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22回 ...
-
鉴于温婉柔的闹腾法,老太太和大太太立刻将长孙的婚事提上了日程,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老太太的寿辰了,因此这些日子婆媳俩就经常坐在一处,屏退下人,悄悄商量着宾客的名单,比得在这堆人里面给于钧柏挑个好岳家。
下人偶尔能听到一耳朵,有心眼儿能偷着猜测主人家是不是正在商量大少爷的婚事,不过都是悄悄的私下议论罢了,不敢明面上拿来八卦。
大太太怀胎还没满两月,不好对外放出消息,只推说身子不适在家休养,因此免了很多的交际应酬,可今儿门房递进来的这张帖子,大太太却不好拒绝了。
帖子的主人是翰林院学士许博文的妻子岳莹珊,她与大太太算是幼时的手帕交,只是后来大太太随父亲去了外任,之后便与许夫人断了联系。大太太回京嫁了于大老爷后,这位许夫人偏偏又随着夫婿一直在外任,直到前不久,许博文被圣上钦点了翰林院学士,应召回京,许夫人才随之一同回来了。
许夫人刚进于府便径直去了寿安堂给老太太请安,大太太早已在那儿等着了,待见了许夫人,便忍不住迎了上去,携了她的手,激动地喊了声“莹珊”。许夫人见阔别多年的小姐妹如今已是一个端庄的夫人了,可那股熟悉的感觉却一点没变,她的心头仿佛有千言万语,可到了嘴边却只汇成一句:“晴岚!”。
看着她们姐妹相聚的情景,老太太心里又高兴又担心大太太站久了受不住,便开口到:“岚娘,这就是你常跟我念叨的许夫人吧,快坐到我身边来让我看看。”
老友重逢太激动了,被婆婆看到自己刚刚露出的小女儿姿态,大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地招呼着许夫人坐下。
许夫人先给老太太行了礼,以晚辈自居道:“侄女刚刚见到晴岚心里激动,竟忘了先给老太太行礼,老太太勿怪。”
老太太自然不会计较这个,乐呵呵说道:“怎么会呢!你与岚娘的情分不比旁人,我是将你当自家晚辈看的,以后咱们两家得常来常往才好。”
“老太太说的是呢!”许夫人笑盈盈地应了:“我心里也是将您当自己长辈看待的,您如果不嫌弃,就唤我‘莹珊’吧。”
“好,好,莹珊。”老太太自然是满口答应了。
初见的欣喜过后,许夫人带着点忧虑地问道:“我刚回京不久,听人说岚娘身子不适,一直在府中休息,我本不该这时候上门打扰,可终究有些不放心,变过来看看。”
老太太和大太太相视一笑,怕大太太难为情,老太太解释起来:“没病没病,是岚娘有了身孕,现在还不满两个月,所以才没对外声张。”
“可是真的?”当家主母到了这个年纪还怀孕的太少了,许夫人惊喜地笑了:“晴岚你可真是有福气,我说老太太怎么这么红光满面的,原来是又要抱个大胖孙子了!”
见好姐妹这么打趣自己,大太太笑着嗔怪了声:“你呀,都是做母亲的人了,还这么促狭!”大太太不说还好,一说引得许夫人又调笑了几句。
老太太倒是在一旁哈哈大笑,直夸许夫人是个妙人儿。大太太赶紧转了话题:“我记得你家大哥儿二哥儿应该都娶妻了吧,大姐儿呢?可许了人家?”
大太太只是随口关心几句,倒不是故意问的,许夫人也没多想:“老二去年刚成的家,我大二媳妇儿如今正怀着身孕呢。这俩我都不用愁了,现在就剩个丫头要我操心了。她两个哥哥的婚事订的快,可轮到她身上,我是左看右看都不成,也不晓得该找个什么样的人家呢。”
老太太点点头:“可不是么,儿子还好说,闺女可是要嫁出去的。我们也不图她将来大富大贵的,只想给她找个人口简单家风清正的婆家,后生也不需要多优秀,只要品性好,知道疼人就行了。”
老太太的这番话可说到许夫人的心坎儿里去了,许夫人顿时有找到知音的感觉,连连点头:“就是,我跟老太太想到一块儿去了,这才左挑右挑难以决定的。唉,我们家芙姐儿眼瞅着就要及笄了,这些日子可把我愁坏了。”
大太太忙问道:“芙姐儿什么时候及笄?到日子你可得给我留个好位子。”
许夫人有些犹豫,主要是怕老太太心里不愿意:“一个月后办礼,你来我当然欢迎,只是你的身子不要紧吧?咱们两家的关系不用靠这些虚礼,有这心意就行了,可不要勉强。”
大太太忙说不碍事,老太太也说道:“不碍事的,一个月后岚娘的胎也坐稳了,孕妇多走动走动也有好处。”
听了老太太的话,许夫人反而有些欲言又止。大太太便直接问道:“你可是还有什么心事,跟我们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呢?”
