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娟娘之柴氏 ...

  •   行了几日的路,终于到达了颍州。
      因娟娘最牵挂的是自己的母亲,于是一入颍州城,一行人就径直来到了娟娘记忆中的娘家。来之前虽担心过是否已搬走一事,但经向附近茶馆进行确认,让她们吃下了定心丸。
      因担心娟娘见到家人之后情绪激动而让家人产生怀疑,便安排小猫陪她在附近的茶馆内等待,雨娘与九儿前往拜会了。
      敲了半天的门,门终于被打开,一位年轻妇人出现在了眼前,此人是娟娘的大嫂高氏无疑了。她扫了雨娘和九儿一眼,说出来的第一句话竟是,“两位稍等。”然后,转身走了进去。
      雨娘和九儿被高氏弄得一头雾水,呆呆地站在原地,只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须臾过后,高氏再一次出现,与她一同出现的还有她手里用纸包的东西。她来到门口,将用纸包的东西递给了雨娘,谦卑地道:“家中贫寒,现也只剩这两个馒头,望两位师父不要介意。”
      原来,高氏将她们当成了化缘之人,九儿心中疑惑:自己只听过和尚化缘,这道士道姑化缘之说,真谓是闻所未闻。
      雨娘将纸包的东西递回高氏手中,解释道:“想必您是误会了,我们不是来化缘的。”
      高氏一怔,随即问道:“那两位师父是?”
      “实不相瞒,我们与楚家大小姐相识,此次经过颍州,是特地来看望楚老夫人的。”雨娘解释道。
      “你们说的楚家小姐是?”高氏两眼圆睁,再次扫了扫眼前的两个女子。
      “据我所致,楚大小姐的闺名叫惜珏。”因一直都叫她娟娘,所以她在阳间的名字雨娘也是临出发前才知道的。
      高氏脸上露出一丝的惊讶,踌躇片刻之后将她们迎进了院子,她指了指院内摆放的凳子,道:“屋内简陋,只能委屈两位在这里坐下了,我这就去叫母亲出来。”高氏举止端庄,想必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不过也难怪,以当年楚家的兴荣,这也正常不过。
      不一会儿,高氏领着楚老夫人柴氏走了出来,柴氏一头的白发,整个身子可能是因为太过瘦弱缩成了一小团,她拄着拐杖被高氏搀扶着坐到了前面的凳子上。
      雨娘和九儿急忙站起身来行了礼,然后也坐下了。
      柴氏先开了口,道:“听我儿媳妇说,你们认识我的珏儿?”
      雨娘立刻回道:“晚辈叫雨娘,这是我的妹妹九儿,我们是在五年前的光州与珏儿相识的。”娟娘曾说,五年前她曾陪卢生在光州住过半年,于是雨娘就编出了在光州相识的这么一段。
      “原来如此。”柴氏点了点头。
      雨娘继续道:“珏儿离开光州后,我们有过几次书信往来,后来突然就断了。关于珏儿的遭遇,我们也是不久之前才知道的。”
      听到这里,柴氏微微垂下了头,长长叹了口气。
      雨娘伸出手拍打着柴氏的手背,安慰道:“我们与珏儿相处虽不过数月,但知她心善,待人真诚。如今她在那一边,应该是会被善待的。”
      柴氏强忍住泪水,感激地点了点头。
      与幻梦中出现的那位意气风发的楚夫人相比,眼前的这位白发老人可谓是失了生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家族没落,丈夫入狱枉死,加上唯一女儿的香消玉殒,老人家能有一息尚存也是难得了,九儿难免心生怜悯。
      “我们家都是粗茶,还望两位不要介意。”方才不见踪影的高氏竟然是煮茶去了,她端着茶壶和茶杯从旁边简陋的屋子里走了出来。
      “您这是哪里的话,是我们冒昧打扰,还望两位不要介意才是。”九儿急忙站起身来,帮着高氏摆起了茶杯来。
      高氏边沏着茶边说道:“怎么会介意,两位能专程来看望母亲,我们还感激不尽呢。”高氏沏完茶直起身子看了看简陋的四周,道,“如今我们楚家没落,当年的那些人,各个对我们避而不及,没有一个愿意来看我们。未曾想,第一个来看望我们的,竟然是三妹的好友。”她歪着头扫了一眼雨娘和九儿,问道:“两位一身道姑打扮,与我家三妹是如何相识的?”
      “此事,说起来话长。”其实雨娘不善于编故事,除非有人事先将编号的故事说给她,之后由她来复述倒是可行,不过临场编个故事呢,确实为难了她。不过她还是懂得临机应变,回道,“简而言之,我们姐妹在光州时受到过珏儿的恩惠,后来又十分投缘,就以姐妹相称了。”
      “原来如此。”高氏点了点头。
      九儿担心高氏继续追问,便立刻转移了话题。她望着简陋的房屋外观,问了一句:“我曾听珏儿说,她夫家十分富裕,他们就没有帮衬一些吗?”
      高氏长长叹了口气,也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三妹还是楚夫人的时候,也是瞒着夫家偷偷救济的我们,后来他们把三妹赶出了家门,又怎会主动帮助我们呢?”
