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17回 ...

  •   于大太太喊大老爷回来可不是让他和二太太那个泼妇吵架的,见二太太随口攀诬自己的夫君,大太太站出来正色道:“二弟妹,光凭你一张嘴就能颠倒是非黑白吗?你口口声声说母亲和我们亏待你和二弟,可反观这几十年,二弟虽不是母亲的亲骨肉,可母亲却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让他读书,教他做人的道理,就是对亲骨肉也不过如此了;而我们老爷,为了这个弟弟没少在朝中为他奔走疏通,更别提为他大把大把地花银子通门路了。你说我们苛待了二弟,可你看看别的人家,谁家的庶子能有二弟这样的成就?”

      二太太被说得语塞,确实,在世家大族的庶子中,二老爷算是混的很好的了,科举之考上了同进士末流,却被家里托关系找到了很好的差事,经常有人对他表示过羡慕之情。

      大太太没有给她反应的时间,冷笑了声,继续说道:“可是你看看你自己,你为二弟做过些什么?这次你为什么一个人孤零零地回来,真以为我们都不知道么?还不是你这个好妻子背着自己的夫君收受贿赂,悄悄支使下面的人偷换了河堤的材料,结果不过下了场暴雨,河堤就毁了一大片,毁了二弟多年的心血。你在外面还敢偷放印子钱,结果却闹出了人命,你怕二弟怪罪,偷偷溜了回来,还是我派人去打探消息的时候顺带给你擦了屁股,要不然等东窗事发,连二弟都得被你连累得丢了差事!”

      “你,你……”你怎么知道?二太太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她……她明明让下人隐瞒消息,不许说漏嘴的。

      于大老爷也是又惊又怒,起得砸了一个茶碗:“蠢妇!朝廷明令禁止私放印子钱,尤其是朝廷命官,若是被查到轻则收押,重则砍头流放,你居然敢做出这等丑事!”

      看着二太太难以置信的申请,于大太太露出一抹可怜又可悲的嘲笑:“你真当跟你一起放印子钱的李太太是什么好人么?你以为她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好被你追债逼死的人的家眷吗?哼,你刚一走,人家就准备说动被害人的家眷准备一起联名告你了,要不是我派人去得早,你还没进家门就得被官府的人抓了!”

      怎……怎么可能,李姐姐明明说过她待自己就像亲妹妹一样,她说过她会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等自己回去和她继续合伙儿做这档生意的……惊疑、愤怒、伤心夹杂着汇聚在二太太的心中,她整个人仿佛被雷劈过一般呆住了。

      这时,于永家的带着两名膀大腰圆的仆妇,压着一名面色苍白、双目惊恐的丫头走了进来。

      一进门,于永家的便禀告道:“禀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丫头这些天总是在端心院里鬼鬼祟祟、探头探脑地,还偷偷往外传递消息,要不是兰茹发现这丫头最近多了很多珠钗镯子,还发现不了她呢!”

      “说!你在我的院子里打探什么东西,要告诉什么人?是谁让你吃里扒外的?老爷的书房里都是朝政的机密,你是不是要偷这个?若不老实交代,就按家规仗责50,再把你扔到大理寺好好脱一层皮!”大太太认出这是她身边的三等丫鬟湖绿,平日里很勤快激灵,原本自己还想好好栽培她,没想到她居然眼皮子这么浅,就凭几个珠钗、手镯,就被二太太收买了。

      湖绿本就被吓得六神无主,此刻被大太太一通恐吓,直觉裙摆一阵温热,竟被吓得失禁了。她立刻跪倒在地,死命地磕着头:“太太饶命啊,太太饶命!是二太太让婢子这么做的,是她让奴吧把您和大老爷的一举一动都禀告给她知晓德的,她就赏了奴婢一根钗子和一个镯子而已,求大太太饶命啊,奴婢再也不敢了!”

      见大太太嫌恶地看着自己,并没有开口宽恕,湖绿抖得跟筛糠一般,看到一旁的二太太,如身处绝境的人陡然看到希望般朝二太太爬去,揪住了二太太的裙摆,哭喊道:“二太太你快告诉大太太,婢子只是听你的吩咐,我没有要偷朝廷机密,我不要进大理寺,二太太你快帮我求求情吧,求你了,快帮我向太太求求情吧!”

      本就面如死灰的二太太自然不敢承认,看到湖绿爬到自己身边,又嫌恶又害怕地一脚踢开了她,下意识地跟她撇清关系:“你个贱婢,竟然诬陷我!我不认识你,你快滚,快滚!”

      此时,任凭二太太如何狡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定与她脱不了干系。虽然湖绿叛主,罪有应得,可在场的丫鬟仆妇看到二太太如此做派,仍旧感到齿冷。

      看到这出荒唐的闹剧,老太太怒极反笑:“自己在外头做下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连累自己的夫君孩子,回来竟然还把眼睛伸到兄嫂的院子里了,真是丢人现眼、不知廉耻!连英,赶紧修书一封给你二弟,把这个毒妇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他,就说我们于家容不下这尊大佛,该怎么办让你二弟自己去想!”

