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09 古代三 ...

  •   “晚生言晞,拜见王上。”
      俊秀的少年郎温声问好,声音干净温润,眼神干净清明。他两臂平举伸至身前,自眼前由上至下划过,行了个标准的揖礼。
      风姿清俊舒朗,优雅隽秀,尽显文人风骨。
      君尧将手中的毛笔放到笔架上,这个美艳过人却有着无上权势的女子转过身,唇角自然带了一抹亲切的笑意。
      “快快请起。吾早就闻名言家郎君风姿过人,才能出众。今儿个亲眼一见,着实属实。”
      闻言,言晞神态落落大方,“皮相乃外在,不值一提。”
      心下却是一松,政治讲究的是玩字眼,君尧的一个为表亲切之意而用的‘吾’,能说明很多问题。
      起码她没有用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朕’、‘寡人’、‘孤’,代表她不打算用权势迫人,暗含招揽之意。而言晞也一口一个‘晚生’,极尽谦虚之态。
      君尧笑笑,指了指桌子上的宣纸,“卿快来看看吾刚做的这幅画,不过拙笔,贻笑大方罢。“
      明知道言晞所急何事,君尧却只字不提,想考验一下这个少年心性才能到底如何,是否符合传言。
      只见言晞神情自若,不疾不徐的往前走了几步,看着君尧方才兴致之下所作的画作,乃一副意境开阔、不拘小节的锦绣江山图。
      “晚生斗胆,一赏此画。此画乃兴致所起,笔法自然,气势恢宏,充分表现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古人云:山水画之赏不过为:“不待丹绿之彩”、“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运墨而五色具, 谓之得”。此画意境雄浑,格局宏大,有——”
      言晞直视着君尧的眼睛,微笑却坚定的吐出了后四个字。
      “王、者、之、风。”
      君尧眯了眯眼,却畅快地笑了两声。
      生为女子之身,她无法选择,但总有些老学究,以此作为攻讦她的借口,着实令人生厌。
      但在此大争之世,一时英雄尚可称帝,茹毛饮血的卑贱异族屠戮万姓,她君尧有钱有地、护佑生民、条件完备,便是凭借一女子身份,问鼎皇位,有何不可?
      有何不可?
      “善。”
      君尧满足的点点头,在桌上的一些折子里翻了翻,不多时找出了一个蓝色本子,有些抱歉地说:“吾所会不多,政务尤差,实在此天下人才难寻矣。”
      言晞弯了弯唇,拱拱手:“王上言笑了。”
      第一次试探性的招揽受挫,君尧没有在意,把手中的折子递与言晞,道:“此乃去岁开恩科取士所用的试题,凡取进士共四十三人,吾未点状元,盖因无一人能达到三题均让吾满意。卿可一观,试作答也无妨。”
      言晞打开折子,题目均由白话文书写,大体意思为第一题问前朝亡于藩镇割据,有何见解与对策;第二题问如今天下异族环伺,中原动荡,如何平戎;第三题问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讲究以严苛的刑罚治国,却因□□面混乱而失败,如何看待其失败的原因及变法的前景。
      言晞快速扫过题目,结合花国几千年的战争史与厚黑学,心底大略地打了个底稿,心里却道女皇所谋不小。
      悄悄这题目里暗含的,平定藩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势必要进行改革,而周围的异族问题她也打算一并解决。而改革,与其缩手缩脚的在一桩已经破败不堪、被虫蛀空了的破屋上改,倒不如推倒重建来得简单。
      他面上却流露出一丝为难之意,犹豫道:“这些题目晚生乃第一次所览,可否给草民片刻时间,容草民思索一番。”
      君尧点点头,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卿可先就坐,一旁有纸笔。”
      “……”
      言晞有些无语,合着君尧早就有此打算,东西备的可真是齐全,心里却在默默吐槽有种高考的既视感。但是高考语文、政、治历史三科加起来都没这么复杂。
      他在心里快速构思着,一边写着草稿。
      第一题,结合前朝背景,花国主要军力不在中朝,而在诸侯、藩镇。此举好处在于,如果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强,就能有效集合地方力量,抵御北方异族入侵。并且地方自行解决兵员、后勤,朝廷所在地负担不重,补给线不长。
      弊处在于,地方做大容易威胁中央,前有诸侯混战,后有藩镇割据。因此总结下来,指挥权要集中,但是补给要善于发挥全局的力量。
