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是刻板印象还是歧视 ...

  •   涂洛落:“人总是爱把自己的刻板印象带入到其他人身上,有时还会带入到其他动物身上。比如说带入到猫身上,什么公猫会发腮更可爱,公猫都是夹子音,公猫粘人;母猫清秀,母猫性格更独立,母猫大多不亲人。”
      元青花:“说到刻板印象,现在各地都是刻板印象,严重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歧视,比如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即便没到歧视那地步,也并不意味着这种刻板印象就是没问题的了。而对猫的刻板印象就更加令人觉得莫名其妙了,猫甚至只是一只猫而已,人究竟对它抱有什么样的幻想呢?”
      涂洛落:“可能因为人类自大,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他者的独特性,或许这是造成人类刻板印象的原因之一。”
      涂洛落:“过分自大,以自己为宇宙万物的尺度和参照,忽略了猫身为独立个体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没有耐心去关注和了解每个猫不同的性格,只是简单粗暴的贴上标签,把猫按性别分类,什么公猫应该怎么样,母猫应该怎么样。”
      涂洛落:“这本身是一种懒惰和不尊重。”
      元青花:“嗯。”
      涂洛落:“贴标签的行为是一种认知简化,上面说了这种行为既懒惰又缺乏尊重。这个世界太复杂,个体差异又难以捉摸(人类文明有这么长的历史,但是直到1879年才有人开始研究个体差异。)。直接按性别因素贴标签,给人一种虚假的掌控感。就像上学时学会的数学公式,把它带入到题目里,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那样。刻板印象是一种认知捷径,就像数学里的万能公式一样。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万能公式,现实不是数学题,生命也不是一个个标签。”
      元青花:“如你所说,刻板印象某种意义上确实非常好用,当我不想要具体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只需要按照给人贴标签的方式就可以了。比如说,曾经我相过几次亲,他们具体是怎样的人我也忘记了,然而我却记得他们对我的方式竟然是那样的一致!送鲜花送巧克力送玩偶甚至是邀请我看恐怖电影……哦,天哪,他们难道以为我会吓到尖叫地扑倒在他们的怀里吗?一些人,他们对待异性尚且如此,更可况是人对不同物种的猫呢?”
      涂洛落:“对,刻板印象就是一种歧视。就像有些人喜欢在网络上云养猫,但是又无法接受具体的猫。跟你相亲的那些男士,其实根本没想过去了解你,他们想要的是剧本中的女主角,而非真实的你。这也是一种不尊重。”
      元青花:“还真是傲慢啊,有时候女性的处境也与猫类似吧。”
      涂洛落:“人以自我为中心出发,完全无视猫的存在价值。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人类的自大,遇上不会反抗也无法反抗的猫……”
      涂洛落:“再把问题聚焦到为什么直到1879年鸿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时,人们才开始研究个体差异。除了宗教等因素导致科学发展的滞后,还有另一个原因——权力结构的需要。”
      涂洛落:“历史上,按刻板印象给人分类,往往更利于维护等级秩序和既得利益。宣称“某类人天生如何”,是合理化歧视和压迫的工具。”
      元青花:“你是认为,这种刻板印象的背后还关系到利益,或者说利益阶层?我曾听人说过寒门难出贵子,也曾听人说穷山僻壤出刁民,很多人对穷苦百姓没什么同理心,反而认为那些资产阶级,那些地主老爷们才有良心呢!这种印象的形成,与我们经常提到的刻板印象有关系吗?”
      涂洛落:“这个话题真的能聊吗?”
      元青花:“可以哦。”
      涂洛落:“好的,其实我以前看一些电视剧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按财富分配道德。”
      涂洛落:“这个叫阶级偏见,它和刻板印象同根同源。都是一种歧视,加剧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涂洛落:“产生的原因是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富人的经济权利就是阶级权利,他们的财富资源使他们在社会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什么会备受歧视的穷人更为道德有问题呢?只是因为他们失权了而已。”
      元青花:“不过按照财富分配道德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古人还说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很多时候,生活在底层的人确实不太讲道德。然而我却也不信那些贵族就真正是纯白无瑕的,说句不好听的,吃到嘴里的肉,谁愿意吐出来呢?”
      涂洛落:“首先,“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常被断章取义,管子开篇说的是——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元青花:“那看来是我错用了,不,我甚至就没见过正确用法,以至于就这样‘断章取义’了。”
      涂洛落:“其次,贫困≠道德低下,马洛斯需求层次早已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往往需要安全感、尊严感等底层需求被满足后才有余力追求更高境界。为了生存而抛弃道德,这并非人性本恶,而是环境对人行为的塑造。人类道德水平受环境因素的可能影响,被扭曲成了必然影响。
      关于富人,更好的教育资源有可能会催生出更高的道德水平。但是历史和现实早已向我们印证过——上层阶级常因资源垄断而滋生特权思维。
      上海的小红楼,混乱的金融圈、娱乐圈,以权谋私的腐败官员……这些都说明了——权力若缺乏监督,必然腐蚀人性。”
      元青花:“阳光底下无新事,许多我们现在看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事情,翻开历史书一看,却发现原来过去的那么多年一直是那样过来的。”
      涂洛落:“一个悲观的历史循环:特权常滋生堕落,贫困常逼迫妥协。我学了教育学、心理学,或许以后会成为一名老师,但是我对这个社会挺悲观的。
      不过,弗雷莱说: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或技能,而是学会对不平等说“不”。
      或许我们应该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像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启蒙运动——就是由一群知识分子推动。而后来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是其中的先锋力量。知识是反抗的火种。”

      一好友知道我们这段对话后又延伸了一下:
      十一:“那我延伸一下,现在的刻板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十一:“以前人认识基本都是面对面,我主动去现实里和你接触,和你认识,然后不断去深入,后来互联网发展,生活节奏立马就快了不少,何止是对人的判断,对所有的东西都是快速的贴上几个标签然后形成自己对这些东西的判断。因为这样更省时间。”
      十一:“那么那些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比如文章,电影,艺术品,各种活物,它们本身的内涵就会不断被那个所谓的标签覆盖。更深刻的内涵被贴上各种肤浅的标签。”
      元青花:“是啊,现在有很多排雷贴,一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虚假排雷。”
      十一:“所以我一直讨厌看什么情感帖子,问我对象怎么样做,他是不是不爱我什么的,我一直认为人是需要自己观察的。那种帖子能获取到的知识量很小,而且,对这个人的认识注定是片面化的,那片面化的东西必然带来极端的后果。”
      十一:“就像我那个朋友吧,他一年没回我消息了,而他之前也一直没回我消息,如果你就听了这一句话可能很难以理解,他不回我的消息就证明他不想和我聊天啊?就不想和我做朋友啊?那为什么不直接删了,他在把我当鱼钓什么的。但如果我把他整个人以往经过,个人性格,他有什么心理疾病都说了,那可能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元青花:“之前也有个朋友很忙,一个月才回复我一次,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难以理解吧,现在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用手机吗?那个人根本就是在糊弄你吧!但是我觉得人有自己的事情挺好的,而对于你朋友,他的心理疾病可能严重到了让他无法回复任何人的程度。”
      元青花:“或许人与人之间,还是很难做到互相理解吧。”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