      “我们曾听珏儿提起,她当年嫁过去的时候楚家为她准备了十分丰盛的嫁妆,既然后来她回了娘家,当年的嫁妆也都该退回来了,既然有了嫁妆,你们的日子因该不会…”
      “一提起那些嫁妆,我可真是气不打一出来。”九儿的话还没说完,一向端庄的高氏竟生气起来了,“当年三妹被送回来后,为了去别处给她治病,我们离开过颍州一段日子,那嫁妆的事情就没有跟卢家提起过。后来三妹去世,我们回到颍州,才想起嫁妆这一件事,我相公就去卢家提了这件事,可谁知那卢家竟然不肯,还把相公给赶了出来。”
      “卢家不肯返还那些嫁妆?”九儿很是诧异,“那你们就没有去官府告他们吗,按照惯例,那些嫁妆是要被退还给楚家的。”
      “怎么没有,”高氏再一次叹了口气,“可他们卢家在这颍州只手遮天,官府自然是与他们沆瀣一气,怎会帮我们拿回嫁妆。”
      “实在是太可恶了!”虽然九儿猜得八九不离十,但亲耳听过后,还是忍不住生气。
      “自古以来,就有句话,叫作民不与官斗,我们是斗不过他们的。”柴氏静悄悄地开了口,“我就在这里等着,等着我儿此次科考金榜题名,待他衣锦还乡,我们就可以堂堂正正去跟卢家要我女儿的嫁妆了。”
      其实,即便是他们如今的身份,也是可以堂堂正正去要回嫁妆的,只是世间黑暗的地方太多,有时“堂堂正正”四个大字也需要身份来衬托了。
      “原来,珏儿的兄长是进京赶考去了。”雨娘漫不经心地开口道,“既然如此,家中的生活想必更加艰难,我和妹妹虽然晚来了三年,但也算是及时。”
      雨娘突兀的一番话,高氏听得有些愣住了。
      九儿看到雨娘给自己使了个颜色,立刻会意,从袖子里拿出个钱袋子来,直接递到了高氏的手里。
      高氏似乎猜到了里面的东西,急忙要塞回九儿的手中,只是九儿躲得快,没给高氏这个机会。高氏急忙道:“正所谓无功不受禄,这些钱,我们真的不能收。”
      雨娘立刻站起身来说道:“大嫂,你收下这些钱,合情合理。”接着,雨娘就又向九儿使了个眼色。很明显,这故事她是编不下去了。
      还好,编故事她可是在行啊,她说道:“与珏儿在光州相遇之时,我们处境十分艰难,多亏她数次馈赠银两帮我们度过难关。这钱袋子里也只是几个碎银子,远不及当时珏儿所赠,但您先收着。我们还有一些还未收到的银两,待收到了,再给您老人家拿些过来。”
      高氏不再坚持,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婆婆。
      柴氏缓缓站起身来,问道:“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九儿答得心虚。
      不过柴氏还是摇了摇头,“不行,都说是馈赠了,哪里有要回来的道理。再者说,是珏儿给的,你们如今转过来给我们,也不合乎常理呀。”
      “伯母,您这句话就说得不对了。”雨娘义正严辞地道,“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当年我们有难时,珏儿向我们初出予援手,如今珏儿家人有难,我们怎么可以视为不见呢。”雨娘指了指晴朗的天空,“若是如此,我们岂不是要遭雷劈。”
      突然,门外传来孩子们的吵闹声,不久,大门被打开,一男一女孩童追打着跑进了院子里。

      在茶馆里,九儿将见到她母亲和大嫂的经过讲给了娟娘听,娟娘听后忍不住掩面哭泣。
      “原来你嫁的男人果然是个混账啊。”一向对男人有偏见的小猫忍不住吐了一句。
      “既然确认到嫁妆真的没有被返还,我们就从嫁妆着手,替伯母把嫁妆给要回来。”雨娘面无表情地道。
      “可是,方才大嫂也说了,官府和他们沆瀣一气,通过打官司要回嫁妆,估计难于登天。”九儿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阳关大道走不通,我们可以走阴间小路。”小猫坏坏地一笑,“以雨娘一身的功力,去卢家偷他几次,把嫁妆偷出来,不成问题。”
      “偷出来之后呢?”九儿有时候不太明白小猫那完全不切实际的邪门歪道,“偷出来的东西叫赃物,赃物无论出卖还是典当,都极其容易被发现,到时候你是让伯母去坐牢呢,还是大嫂去呢?”
      “那怎么能叫偷呢?”小猫一脸的不满,“那嫁妆原本就是属于娟娘的,如今娟娘不在了,自然就属于她娘家人了。拿回自己的东西,哪里叫偷啊?”
      “若像你说的,官府就把嫁妆判给伯母了。”
      “你方才不是说,没判给伯母是因为卢家和官府沆瀣一气吗?”小猫反驳道。
      “不跟你说了,”九儿气得脸都红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好了好了,天快暗了,我们赶快找个客栈住下来再说。”雨娘站起身来,径直走出了茶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