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离去(一) ...
-
太后终于离开了泾阳,住进了刚刚赶工清扫出来的陕西巡抚衙门。
这对赵大人来说,也算是终于了却了一桩大事,他感到如释重负。
不过他也没有时间休息,当他把太后皇上送进陕西巡抚衙门后,第二天就立刻派人去寻端方。
“大人,太后此时正在召见巡抚大人。”还没等派出人去寻,幕僚就告诉赵白石,这端方又凑到太后跟前去了。
“太后此刻召见端方?莫不是有什么要事?”赵白石问。
“估计是找端方要银子吧。”太后巡视西安也有一段时间了,西安虽是六朝古都,历经多年朝代更替,和紫禁城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想必住惯了辉煌大气的紫禁城,太后住在这里是处处都觉得不方便。
那端方倒也是个人物,在变法里闹的得劲,变法失败后反而什么事也没有,可见其用在活络上头的心思一点也不少,这一次还不想破脑袋的讨好太后。
“大人,要不我去派人去巡抚大人府上守着?”幕僚摸不清赵大人的心思,见总督没有说话,于是提议道。
赵大人对幕僚明里暗里的话大致是明白了,他摆摆手,“不必了,端方为太后之事操劳,便不必让他再跑一趟了。”
“沈星移的尸体如何了?”赵白石突然想起,抬头盯着幕僚问道。
“大人,我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找了一具假尸体和沈星移的尸体调了包,送去了吴家,是大当家亲自派人收的,听说还直接送到了别院搭起了灵堂。”幕僚回答道,其实赵大人对吴家寡妇的心思,他也略知一二,也难怪赵大人动心思,实在是吴家那寡妇不仅长的漂亮,还有胆有谋,着实让人佩服。
“周……小妹,她,有没有说什么?”赵白石坐在书桌前问道,心中有些不安,他很担心周莹。
“夫人伤心过度,倒是什么也没说。”
“哦。”赵白石收起一不小心露出的不安,朝幕僚挥了挥手,“你下去吧。”
幕僚朝赵大人行完礼就退下了。
赵白石静静地坐在书案前,看着眼前摆着的两本书,一本是朱熹标注的论语,一本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赵白石明白,大清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千古未有之变就在眼前。
他屏气凝神,收起论语,将《海国图志》放在案上,提笔起字来。
赵白石年少中举,字本来就写得好,之前他的字迹,雄健有力,透着刚正之气,而如今他的字却多了几分圆润平滑。
写好字他放下笔,看着纸上醒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几个字,久久不能转移视线。
他玩弄着手中的红色扳指,头顶上还悬着“克己复礼”四个大字,他侧过头,陷入沉思。
机器织布局也好,北洋水师也好,到头来,还是没能救国,君辱臣死,如今太后西狩,简直就是为人臣的屈辱。沈星移,吴泽......他们都已不在,但赵白石明白,还有无数个沈星移,吴泽前仆后继地与朝廷作对,一艘四处漏水的船只,不是几个大臣就能缝补的。然而他是赵白石,所以,他必须坚守在这个岗位,为大清朝站好最后一班岗。
沉思了许久,他拿起自己写的这幅字来,将其放在烛上,烧了。
黑色的灰被吹散,就像当年,他最初的心愿。
吴家堡,别院。
由于太后第一天搬走,东院一切还未回归常态,周莹就暂时住在了别院,而别院旁边的院子,早就挂起了挽联,架起了花圈。
星移是为了吴家而死,如今沈家已败,早就没人了,吴家打算为他办一个轰轰烈烈的葬礼。
得知所有真相的四叔也答应了这事,他看着守在沈星移棺材旁失魂落魄的周莹,手里捏着佛珠,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沈星移也是为了我吴家上上下下几百口而死,一切出殡的物件样样都要挑最好的,别心疼银子,沈星移是我吴家的恩人,对了,阴阳先生找好了吗?”
“四爷,都找好了,只是此事不易张扬,毕竟沈星移的罪名是刺杀太后,如果闹大了恐怕……”王世均盯了屋内一眼,说道。
四爷想了想,是这个理,“这样吧,排场可以不大,但墓地寿材必须挑最好的。”
“您放心吧,少奶奶已经吩咐过了。”王世均说道,他看着小院里白色的花圈和挽联,还有最中间沈星移的灵位,感慨万分,他想起了以前沈星移和周莹一起打赌做生意的日子。而现在,大家都不在了,周老爷不在了,沈星移不在了,周莹呢?她是否撑得住。
一提起周莹,四爷就觉得揪心,他生怕周莹像上次一样一蹶不振。可那时还有二哥和他一起出主意,劝一劝周莹,还有怀先在身边逗她开心,而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就连吴家四兄弟只剩下他一人了。
真是造孽啊,我吴家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四爷忍不住感慨起来,经历了太多风浪,四爷也变得敏感。
“对了,怀先呢?怎么不见他人。”
“赵大人带走了。”
“你明天去派人把怀先接回来,有怀先在,周莹也算有个盼头,不会想不开。”这时候,恐怕只有怀先能够给周莹一些慰藉了。