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85、赏园林.苏扬.竹韵 ...
-
赏园林.苏扬.竹韵
有一个故人住在竹林深处,那里有一个小竹屋,屋前有张用竹子制作的小圆桌,桌子周围有几张小竹凳。初秋,清晨,拿着一壶酒慢悠悠的去找故人。下午,阳光穿过竹林,竹林中暖洋洋的。然后两个人就优哉游哉的坐在小竹凳上喝着酒,晒着太阳,听着风经过竹林时吹起的沙沙声。——题记
这是2018年10月29日记录的一个小幻想,有些诗意与美好,遥远得仿佛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我没想到有一天会走到一个地方,那里竹叶萧萧,竹枝疏朗,在久远的过去,那里曾有一些人对竹子如痴如醉,他们早已走过,而他们精巧构思的园林中,竹林依旧风姿卓约,影韵动人。
扬州的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穿过南部住宅区来到四季假山,跟随着导游的讲解观赏四季假山,不禁折服于建园者精妙绝伦的构思。由四季假山往北,便是种竹观赏区,里面收集了许多珍贵的竹子。据说这里曾经的主人十分爱竹,所以院子内种植了非常多的竹子,而随意3片竹叶的组合都形似“个”字,因此园子被称为个园。漫步于竹林小径,听着风吹动竹林带起的沙沙声,我想起了曾经的梦想与期待,没有游人,没有竹屋,没有酒,便独自一人就坐于林中小径旁的石凳,饮啜几口凉透的开水,算是以水代酒,心是美的。
逛了一圈拙政园、狮子林和留园,在即将禁止入景区之前,成功踩点进入虎丘。看完充满传奇色彩的剑池和苏州的标志性建筑云岩寺,准备下山时,发现宝塔山的西北面有一大片竹林,林中有小径蜿蜒穿过,便决心下去一探究竟。竹林地处偏幽处,此时已近日暮时分,游人稀少,更是清幽,林深处有鸟声,纤细如弦拨翠屏,竹枝疏落清朗见风骨,竹叶沙沙婆娑风中,音韵悦人。在这样的小径中稍稍走一趟,我觉得比奔走过几座城市要有益得多,至少对于我的生命是如此。在行走中发现,竹林中央,小径一旁有供游人休息的亭子,竹子搭建的框架,茅草覆盖亭顶,别有风味,而茅亭的一旁,有流水潺潺流过,更为亭子增添了几分灵东。几分惊喜,几分赏景,我在茅亭中小坐了一会儿,很是满足。
在观前街听完评弹之后,便踩点闭园之前来到沧浪亭。苏州四大名园中,参观前面3个园林时都会租一个讲解器,细细听听园林的介绍,贪婪地了解与记忆每一个亭子、匾额等的由来,关于它们的诗句与构思,钦佩前人的才华的同时,脑子也忙碌得找不着方向。所以参观沧浪亭时,决定无目的地走走看看,看得懂与否都任它随风去。
当我走进翠玲珑,透过四面宽阔镂空的窗子,发现四处都是竹景,而西边的窗子、竹子和墙面,更是融合得仿佛是一幅古味十足的画作。为了辨别看到的是实景还是画作,我特地凑近去细细辨别,发现那确实是实景,其让人产生错觉的一大原因在于竹子背后的墙壁。墙面本为白色,经过年岁浸染,风雨侵袭之后,有些斑驳,颜色微微黛青,与竹子青翠的颜色很是搭配,整体协调得让人产生错觉。从翠玲珑出来,到了种竹观赏区,一边观赏一边沿着小径走到最东边的围墙前,白色的墙壁晕染着些许淡黄和藕粉,此时日光有些西落,眼前麻衣竹的影子被日光打在墙上,竹影纤细小巧,或疏朗于白光中,或重叠为一片片阴影,阴影中又有千万种姿态,随着风吹动竹林带起的节凑,竹叶的影子兀自独奏翻旋的同时,也在配合着整体的节凑在墙上轻微移动。太过于偏爱这一隅的景色,我便蹲在那里,看着墙影随着风婆娑起舞。原路返回到翠玲珑时,发现东侧见山楼白色的墙上,也被竹影高高地装饰着,登上见山楼,楼上布满了竹影,就仿佛是由于夕阳的纵容,竹影抛弃了束缚,在楼上,或者说在园子中,肆意攀爬。
当我坐在翠玲珑前的石栏杆上记录园中的竹影时,已经是日暮时分,清风吹过,竹叶沙沙,鸟鸣婉转悦耳,清场闭园的女声也开始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