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前言 ...
-
前言
过去,我常在想,青春是什么?答案总像是隔着轻纱看云,仿佛很唯美又颇具韵味,然而却并不清晰。渐渐地,尝到了青春的味道,既涩又酸,虽有明丽的美好,然而想起时却总会有种泪水嵌在眼眶不想掉却忍不住往下坠的感觉。
如今,我已进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初来咋到,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我是一个孩子却不能像生命里最初5000多日子那样生活。我不能哭,也不能叫,我学着闭嘴,试着沉默,然而却不甘心。我希望找回自己的微笑,像从前那样勇敢而满怀热情,只是一回头便认清过去的自己已乘着青春的翅膀,飞远了······我的青春化为了记忆里一道在雨中绚烂的彩虹,仿佛一个奇迹,又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深的梦。如今,梦渐渐醒了,可我只听得见窗外的滴答和滴答,那些梦里的欢愉还有笑语似乎随着心境的变化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时明,有时暗。
孤独。惶恐。想象的快乐。越来越难实现的承诺。真的不知道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我会被成为什么样子。如果可以,我希望能从过去的岁月里汲取些力量,让自己可以再一次勇敢地朝着自己想要的未来奋斗,至少不用活得垂头丧气。
伸开双臂,我仰望天空,而天却渐渐黑了。看向远方,从前明朗顺畅的大道变得越来越不敞亮,越来越模糊。坐在原地,我以尽可能舒服的姿态让思绪自由流淌,却不经意地碰触到那段已经流失的岁月,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我也说不清。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再青春一次吗?”脑子里冒出这么个问号,我待在安静的中央,抬头,月光仍旧那样明净,那样静静地流着,就像它多年前的样子。顺着月光流向我的方向,伸出手,我仿佛碰到了那个永远长在十九岁梦里的孩子的眉毛、嘴巴,还有鼻子,这些同我脸上的眉毛、嘴巴、鼻子一样的眉毛、嘴巴,还有鼻子。
青春应该是什么形状?我不知道。可是,如果青春注定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在欢腾中绚烂,在快乐中纠结,那么,成长该注定和青春一同携手。抚过了青春的琴弦,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找回儿时的浪漫,那些纯真的心境我是否还会在生命的另一处拐角,遇见。可是,那些让我失落了简单的浪漫,失落了无邪的纯真的地方,我仍有些许模糊的印象。
也许,因为年轻,所以总有那么一段路我们不得不自己独自行走,也总有那么一些人我们相遇,微笑,然后熟悉,却到后来竟熟悉到不再那么容易微笑了。
我不想追究青春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一个人青春的结束,也许是源自心态的改变,而于我而言,青春开始的地方是源于一场不期而至也许也是命中注定的遭遇。
时光裹挟着风沙一路穿梭,不曾停歇。记忆是时间的过滤器,该只留得下厚重,可我的记忆却是一个劣质漏斗,留下的这些个点点滴滴我也说不清哪是重要的,哪是多余的。挥手学生时代,告别青春,此刻的我站在人生的这一处拐角,有些惶恐、茫然,望向过去那些做过选择的地方,也生着感慨。站在现在的十字路口,我想让时间慢下来,让选择的节奏舒缓些······也许翻看过去会是个好办法!我想。可是,我要怎样翻看过去呢?对了,我有《最初的青春》!!
《最初的青春》原名为《献给自己最初的青春》(一下简称《最初》),是我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写的一本书,写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两年,余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修改,大修了共三次。《最初》的内容是关于我自己大学期间一段很匆忙的青春岁月,那时决定写《最初》是觉得有些事情只有回过头好好看看,我才能彻底地看清楚,于是便这样开写了。写《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逻辑构架,只是遵循记忆里事情发生时的心境和想法,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没有特意地去修饰或掩藏;改的时候,发现很多事情都已经记不得了,很惊奇自己写的时候为何会记忆那么深刻。写《最初》我是以过去每日百字的日记为蓝本,以记忆为依托,用文字来展现的,因为大学期间各种考试等等事情也很多,所以很多时候写《最初》的时间都是用挤的,早上五六点起床对我而言是常有的事儿,为了不影响当天各种事情的完成进度,凌晨四点多起床这事儿也发生过不止一次。不过,《最初》的进度比我想象中慢了许多,原以为一学期的经历用一学期来写也就差不多了,花一年的时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可没想到一写便是两年!开始时,我是看一天的日记便写那一天的日记,但后来我发现进度太慢,那段时间每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而那时我的感受更多,即便是花一周的时间也难把那一天的所有事情和感受写清楚,于是我便看一周的日记然后选择性地写些事情。写时,我对有些事情的看法已与事情发生时那时的看法有所不同,不过我仍旧写的是事情发生时那时的看法。修改时,事情的发生已经好几年了,许多记忆早已辨不明晰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了,咋一看洋洋洒洒百万字,自己都把自己吓了一跳,竟写了这么多!于是便删了许多的内容,主要是想突出和保留下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但后来第三次大修时,发现删掉的内容很多都是很好的补充性材料,于是我便重新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作为附录一保留了下来;而附录二是我当时完成各种工作的部分保存内容,作为对那场经历的客观补充材料放在书的后面。
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如今的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十九岁的自己,这中间也发生过许多的事情,现在想想书中说的“很久”或者“从没有过”等字眼,其实很多描述的只是当时的一种真实的感觉,但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毕竟这书中写的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同一学期,满满算下来也不过一百多日子。说句实话,如果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最初》会花费我这么多时间和心力,我还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写、会不会换个素材来练手,不过如今看着《最初》终于从无到有,像一个婴孩在我的呵护和照料下一点点成模成样,我很感谢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不放弃和坚持下来,也很庆幸自己在记忆仍很清晰的时候选择写了《最初》,因为如果那时不写,即便现在我也可以写《最初》,写出来的也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
有些事情当时只是一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说清楚,后来在经历了更多和学习了更多之后,我试着用文字来尽可能具体和贴合地描述那种感觉,不过正如我当初日记本最前面写下的那句“生活永远精彩于书本,细节的感动是文字与语言所无法企及的;发生的比写的精彩丰富得多,实际更精彩!”一样,丰沐易只是部分的我,并不是整个的我,我仍在继续成长,而丰沐易永远十九岁。
借着文字的翅膀,我将此书作为青春成长足迹的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作为迟到的成年礼物,献给自己,也献给所有憧憬青春岁月、正值青春岁月、缅怀青春岁月的读者朋友。我非常感谢陪我一路走过青春岁月的同学们、老师们还有朋友们,谢谢你们陪我一起长大;我也非常感谢信任我、支持我,并时刻企盼看见这本书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亲人们,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谢谢你们!
我愿这本书上的文字能帮助你和我,发现更好的自己,遇见更美好的未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