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夜话 ...

  •   堂下跪了十几个平头百姓,一个个低着头。另一边站了几个衣着富贵的男女,满脸不忿的表情。一见到沈澈从后堂出现,众人连忙对他行礼:“拜见沈大人。”沈澈笑呵呵应了,又问身旁的太原知府:“文清,何事竟然要闹到本官的案前?”
      太原知府王文清早已向沈澈汇报过了,此时不过是走个过场:“启禀大人,自上月以来,太原府境内多户大户遭遇失窃,不仅丢失了不少金银财宝珍贵文玩,贼子甚至盗完珍宝后趁夜色将其中几户人家的卧房点火付之一炬,户主和夫人几乎有性命之忧,可谓是胆大包天。此事在我太原境内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也给不少人家带来恐慌。事关重大,特意来向大人请示。”
      沈澈点点头,又问:“那这些百姓与此事有何关系?”
      王文清回禀:“此事说来甚是奇怪。堂下这些百姓家中都被搜出不少被盗窃的宝贝,这些百姓大约共有一二百人,但可能还有漏网之鱼。堂前跪着的这几户人家是所获最多的。”
      “哦?”沈澈喝了口茶,“莫不是有什么江湖人士弄了一出劫富济贫的把戏?”他笑了笑,却没人接口。一旁的按察使黄大人悄悄拽过沈澈的衣袖,低声道:“我的祖宗,你还有心情开这些玩笑。被盗窃的人家里有几户连我都惹不得,这才找了你来,这事儿可得速速平息才是。”
      沈澈拂开他的手:“你说锦衣卫江大人的祖宅?还是前任首辅孟大人回乡后的宅邸?还是长公主乳母的宅子?”黄崇义擦了擦汗:“这真是……唉,既然大人你都知道了,咱们还是快些处理完这次的案子吧。长公主的乳母是太后身边最得用的女官,她前些日子还派人到我府上,敦促我早日破案,更别说江大人,若是让他的锦衣卫来插手,咱们可真要吃亏,您看……”
      沈澈摩挲着惊堂木,俯过身子在黄崇义耳边道:“你想怎么弄?从这群人里面挑一个贼人出来?还是一伙?”黄崇义连连点头。沈澈笑了:“你瞧着他们像有这般能耐的人?”他直起身子,端肃道,“贵人们要的是真相,而不是明摆着糊弄他们的替罪羔羊。况且,我对幕后贼人的想法,也是颇为好奇……”他自言自语着。
      黄崇义看不懂他的神色,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道:“那在下就听沈大人的,万望您能把这件事儿处理妥当了,也劳烦沈首辅在中间说上几句好话,在下就想着,盼那几位大人别有不满。”沈澈神色奇怪地看着他:“首辅大人和那几位的关系恶劣地众人皆知,他要是在那几位跟前替你说话,你可就真的被他们惦记上了。”黄崇义对沈澈不按常理出牌的话张了张口,无言以对。
      堂下之人地几位大户早就等得不耐烦了,碍于沈澈还未说话,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此刻见沈澈将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其中一人上前一步道:“沈大人,此事牵连甚广,那贼人穷凶极恶,我和夫人当晚差点就死在火里,夫人至今还心神难安,请您务必抓住凶手,严惩不贷。”
      沈澈端着脸听完他的话,肃然道:“柳相公放心,本官定会将此事放在案头,敦促按察使司和太原府尽快查找线索,到时候还请各位配合我们办案。”柳老爷这才点头,对着沈澈又是一礼,退下了。
      等好不容易应付完这群人的时候,天已经几乎黑透了。跪着的百姓被带回了狱中,大户们也纷纷离开。沈澈吩咐众人整理好案卷,自己走到一边,半弯着腰问苏席雪:“狗儿饿了没有,咱们吃饭去。”
      沈府后院的桌上早就摆放了七八道美食,沈澈洗了洗手,指着其中一盘烤鸭对苏席雪道:“你尝尝这太原的鸭子,比起京城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日后师叔带你去京里吃最正宗的。”苏席雪接过侍女递过来的荷叶饼,包了个卷儿蘸酱咬了一口,浓郁的肉香和鲜美的酱香在口中蔓延,她正是饿了,狼吞虎咽吃下一个卷,夸赞道:“皮脆肉嫩,真是好吃,师叔我给你包一个。”
      沈澈摇摇头:“小孩子家多吃点肉。我这把年纪喝点粥就是了。”苏席雪睁着眼睛道:“师叔今年也才三十不到,哪里年长了,我师父还喜欢和我抢酱烧鹅吃呢。”沈澈扑哧一笑:“师兄这贪吃的脾气果然还是没改,”他慢慢喝着粥,就着凉拌的野菜,倒也有滋有味,“师叔瞧你一直想说话的样子,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苏席雪犹豫了一下道:“师叔,你觉得这案子是谁做的?”沈澈吃了一筷子木耳,不在意地回道:“谁知道,说不定就是那些百姓中的一伙呢,黄河凌汛,粮食欠收,地主又不肯宽限纳粮,把他们逼急了说不定真能干出什么事呢。”
      “所以,师叔同情这些百姓吗?”
