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第23章
      烈日炎炎的一个午后,在官道岔口不远处,搭建着一个简易的草棚,顶子铺着一层黄茅草,三面是用席子圈起来做围墙。在草棚外面还竖着一个大杆子,上面挂着一个幡,幡中间是一个大红色的“茶”字。
      因为紧挨着宽大的官道旁就是一条略显拥挤的民路,来来往往的客商比较多,因此这个茶棚七八张桌子几乎都坐满了人。卖茶水的是一个老头,正殷勤的在桌子间忙碌的招呼着。
      这时从不远处的民路上跑来一个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粗衣布褂,身后背着包裹,满头大汗几步就窜进草棚下。他进了棚子先是站着四周打量了一圈,然后找了个人少点的桌子坐下,抬胳膊擦擦额头的汗水,然后对着同桌的其他客人咧嘴一笑。
      看到这个少年,卖茶的老头提着大铜茶壶过来,摆上一个茶碗倒满了。少年端起茶碗一饮而尽,老头见他喝的急,就赶紧过来又给他续上一碗。
      这回少年端着茶碗喝的慢了,他一边坐着休息,一边把包裹解下来放在身旁。老头给邻桌满了茶水后,过来问他道:“小哥还要不要茶?”少年笑着摆摆手,问道:“我就问个路,这里到矶山还有多远?”老头一边收拾其他客人喝完的茶碗,一边回答道:“不远啦,看你的脚程,估摸着今晚就能到。”
      少年听了挺高兴,又歇息了片刻便背起包裹,扔几个铜钱在桌上,顶着烈日,重新迈步向着前方走去。

      这个矶山,又名玉华山,位于鄱阳湖西岸。相传道教祖师吕洞宾曾经游历此处,见矶山山脉绵延,几座主峰挺拔隽秀,山间清溪环绕,林深树茂,景致极其壮观,便决定暂时落脚,在矶山筑坛设供,宣扬道家文化。
      自此后的几百年间,兴许真是这山通真达灵,在这里修道成名者甚多。他们广设道场,吸纳道众,据说到了明朝永乐年间,信众多如过江之鲫,每年最大法事期间,聚集而来的信众多达上万人。也因此这里大小道观林立,常年香火繁盛。

      这天上午,坐落于矶山脚下一个叫曹公村的地方,一个拄着拐杖、满脸凄苦的老妇人,正坐在方凳上,对着面前的青年大声哭诉着。她不停的用手帕擦着眼泪,还将手里的拐杖往地上砸了几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懑忧伤。
      端坐不动的青年一直默不作声,只是偶尔轻点几下头表示回应,等他垂眼看到自家地上被砸出的几个小坑,这才开口说道:“大娘,你说的我已经清楚了。这样吧,一会我就过去一趟,您老就先回去吧。”老妇人急忙又叮嘱几句,这才被几个丫鬟搀扶着起身,留下其中一个带路,然后颤颤巍巍的上轿走了。

      等这个老妇人一离开,一直沉稳端坐的青年骨碌一下站了起来,冲天狠狠伸了一个懒腰,嘴里大声嚷嚷着:“卧槽累死老子了!这个老太太,眼泪还真是多。”他这样嚷嚷完,又转身端起茶杯咕咚喝了一口,然后低头看看黄土地面上那几个浅浅的小坑,放下茶杯,走到一边开始收拾一会要用的东西。
      他边收拾边啧啧几声--刚才那个老太太拿的拐杖,居然是楠木的,值钱的很。
      不过,哈哈哈哈哈,来这边这么久,终于又可以干活了~

      刚才在外人面前,青年表面八风不动,其实内里已经亢奋的要发疯!手早就痒了,他使劲搓了搓手,将整理出来的几样东西一一放进口袋,嘴里哼唧着歌,将口袋系紧往背上一甩,然后关门落锁,跟着那个带路的丫鬟往老妇人家走去。

      这个青年边走边嘴贱的撩骚,拐弯抹角的套近乎:“哎这位姐姐,你家府上还有多远哪,咱们已经走了好一会了,我的脚都累了。”丫鬟看他一眼,小声笑着回道:“莫急,已经不远了,拐过前面那条街便是。”
      “哎呀,姐姐说话声音真好听,跟林子里的鸟儿一样。”
      丫鬟脸颊微红,捂嘴笑了。
      “哎真的,不光声音好听,人也好看,就跟我前几天看到的画上那个似的。我想想是哪位神仙来着?你跟她特别像,要不我就叫你神仙姐姐好了。”
      “哎呀不好不好。”丫鬟赶紧摇头,脸更红了。
      “姐姐人真好,可惜我家就我一个,唉,我要是你的弟弟多好。”

