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沈安睡得迷糊,隐约听见有人推门进来,骤然清醒。
前世数年军旅生涯,她养成的习惯,即使睡的再深,也能清晰的探知周围的声音。
有些东西烙刻在骨血里,纵然换了一具躯体,也磨灭不去。
一睁开眼,卫昭被锦瑟牵着站在榻边,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沈安。
见她醒了,松开锦瑟的手钻进她怀里道:“阿姐,昭儿好想你,以后你都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好不好,我怕。”话语里藏着深深的依恋和恐惧。
这孩子近来愈发黏他阿姐了。
也不怪他,宫变,亡国,从最尊贵到阶下囚,即使一个六岁幼童,也能感觉到待遇的变化,又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身边的亲人也只剩下这个姐姐,除了她还能依靠谁呢?
“好,阿姐答应你,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陪着你。”直到,你不再需要我。
这话,沈安对卫昭说,同时也是对自己说,珺儿,你放心,这一世就算拼尽全力,我都会替你守护昭儿,护他性命,守他周全,助他夺回卫家的天下。
沈安摸摸他的头,温声道:“昭儿想不想去院子里,阿姐带你出去看看好不好,这里和你以前住的地方不一样呢。”
“嗯嗯,我跟阿姐去,阿姐去哪我就去哪。”
沈安牵着他的手,又叮嘱锦瑟,“你且在这里守着,待逸王的人过来了便来院子里寻我。”
“是,公主您带着公子小心些,这里毕竟是别人的地方,不是在咱们宫里头。”
“我有分寸,你莫要太担心了”说完便带着卫昭出去了。
宋吏家的院子,较之一般封疆大吏的府宅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倒是对得起他清廉的名声。
这位宋大人虽出生清贫,却少有才名,年纪轻轻便中了进士,后又在梁都娶了亲,据说还是位名满京城的世家女子,从此在朝堂上顺风顺水,年级轻轻便升了礼部侍郎,愣是和同届的状元都拉开了极大的差距。
大家都极看好这少年,他也确实争气,任侍郎几年后顶了告老还乡老尚书的缺,成了本朝最年轻的尚书。
不过后来,这位宋大人的经历就不太美妙了,外放松州刺史,一干就是十余年,再没升过一官半职,后又遇到了沈安这个“人渣”,没事搅得好好的松州鸡飞狗跳,闹得他寝食难安。
沈安甚至在想要是宋吏知道自己是沈安的话还会不会如此客气的对待自己。
想想宋吏铁青的脸,她心里就莫名的,兴奋。
不过这园子虽小些,却胜在雅致,朱栏白石,绿树清溪。阶下石子漫铺成路,小桥通溪,曲径接连,后院墙侧,有大片梨树兼着芭蕉,结着圆黄可爱的果儿,周边还种着些稀罕的药材。
走了小会,卫昭便喊累要停下休息,沈安无奈,只得抱他去凉亭小憩,这娇惯的性子迟早有一天得给他纠过来。
卫昭刚坐在石凳上便唤她:“阿姐,昭儿想听你以前给我唱的那首歌。”
沈安头大,她不是卫珺那般学琴棋书画,受诗词歌赋熏陶长大的,哪里会唱什么歌,可看到卫昭的眼睛又不忍心拒绝他。
她取出怀中的玉笛,这是珺儿死时仍紧紧握在手中不肯松开的,玉是好玉,纹理细腻,触手生温,轻吹一声,音色圆润纯厚。
轻轻捻指,清亮乐声缓缓从指尖流泻,丝丝离愁,点点别绪,却夹杂了一点欣喜,耳边那人的声音似又响起,“阿沈,等我,八百里关山云和月,我是要和你共赏的。”
她,终于再次完整吹出了整首曲子。
卫昭在一旁拍手,笑着夸赞姐姐的歌好听,沈安一笑,是啊,好听,如今这曲子于她不过好听二字而已了。
回廊尽头,一袭身影闪过,旋即消弭在树阴里。
锦瑟匆匆跑过来,道“逸王派人过来请公主和公子赴宴”
“知道了,我们这就去。”沈安收了玉笛,又细细嘱咐了卫昭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