      第二题,不能因为急于消除眼前的小患,而养成长久的更严重的大患。与国之间,远交近攻、合纵连横,都是不错的策略。
      而于异族,分而化之,徐徐诱之。以茶盐换羊毛皮草,最终在英国发生过的羊吃人事件,将会换个世界同样发生,不费一兵一卒,而用古人所不熟知的经济战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此乃绝户计。尽管言晞打定了主意要走一条实政之路,避免政治心机上的短板,却因为这条计谋,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计深远,善谋,不常与谋。”即,说他眼光长远,一条计策解决了困扰中原大地长久的异族之乱,令人咂舌。然而好在他虽擅长谋划,却又不经常出此绝计,令人畏而生敬。不知言晞得知后,是否会哭笑不得。
      第三题,老生常谈的改革。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则进。当社会迅速发展,过去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没有指导作用时,人们会自然想到改革。它如春雨后的草芽,纵使头顶有千钧巨石,也能凭着势不可挡的劲儿头把巨石掀翻。
      然而改革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民众。失去了民众的拥护,如无根之木、水中浮萍,无处可依。最后,改革就是斗争。改革从实质上将就是政治形式之下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不是风平浪静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
      君尧一开始还悠闲地在室内转转,翻翻书,品一品自己的画作,偶尔看两眼言晞的底稿。
      可随着他笔尖下流淌出来的字愈来愈多,君尧不由自主的停住了脚步,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言晞随笔写出的两三短句,越品越能体会出其中的精妙与深远。
      跨越千年时光,一代又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面对着花国一遍遍的在朝代的怪圈里轮回的现象,提出了不少卓越的构想。
      言晞不过是拜读了这些人的大作,虽然还谈不上融会贯通,但眼界与胸怀的开阔是必然的。
      后世一个普遍的、耳熟能详众人皆知的观点,说不定就是经过名家一遍一遍提炼出来的,如今被一个方满十四的少年写出,如何不令人震惊。
      言晞一边思索着一边下笔,突然,一旁的屏风后传来轻轻的衣料摩擦的声音,他的笔尖几不可察的一顿,随即自然的继续书写着。
      到最后,言晞方写完第三题的大致思路,君尧轻声拊掌,赞道:“大善。君有奇才,当治乱世之用!”
      揉了揉酸疼的手腕,言晞放下笔。“具体策论必为长篇大论,晚生就不献丑一一赘述了。”
      说着,他想收回那些纸,虽然在写的时候,他有注意避免写出过于惊世骇俗的语句,可看君尧的表现,可能还是略过超前了一点。
      超出半步是天才,可超出一步就是疯子,不为世人所容。
      君尧眼疾手快地抓过纸藏在身后,像偷了糖的孩童似的心满意足地扬眉笑着,有几分娇俏的得意之色,道:“卿不会连这些纸都要吝啬。”
      眼见君尧话语中的亲昵之意,显然是下了必定招揽自己的决心,言晞笑笑,“那便由王上处置。”
      君尧把纸夹进折子里,这才用眼神示意他,笑眯眯地问道:“卿此次前来,恐怕不只是为了做一份卷子罢。”
      狡诈的狐狸。言晞默默吐槽,明明是你给的卷子。
      “晚生素闻王上心有大志,然否?”
      君尧严肃了表情,手背在身后,声音平淡,“然。”
      “晚生还闻,王上囿于世家无人投诚,忧心商贾虽富,却无话语权与社会地位。”
      说完,不等君尧反应,言晞又是一个揖礼,此时却从眼前长揖至地。“若王上愿救我言家上下,草民从此为王上驱使。草民愿助王上掌握南方,平定北面诸国,王上可从王登基为皇。若一统天下,驱逐异族,便是前无古人的‘皇帝’您也当得。”
      言晞用低沉而具有蛊惑力的声音在君尧眼前缓缓铺开了一幕盛世图景,仓廪富足,丝绸满地,白玉为牛金为马。皇帝,文治武功盖过三皇,可追五帝,多么美好而诱人的字眼。
      她急速呼吸了两下,勉强压下心里的动容,保持神志清醒,苦笑道:“卿还真是一点亏都不吃,吾不过让你写份卷子,便要如此相诱。若我无法清醒,卿当如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