夫人自己的小厨房里,这会小厨房雾气腾腾的,人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见她们主仆二人到来,都忙得扔下手上的活计,一起站起来陪笑道:大姑娘来了。
赫舍里忙道:快别这样,你们且去忙巴,别耽误了祖母的晚饭是正经。然后叫来厨房管事,按照心里想的东西,单单的独要了一份,叫翠墨端着,然后在小厨房边别的屋子,自己便开始拾掇起来。
翠墨在一旁冷眼看着,见赫舍里取了一个成窑的清花瓷盆子,用七成白粳米,三成白糯米,叫翠墨取了平时自己喝茶时候存的雨水,再加三成茯苓、莲子肉、桂圆肉、芡实米、山药来拌匀,然后捏成大长条子形状,叫人蒸熟后,切成饼片。翠墨道:这看起来倒没什么,就是这材料着实复杂。
赫舍里笑道:这个不算什么呢,比这个复杂千倍的吃食也是有的。
翠墨道:那必是宫里的了。
赫舍里道:宫里的自然是好的,但终究不能围绕父母膝下共享天伦之乐,恐也没什么味道。
翠墨见赫舍里心绪沉闷起来,便忙问道:姑娘,您做的这个究竟叫什么?
赫舍里笑道:这名字是最普通不过的,叫茯苓饼。虽说叫茯苓饼,里面的东西,却是一个安魂养神的药方呢。
翠墨便道:阿弥陀佛,我的好姑娘,您若开了医馆,必当生意兴隆。
赫舍里道:此话怎讲?
翠墨笑道:俗话说:良药苦口,姑娘你又会下方子,又会做饽饽,又会方子饽饽一起下,大家都可以不吃药了,自然都来吃饽饽了。
正说着,就见进来一个人拍手大笑道:你们两个偷偷跑这里来吃什么好吃的呢。
二人一看原来是赫舍里的亲生妹妹芳惠,赫舍里笑道:什么也瞒不过你这个猫鼻子,这种地方都能被你寻来,我这饽饽还没孝敬祖母呢,就怕要被你算计去了。
这时饼已经蒸熟,便亲自切了片,装了盘子叫翠墨端上,挽着芳惠的手道:等祖母和额娘吃了,我在给你弄,咱们一道去见祖母去。
一边走,一边听芳惠絮絮叨叨的道:我本以为你在房里,结果带着妹妹去却没见到,倒给祖母瞧见抓去箍着我们描花样子,实在憋闷,我就求祖母说看看今日有什么点心,才走过来就听见厨房管事说你们在,我就来了,可巧叫我赶上了。
一边说一边就到了索尼夫人房外,门口的小丫头忙向里面传道:大姑娘二姑娘来了。
赫舍里从翠墨手里亲自接过盘子,自己端着和芳惠进了屋里,见自己的祖母,两位太太,和两位妹妹都在一起闲话玩笑。
见她二人进来,索尼夫人道:叫你去看点心怎么样了?你姐姐本来身子弱,现在又每日劳动修习礼仪,你怎么还叫姐姐端东西呢。
赫舍里笑道:这是芳仪给祖母和额娘,叔母做的饽饽,才做好惠丫头就来了,我怕给她算计去,便自己端着了。
芳惠亦笑道:祖母好生偏心,我抢了半日大姐姐就是不肯给我,即是饽饽害我,那等祖母额娘和叔母享用了,我便都吃了,方才解我冤屈。
一席话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一时赫舍里将茯苓饼分与众人食用,索尼夫人笑道:这个味道倒也甘淡,你是从哪里学来的方子?
赫舍里道:孙女前日无事,随手翻的《神农本草经》上称:“茯苓性平,久服安魂养神,宁心补脑,健脾和胃,润肤悦颜。那日我无意看到,便记下了,这些日子,祖母额娘日日忙乱,就连叔母,亦忙得清瘦了许多。芳儿想,这个当是芳儿的一片孝心罢,以后怕这样也是不能了。
说罢眼泪滚滚而下,噶布喇夫人红了眼眶一把抱着赫舍里哭道:我的儿。亏你想的仔细,额娘终是心疼你的。当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一时众人慢慢劝解住了,这时厨房过来传话道:晚饭好了。
索尼夫人便道:就摆这里罢,今个我们娘们都坐一起吃罢。
一时摆了晚饭上来,众人默然饭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