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湘西地界地处山区,唤作武陵山脉。那渝湘边境、酉水河边,有村唤作枫林村,村头渡口唤作枫林渡。
这一带山势险峻,村子与世隔绝,名不见经传,可风景却是绝佳。春有一江春水,夏有山寺桃花,冬有雾锁寒江,虽皆美不胜收,却唯秋景最摄人心魄。地上若有仙境,当在秋初此处。
美则美矣,奈何山路崎岖漫长,深山小村终年也无几个远客,更不与山外通人烟,唯与山口的镇子交通,世世代代也就这么过去了。
今夏雨水甚多,好像每朵云彩来了都得抖下几滴雨似的,于是水涨河宽,今夏渡头的摆渡人两岸间打一个来回,花的功夫也就格外地多。渡头是公家的,一篙两篙都是一般酬劳。那摆渡人却也不在意多出力气,每天仍是唱着船歌在河上来去。
“小船夫!这河水见天地涨,你又那么卖力,怕是每日要多吃两碗饭吧?还不快求那老龙王少行几日雨哟!”
一条方头渡船慢慢地靠向码头。船才拢岸,撑船的小伙便霍的跃上码头,拍了一掌那打趣他的渔夫,渔夫手里提的草鱼闪着银光晃来晃去。
“涨便涨,又不吃你一粒粮。”
渔夫呵呵笑着跑走了。船夫也笑了,系了船小憩片刻,不多时又往对岸去了。
天色将晚,大概不会有什么人要过渡了,这趟便是今天最后一班。靠了码头,船夫在船头一躺,翘着脚哼着曲把草帽往脸上一盖,只等太阳落山便回家。
小曲还没哼完两段,他忽听得岸上隐约有人轻唤:“先生,打扰了。”
他没在意,悠悠地把最后一句哼完。那声音重又响起,这次稍微大了些。
船夫把草帽掀开一个缝,瞥了眼岸上,岸上只有一个人。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那人是在唤他。长这么大还没人唤过他“先生”哪。他掀开帽子一骨碌爬起来。
来人是个年轻男子,年纪看着与他相仿,生的斯文白净,穿着白衫黑裤。他肩上挎着个帆布包,背上还背着个板子似的物件,用黑布包着。这人瘦瘦高高,说话打扮都挺文气,像个城里学生模样,却怎么到这山沟沟里来了?看他身上衣服湿漉漉的,还粘了不少泥土,定是在山里摸爬滚打了多时。
“请问,这里是青龙镇地界吗?”来人问道,口气很是恭敬。
“青龙镇?离这有两三个山头呢。”船夫眉头微皱。
来人叹了口气,面露愁色。“唉,走了半天,还是迷路了。”
船夫抬头看看天,说道:“这位兄弟,天色不早了,不如先在我们村住下吧。上来,我渡你过河。”
“那就多谢了。”
年轻人高兴地走上码头,踏上渡船。许是赶了一天路腿脚没力气,船一动,他身子一歪差点栽进河里,还好船夫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拉住。
“谢谢,谢谢。”年轻人面上微露羞赧之色,连连道谢。
船夫看着他一笑。“看你都累得脚下没根了,到了村里赶紧歇息歇息。”说罢把绳一解,篙一撑,渡船就离了岸。
青山两岸走,斜阳铺水中。晚来放晴,船夫心情舒畅,边撑篙边唱起了船歌:
兴亡事,恨与痴,轻轻一曲渔歌子
落花盟,流水约,烟蓑雨笠归去也
年轻人倚在船帮远望,触目尽是青山绿水,听过船歌更心旷神怡,一路艰辛已忘了三四分。
“好听,这歌叫什么名字呀?”
“荒腔野调,哪有什么名字哟。”船夫笑了笑,“对了,还没问你叫什么,从哪里来呢。”
“哦,我叫李雨枫,从北平来。”
船夫听了一惊。“呀,你从北平来的?乖乖,我个乡巴佬这辈子还没见过那么老远来的城里人哩。看你文绉绉模样,可是个学生?”
“是,大学才毕业。”
“念的什么书?”
“我学的是美术,油画专业。”
“油画是什么画?…罢了,你讲我也不晓得。不过你来这荒山野岭里做什么呢?”
“我听说青龙镇附近有个青龙山,景色很美,就坐了三天的火车过来写生。唉,没想到一进山就转了向,找了半天还是找错了地方。”
“你是来画山水画的?”
“是啊。”
“那你可没找错地方。”
“怎么讲?”
“我们枫林渡的景,比哪里都不差哩!入了秋,更是仙境一般美。”
“真的啊?那我一定得看看。”
“待你歇好,我带你看个够!”
“那太好了。”李雨枫说道。然后他忽然想起,还不知船家姓甚名谁呢。
“对了,不知先生怎么称呼?”
“沙湘江。”船夫回头看了眼大学生,又补上一句,“以后可莫唤我先生了,怕唤上三遍我也不回头哩!”
李雨枫点头应道:“好,都听先生的。”
沙湘江扬起眉毛,又回头看他。李雨枫反应过来,不由以手抚额。两人相视而笑。
一群野鸭飞来落在两侧,伴着渡船慢悠悠划过镜面似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