老太太也当她怕是有什么私房话想单独跟大太太说,便善解人意到;“岚娘,你不如带莹珊去府里转转,我就不留你们了,你们年轻人说话也自在些。”
“不不不,老太太误会了。”许夫人知道老太太怕是误会了,解释道:“我只是有个不情之请而已,还得请老太太拿个主意。我离京十多年了,这次回来只觉得物是人非,陌生得很。芙姐儿的及笄礼的还缺一位上宾,我立马就想到岚娘了。既然岚娘到时候要来观礼,横竖要来一趟,不如还是请你做这个上宾?”
这事儿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大太太想都没想就应了:“原先你不在京城倒也罢了,如今既然回来了,你要是不邀请我做这个上宾,我还要找你算账呢!”
得到了肯定的回复,许夫人便和大太太约定好了,过些日子她再带着芙姐儿亲自上门邀请大太太。按礼节,及笄礼上的上宾、赞者这样的人,是需要在及笄礼前三日,由主家亲自上门邀请的,这样才显得郑重。
既见到了儿时的姐妹,又了了自己的一桩心事,许夫人暗道今儿这一趟真是没白来。三人聊得很是投机,许夫人在老太太的院子里用了午膳后才心情颇好地告辞离去。
这是很正常的官员家眷之间的交际,老太太便没特意把丫鬟婆子打发走,只让他们在外间候着,因此站得近点的丫鬟便听到了些信息,什么芙姐儿啦,婚事啦之类的,最后许夫人还说过几日要带自己闺女登门拜访。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拼凑起来,就成了“原来这位许夫人是大少爷未来的丈母娘啊,听见没,许夫人还说要将自己闺女带来给大太太瞅瞅呢!”
不管怪这些丫头婆子们八卦,搞不好许夫人的闺女就是府里未来的当家主母呢,这能跟自己没关系么!心眼灵泛的人已经开始思考该怎么走门路子,提前在这个未来主母面前留个好印象了。
下人们只敢在暗处小心地八卦这个,知道内情的人肯定也不愿意透露给别人知道,因此没闹出什么动静,大太太这样的上位者更是听不到这些了。但是有一个人就不一样了……
于嬷嬷虽然起初很看不起温婉柔,但随着越深的接触,她越觉得这个表小姐真是个厉害的人,既能巴结好长房的小姐清姐儿,又能和二太太打好关系,也许自己真能跟着这个主子能混出个名堂来呢。有了这样的打算,于嬷嬷平日里对温婉柔的事便上心了起来,自然而然也发现了温婉柔对于钧柏的心思,她当然是非常赞成的了,若是温婉柔这能做了府里的大奶奶,那自己也能成为像于永家的那样体面的人物了。
因此,当于嬷嬷听到这个八卦的时候,她便着了急,立刻添油加醋地告诉了温婉柔。
“什么!”温婉柔又惊又怒,想想却觉得很有可能:虽然她自信不会比那许家小姐差,可自己的出身却是个硬伤,若要在自己和许小姐之间选一个,大太太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许小姐。
“都是势利眼!她们肯定是故意的!”温婉柔当场摔了个茶碗,气得声音都变形了!
想都不用想,这个“她们”骂的肯定是老太太和大太太,于嬷嬷只当自己没听见,眼观鼻鼻观心地缩在一边,省的被迁怒了。
温婉柔撒了会儿气,强迫自己平静了下来,一转眼看到在一旁杵着的于嬷嬷,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嬷嬷早就明白我的心意了,我早就说嬷嬷是个知心人,不如替我想个法子,将来必少不了嬷嬷的好处。”
于嬷嬷没有否认,思考了片刻,才说道;“我与姑娘主仆一场,自然是盼着姑娘能遂了心愿。眼下,老太太和大太太那里是行不通的,只能从大少爷那里入手。”
温婉柔心道“这不是废话么!”,可嘴里却谦虚地问着:“我与表哥连见个面都难,哪有机会呢?就算有机会,时间也来不及了呢!”
到底是个小姑娘,还什么都不懂呢。于嬷嬷说得直白了些:“姑娘想慢慢地跟大少爷培养感情肯定是来不及了,倒不如孤注一掷,赌上一把!姑娘有没被软禁起来,只要买通几个下人,亲自去外院见大爷一面,这事儿不就成了么?”
于嬷嬷见温婉柔还没完全明白,便狠了狠心,轻轻说了一句:“姑娘的模样生得俊,肯定有办法哄地大少爷将‘生米煮成熟饭’,到时候大太太不答应都不成了。”
这……这岂不是让她婚前与人私通吗?!温婉柔吓了一跳,心里实在是接受不了:“不成,不成!‘聘则为妻,奔为妾’,纵使没有私奔,婚前和大表哥有了首尾,我也只有做妾的命!”
都什么时候了,还计较这个!于嬷嬷苦口婆心地劝着:“我的好姑娘诶,若是不这么办,你连作妾的资格都没有。您先想办法留在大少爷身边,以后可以慢慢图谋的。京城的工部员外郎加就是死了大妇,那李员外一直就没有再取,如今李家上上下下可都是李员外的一房妾室当家做主的,而且如今这房妾室在外都是以李夫人自称的。”
温婉柔心里本能地抗拒这个想法,可于嬷嬷的诱哄却一声声地撼动着自己的决心,可是若真听了于嬷嬷的,自己岂不是真要作妾了吗,自己的头上会永远压着一个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