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洗三 ...
-
凤仪宫的宫人们不知道西宁帝与林皇后在殿内说了些什么,只见西宁帝没待一会儿就离开了,只余林皇后在殿内很久也不见她叫人进去伺候。绿萝心中有些担心,便站在殿门口轻轻道“娘娘,奴婢等可否进来?”
“进来吧。”林皇后的声音缓缓响起。
绿萝,红英闻言匆匆进去,却见林皇后眼中泛红,似是哭过。红英性子急躁,见此忙问:“娘娘,是不是陛下有说了些什么让娘娘伤心了?”
绿萝看了看红英“你这丫头,怎么总是记不住,陛下岂是可以胡乱编排的。”
“本来嘛,娘娘原本好好的,陛下一来就这样了。”红英不满地噘了噘嘴。
“你这丫头,”林皇后笑了笑,“不是,是陛下将公主交给本宫抚养了。本宫是太高兴了。”
林皇后此言一出,不管是绿萝还是红英一时都没话可说了。作为近身伺候林皇后的人,没人比他们更清楚这对林皇后有多重要。林皇后虽得西宁帝敬重却没有宠爱,在这深宫之中陪着她的只有宫务,宫人还有数不尽的寂寞。虽然不跟其余妃嫔争宠,却还是羡慕他们有自己的孩子。如今陛下将小公主交给林皇后,正好可以让林皇后有寄托。以她们对林皇后的了解,她一定会好好照顾公主的。想到这些,绿萝出言道“恭喜娘娘。”
红英慢了半拍也高兴地说道“恭喜娘娘啦。”
“好了,既然公主以后就养在凤仪宫,有些东西也该预备起来了,红英,你去让周公公着人将东侧殿重新打理一番,以后公主就住在东侧殿。”林皇后吩咐道。
红英福了福身正准备退下。却听林皇后又道“让他们准备素净一点的东西,毕竟岑妃才薨了。”
“是”红英应了一声就退下去找周公公了。
红英走后不久,林嬷嬷便从清宁宫回来了。林嬷嬷知道公主会养在林皇后膝下比林皇后自己还要激动高兴。比起几个大宫女单纯为林皇后高兴,林嬷嬷深知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宫中,子嗣都是一个女人的倚靠。纵然林皇后没有皇子傍身,但有一个公主将来也算有了依靠,何况这位公主还很得西宁帝的心。
“娘娘,”林嬷嬷想了想说道“清宁宫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后日是公主的洗三礼,该如何安排,要提前准备才好。”
“岑妃薨了,洗三是少不了的,满月恐怕会取消,这样吧,就请定国公府和平西侯府的女眷进宫参加,别的就算了。”
“娘娘为什么还请平西侯府,陛下那边会同意吗?”
“平西侯府是公主的亲外家,陛下会答应的。况且从此以后公主就是本宫的女儿了,为了她好也不能斩断这层联系。”
“娘娘想得周到,那老奴这就去安排人通知这两府的女眷后日进宫。快到午时了,娘娘也劳累了许久,让蓝云给娘娘传膳吧。娘娘用完膳休息一会。”
林皇后听林嬷嬷唠叨了一会笑道“嬷嬷快去吧,我也不是小孩子了,绿萝,蓝云她们会伺候好的。”
林嬷嬷看了看绿萝,见她点了点头方离开去安排后日的事情。
看着林嬷嬷的身影消失,绿萝才对林皇后道“娘娘,蓝云已经准备好午膳,有您喜欢吃的奶汁鱼片,您移驾膳房用膳吧。”
林皇后点点头与绿萝一起到了膳房用膳。林皇后食量不大,用完膳还有不少菜没动,就对身后的绿萝和蓝云道“余下的菜你们拿去分了吧。”
“是,多谢娘娘”绿萝蓝云一齐答道。作为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绿萝、蓝云她们的膳食也很好,甚至一些低位嫔妃也比不上,但同皇后的比就差远了,况且在宫中,主子赏菜更代表着信任和荣誉。
林皇后回到寝宫正准备休息,就听紫玉来报说公主哭个不停。林皇后先着人去请太医,又连忙赶去暖阁。暖阁之中的人见皇后来了,纷纷下跪请罪,林皇后却没搭理他们。见摇篮里那么小的公主哭个不停,十分可怜,林皇后不禁将她抱在怀里轻声哄着。说来奇怪,原本哭得十分伤心的公主被林皇后抱起来以后,哭声渐渐变小,最后竟在林皇后怀中睡着了。此时太医也来了,来的还是院判李安。
李安仔细检查了小公主对林皇后说道“娘娘安心,公主很健康并无异样。”
林皇后却不能安心“公主上午还好好的,为何这会就哭个不停呢?”