      于大老爷深以为然,这样的夫人已经不仅仅是搅得内宅不宁了,再留着她整个于府可能都会被连累。听了老太太的发话,立刻去了书房。

      这要是让老爷知道了,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休了自己,那她的孩子怎么办?她回了娘家,又该怎么活下去?二太太腿一软跌坐在地上,颤抖着声音求饶道:“老太太我错了,求母亲饶过我吧。大嫂!求大嫂不要与我计较,我是个浑人,我以后再也不按插手管家的事了,我再也不敢放印子钱了,我要是被休了就没活路了啊!我的孩子怎么办!”

      凄厉的哭嚎声传到老太太的耳朵里,只觉得厌恶。老太太皱着眉头,呵斥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这蠢妇,还不快快离了我的眼!”

      大太太立刻朝着于永家的使了个眼色,便有两个仆妇不由分说将鬼哭狼嚎的二太太强行拖了出去。

      看着地上的一片狼藉,老太太深深叹了口气:“家门不幸啊。”

      二太太的动静闹得太大,加之大太太也没有可以压下这件事,因此等闻喜雨她们中午下了闺学便从各自的丫头婆子那里听到了完整版的故事。

      “这……这二太太还真是……”古代孝道大如天,这而天天竟然敢当面顶撞自己的婆婆,而且还敢在外放印子钱,闻喜雨真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她了。

      “其实老太太和二太太之间倒是有一段隐情。”魏嬷嬷斟酌着说道:“二老爷从小就是水利上的学痴,除了治水用水方面的书,其余的书是一概不看的,所以当年老太太让他考了几回的科举都落榜了,最后还是大老爷看不下去,打听了某一科主考官的喜好硬选了些题和文章让二老爷背了,二老爷这才考上了个同进士。后来,大老爷看二老爷在治水上颇有心得,便托关系给二老爷谋了个通化县的县令。通化县年年闹水灾,二老爷在通化县在任了六年,硬是把这水灾的问题给解决了,后来通化县再也没为水灾的事儿向朝廷要过银子。圣上龙心大悦要升二老爷的官儿,可二老爷说他就想好好治水,不想其他的,之后圣上就命二老爷辗转去各个闹水灾的县做县令。”

      闻喜雨暗自点头,没想到这二老爷竟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实干派。“可是,这跟二嫂又有什么关系?”

      魏嬷嬷又接着解释道:“老太太觉得二老爷之前没中科举时不好说亲,等他中了科举去了通化县任上时,老太太便从娘家选了一位小姐想给二老爷当媳妇,那位小姐的父亲是个五品的京官,说起来算是二老爷高攀了。可都要下小定了,老太太突然接到二老爷的信,说是他想娶通化县本地的一个大户家的闺女,双方已经请了媒人了,二老爷来信是想请老太太派人过去给他张罗张罗。”

      “婚事还能自己做主的吗?那……老太太娘家那边的姑娘怎么办呢?”闻喜雨惊讶地捂了嘴,难道二老爷和二太太当年是自由恋爱?如果真是这样,自己还真是忍不住要给他们竖个大拇指,牛气!

      魏嬷嬷叹了口气:“可不是么,虽然老太爷早没了,可老太太还健在呢,哪有绕过父母自己订婚事的呢。老太太没有立刻同意,只写了信去追问。二老爷才解释说二太太家祖上是管河道的,写过一本《田氏治水方略》,只是后来子孙不成器,再没出过官儿,因此这本治水方略只能在田家供着,无用武之地。二老爷打听到了之后上门求书,只是田家的这本书是祖宗心血所得,不传外人,二老爷这才起了求亲的心思。等通知老太太的时候,二老爷和田家已经互请了媒人,下过小定了。老太太再不情愿也只能认了,硬着头皮回娘家推了亲事,还受了好一通埋怨。之后,二太太也知道了这个插曲,和老太太相处时就不那么自在了。”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啊,但是老太太娘家的那位姑娘太可怜了,也不知被退了亲事,她的命运会如何。闻喜雨有些在意,便问了出来。

      “当时只是老太太和娘家之间有过口头约定,并没有正式定亲,所以外界都不太知道。”魏嬷嬷又摇了摇头:“只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京城肯定是不能呆了。老太太也觉得很愧对那位姑娘,便格外关注了些,只知道那位姑娘后来远嫁到南方了,男方家是当地的一个诗书之家,虽不算大户,却也是家风良正,老太太这才放了心。”

      纵使如此,闻喜雨仍有些唏嘘,明明不是那位姑娘的错,可却无辜被牵连得远嫁他乡,远离亲人,这世道对女子太苛刻了。

      另一边,温婉柔回到院子里听于嬷嬷讲明了始末,心里大恨自己怎么有个这么蠢的姑母,原本还指望着她能帮自己一把,可现在她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她一旦真被休弃,自己还有什么脸再留在于府!真是个蠢货!

      远处传来二太太屋里瓷器被摔碎的刺响,原本每每下学回来都会先去给二太太请安的,而今日还是算了吧,免得自己也被迁怒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保住二太太在于家的位置。温婉柔缩在自己的屋子里,心烦意乱地思量着对策……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