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政变逃亡 ...

  •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挥兵入京。金陵城内一片凄惨景象:百姓家破人亡,城里动乱不堪。朝中诸朝臣见风使舵,大多数臣子为求自保。纷纷临时倒戈相向,皇宫中宫人们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动乱带来的必然是灾难,逃乱,驸马府亦不免如此,上下早已慌成一团。当朝驸马周似远急急遣散仆从,济予足够的银两让他们各自逃命。众仆人都走了,唯有华阳公主的贴身丫环翠英怎么也不肯离开。她跪下向驸马哭道:“驸马,这几年来,公主待翠英亲如姐妹,给了翠英再生的机会,不管如何,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公主的,就算死也要与公主在一起!”周似远看了她与华阳公主一眼,深叹一口气,颇有感触道:“翠英,我知道你感恩公主曾经将你从恶霸手中买回来,可现在不是你回报我们的时候,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是可贵的,我不想让你的年青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你明白吗?”

      “翠英知道,驸马、公主你们是为翠英好,可公主刚刚有了身孕,在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有人照顾。翠英又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公主呢?”翠英急道,“更何况与公主永远不分离,这是翠英自己要选择的生活,即便有什么不测,翠英也不会觉得遗憾!求驸马让翠英留在公主的身边,不要赶翠英走。”她说得声泪俱下,让人动容。

      华阳公主也很舍不得翠英,她隐约地感到恐慌,于是,泣泪向周似远恳请道:“驸马,我一直视翠英为妹妹,我不想让她离开,就让她与跟我们一起走罢?”

      “好,公主,趁现在出城还来得及,你带着文圭与翠英化妆成普通农家人立刻就走。你们到燕京去找我的授业恩师秦照坤,他会视你们如已出的。你们只要找到恩师他老人家就安全了,没有人知道我与恩师的关系,朱棣父子也难找到你们。”周似远悲痛地感喟道,泪似要流出来,却又强忍住。

      “夫君,你不跟我们一起走?”华阳公主惊恐地问。

      周似远将双手放在华阳公主两肩上,似乎是在给她注入独自坚强面对的力量。他深情地望着她,眼中含着泪,道:“公主,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不顾圣上的安危,弃他而去呢?我对不起你还有即将出生的孩儿,不能好好地保护你们。”

      “可是,驸马,你也清楚:即使你留下,也不能扭转既定的局势,皇兄会理解我们,不会怪我们的 。”华阳公主更伤心了,心中无比的凄楚。她也非常地矛盾,一边是他深爱的夫君,一边是他敬爱的皇兄,她谁都不想失去,但她却清楚地知道,很快,她就会同时失去他们两个。

      “公主,如果我们仅仅只是要活着的话,又何须逃?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要不站在圣上这边,燕王根本就不会杀我们。公主快走吧,越拖延只会越难逃离!”不管周似远如何着急地劝戒,无赖华阳公主就是不走。他心急如焚,大声道:“为了二皇子,为了咱们的骨肉,公主,你一定要安全逃离出去,快走啊!”周似远也不顾华阳公主的哭泣,把她连劝带拉弄进马车,命令车夫赶车。随即连忙掉头就向皇宫方向奔去,无论华阳公主如何喊叫,他就是没有回头,一往直前,英雄有泪,但不能轻易让人看到,尤其是在自己所爱的女子面前。他很想回头再看看公主一眼,但他害怕,害怕回头后再也没有勇气继续向前。

      华阳公主与翠英带着着两岁的小皇子一路顺利的出了城门,但却在远城的郊外阔野处遇上了朱高煦,他带领的两千人马驻扎在这一带,尚未入京师。朱高煦打量着被截阻的华阳公主等一行人,轻声问道:“附马不在身边,公主你一个人,如此急急忙忙,这是要向哪里去?”
      “怎么,本公主去哪,还需向二王子一一交代不成?”华阳公主嘴角带有一丝的嘲弄,愤愤的答道。

      “公主自是可任意远游,可本王那两岁的小侄儿太小了,”朱高煦盯着朱文圭,似在说给那小娃娃听一般,“不适应到处漂泊,还是跟着本王要好些,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本王决不会亏待了他。”

      “你够狠,居然连自己的亲侄子也不放过。”华阳公主愤怒地两眼都要喷出火,冲朱高煦喊叫道。“他才刚刚两岁,能给你们够成什么威胁?!”

      朱高煦扭过头去也不答话,扭头示意雷震。雷震乃朱高煦麾下第一大将,长得高大威武,他走向公主所坐马车,欲夺走朱文奎。华阳公主护着小皇子,大喝道:“大胆狗奴才,你敢以下犯上。”雷震见公主那威严激怒的面庞,欲抢又止,他倒不是被华阳公主的喝斥声给吓着,而是从心底有一丝同情她此刻的境遇。

      朱高煦二话不说,一把将朱文圭从华阳公主身上拉抢过来,也不管二皇子的嘶肺痛哭。华阳公主欲下车来夺,被翠英狠命拉扯住,说道:“公主,他们那么多人,你抢不回二皇子的。”翠英见华阳公主要下车去抢夺小皇子,翠英忙向公主耳语道:公主,他不是真正的二皇子,真下的二皇子安排在赵府里。华阳公主听闻,心下宽慰了几分,只是可怜了这个无辜的孩子,生命才刚刚开始就要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朱高煦俯身低向华阳公主,脸上带着一丝笑意,道:“公主,我的妹妹,你是聪明人,何必做这没用的挣扎?你还是快走吧,否则等王兄我改变主意了,到那时可别怪我不顾兄妹之情连你都留下了。”