“回娘娘,臣早年也曾遇见过这样的,婴儿有时啼哭不停并非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是没有熟悉的味道,只要能让她感到安心自然不会再哭。臣听娘娘所言,娘娘抱起公主后公主就不哭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林皇后点点头,“有劳李太医,绿萝送李太医出去吧。”
绿萝送李太医出去,还塞了一个荷包“有劳李太医,这是娘娘赏的。”
李太医拱拱手“多谢姑娘,告退。”
蓝云是几个贴身宫女中唯一从定国公府出来的从小就跟着林皇后,见此对林皇后说“如此看来娘娘和公主真是天定的母女缘分。”
林皇后正轻轻摇着摇篮,眼睛盯着暂时还不是很好看的小公主轻声道“我想也是这样的。”说完林皇后看了看跪在下方的奶娘“这次就算了,若再有下一次,你就自去内务司领罚。”
被送回内务司,不只是丢了差事这么简单,还会牵连家人一起受罚,想到这些奶娘身子一抖“是,奴婢一定好好照顾公主。”
定国公府正院之中,定国公世子夫人正带着三个妯娌去给定国公夫人请安。定国公有四子一女,长子林德、幼子林贤以及长女林玥即林皇后是定国公夫人所出,次子林善、三子林礼乃府中姨娘所出。几人到了定国公夫人居住的和安院,见正堂坐着一位年近六旬,面容和善的夫人连忙请安。
定国公夫人见他们来了笑着道“坐吧。”
待几人坐定,世子夫人见定国公夫人心情不错便笑着问“母亲今日可是有什么喜事?”
定国公夫人指着她笑道“你呀,难道会读心术不成。不过今日确有一桩喜事,陛下将公主交给皇后娘娘抚养了,传话让咱们后日进宫去参加洗三礼。”
“这是好事,不过宫中最近只有岑妃有孕,难道岑妃出了什么事?”四奶奶问道。
“岑妃薨了,这也是我找你们过来的原因。平西侯府这会恐怕也得了消息,一会老大家的过去跟平西侯夫人通通气,别叫此事再生出枝节来。”
世子夫人点点头“是,儿媳待会便过去。”
世子夫人杨氏出身清流世家,与林皇后是闺阁密友,后来又成了姑嫂,感情自然更不一般。听闻林皇后要抚育公主心中不免为她感到高兴。
杨氏回到自己的院里换了身素净衣裳便乘着马车去到了平西侯府。现任平西侯夫人是岑妃的嫂子,听闻定国公世子夫人来了,连忙带着人迎了出来。杨氏看她衣着素淡,眼眶通红便知道平西侯府已经知道岑妃薨了的事情了。
“夫人节哀。”杨氏拉着平西侯夫人的手轻轻说道。
杨氏此言一出,就见平西侯夫人的眼泪刷地又出来了。众人见了免不了又是一通劝慰,平西侯夫人才慢慢平复下来。
“让世子夫人见笑了。”平西侯夫人一边抹着眼角的泪水,一边说道:“夫人也知道,侯爷只有这一个妹妹,我家公婆走得又早,我几乎是看着岑妃娘娘长大,拿她当半个女儿看待,谁想她就这么走了。侯爷知道了,不知会有多伤心。”
杨氏听着也觉得伤感,抹了抹泪说道:“夫人节哀,娘娘是走了,可还有公主在啊。”
都是聪明人,虽则伤心,平西侯夫人闻言就知道定国公世子夫人是为何而来了,言到:“对啊,还有公主,如今公主刚出生就没了亲娘,就是不知道公主以后由谁抚育啊。”
杨氏见平西侯夫人还不知道,便答道:“宫里传出消息,说岑妃娘娘临走时将公主托给皇后娘娘,陛下也答应了。我今日过来就是来请夫人后日一同去宫中参加公主的洗三礼。”
杨氏说完,平西侯夫人想了一会便道“皇后娘娘贤德,有皇后娘娘照料公主,是公主的福分。”
侯夫人这么说固然是因为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可更是为公主感到高兴,公主有林皇后抚养,比宫中其他人抚养,不论是对公主自己还是对平西侯府而言,都是最好的安排。
“姐姐放心后日我必去的。”
杨氏道:“那后日便等着妹妹了。”
二人眼神相对,虽无笑意,但都明白该如何做了。
送杨氏走后,平西侯夫人的长女岑敏便问道:“娘,以后咱们府中要与定国公府亲近起来了吗?”
