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毕业旅行 ...
-
第一次长途旅行,我妈差点把半个家都装在行李箱里,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每天打电话联系,我忍不住想告诉她她闺女早已经独自在另一个城市生活过五六年了。
“你们一起去的都有谁啊?我都认识吗?”她一脸警惕地问我。
“我和赵子涵啊,还有两个拎包的……同学。”
“男生?”
“嗯。”
“有男生帮帮忙也行,但一定要注意,男女之间的距离。”她也不知道怎么形容,比了一个注意的手势。
“知道了。”
唉,我一个心理年龄30多岁的人还要接受这种盘问。
陈辰说要再带一个他的同学,这样人数也平衡,我们当然双手赞同,然而到了车站集合看到那位同学的时候我差点惊掉下巴:这不是赵子涵未来的老公常磊吗?看着两个人像陌生人一样客气地互相问姓名的场景真是感觉迷幻。
在火车上,为了打发时光,赵子涵提议打牌,输的人要在脸上贴纸条。常磊不同意,坚持一块钱一局。于是两个人认识的第一个小时就开始斗起了嘴,就像曾经我无数次见过他们的样子。两个人一路吵吵闹闹,闹到了大学,闹到了研究生,最后直接闹到了婚姻里。我坐在窗边看着他们忽然相信了宿命的说法,注定在一起的人,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都会冥冥中被安排到一起。那么我呢,我的宿命是不是已经被改写了?
还是说,宿命无法被改写?
火车缓缓到站了,四个人看着窗外渐渐密集的高楼,还没下车就已经兴奋起来了。“走吧,去吃小笼包!”
这不是我第一次到上海,却是第一次看到2005年的上海,还是像印象里一样繁华。旅游景点也没有太多商业化的痕迹。我们几个人在城隍庙里逛吃逛吃竟然就花掉了半天。
“要不要吃冰糖葫芦?”赵子涵指着街角的店问我们。
“这是北京特产吧?”常磊无情地怼了回去。
“就不能是北京人在上海做的吗?”
“为什么要在上海吃北京特产?”
两个人毫无逻辑地吵了半天,我和陈辰在旁边笑到停不下来。
小吃街的尽头有一件卖手工艺品的店,玻璃窗里陈列着各种当时流行的银饰和编织饰品,我们两个女生立刻就被吸引了。
在琳琅满目的小饰品中有一条红豆编织成的手链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手链下面的垫布上有一首手写的诗: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这不是写红豆最有名的诗句,甚至还有一点哀伤,出现在这个人来人往的热闹店铺里倒是别有一番感觉。
“看中这个了?”陈辰看到我的样子走过来问。
“不是……总觉得这个有点特别。”
他看了看,从我手中拿过去,对老板说:“这条我买了。”
“哎?”我回头想拦住他。
“送你的毕业礼物。”
我戴上手链,仔细端详了一下,看看陈辰空荡荡的手腕,又拿起另外一条一模一样的:“那我也送你一个。”
晚上饱餐一顿以后立刻赶到了期待已久的东方明珠塔,之前路过上海那么多次,竟然都没有来过这里参观。随着电梯缓缓上行,耳边的声音也越来越模糊,眼前的一切像是一个个定格的画面一帧一帧存进了脑海,比如穿着白色衬衫的陈辰,比如肆无忌惮笑着的赵子涵,比如认真讲解的常磊,比如此刻无比真诚的我们。
“哇,快过来!”电梯门一打开,赵子涵就冲刺到观景玻璃窗前。
从塔上往下看,城市灯火辉煌,霓虹灯映得夜晚如白昼,整个外滩的景色都尽收眼底。光芒映在每个人的脸上,照出微妙生动的变化。
“来拍个合影吧!”那时候还不流行自拍,我们找了一个旁边的大叔帮我们拍照。
“1,2,3,茄子——!”站在观景窗前,城市的灯光在我们身后像正在绽放的烟火,所有的永恒都失去了光泽。那是最开心最单纯的时光,身边有我最好的朋友,和我第一个喜欢的人。直到许多年以后,我再次来到这里,再次看到外滩灯光通明的夜,心心念念的,也依然是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