      驾车的车夫听了,也不等公主发话,快马加鞭赶着车跑了。远远的都能听到华阳公主喊叫:“朱高煦,你这个没有人性的刽子手!你会遭到报应的。”马车走远,公主询问翠英怎么知道这个二皇子是假的?翠英有些心虚,因为她也是为了保护公主随口说的,但她去不知事实上也是如此。

      “是驸马告诉翠英的,驸马怕公主不顾自己的性命拼死保护小皇子,所以让翠英在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说出来。”翠英不敢直视华阳公主的眼睛,生怕自己的谎言被拆穿,而华阳公主身心俱疲,满腹忧虑,也无心多想。

      朱高煦身边谋士姚广乔不解的问:“王爷怎么放公主走了?”朱高煦悠悠道:“女流之辈,何足惧!”话虽如此,可朱高煦不知为何,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不安,这种不正常的感觉,他认为可能是马上要攻城,会发生不寻常事的原因所致。朱高煦的话,姚广乔却不以为然,他提出将公主追赶回来,但朱高煦觉得多余,并没有采纳。

      “我们抓住公主,可以要挟驸马束手就擒。”姚广乔看向公主远去的马车,再次建议道。
      “对付驸马用得着用这样下三滥的手段吗?”朱高煦回道,他不是没想过抓住公主来要挟周似远,但他又自负武功高强,想着战胜对方不在话下。

      皇宫内上下一片混乱,大势已去。建文帝绝望之极,欲举剑自吻,贴身太监王钺哭喊道:“皇上,太祖圣上曾留下锦镶,嘱咐皇上在关尽时刻开启,太祖圣上有此举,定是别有一番用意。说不准锦囊中自有妙计可助皇上躲过此劫,何不现在打开看看?”朱允炆听闻,精神顿振,止住悲痛,唤人取来。看了锦囊,心头一喜,还真有出逃之计,大皇子朱文奎已由武林中高人带走,二皇子朱文圭交给了驸马,也有了很好的安处,他现已无忧,找周似远前来商量一番后带着几个侍从,仓皇逃离。只是后宫的妃嫔就顾不上了,只得由她们赴身火海。
      燕王朱棣次子朱高煦天生神勇,带领的大队人马,率先闯入皇宫,一路无阻,他带着一批人正四处搜找皇帝。周似远早早带兵守候在德庆门,这里正是建文帝的出逃处。

      “驸马文武双全,对当下的形势想必知道得很清楚,是不会不识时务的!”朱高煦瞧着周似远,傲慢地说道。

      “朱高煦,此一时,彼一时,何谓时务,时务岂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尚且自鸣得意如此,二十年后,你的下场只会更凄惨。”周似远说罢哈哈一阵大笑。不明所以,听了这话,朱高煦居然隐约感到脊背发凉,为了掩饰这莫名的不安,他立马持刀杀过来,喊道:“少废话,看招。”朱高煦臂力强劲,对于他狠且猛的攻势,周似远尽力避其锋芒,用软而绵的力道化解,四五十招后,朱高煦用力太足,已累得有些气踹。而周似远却仍气定神闲,趁他疲软时,展开反攻,渐渐地,朱高煦已难以支撑,眼见即将败下阵来,朱高煦身边的勇猛武士一一上阵,雷震、石晋、李高等均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高手。尽管周似远的元气已折损大半,可对付这几个武林高手,还不在话下,但他很清楚:自己并不占优势,再这么耗下去,自己迟早会束手就擒。于是,提高力度,用剑气逼退石晋,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刺进李高的腹部,李高嘴里喷出一大口血,倒地而亡。

      朱高煦的“军师智多星”姚广乔是个四十多岁的瘦削之人,他眼见一时难打败武功高强的周似远,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于是,他对身边的一个小官吏耳语了一番。此时,周似远带领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卫兵已被朱高煦的手下杀得一个不剩。朱高煦的一部分士兵在姚广乔的眼色下,已进祟庆殿内去搜查皇帝的踪迹。而朱高煦与石晋、雷震两高手共同对付周似远。战至傍晚,还未决出胜负。这时,姚广乔不失时机地大声喊道:“启禀王爷,华阳公主与二皇子已被抓获,软禁起来。”这句话让战得正紧的周似远听闻,方寸大乱,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在他分心的这一瞬间,在诸高手的剑气笼罩下,周似远受了严重内伤,口喷鲜血,时时想着华阳公主他们,也太过在意他们,以致于轻易就中了姚广乔之计,明白过来,为时已晚。这时,从祟庆殿跑出来一个小吏报告,没有发现建文帝的行踪,只有两具烧焦的尸体。周似远听闻,带着受伤的身体冲进内殿,对着焦尸一阵哭喊:“皇上!臣,救驾不力!”,他看了看已经冲进殿内的朱高煦等人,一阵狂笑,那是种绝望而又悲苦的笑声,伴随着内力的发出,整个屋宇都在震动,笑毕,气力耗尽。周似远绝然地用手里的长剑刺入自己的小腹,倒在了焦尸上。朱棣带领的人马也赶到了大殿内,周似远直视着朱棣,对他讽喻一笑,安然地闭上了双眼。他的最后的一笑,让朱棣甚感不安,以至让他都没有心思感慨一位青年才俊的逝去。朱高煦恭敬地朗声对朱棣道:“父王,皇帝已崩,驸马自吻。”朱棣不动声色,只是看着那几具焦尸,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这里面,绝对没有建文皇帝,这令他十分地不安。但他知道,那两具已无法辩认的焦尸又必须是皇上与皇后。

      “皇帝已经自焚,按君主礼厚葬。”朱棣话音刚落,姚广乔适时的接着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有燕王,文韬武略,无人可与之匹极,应接任大统。”随行而来的燕王部下及临时倒戈、投靠燕王的臣子们连声附和,均表赞同,朱棣推迟再三,“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