      “同情?那不是最主要的。狗儿,你知道我朝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苏席雪犹豫了一下道:“是……土地。”
      沈澈笑着点头:“没错。历朝历代,最关键的东西,就是土地以及与土地有关的人,就是这些百姓。做好了跟土地相关的事情,那所有的麻烦就解决了一半。”
      苏席雪斟酌着问:“那商人呢?我听说,有一些官员颇为看重商业,甚至……”“甚至想着开放海禁?”沈澈接着她的话说下去。苏席雪挺直了背,嗯了一声。
      沈澈摸摸她的狗头:“我也听寒风说了,你这孩子,在杭州听说和周家的公子关系密切?”他叹气:“首辅何尝不知,我何尝不知开放海市好处极多,但是相伴而来的,问题也极多。且不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相关的法律条例如何制定无人懂得,更需要慎重。”
      沈澈用筷子夹起一颗花生,细细咀嚼:“再者,沿海一带盘根错杂的走私势力难以拔除,当地士绅和众多船主之间利益矛盾极为复杂,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江南一地的事情,对中央朝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得不承认,首辅做不了这件事,他愿意叫陈唯善养兵以退倭寇,尚且被群臣指责培养心腹,更何况牵扯这么多人利益的一件大事?国朝,实话说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和财力去一方面压下士绅的不满,一方面将倭寇赶尽杀绝。所以,目前能做的,就是将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然后把最根本的土地问题做好。”
      沈澈真是出乎意料地坦诚。
      苏席雪有些茫然:“师叔,您为什么要对我解释这些?”沈澈拍拍她的头:“在杭州,你对首辅大人很不满吧,”他皱着眉,“周家那小子,能说出什么好话,”他道,“师叔不想做你心中的坏人,但是周家也并不是什么坏人。你以后就会懂得,这世上对错并不重要。什么时候你能坦荡地利用别人和被别人利用,你才算明白了大人世界的规则。”
      苏席雪细细思索这番话,突然她想起一件事:“师叔,我在杭州之时,也遇到过这样的案子,财物被盗,家宅被烧,寒风有对您说过吗?”沈澈喝完一碗粥,吩咐一旁的丫鬟再盛一碗:“我听说了,但那件案子和这里的案子不是同一回事。所处环境不同,犯事者的目的不同,背后的利益所向不同,怎么会是一般情况?”
      苏席雪默然,她抬头看着沈澈的眼睛:“师叔,那我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能得到别人的利用呢?”
      沈澈愣了愣,过了一会儿,他说:“今天太晚了,此事休提,”他看着苏席雪执着的眼神,无奈道,“你师父他,也不愿意让你知道这些,我欠了他天大的人情,总归会护着你才是,乖狗儿,莫要烦心。”
      苏席雪看着沈澈,一字一句道:“师叔,我师父说,我娘临终前曾经拉着他的手,一遍遍告诉他,我姓苏,钱塘苏氏。师父从小就告诉我,我不必抛弃我的姓氏,也不必抛弃我的过往,不仅是长辈会保护我,更重要的是,那些是我现在人生的由来。我只是想知道一个真相,无论结果如何,我愿意为此而承担后果。”少年清亮的嗓音在空气中飘荡。
      沈澈苦笑一声,终于道:“罢了罢了,你这孩子,也无需说的这么坚决,”他捧起茶杯,眼神在茶雾中有些迷离,“你的父亲,苏敬修大人,当年他在朝堂挥斥之时,我还在翰林院默默无闻。当时朝堂之上有两股势力,一是被瓦剌劫走的正统帝,一是匆忙登位的景泰帝。等正统帝复辟,囚禁景泰帝之时,这两股势力仍然在胶着,因为即使景泰帝在锦衣卫和武将的拥护下登位,但是他没有任何后代,景泰帝一系的臣子,便力主今上立了景泰帝长子为太子。因为此事,不少朝臣血溅朝堂,也闹出不少血案,甚至闹到太后出面。但是最终,双方都妥协了,今上坐稳了皇位,太子也被确立。”
      苏席雪低声道:“想必苏敬修大人一定是支持景泰帝的一员吧。”
      沈澈笑了,他摇了摇头:“我至今都无法想象,你的父亲为什么这么做。他一手扶持景泰帝登基,但本身却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的拥护者。他支持的是正统帝,也就是今上,但同时认为当立景泰帝之嫡长子为太子以保国家稳定,景泰帝对他而言不过是国家危亡之时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众人都难以理解,毕竟景泰帝对他的礼待是众人皆知的。苏敬修大人这一行为,可以说是不忠不义。因此他不被当时朝堂上的任何一方势力所接纳。其实,当时朝堂之上没有人能够只手遮天,就算是首辅也不行。只要有一方势力愿意救他,他就不会死,可惜,他得罪了所有人。”沈澈总结道。
      苏席雪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种心情。苏敬修大人被处刑当日所言,“吾忠于国,未忠于君”,此时想来更是微妙,他忠于自己认定的制度,却背叛了两朝的君主,众叛亲离,委实叫人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那么,首辅大人也是支持太子的了?”
      沈澈默然,随即一笑:“‘文臣立太子,武将立皇帝’,这句话你没听说过吗?”
      “师叔你这话可真是大逆不道。”
      沈澈点点她的鼻子:“别想那么多了,去睡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