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朱买臣新官上任,会稽郡举郡震动。郡下所辖各县的县长、县令亲自率领属员夹道欢迎,光是公车就有上百辆,场面很是宏大,老朱是赚足了面子。

      那个时候都是黄土铺路,人工夯实,开始的时候还算平整,过些日子,阴天下雨,人来车往,路面塌陷,崎岖不平,就在所难免。驱车在上面行走,骨头架子都可能颠散了。当年,武帝巡行天下,因为沿途道路难行,怪罪下来,好几个郡太守畏罪自杀。老朱虽然无法跟皇上相比,好歹也是一郡的最高长官。县官不如现管,得罪了太守可不是好玩的。——事情倒是不大,毕竟体现了领导的权威。于是,为了迎接新任太守的到来,会稽郡的大小官员们便发动老百姓,将朱太守临郡的必经之路全都修整了一番。朱买臣前妻夫妇也在被征之列。

      却说朱太守的豪华公车在前,后面呼啦啦跟着上百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迤逦而来,给人的感觉好不拉风。进入会稽郡的地界之后,老朱百感交集,假如身边没有这么多人,他真想大笑三声:哈哈哈,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远远的,在那些埋着头,忙着洒水修路的人当中,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他的前妻,她同他的丈夫也来治道——为了他。想当年,他朱买臣走霉运的时候,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现在,他时来运转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锦上添花。此时此刻此地,这个人的出现,是上天安排的吧。他叫随从停下车,同前妻夫妇打了个照面,跟他们寒暄了几句之后,吩咐跟在后面的车辆把这夫妻二人拉上,一起来到太守的府邸。他将他们安置在后园,供给衣食。——有郡太守罩着,他们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劳碌了。

      似乎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在旧时的电影里,屏幕上应该出现个大大的“完”字。暗示人们,自此以后,剧中的主角过上了好日子。

      不错,到目前为止,朱买臣的所作所为,都显得很有人情味儿。可是,一个月以后,他的前妻“自经死”。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收梢。

      日子过得好好的,她为什么要自杀呢?关于这女子的死因,有好几种讲法。

      有人说,她是羞愧而死。当年,她百般羞辱,弃之不顾的书呆子朱买臣,现在飞黄腾达了。富贵之后,又不计前嫌,对自己颇多照顾。老朱的大仁大量令她自惭形秽,同时也追悔莫及,后悔自己看走了眼——曾经,有一份泼天的富贵放在自己眼前,自己却没有抓住。痛悔之下,自尽而亡。宋人林景熙有一首诗,持的就是这种观点。

      远望车尘汗雨流,自知覆水已难收。

      为君富贵妾羞死,富贵如君不自羞。

      也有人说,这女子的羞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朱买臣。老朱多年寒窗,受尽苦楚,为官以后,不去思谋报效主上的恩宠,造福一方百姓,反而摆出这么大的阵仗,目的,不过是在前妻面前爽一把。以至于,她都为他感到羞愧。她后悔自己有眼无珠,当初怎么跟了这么一个人。于是自杀。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朱妻实际上死于朱买臣之手,被逼无奈,走投无路,只得自尽。

      关于朱妻的死,班固只叙述了结果,而原因,却只字未提。但是,从隐藏在字里行间如草灰蛇线一样的信息推测,我认为,朱妻被逼致死的可能性较大。当然,这里所说的被逼,倒不一定是□□上的虐待——每天非打即骂,皮鞭凉水伺候。如果是这样的话,谁也受不了,不用三十天,三天就一命呜呼了。老朱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他要塑造一个宽仁的形象,就不能落人口实。

      朱妻的死,很可能是冷暴力的结果。试想一下,在草木扶疏,花香鸟语的后园,那女子同她的丈夫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吃饭和睡觉。原本,他们操劳了大半辈子,而且准备继续操劳下去。现在,竟然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象从悬崖降至平地,这突然的落差令他们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心里面,还有一阵紧似一阵的惶恐。间或,朱太守会从繁冗的公务中脱身,信步踱到她们的居所,抚今追昔,谈笑一番。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别有远意。每一句话,都如同重锤一样,敲在那女人心头。提醒她曾经是多么的尖酸刻薄,多么的有眼无珠,多么的恶形恶状。就算朱太守不来,那些送饭的仆妇,府里的管家,洒扫的杂役也会躲在一边嘀嘀咕咕。讨论的中心议题就是,这不要脸的女人当年不耐清贫,弃夫别嫁,现在,也好意思在这儿吃闲饭。这方面的人才,太守府里可是储备着不少。大家都还记得朱买臣在京师蹭饭吃的时候,那些人对他前倨后恭的态度了吧。这样的人在太守府里,这对夫妇的日子想必不会好过。他们也屡次向朱买臣提出辞别之意,但是每次,都被执意挽留。说的多了,老朱干脆就不打照面了。按照正常的套路走不行,那么,私自离开?太守官邸戒备森严,哪是你想走就走的。这对夫妻,已经完全沦为笼中的飞鸟,锦衣的囚徒。真正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甚至猜想,当日,朱买臣靠自己的火眼金睛在清道大军里发现这夫妻俩之后,停车邀请二人到太守府邸小叙,那敏感自尊的女人,一定是婉言谢绝了。——这泼天的富贵,与她无关。但是,在她没注意的某个刹那,朱买臣对身后的随从使了个眼色,那些人心领神会。于是,前妻夫妇便被半推半架地载回太守府了。——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绑架。

      她原本就是一个极度敏感、脆弱的人,否则,当年面对尴尬局面,就不会果断求去。这么多年来,也没有什么长进。在太守府里,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压力,她的自尊,被一寸一寸地凌迟。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才是个尽头。走投无路,只有死。那是解脱,也是救赎。
      那女人死了,兵不血刃。

      朱买臣最初的想法,未必是要置她于死地。之所以载她回府,一是令自己的富贵有个见证。这个女人代表着他的过去,在新与旧,穷与富的参差对照中,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二是为自己树立一个有恩必谢,有仇必报的形象。前妻在他几欲饿死的时候接济过他,这一点,他不会忘。史书上说,朱买臣回到家乡以后,“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第三就是实施自己的报复。圣经中说,爱是恒久忍耐,是不计人恶。老朱同学没有这样的觉悟。前妻于他有恩不假,可是,她也在他最需要她的时候离他而去。而他,竟然还放下身段,央求她留下。这还不算,最令他耿耿于怀的是,这女人临走时轻易地否定了他的富贵梦——那可是他在这魍魉人间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她的可恨,在于她不仅否定了他的梦想,也否定了他这个人。还有一点,老朱自己都未必意识得到。无论在恋爱还是婚姻中,最先离去的那个人,实际是掌握了主动,那被告知的一方,作为被动的受体,无论做了怎么的心理建设,一时半会儿,都抹不去被抛弃的阴影。有证据表明,老朱是一个恩怨必酬的人,一旦有机会,他不会轻易放过。篇幅限制,在此就不举例了。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她太脆弱,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脆弱。几乎还没受到什么顿辱呢,她就一个想不开,自挂东南枝了。——老朱的失误,在于以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参照系,他也不想想,有几个人能象他那样剽悍呢。

      这个错误,吕后当年也曾经犯过,为了培养儿子刘盈的胆气和毅力,吕后带着他去厕所里参观戚夫人做成的人彘,结果,惠帝被这剂虎狼之药惊得魂飞魄散,从此看破红尘,不理政事,纵情声色。

      ……
      时间依然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一个女人的死,在一个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男人的心里,是算不得什么的。只是,午夜梦回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人在微漠的悲哀中祭奠那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