“亲近自然是要的,毕竟有公主在”侯夫人顿了一下,“可也不能太近,否则便太打眼了。”
见长女似懂非懂,平西侯夫人便说:“不必着急,以后慢慢你就清楚了。”
岑敏点点头不再说什么了。
这厢杨氏回了定国公府将平西侯府的情状与定国公夫人说了说,国公夫人点了点头:“辛苦你了,公主洗三的礼物你要先准备好。”
“是。”世子夫人点点头,“那儿媳就先回去了。”
宫中也在为洗三礼忙碌。虽则不会大办洗三礼,但是宫中嫔妃,皇室宗亲,以及定国公府和平西侯府的女眷要参加,也实在不是件小事,况且公主还颇得帝心。
虽则众人忙成一团,但洗三的主角小公主此时却在林皇后的寝殿安睡。因着公主要林皇后哄着才睡,林皇后便将公主的摇篮移到她的寝殿之中,让紫玉和奶娘时刻照应着。
“娘娘,”绿萝见林皇后正在为缝制衣裳,便轻声说:“小福子刚刚过来,说陛下一会儿要过来用晚膳。”
林皇后点点头,“照往常的例准备一下吧。”
绿萝行礼退下去准备了。
天将将擦黑,西宁帝就来了凤仪宫。
“陛下今日怎么来得这样早?正好晚膳已经备好,陛下先用膳吧。”林皇后说道。
西宁帝点点头。
“皇后,公主怎么样了?明日洗三可准备好了?”
“陛下放心,臣妾都安排妥当了,只是臣妾想先给公主求个恩典。”
“何事,你说。”
“公主的封号按理要周岁才赐下,臣妾想为公主求个乳名。”
西宁帝沉默了一会“皇后说的是,不如就称寿姐儿吧,希望这孩子能健康长寿。”
“寿姐儿,好名儿,寓意也好。臣妾代公主谢谢陛下了。”
西宁帝点点头,“朕先回去了,好好照顾公主。”
林皇后福了福身送西宁帝出去了。
洗三这一日,众人都聚在凤仪宫等着看公主,因着是西宁皇室许久不见的公主,大伙备的礼物都不轻。时辰一到,众人就见林皇后抱着个小襁褓出来了。收生姥姥早就等着了,依例,众人先往银盆中放入添盆礼,寻常人家也就是些铜钱、银锞子,这次宫中众人往盆中添的多是珍珠、宝石一类,把收生姥姥乐得不行,过了洗三礼,这些可都是她的呀。这是公主的好日子,林皇后和西宁帝都很重视,所以即使是韩贵妃虽对西宁帝给公主取了乳名不满,也没有闹幺蛾子,洗三礼进行得很顺利。收生姥姥刚把公主放进水里就听公主哇哇大哭,众人见此都笑着恭维起来“一听这声音就知道公主机灵,哭得多大声啊。”也有些皇室长辈笑着说:“呦,瞧瞧咱们的小公主,长大一定是受不了委屈的。”收生姥姥不愧是经验丰富,三两下就将小公主放进襁褓中包好了,然后拿着颗大葱往襁褓上打了三下,边打边念:“一打聪明(“聪”与“葱”谐音),二打……”至此,洗三礼就完成了。洗三之后众人便都离去了,定国公夫人,世子夫人杨氏,平西侯夫人却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