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童年记忆 ...
-
姜艾的老家在江浙地区的一个小县城竹子坪县。爸爸姜木生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上面有个哥哥姜根生,下面有个弟弟姜水生,还有个妹妹姜小梅。都说大孙子小儿子,奶奶王桂女也是特别偏心小儿子小女儿,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两个小的。而对姜木生这个儿子就只是给吃饭,当然是吃不饱的。姜木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干活了,放牛砍柴,挣工分,除了养活自已以外,还能有多余的粮票和钱上交家里。
妈妈杨慧也算是农家子女出身,但杨慧的老家在L市周边的横岗县,据说这里还是老红军的革命根据地。杨慧上面有个两个哥哥杨国、杨华,一个姐姐杨英,是家中幺女,虽然那个年代条件艰苦,但是杨慧在家确实没吃过苦,活都被上面几个哥哥姐姐包干了,还能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绝对算是高学历了。毕业以后杨慧分配到了公路部门,吃上了公家饭。又被分配到竹子坪县去开展公路的测量规划。而姜木生和杨慧就是在杨慧到竹子坪县测公路时认识的。
当年的杨慧青春靓丽,大气爽朗,让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只知埋头干活的姜木生眼前一亮,心仪不已,才知这个世界上的女子并不是全然像村子里的老娘们那样的。而杨慧和姜木生的接触中发现这个小伙子勤劳肯干,踏实孝顺,脑子还很灵活不死板。两人赶了个新潮,自由恋爱。姜木生和杨慧的结合,不仅仅遭到了外婆杨素芬的强烈反对,连奶奶王桂女也不同意,原因是娶了这么个媳妇不好拿捏。但是青年人的爱情,可能是最热烈又无畏的了,两个人不顾家庭反对,坚持结婚,认为只要感情好,肯吃苦,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但是婚姻生活仅有爱情是不够的,上辈子姜艾看够了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早就认清了这一现实。
自古婆媳难相处,王桂女对杨慧的不喜,特别是在生了姜艾这么个姑娘后更甚。姜艾记得小时候就听外婆说妈妈生了自已以后,奶奶不给照顾月子,白天爸爸要出去干活挣钱,没人给做饭。那时候公路建设落后,杨慧芬收到女儿生产的消息后,为了赶时间去看望杨慧,翻山越岭,天黑了就找了个破凉亭过夜,第二天天亮了又连忙上路,还好老太太运气好,一路平安的到了地儿,就看到家里冷锅冷灶的,自已的女儿和外孙女躺在床上抹眼泪。杨素芬心里恨,恨女儿不争气,当初不顾自已反对一定要嫁到这样的人家,又恨自已离的远了,再久也只能顾上这一个月,以后这日子再苦也得女儿自已熬。没得办法也只能先安抚好女儿,烧上热水热饭,洗衣服尿布,先把月子过好了再说吧!
姜木生也心疼媳妇,毕竟少年夫妻,父母和自已不亲近,老婆是最亲的人了。但是自已不挣钱,家里几口人吃饭怎么办呢。问王桂女要粮,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早在姜木生杨慧结婚时,老太太已经把姜木生分家分了出去,连灶房都不给杨慧用,最后还是姜木生在房子边上的小空地上,用黄泥拌着稻草,垒了一间稻草房,又花钱买了水泥石砖,砌了一个小灶台,桌椅板凳也是自已上山砍的山头,一点一点做起来的。
生活的压力虽然一直都有,但这次比以往更甚。家里多了一张嘴,是个女孩,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在农村长大的姜木生,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怎么没生个儿子呢?这种想法在村子里的人影响下越来越重,每天回家看到女儿,心里总是转不过弯来,连带着对杨慧都有点冷淡起来。“这人啊,还是要有个儿子才行啊!有个儿子才有奔头啊!”姜木生累了一天,坐在床边,愣神间突然想起白天不知谁说的一句话。有儿子才有奔头啊!...
杨慧感觉到丈夫最近的冷淡,也明白自已生了个女儿,多少让丈夫心里不好受。杨慧自已也是生在农村,心里其实也有些重男轻女。杨慧是个十分要面子的人,她觉得生个女儿不仅让婆家看不起,自已心里也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但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在全国推行,自已又吃的是公家饭,只能生一个,偏偏已经生了个女儿。女儿再不好,也是自已生的,看到这小小的婴儿,自已身上掉下来的肉,杨慧心里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
杨素芬一旁看着,也只能心中叹气,虽说国家总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但真的能一样才怪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怎么可能说变就变呢!杨素芬有时抱着小姜艾也在想,这么可爱的娃娃,要是个儿子该有多好啊!想着就看到小姜艾张着无齿的嘴,嗬嗬嗬的笑的可甜,黑黑的眼珠子看着自已,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杨素芬对小姜艾是真心疼爱的,也不时的劝说杨慧,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袄。在杨素芬的劝慰下,杨慧和姜木生的态度稍微缓转了过来,因为姜艾生日在农历五月,正是快要过端午的时候,就给他她取了个大名叫姜艾,小名豆豆。
有了杨素芬的照顾,杨慧坐完了30天的月子,抛去王桂女时不时的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不提,这个月子也算是顺遂。伺侯完月子,杨素芬再没有留下的理由,带着对杨慧和姜艾的不舍和忧心回横岗县了,走之前又再三劝慰杨素,带好孩子,过好日子,等孩子大些回去上班就好了。
但想生儿子的念头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特别是杨慧和王桂女关系水火不容,每次被王桂女骂自已生了个赔钱货,总感觉腰杆硬不起来。和姜木生一合计,宁愿不要工作,还是要生儿子。于是在姜艾3岁这年,杨素又怀孕了。超生不仅仅意味着丢了工作,还意味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因为害怕被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抓走强行堕胎,姜木生和杨慧带着小姜艾住到了大姨杨英家中,大姨夫周明德是横岗镇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大姨大姨夫只生了两个儿子,周建青,周建林,两个人都在乡里的初中上学。杨慧是老来女,比杨英小15岁,杨英和周明德结婚的又早,赶在计划生育前生了两个儿子。杨慧在大姐家躲了大半年,终于如愿的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姜海,小名星星。
孩子生了,姜木生和杨慧还是不敢回竹子坪县,为什么,因为超生了要罚款啊!交罚款的钱也没有。但是再继续住下去,也实在太过了。这个时候,二舅杨华和二舅妈周菊英来探望坐月子的杨慧,和杨慧谈起了要去市里闯一闯的想法。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儿女们要长大要上学,需要钱,加上大舅和二舅一家守着祖屋,一起住在一个屋檐下总是有磨擦,前两天大舅妈就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在天井指桑骂槐的,激的二舅夫妻俩作了决定。
姜艾的小弟弟姜海正好生在1990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真正开始腾飞的时候。市场经济像一锅水,经过前期的加温,在这一时期开始沸腾。二舅已经联系好以前读书时的一个同窗,给介绍了一份跑运输的工作,准备下个月就去城里,二舅妈也跟着去,看看能找份什么工。二舅和二舅妈的到来,给姜木生和杨慧指了一条新出路,夫妻俩一合计,老家也不能回,大姐家再住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为了儿子,夫妻俩还是得努力去闯一闯,至少在城里读书总比在乡下读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