      丫鬟羞得不行,只敢悄悄看一眼旁边这个个子高高的青年,其实她才刚十六岁满,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弟弟。
      青年咧着嘴,满脸的笑意。他扭头想要说什么,结果刚一张嘴,就啊的一声,然后双手一起捂在前胸,整个脸都皱皱的。
      丫鬟吓了一跳,发现这个人呲牙咧嘴,有点着急的问道:“小先生怎么啦?”
      “…………没事,有人掐我!”
      “咦?”丫鬟转头四处看看,没有人啊。
      “哈哈,没事没事。姐姐……啊不,姑娘带路吧,你家主人该等着急了。”青年抹一把脸,接着说道。
      丫鬟看着突然正经起来的青年,虽然一头雾水,但还是点点头,转身向前走去。

      青年看看前方还不到自己肩膀的小姑娘,心里觉得特别新鲜。他之所以忍不住想逗弄一下小姑娘,是因为,这可是他有生第一次接触到活生生的丫鬟啊。
      然而等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宅子前,他才更是刷新了世界观。从前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豪宅,现在就展现在自己眼前--高大阔绰的广亮大门,雕花的八字青砖影壁,带着扇形洞窗的围墙,青年抬眼看去,估摸着足有丈高。

      丫鬟上前去叩门,青年收回视线,也跟着上了台阶。

      进门后,青年被带领着沿着一侧的长廊往后院去。一路上青年目光淡然,心里却在哇噻哇塞的感叹不停。

      然而等到了一个病人的床榻前,青年迅速收起了所有的情绪。他面容严肃,眼神冷静,腰身挺直。
      丫鬟看了看整个人的气息都变了的青年,对床前一个小厮附耳低语了几句,那个小厮点点头,转身将一直遮掩的床幔撩了起来。床上躺着一个男青年,看起来二十多岁,肥头胖耳,肚大腰圆。他明明一副福相,但脸色却灰白,两眼无神。他微微转动眼珠,看见站在床前的陌生人,嘴唇动动却没力气出声。
      小厮上前几步,对着床上的人低声解释道:“这就是刘道长的徒弟,张小信士。”
      一旁的青年本来静默无波,但在听到“刘道长的徒弟”这句时,嘴角突然抽了抽。但他又迅速恢复严肃,走上前低头仔细的打量一番病人,然后从身后口袋里翻出一张符纸,在病人床前点燃,直到符纸燃烧殆尽,床上的人始终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是好事。

      “嗯。”青年点点头,了然于心。转头对小厮说道:“你家公子没什么大事,不用太担心。不过我还需要了解些东西,找人带我去见你家主人吧。”
      一直站在远处的丫鬟赶紧过来,引领着张劲往前院,之前那个老妇人,就坐在正厅里等待着。张劲坐下后,便开始讲解着自己的想法。

      原来,在曹公村这种小地方,居然还有一些豪门大户的别院。张劲猜想,这些人大概是看中了矶山负气含灵,想在这里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

      而这家来找到自己,其实让张劲非常意外。

      这户人家姓郑,在京城做着的是大生意,积累了不少钱财。然而福祸相依,家族顺遂了十几年后,却在同一年里,连死了两个人。先死的那个,是这老妇人的儿子,在外面因为生意问题跟人起了冲突,回家想不开,夜里就上吊了。半年后,儿媳因为苦闷不已,愁肠难解,竟然在丈夫去世的屋里,也上了吊。
      老妇人自然无比悲痛,本来家族就人丁单薄,最后只留下一个孙子。因为只剩下这唯一的独苗,所以养得特别小心翼翼,唯恐再生枝节。

      本来这几年家里没再发生什么意外,但在最近,这家的孙子突然病了起来。大夫请了不少,药也吃到吐,却依旧不见丝毫起色。
      后来,郑家有个亲戚,认识前面提到的那个刘道长,于是便打算请到家里来。刘道长一直云游在外多年,结果前脚刚进道观里,后脚郑家人就赶来了。他“事务繁忙”并没有亲自过来,但却指派了自称徒弟的一个青年来解决事情。

      于是,就是这样,在家里窝着的张劲,突然的就被推了出来。

  • 作者有话要说:  小攻终于出来了,呼~【擦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